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格列高利的“人论”与向神之路

尼斯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335—394)生于卡帕多奇亚 的该撒利亚,大巴西尔的弟弟。学过法律、修辞学,喜欢哲学。曾被流 放,进过修道院。后成为尼萨城(Nyssa)的主教。他作为高级神职人 员的特点是已婚,那时主教是可以结婚的,允许主教结婚的状况直到 692年特卢尔会议(Tpyλλbcknü Coòop)才发生改变。他一生的时间跨 度相当于中国的东晋时期。366年,敦煌莫高窟开凿,此后直至元代 不断续凿。在其去世后5年的399年,中国僧人法显(约337—422) 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著有《佛国记》;又两年,鸠摩罗什(344—413) 被后秦迎至长安,译经讲佛。

尼斯的格列高利一生著述甚多,主要著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 有关教义的,有4部:(1)《反优诺米》。优诺米是极端的阿里乌主义的 代表,他确认圣子不与圣父类似,因为圣子是受生的,而神的本质是 非受生。格列高利在批驳这一异端的时候论述了三位一体思想和神 知论,即对神的认识的思想。(2)《关于没有三个神的问题致奥拉比乌 的信》(IIocnaHHe K ABNaBHO)。(3)《反驳阿波利那里》(IIpoTHB AMnoπHHapha)。在此分析了关于基督没有人的理性或灵魂的异端学 说;(4)《大教理问答》(6oπbHo KarexH3hc)。这部著作从正面(而不 是以论战和反驳的形式)叙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关于信仰、三位 一体、道成肉身、赎罪、洗礼和圣餐、世界的终极命运等。第二类,有关 苦修生活的,有两部:(1)《论童贞》(OπeBcrbe)。和许多当时的基督 教思想家一样,格列高利也维护童贞是修行的最高道路的思想。有 意思的是,这部著作是在他自己结婚后不久写的。(2)《论基督教生活 方式》(De Instituto Christiano)。这是一部苦修神学著作,或称禁欲

① 参见大巴西尔《论圣灵》第16章,转引自梅延多夫《教父神学导论》,第 187页,克林,“基督生活”基金会,2001。

主义神学,其中禁欲苦修主题、道德问题和教义问题彼此交织。第 三类,有关《圣经》解释的,主要是对旧约经文的解释和阐发。包括:

(1)《创世六日注》(IIlecronHeB);(2)《论人的构成》(O coTBopeHHH yeIOBeka ),人的受造,是关于人是如何被造成的论述;(3)《论摩西的 生活》(O KH(Song of Songs)、《论福诫命》(3anobenb O BπaKeHcTBe)的评注。 一人的构成 尼斯的格列高利在其名著《论人的构成》中讨论入的本质的时 候,首先肯定人比其他造物的优越性。但这种优越性不是人的自然 性或社会性,而是入的似神性——入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 的。任何外部属性的总和也不能等于人本身。

尼斯的格列高利按照《圣经》创世论的基本思想来解释人的被造 和构成。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他也像世界一样是神所造的。人的造 成是神创造世界的最后阶段,是创世的完成。但人不仅是世界的一 部分,而且是世界的主宰或君王,所以他最后被造成。神安排和装饰 世界是为了人在其中居住,世界就像人的一座皇宫。人被带入这个 完善的场地不是“为了获得他所没有的东西,而是为了享受已有的东 西”①,一方面作为观赏者,另一方面作为主宰者。

在人的构成中有两种属性——宇宙性和似神性。一方面,人是 宇宙的精华、自然的完满,是微观宇宙。“是包含了充满宇宙的全部 自然力量的小世界”。但人的优越性并不在于此。格列高利问道:“认 为人具有世界的形象和样式,这有什么重要性吗?因为地是流逝的, 天是变化的,其中的万物都具有暂时性。”②他讽刺多神教先哲,他们 说入是微观宇宙,似乎是在以这个伟大的名字赞扬人的本性。但他 们没有发觉,这也是赋予人以蚊子和老鼠的属性。格列高利认为,能 够体现人的优越性的是人的另一方面属性,即人的似神性。人的宇

① 转引自弗洛罗夫斯基《东方教父》,第218页,莫斯科,ACT出版社,2003。 ② 同上书,第 219 页。

宙性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并通过这一点 使人成为神对全部造物进行作用的传达者。通过人,世界的自然力 量加入了精神生活。在人中,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因此,人的被造 才如此庄重,不急促,不是由于全能,也不是用命令,而是由于智谋, “仿佛经过深思熟虑”。神仅仅出于爱而造人,以便使人参与神的幸 福。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是“为了使人成为神的永恒力量 的活样式”。神赋予了人某种不可言说的完满。

对于格列高利来说,人的存在的奥秘在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这 就是“神的形象”。那么,人身上的神的形象表现在哪里呢?一方面, 应当在人区别于自然存在的方面去寻找,亦即在人的“理性方面”,在 人的心智(vou()中寻找;另一方面,在于人身上的那些反映神的完善 的品质,也就是进入人性的全部优良品质的总和。人越多地反映神 的完善,就越真实和鲜明地表现出神的形象。在人的全部构成中都 可以发现神的形象。“正如把一块玻璃碎片放在阳光下常常能从中 看到整个太阳的轮廓一样,只是其中看到的没有太阳本身那么大,而 是玻璃碎片所容纳的大小——同样,在我们的微小本性中也闪耀着 那些无法表达的神性形象”①。人身上的神的形象不仅仅是反映关 系,还要求人与神之间有活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人成为神的形 象,就意味着人生活在神中,具有神的生命的因素和可能性,这种可 能性表现在人的某些特定属性之中。在这些属性中首要的是自由。 自由意味着“不受任何自然力量束缚”,意味着自我决定和选择的能 力。自由是德性和理性的条件。因为德性是某种非隶属的、自愿的 东西,强制的、非自愿的东西不可能成为德性。在自由之外也没有理 性,语言和理智如果不是自由地发挥作用,也就失去了合理性。在人 的神的形象中还有爱。格列高利强调,神就是爱和爱的源泉,爱是人 性的创造者,也成为人的特性。哪里没有爱,哪里就失去了神的形象 的全部特点。最后,人性中还被赋予了不朽,以便使人按照与生俱来

① 转引自弗洛罗夫斯基《东方教父》,第220页,莫斯科,ACT出版社,2003。

的力量就能认识最高存在物和渴望神的永恒。

虽然基督教人论都从人类始祖亚当开始,但东西方有区别,西方 基督教人论中的人从堕落的亚当开始,人的本质具有罪性;早期教父 和东方基督教则从尚未堕落的亚当开始,强调人的神性本质。这从 尼斯的格列高利讨论上帝造人的含义问题上可以看出。他认为,通 常说上帝造人,所指称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一个亚当。格列高 利从旧约经文中为此找到证据:旧约《圣经》中对人的理解不是某个 具体的人,而是一般的人,亚当这个名字按希伯来语就是人的意思, 亚当不是单独的个人,而是一般的人,或全人类。正如《圣经》里说 “神创造天地”应理解为创造整个世界,而不是天和地两个对象一 样,亚当作为神所创造的入的名字,实际上代表了全入类。神的全 知和全能已经包含在全人类的最初构成中。当然,这不是说神创造 了完全的人或全体一致的人。正如神造整个世界并不是使世间万 物在经验上全部实现一样。神造人的意义是说,被造的第一人不是 独一的、个别的人,而是全人类的始祖,神的形象不仅赋予了第一人 亚当,而且赋予了全人类,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完全的人性,从原初 的入到最后的入,具有统一的神的形象。神的创造意志容纳了具有 共同本质的人类中所发生的一切,同时也为每个人确立了基础和 目的。

《圣经》说:“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 造女。”①但在格列高利那里,“具有共同本性”的人的受造不同于男女 的受造。在人被造之初的共同本性中没有性别划分。性别划分不属 于神的形象,因为不能上溯到原初形象。因此,格列高利指出,入性 的构造具有双重性,一重构造类似于神的本性,另一重构造是分化成 不同的性别。这第二重构造使人与动物一致。对于照神的形象所造 的人来说,本不需要划分性别,因为本来可以按照天使那样的不可知 的方式进行繁殖。只是由于堕落,脱离了等同于天使的状态,人也就

①《旧约·创世记》1:27。

丧失了这种无情欲的繁殖方式。神预见到了人的这种堕落,知道人 的意愿不会直接走向美好,于是神就在自己的形象之外另想出了性 别划分,但这种性别划分与神的原初形象毫无关系。格列高利的这 种思想很接近于奥利金主义,但与奥利金又有区别。第一,格列高利 否定灵魂的预先存在和灵魂的再次体现。他强调,没有身体任何灵 魂都不能产生,同样,没有灵魂也不能产生身体,两者具有一个本原。 人不是由彼此分开的灵魂和身体形成的,而是依靠诞生的力量在身 体和灵魂两方面同时形成的。人的生命的种子的发展是统一的有机 过程。第二,格列高利没有奥利金那样的唯灵论倾向和对物质的蔑 视。照《圣经》的话,神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格列高利解释说,这句 话应当理解为,每一种自然事物和现象按照自己的律来说都是好的, “即便那些多足虫、绿青蛙,或从腐烂的东西生出的动物,它们也是好 的”①。动物性本身不是不洁的,只是在人身上才成为不洁,“因为动 物借以维持自己生命的那些手段,在转入人的生活的时候就成为情 欲”②。第三;在格列高利那里,人性的“第二重构造”也是神的活动造 成的。

人在本性上具有神的形象,这不难理解。然而许多人可能会 问,现实中的有死的、有许多缺陷的人,怎么与不死的、永恒的、完善 的神相似呢?按照格列高利的观点,人被造之初原本是不死的,是 充满神的善的,但在犯罪堕落之后,这一切都丧失了,因此,现在的 人只是处于造物的、堕落的状态。但人的堕落之后并未完全丧失神 的形象,没有完全失去与创造者的联系。人性的根本特点在于其神 的原型。任何外部属性的总和都不完全等于人。格列高利常常把 人具有神的形象比做镜子能照影像。镜子可以打破、涂黑,翻转过 去使人看不到任何影像,但镜子总是具有照出影像的能力的;人可 以失去神的形象,不再反映出神的形象,但人的这种潜在能力是永 远保持的。

①② 转引自弗洛罗夫斯基《东方教父》,第225页,莫斯科,ACT出版社,2003。

二 人的命运

具有“神的形象和样式”的人,其世间生活却注定要经历漫长的 苦难历程。按照格列高利的观点,这一历程从罪与恶进入世界开始, 直到恶被消除和人恢复被造之初的本性。这就是人的命运。人的命 运取决于神所赋予的使命和人的意志的自由选择。罪恶的根源在于 人的本性的多变性,人的意志不再朝向神,而是走向了反面,这种转 向是与本性相对立的,因此破坏了本性。但这个意志转向是如何发 生的呢?这也是第一罪和堕落的根源。格列高利认为这个根源既在 客观方面也在人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的 不完善。人之所以可能受骗是因为人被赋予的任务不是一步到位 的,而是必须经历动态的过程。另一个是天使的堕落。人性生来就 被赋予了向善的倾向,但没有被赋予认识善的能力,什么是善还需要 人来辨别、认识。因此第一人才受到堕落天使的欺骗,这个天使因人 按照神的形象被造而感到屈辱,对人产生嫉妒,因此诱骗人。所以, 堕落的天使也是罪恶的一个客观原因。从人的主观方面看,犯罪的 根源在于人过分听从自己的意志,轻率地把带来感官快乐的东西当 做美好,把善的幻影当做真实的善。陷入罪孽的人受制于物质世界 的律,成为有死的、走向死亡的。死亡、世代更替、诞生和成长,这一切 在自然世界里都是自然的。死亡只有在人身上才是反自然的、病态 的。死亡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的医治,是走向复活和净化之路,复活也 是对原初不朽本性的重建。人性的医治和重建不可能依靠自然力量 来完成,为了人的得救必须有神的新的创造活动。这就是神在基督 中的显现,道成肉身。

人性的发展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在脱离神的道路上越走越 远,另一条道路是在与神的结合中得到神化。这后一条道路就是人 性的得救。格列高利和圣亚大纳西一样,把基督的救赎事业首先看 做恢复生命、战胜死亡。神的道出于对人的爱而接受了全部人性,以 便使人性在与神性的融合中得到神化。人性在与神性的结合中,上 升到了与神性同等的高度,这是对人的卑微本性的提升。无论人性如何无能和朽坏,只要与神性结合,就能得到神化。那么神化是如何 进行的呢?和奥利金一样,尼斯的格列高利也把人性在基督中的神 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复活之前的医治阶段,第二是人性得到荣耀 的彻底得救阶段。医治的方式是听从基督。格列高利说,由于过分 听从第一人而带来的死亡,将通过“听从第二人”而被消除。“真正的 医生”通过“与神的意志统一”来救治因背离神的意志而患病的病人, 并且这是灵魂和身体的同时救治。基督作为神的羔羊,承载了世界 的罪恶,必须为人类作出牺牲、受苦和死亡。但是,基督的死具有特 殊性。通常,人的死是灵魂与身体的分离,并且灵魂失去生命力,身 体朽坏。基督的死既是作为人的真实的死——灵魂与身体的分离, 同时作为神人又包含着复活的因素。因为他的身体和灵魂都是具有 神性的、得到神化的,所以在基督的死中神化的身体没有朽坏,他的 灵魂进入天堂,住在父的手掌中。在神性的生命中身体和灵魂是不 分离的,因此两者必然重新结合,这就是复活。救主赋予人性以复活 的力量。救主下地狱是为了消灭恶和照亮黑暗,他在三天的死亡中 消灭了“从世界的构成中积存起来的全部恶”。这样,救主的死也是 全部人性的复活。于是开始了人的神化的第二阶段,朽坏的本性通 过与神性的结合,加入了神的力量,像一滴醋混入了无限的海洋。这 是拯救的完成 生命的国度来临了,死亡的强国毁灭了,这是另一 种生命、人的重新诞生。

洗礼就是重新诞生。洗礼是开始复活,是走出此世的迷宫,进入 不死的生命。洗礼象征着“在基督中的三天死亡和新生”。洗礼不是 完全消除恶,而是切断恶的连续性。经过洗礼之后人的外形没有改 变,老人没有变成儿童,皱纹不能展平,而是内在方面得到更新。被 罪所玷污的和在恶习中变老的内心由于高贵的恩典而变成儿童的天 真无邪,恢复了受造之初的美。如果有谁在受洗之后,他的灵魂和从 前一样,没有除去不洁的欲望,那么,对他来说,洗礼的水就依然是 水,因为在他身上没有显现出一点圣灵的恩赐。在真正被圣灵所更 新的人身上通过基督而恢复了神的形象。

通过基督的复活,死被战胜了,但没有被终止。被战胜是因为所有人都将复活,没有被终止是因为现在所有人都在走向死亡,直到感 性时代的完结。死是灵魂与身体的分离,被灵魂所抛弃的身体分解 成自然成分,但每个部分都不是消灭,不是变成虚无,不是走出世界 的界限之外,而是仍然在世界里。这是分解,而不是毁灭,不是变成 非存在。“身体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分解成它由以构成的部分,这些 部分存在于水中、空气中、土地中和火中。”①而且,身体的成分仍保留 着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能证明它们是属于哪个身体的,这是灵魂留 在它们之上的印记,就像刻在蜡上一样。在身体的分解中没有触动 灵魂,因为灵魂是不死的,是单一的、不可分的,死亡只是改变了灵魂 的存在方式,死后的灵魂生活是人的道路的继续。义人进天堂,罪人 下地狱。天堂和地狱只是比喻的说法,不是两个地点,而是灵魂的两 种存在方式。因为无身体的灵魂不需要任何存在地点。天堂之福是 无限的,地狱之火是对灵魂的医治和净化。直到时间的终结,基督再 次来临,实现普遍复活。

三向神之路

基督教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人不可企及的、绝对超越 的却又可以与之合一的上帝。如果说中世纪之后的西方神学特别重 视前一方面,那么早期教父则同时强调这两方面。这一特点在尼斯 的格列高利神学中具有明确表现。在对神的认知问题上,他坚持否 定神学的基本思想,又论述了人走向神的认知之路。神是不可见、不 可知、不可达到的,关于神的判断只能用否定语式。在柏拉图主义中 神的不可认知是由于人的理性不完善。对尼斯的格列高利来说,神 因其本性而不可知,即便完善的理性也不可知神,甚至天使也看不见 神。只有神通过自己的活动、能量才能显现自身。但这并不是尼斯 的格列高利神知论的全部,他在《论摩西的生活》中也详细论述了人 不断走向神的道路,这也就是基督教生活的目标。

① 转引自弗洛罗夫斯基《东方教父》,第241页,莫斯科,ACT出版社,2003。

格列高利认为,人走向神的上升之路必须包括三个阶段,当然不 一定是连续的。第一阶段是净化。在《出埃及记》(Exodus)中,摩西 在上山走进黑云之前先脱掉皮衣,这被解释为净化的寓言,也就是除 去人在被驱逐出天堂时所具有的欲望和罪孽,也就是净化。净化要 求战胜欲望,一切不来自神的东西都是欲望,欲望束缚人的自由,最 终导致死亡。只有先消除身和心的欲望才能进入天国。走向神的第 二阶段是理性在摆脱了欲望之后所获得的对受造物的更清楚认识, 格列高利叫做“自然视力”①。人在获得自然视力之后可以更好地认 识和利用受造物。这表明,在格列高利看来基督教生活之路不完全 是逃避现实,也包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不仅在世界上生存,而且要 研究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在自然视力所认知的世界中全部事物都 具有自己的地位和独特的意义。第三阶段是直接的知神、见神。在 这一阶段实现了人的神化(theosis)。但因为神是入无论如何也看不 见的②,所以人在力图看见神的时候,已经“走出自身”,把自己的理性 留在身后,超脱出来。格列高利把这样一种异乎寻常的体验叫做“清 醒的醉”,仿佛众使徒在五旬节被降临的圣灵所充满时候的感觉,虽 然似醉,却是圣灵的见证。③

① 转引自梅延多夫《教父神学导论》,第229页,克林,“基督生活”基金会,2001。 ②《新约·约翰福音》1:18。 ③《新约·使徒行传>2:15.。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二篇-第一章-二-在线阅读

    二、第二阶段 1.洛 克 洛克对于整个经验主义思维方式作了系统的表述,因为他曾 经对培根的思想加以进一步的发挥。如果说培根指出了感性存在 是真理,那么洛克就证明了共相、思想一般地包含在感性存在之 内,或者说,他表明了我们是从经验获得共相、真理的。这种看法 152 的意思是指概念对意识说来具有客观实在性。经验诚然是全体中 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但是这一思想在洛克那…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47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二章 哲学,教你如是“超人”-在线阅读

    第二章 哲学,教你如是“超人” 尼采的人生令人伤感,尼采的哲学则令人热血沸腾。 《美国百科全书》是这样表述尼采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的: 20世纪绝大多数的德国、法国文豪和大哲人都深受尼采的影响。……在其身后半个世纪内仍能深刻地影响许多大作家者,非尼采莫属。尼采影响了小说家托马斯·曼、海塞、马尔罗、纪德、加缪;诗人里尔克、格奥尔格、萨特;此外德国的存在主义者也深受…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97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九章 卢梭-在线阅读

    第⼗九章 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78)虽然是个⼗⼋世纪法语意义上的philosophe(哲⼈),却不是现在所说的“哲学家”那种⼈。然⽽,他对哲学也如同对⽂学、趣味、风尚和政治⼀样起了有⼒的影响。把他作为思想家来看不管我们对他的功过有什么评价,我们总得承认他作为⼀个社会⼒量有极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地位主要来⾃他…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80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附录 解释、注解和引证-在线阅读

    附录 解释、注解和引证 [I] 对无限本质的意识,不外就是人对自己本质的无限性的意识;或者说,在 无限的本质、宗教之对象里面,人只是以他自己固有的无限本质为对象。 圣托马斯·阿奎那说道:“上帝不是形体。每一个形体都是有限的。但 是,我们能够在理性和想象力之中超越任何有限的形体。这样,如果上帝是 一个形体,那我们的理性和想象力就能够设想某种超乎上帝的东西。这当…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158
  • 第一节 老年黑格尔派

    老年黑格尔派的小圈子由黑格尔的一些亲密学生组成,其主要 代表人物有加布勒(G.A.Gabler)、格歇尔(C.F.Goschel)、道布(K. Daub)、亨利希(Henrichs)、海宁(L.v.Henning)、埃德曼、甘斯、米希 勒、霍托(Hotho)、瓦特克(Watke)、马海内克(Marheineke)等。他们 在学术上首先推崇黑格尔的逻辑学和辩证…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6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