启蒙思想家喜欢写历史著作,其典型代表是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但两人的历史著作差别很大。伏尔泰擅长宏篇巨著,把握全局,知识 全面而精细;孟德斯鸠对历史的描述更像箴言和札记,在他那里,对 资料的掌握远不如沉思妙想重要。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革新了历史 著作的写法,却又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与伏尔泰相比,孟德斯鸠的历史著作的数量和篇幅都少得多,其 中最完整也备受后人赞誉的,就是我们将要分析的《罗马盛衰原因 论》。关于这样的题材,西方有很多类似的著述。论篇幅,论考据,孟 德斯鸠这本小册子并不突出,但它竟得以传世,究其原因,并不在于 其书写的具体历史内容,在这方面,孟德斯鸠是没有经验的。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孟德斯鸠只是把罗马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例子,进而探 讨思考历史的方法。这本书的精彩之处,是孟德斯鸠对历史事件的 沉思,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本书并不讲述完整的历史故事。
思考并不一定以概念为框架,特别是对历史事实的思考。孟德 斯鸠用文学笔法写历史,描述了一个帝国如何从盛至衰,穿插其间的 是极其琐碎的事件。孟德斯鸠重视偶然性和民俗,以小见大,这对于 我们中国的历史学家不啻一个启示:罗马城起源于征战,它的风俗是 武力。尚武也有形状的方面,其城市建造的样子,要适合于收藏战利 品、牲畜和粮食,其标志性建筑使人感到敬畏。征服别的民族带给被 征服者的是耻辱,带给罗马人的却是欢乐。所谓“凯旋”一词,就起源 于带回战败者的财富,不断的凯旋使罗马强大起来。尚武更有鲜明 的精神风格:骄傲、坚忍、朴素,不故步自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好 习惯等。
罗马经历了数次王朝的更替,而其中某一个暴君被推翻,可能出 于一件完全偶然的事件,如国王塔尔奎纽斯①的儿子强奸了一平民女 子,并导致她死亡。孟德斯鸠的判断是,人民能忍受国王的巧取豪 夺,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利益的丧失。但是人民从这件事感到了 屈辱,就像自己被强奸了,预感到自己可能遭受同样的不幸和灾难, 于是革命爆发了,塔尔奎纽斯被逐出城市。罗马人不属于苟活的民 族,其性格中有强烈的自尊心、勇敢精神。
孟德斯鸠仅凭一个判断就可以当历史哲学家,他说:“现代的历 史提供给我们一个可以说明当时罗马发生的事情的例子……引起巨 大变革的诱因虽然不同,但原因却永远是一样的。”②“诱因”是偶然 的,“原因”却是必然的,不是不报,时候未。但我们还是注意拓展偶然 性,否则,原因就可能永远隐藏起来,成为一个谜。塔尔奎纽斯也不
① 塔尔奎纽斯是罗马帝国所谓王政统治时期的第7个,亦即最后一个国王,其 统治年代为公元前534—前 509年。(参见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第 2 页注释,商务印书馆,1962。) ② 同上书,第3页。
乏勇敢、坚忍等一般罗马人的美德,但他终于因为恶名而被推翻。孟 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经谈到,专制制度的道德是名誉,在这样 的制度中,人们更看重自己的名声。其实史书中历史人物的名声经 常是统治者加上去的,不足为凭。
掠夺本是强盗行径,但是在孟德斯鸠笔下对外掠夺的罗马人却 有了悲壮的色彩。对这样一个没有工商业、靠掠夺发财的民族来说, 或者是凯旋,或者是自己毁灭,没有其他路可走。罗马人的生活就是 接续的战争,其诚信是遵守军纪。和平、舒适的生活会使人懒散、堕 落,罗马人似乎缺少堕落的时间。酷爱战争的人需要的是顽强、坚忍 和勇气。
世界诸民族的智慧本无高低之分,但有体现的领域之别;有的喜 欢高谈阔论和享受,有的沉思,有的实用,如此等等。古代罗马人的 智慧是战争的艺术,他们是历史上最早区分兵种的民族之一,他们通 过劳动和运动来强健自己。运动是打仗的练习,而不是娱乐,所以运 动会的器械是剑、标枪、箭。对罗马人来说,软弱是不可容忍的,骄傲 却是荣誉的象征,其表现是无畏。
在战术、武器、军纪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罗马人更为强大 呢?孟德斯鸠谈到了风俗的作用。财富上的不平等是风俗败坏的第 一步。奢侈风俗中的人民是胆小鬼,根本没有能力作战。没有人再 愿意为国家荣誉打仗。上阵的是雇佣的士兵,这些人有奶就是娘, 没有自己的祖国。不为荣誉而为金钱的士兵怎能不当逃兵呢?而 在罗马军队中间,开小差的情形就比较少见。没有腐化的军队能以 一当十,常年征战的军队是不易腐化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统治 中国的异族,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与汉族比较,开始都是不起 眼的。因此,奢侈并不使一个人或者国家真正强大,而是走向灭亡 的开始。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共和国的人民不再关心公共利益,就比专制 的暴政还要可怕。如果制度不好,富裕的出路就是腐化。迦太基人 的富有与堕落就是连在一起的。在罗马,主动担任公职是一种美德, 因为当官只能给人以荣誉,不能给人以利益。而在迦太基人那里,公职代表利益,它是可以买卖的(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在这样的环境 下,人民怎么能爱公共利益呢?宠臣当道,“不是使国王的朋友和双 亲发财,而是使参加政府的一切人的朋友和双亲发财的时候,那末一 切便都垮台了”①。这与罗马人安于朴素的古老风俗形成鲜明的对 比。腐化的迦太基人所雇佣的军队与贫穷的罗马人军队之间的战争 胜负预先就决定了。均贫富的民族对外战争坚如盘石,而腐化的民 族是最怕战争的。受腐败的迦太基人统治的西班牙人民欢迎罗马入 的到来,甚至把他们当成解放者。
罗马人打败了迦太基人,这时在东方,能与罗马人抗衡的,还有 希腊、马其顿、叙利亚、埃及。罗马人先征服希腊和马其顿。孟德斯鸠 这样写道:
希腊由于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力量,由于它那众多的城市, 士兵的数量,还由于它的政治制度、它的风俗习惯、它的法律,而 成为一支绝对不能小看的力量……马其顿的四周几乎都是无法 穿越的山。那里的民族十分适于作战,他们是勇敢的、服从的、 勤劳的、永远不知疲倦的。②
罗马人靠什么能战胜这样两支强大的军队?孟德斯鸠认为,马其顿 人耻于谋略,其一举一动被人尽收眼底;希腊统治者菲利普国王因小 失大,由于纠缠于琐碎的利益而被全体希腊人憎恨,罗马人与希腊国 内最痛恨菲利普的埃托利亚人结成联盟,使菲利普国王签了城下之 盟。至于叙利亚和埃及,他们的人民一方面还没有产生摆脱桎梏的 独立精神,另一方面,不堪忍耐的性格使人们想换新主子。埃及国王 残酷、胆怯和贪欲,叙利亚盛行奢华、虚荣和软弱,人民憎恶自己的国 王,也讨厌自己,还能打仗吗?
罗马人有和希腊人一样的政治制度优势,没有埃及和叙利亚宫廷
①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62。 ② 同上书,第 26页。
的腐败;罗鸟人还有马其顿人不具备的谋略,比如,当身边有许多敌人 时,罗马人就与其中比较软弱的敌人签订停战协议,而在罗马入想进攻 时,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借口。罗马人从来没有真心地缔结过和约, 缔约是为了侵略;在征服一个民族之后,罗马人便设法削弱它,为使它 无力东山再起,无所不用其极:挑拨离间、扣留人质、培养亲信等。
腐败并不是某个民族的专利。孟德斯鸠谈到了受罗马人统治的 各国国王的丑恶,他们在罗马主子面前丧失了尊严,为讨好罗马人而 剥夺国内人民的财富,这些都不过为了保证自己奢华安逸的生活。 “因此,老实说,罗马既不是一个王国,也不是一个共和国,而是由世 界各民族组成的躯体的脑袋。”①罗马人也不强求各民族法律和风俗 的一致,只要他们承认是罗马人,虽然他们其实是不同国家的人。
孟德斯鸠着力研究强大的罗马共和国是怎样走向衰落和灭亡 的。他认为首先是罗马人渐渐地丧失民族精神。罗马士兵驻扎异地 后,开始被当地风气腐化;其次是分权,将军在外不再听命于君权,而 士兵只知服从将领。“他们已经不是共和国的士兵,而是苏拉、马利 乌斯、庞培、凯撒的士兵了。罗马再也无法知道,在行省中率领着军 队的人物到底是它的将领还是它的敌人了。”②这是对罗马共和国元 老院,对贵族政治和民主制度最大的威胁,因为它在不知不觉中破坏 了统治程序,一个潜在的、来自下面的权力开始侵蚀整个国家。罗马 开始产生严重的内耗。
作为节节胜利的军事统帅,凯撒开始向罗马共和国元老院发号 施令,元老院的威信扫地,已不能正常行使职权,他们默默地忍受凯 撒实际上的统治。历史学家往往把元老院组织谋杀凯撒的过程说成 是一场阴谋,但在这些阴谋者看来,凯撒却是一个篡夺最高权力的 人,杀死这样的人应该是一种美德。究竟是阴谋还是美德?这是道 德学家的事情,在历史事实面前,它显得微不足道:征服或是死亡,如 此而已。参与杀死凯撒的人当中,有曾受惠于凯撒的朋友,从凯撒的
①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第41页,商务印书馆,1962。 ② 同上书,第49页。
角度看,这当然是谋杀,是阴谋。即使把阴谋当成美德,事情并没有 什么改变。这就是政治。
谋杀者再诡秘,也无法预料凯撒死后的社会效果。阴谋得逞后, 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元老集团一方面同意凯撒生前的一切法案,另 一方面又宣布赦免阴谋者。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妥协。可是,执政官 安东尼比凯撒更为独裁。最后终于爆发了一场内战,元老院宣布安 东尼是祖国的敌人。这时,另一个起关键性作用的历史人物是统治 元老院的西塞罗,他为搞垮安东尼而推举屋大维,但是屋大维对西塞 罗阳奉阴违,屋大维的目的只是把安东尼赶跑,自己当新的执政官。 当屋大维实现了这一计划时,他自己就蜕变成共和国新的、更加危险 的敌人。
孟德斯鸠专门讨论了罗马人在失败后的自杀心理,这是为荣誉 而死,避免偷生的羞辱,是英雄气概的表现。自杀者专注于自己的精 神,而根本没有看到死亡。自杀表现了自尊心,“以致它竟然使我们 为了爱自己的存在而牺牲自己的存在;我们竟然这样尊重自己,那就 是我们由于一种自然的和朦胧的本能而同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 本能使我们爱自己甚于爱自已的生命”①。就是说,不苟活!苟活者 暗中是佩服自杀者的酒量的。
孟德斯鸠还有…个与众不同的见解。通常人们认为,英雄气概 是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但是孟德斯鸠却说,挽救屋大维的恰恰是他 天生的怯弱,“这一点反而成了屋大维的幸运,甚至使屋大维取得他 的地位:他是最不使人害怕的……如果从一开始他就表现出伟大的 气魄,大家就会对他怀有戒心了”②。这真是绝妙的做人为官之道,但 它不是学来的,而是性格使然。人家认为是缺点的东西,在孟德斯鸠 这里却成就了大事。中国的古训把这叫做韬光养晦,笑里藏刀。孟 德斯鸠还描述了人性的丑陋:在安东尼失势时,他为之牺牲了整个世 界的那个女人,竟然出卖了安东尼,向新的统治者献媚。安东尼一手
①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第68页,商务印书馆,1962。 ② 同上书,第69页。
提拔的许多将领也离开了他。这是历史的细节,使孟德斯鸠的描述 具有文学色彩,就好像历史故事。
在这个历史故事的后半部分,屋大维恢复了罗马的秩序,但共和 国成了君主国,屋大维成了皇帝,而不再是执政官。他又作了多方面 的社会改革。用孟德斯鸠转引的话说,自从皇帝们当政的时候起,历 史就更加难写了,因为一切都变得更加神秘,人们所能知道的,只有 暴君们不愿隐藏的东西,或是历史学家们所能猜想到的东西而已。① 鲁迅不愿意读由历代皇帝签发的所谓正史,而宁可在旧书摊上寻找 来自民间的野史,他认为那里有历史上更为真实的东西。封建专制 的中国太黑暗,谁知道有多少东西是从来没有见过天日的?没有办 法,皇帝不但不记载,还试图毁掉证据。荒淫之处,只有任人们想像, 传奇就这样被演义出来了。
孟德斯鸠谈到在罗马后期,即提贝留司时期,专制蔓延到了整个 社会,统治者用所谓的“尊严法”对付人民。作为一种法律,它不仅管 束行动,而且约束人们的言论和思想,其后果就是全社会的伪善,没 有真话。老实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而且事实如此。诚实者在周围 无数骗子面前是危险的。公正是装出来的,官场上盛行的是奴才作 风。但坏事并不是从这里才开始的,孟德斯鸠认为,当年向凯撒献媚 的人,就曾拼命取消法律对凯撒的限制,甚至有人建议他可以占有他 所喜欢的任何女人。
这是怎样的罗马人啊!他们虽然英勇无比,吃苦耐劳,但并没有 希腊人的自由精神,他们早已经习惯于服从,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统 治者。孟德斯鸠认为,究其原因,在于罗马人民自己不参加国事的管 理,他们只知道恨某个官吏,而不恨制度。
当一个国家快要灭亡时会有怎样的迹象呢?孟德斯鸠描述了罗 马末期的情形:皇帝失去了伟大的品德,成为最坏的皇帝,下面的宫 吏不再听命于他,他则用各种娱乐麻醉自己,耗资巨大,“他们又在贱
① 参见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第74页,商务印书馆,1962。
民们的喝彩声中陶醉起来,结果他们就以为社会的繁荣要归功于他 们的统治,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才会挑剔这种社会的缺点”1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第80—81页,商务印书馆,1962。。对罗马 人民来说,征战的胜利不过用来供五六个魔鬼过好日子罢了!人民 的辛劳就是为着以后受最混蛋的几个公民的最可耻的奴役,人民决 定毁掉自己,自己投票反对自己。入民早已习惯了沉默,不久就醒悟 过来学着皇帝的样子享乐,于是入民也习惯了奢侈和排场。同时,伊 壁鸠鲁学说开始在罗马传播,助长了罗马入心灵和精神的腐化和堕 落。最后,也是最要命的,是军队的腐败,罗马人已经丧失了他们的 军事纪律,他们的军队再也不会打仗了。罗马周围的民族一齐向它 进攻,并且从四面八方入侵它的领土。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观,罗马 帝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它具体在哪一天、在什么地点灭亡是 偶然的。
孟德斯鸠认为,罗马盛衰的原因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即“每一 个民族都有一种总的精神,而权力本身就是建立在这一精神之上的 当这个民族侵害这一精神的时候,它自己就受到了侵害,结果必然就 停顿不前了”2同上书,第1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