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七 七 禁 令”

13世纪30年代以降,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开始在巴黎大学讲授并 逐渐被列为必修课程,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不断扩大,重要性不断提 升,其地位甚至可以与施洗者约翰相比。如果说约翰是基督在恩典 方面的先行者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则是基督在自然方面的先行者。 亚里士多德之引入,特别是托马斯·阿奎纳所做的综合工作,可 以看做是基督教进一步理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自由思想发展的 过程,也是基督教理论自我成长的过程。所谓基督教理论的自我成 长,也就是它摆脱保护、走向自立的过程,人们试图通过理性而不仅 仅是借助教会来接受(理解)信仰:“经院哲学本身之所以已经产生, 是由于人们渴望在理论上有参悟的能力,希望了解和寻求它所信仰 者的理由。”①在经院哲学那里,哲学固然是神学的婢女,哲学研究什 么、何以研究要由信仰来确定,因而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限制 甚至失去生气。但是在一个给定的界限内,人的理性仍然有自由活 动的余地,理性被赋予了认识信仰的使命。企图用理性、用人的智慧 来理解上帝、思考上帝,这是神学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转变,这种

① 梯利:《西方哲学史》,伍德增补,葛力译,第245页,商务印书馆,2004。

转变不仅使得神学的理论化、神学和哲学的结合成为可能,而且磨炼 了人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

自由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定会与正统神学发生冲突。这 里我们不能不提到阿维罗伊主义。这个被冠以阿维罗伊之名的主 义,其真正的守护神是亚里士多德,而不是阿维罗伊。但是,作为亚 里士多德在中世纪最杰出的注释家,阿维罗伊对亚里士多德的两点 解释格外引人注目:一是独一灵魂论。该学说认为,人类不仅共有 单一的能动理智,而且共有单一的被动理智,人一旦死了,只有这单 一的理智才存在着,这样,个人的不朽就被排除掉了;二是关于宇宙 永恒的学说。这个解释是与基督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矛盾的。凡 是接受和信奉这个理论的被称做阿维罗伊主义者,阿维罗伊主义在 13 世纪后期的巴黎大学相当活跃,它招致正统神学家的不满。 1270年12月,巴黎主教唐皮耶颁布了一道禁令,谴责了13条阿维 罗伊主义的命题,包括人的理性的统一性、世界的永恒性、灵魂随肉 体的消灭而消灭、神对个别事物的不可知性以及神不可能使有限物 不朽等等。但是,这个禁令并没有阻止阿维罗伊主义的传播,阿维 罗伊主义仍然在街头巷尾、在孩童面前秘密传布,由此导致了进一 步的压制。1272年,文学院的教授被禁止处理神学问题,1276年, 巴黎大学颁布了如下命令:“鉴于《圣经》严禁秘密集会进行训学,并 认为此种集会之参与者乃余等参与智慧之敌,为公共利益计,必须 反对某些别有用心人物之过于自信,余等兹决定并命令,望各系硕 士或学士私下不得阅读任何有危险性之书籍……”①但所有这些措 施都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终于导致1277年更加严厉的再一 次禁谕。这一年,教皇命令唐皮耶进行严格调查。唐皮耶召集神学 家们进行了热烈讨论,结果确定 219 个论题遭到谴责并禁止讲授, 凡是继续持守这些主张的人,一律被开除教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七七禁令”,这个禁令是在3月7日作出的。世界的统一性、质料

① 转引自奥·符·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于汤山译,第133一 134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是个体化原则、天使的个体化等等都在宣禁之列,但关于实体形式 的单一性在巴黎并未明令禁止。3 月18 日,紧接着巴黎的禁令之 后,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在牛津发布了又一 个禁令,这个禁令在巴黎的禁令之外加上了实体形式的单一性和质 料的被动性。

“七七禁令”主要针对阿维罗伊主义,特别是西格尔和达西亚的 波埃修的教导,他们的理论被指控为“双重真理论”,因为他们主张在 知识与信仰之间、哲学和神学之间存在着有意识的对立,而只有哲学 家可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哲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 禁令也涉及托马斯本人的一些观点,诸如世界的统一性、质料的被动 性、天使的个体性等等。托马斯的观点被认为无法解释基督死后的 身体与生前身体的同一性,因为在托马斯那里,唯一的实体形式(灵 魂)在死时已脱离身体。

“七七禁令”的出台,一方面表明了13世纪后期亚里士多德主义 特别是托马斯神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托马斯的神 学在当时并未完全获得正统的地位。在那个时代,托马斯是作为一 个危险的革新者出现的,被认为“开辟了新的路径”①,他的神学观点 之被完全接受是经受了一个过程的。直到 1323 年,天主教会才把他 列为圣品;1567年,才宣布他为教会博士,而他的学说被宣布为官方 学说则是 1879年的事了。

“七七禁令”也意味着当时的神学争论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地 步,以至于不通过这种禁令的方式,靠正常的和公开的争论,正统的 神学已经无法守住自己的地盘。但是禁令最多只能化异见于无形, 而不能从根本上取消异见。相反,禁令出台后的 20年,托马斯主义的 信徒却明显增加,这导致了道明会的学者公开发表对于攻击托马斯 主义者的答辩。到了1325年,巴黎主教不得不撤回巴黎禁令,而牛津 的禁令也名存实亡了。

① 科普尔斯顿:《西洋哲学史》(二),庄雅棠译,第593页,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8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九讲-在线阅读

    第九讲 康德的批判哲学 今天我给⼤家讲康德的批判哲学。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对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种综合与总结,当然也是⼀种超越。我在前⾯讲到,当经验论和唯理论各⾃发展到极端时,就导致了怀疑论和独断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怀疑论不仅对感觉经验之外和背后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以及上帝采取了⼀种不可知的态度,⽽且也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将其说成是主观的习惯…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3日
    103
  • 第二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随后马克思退出了该报,并在同年10月来到巴黎。在停止办报和去巴黎前的半年多时间里,他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和所了解的社会现实状况,开始对自己的哲学信仰产生了怀疑,他需要廓清自己的思想,也正好有时间,于是就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批判。在这期间,他写了10个印张的手稿,共39页,这就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由来。11…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51
  • 第二章 黑格尔早期思想:批判和改造宗教、注重实践哲学

    所谓黑格尔早期思想,是指黑格尔在1792年至1800年期间所写 作品中表达的思想。过去的研究常以《精神现象学》的出版年代划 线,把黑格尔1807年前的思想统称为“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现 代的研究不再因袭这种做法,而把它们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黑格尔 和耶拿黑格尔,因为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黑格尔在这两个时期哲 学活动的重心有很大区别。① 有很长一段时间,黑…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52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第六组反驳 许多神学家和哲学家们作-在线阅读

    第六组反驳 许多神学家和哲学家们作 仔细地读了你的沉思和你对前面的反驳所做的答辩之后,我 们在心里还有几个疑难之处,希望你给加以解决。 第一个是,我们存在是由于我们思维,这个论据似乎不十分可 靠。因为,为了你靠得住是在思维,你应该事先知道什么是思维的 性质和什么是存在的性质①;而你对这两件事既然无知,你怎么知 道你思维或者你存在?因而你说我思维,你不知道你在…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100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