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教父德尔图良(Tertullian,145—220)对基督教教会传统的 确立、基督教神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基督教哲学的信仰主义产生 了很大影响。他生活的年代相当于东汉末年至曹丕称帝建魏之间, 该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德尔图良一生留下著作 40 余部,其中保存下来的有 31 部。后人 常常援引德尔图良的两句名言:一句是“雅典与耶路撒冷有什么共同 之处”,以此表示基督教信仰与哲学理性的根本对立;另一句是“因荒 谬而可信”,此言往往被用做对信仰主义的讽刺。然而,如果结合德 尔图良这两句话的具体语境和全部思想作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① 伊里奈乌:《反异端》,转引自梅延多夫《教父神学导论》,第36页,克林,“基督 生活”基金会,2001。
德尔图良反对的是异端分子运用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的曲解,为的是 维护《圣经》和教会传统。在通常观念中,似乎信仰主义就是完全否 定理性,但在德尔图良那里,信仰与理性并非外在地直接对立,他也 没有一般地否定人的理性,而且提出了“自然理性”的哲学问题。
一雅典与耶路撒冷
德尔图良的著作语言非常尖锐、激烈,富有论战性。他对希腊哲 学的批判和攻击包含在他的许多著作中,特别集中表现在他的《论异 端无权成立》(De Praescriptione Haereiicorum)①第7章中。
这一切(异端学说—引者)都是尊奉传闻的俗人的、魔鬼 的学说②,它们由异教智慧的发明而生,主把这种异教智慧称做 愚拙:主拣选世上的愚拙③甚至是为了羞辱哲学本身。这种哲学 当然是异教智慧的素材,是神的本质和法规的轻率解释者。异 端本身也正是从哲学中得到教唆的。……可怜的亚里士多德! 他为这些异端分子制造了辩证法——建设和破坏的艺术,这种 辩证法的判断是虚假的,前提是诡辩的,论证是肤浅的,它积极 进行争辩,甚至对自己都是麻烦,它解释一切,却什么也弄不清 楚。由此产生了异端分子的无穷纷争和家谱、无结果的问题和 如毒疮一样越烂越大的虚谈。④使徒(保罗)在劝止我们远避异端 分子的时候特别指出,应当警惕哲学。……这样,雅典与耶路撒 冷有什么共同之处?学园与教会有什么共同之处?异端分子与 基督徒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的教派是从索罗门王的柱廊下产
① 又译《驳异端分子》、《反异教的信条》。按俄国研究者对此篇名的解释,德尔 图良本是律师,他在此借用了罗马诉讼程序法的概念。拉丁文 Praescriptio 是指这样 一些反驳原告的证据或理由,出示了这些证据之后法官就可以终止进一步的诉讼程 序。就是说,德尔图良试图在《论异端无权成立》中提供这样一些反驳异端的证据,这 些证据的存在使得与异端分子的进一步争论成为无意义的、无对象的。 ②④《新约·提摩太前书》4:1。 ③《新约·哥林多前书》1:27。
生的,他自己教导我们“应当以诚朴的心寻求上主”①。② 在此,德尔图良对希腊哲学的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指责 希腊哲学学说对上帝的本质进行了歪曲的解释,因此是一切异端的 源泉;第二是对哲学的方法——辩证法的攻击,认为这种方法不能 导致唯一的可靠的真理;第三是把《圣经》的终极真理和希腊哲学的 无止境的空谈对立起来。应当注意的是,德尔图良的这些批判是有 特定思想背景、特定立场和特定范围的。他所面对的是希腊哲学与 基督教的冲突,而站在基督教经典的立场上,在基督教思想范围内 来批判希腊哲学,并不是站在中立立场上对哲学本身和理性本身的 一般否定。德尔图良的批判对基督教来说具有历史必要性和积极 意义。
在犹太-基督教思想与希腊哲学相遇之初,吸收、改造和利用希腊 哲学来论证基督教的融合观念曾经是早期基督教辩护士的主导思 想。基督教哲学的先驱、虔诚的犹太哲学家亚历山大里亚的菲洛 (Philo of Alexandria,约前13-54)曾用希腊哲学思想和概念来解释 《圣经》。此后,早期教父查士丁(Justin)力图找到基督教与希腊哲学 的相似之处。与德尔图良同时代的克莱门特(Clement)要在知识与 信仰之间寻求和谐,认为提供知识的哲学是基督教的入门。他的学 生奥利金(Origen)也认为基督教是希腊哲学的完善形式,要求神学家 研究哲学著作,从中寻找符合基督教观点的正确思想。这种情况反 映了教父利用希腊哲学为基督教辩护的努力,而且为基督教哲学的 诞生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种主导思潮中隐藏着只注重两 者的相似和简单混合的倾向,忽视了差别和对立的因素。在当时情 况下,这对于尚未完全确立的教会教义的基督教思想本身构成了严 重威胁。德尔图良在批判异端学说的同时,第一次对神学家们过分
① 德尔图良:《智慧篇》1:1。 ② 德尔图良:《论异端无权成立》,译自http://www. biblicalstudies. ru/Lib/Fa ther2/Tertulian4.html。以下的德尔图良著作均译自相关俄文网站。
信任異教的希腊哲学的思想倾向提出了严肅反抗,强调基督教信仰 与希腊哲学的根本对立。他以信仰反抗理性的声音在几个世纪之后 依然回响,甚至不仅体现在神学家思想中,而且体现在某些现代哲学 家思想中。
其实,德尔图良的这一思想不完全是他自己的独创,而是重申和 论证《圣经》思想和使徒学说。在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到他的许多话 借用《圣经》。他在另一部著作中也表达了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 哲学家和基督徒有什么共同之处?希腊的信徒和上天的信 徒有什么共同之处?追求名声的人和寻求拯救的人有什么共同 之处?只限于吉辞者和行为高尚者之间,建设者和破坏者之间, 引进错误者和支持真理者之间,真理的掠夺者和它的保护者之 间有什么共同之处?①
德尔图良这种“对立”的表达方法显然来自《圣经》。保罗(Paul, ?一约 62)在《哥林多后书》第6章第14—16节中说:“义和不义有什 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比列(撒旦)有什么相 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於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么相 同呢?”
那句“因荒谬而可信”也是保罗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此句名言是 后人的概括,原话出自《论基督的肉身》(Oπλorn xphcra)。这篇著作 也是为反驳异端而作。马基昂、瓦伦廷等人否定基督复活,为此否定 基督的肉身性。德尔图良在此篇中批驳了这一异端思想,阐述了如 下问题:基督有没有肉身(有而不是没有);它是从哪里来的(诞生的 而不是从天上来的);是怎样的肉身(是人的而不是神的)。 德尔图良依据使徒保罗关于神的智慧与入的智慧彼此对立的观 点,亦即《圣经》启示的超自然性的思想:“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
① 德尔图良:《护教篇》46。
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 上的辩士在哪里?神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吗?世人凭自 已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做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 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因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 比人强壮。……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①马基昂 认为基督的诞生是不可能的,德尔图良驳斥说,《圣经》认为,对神来 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不愿意做;马基昂又说:“那个无 所不能的人必须是不变的,他要变成某种东西(神变成人,道成肉 身· 引者)就是改变了原来的状态,因此我反对神真的变成了人。” 的确,按照自然规律确实如此,但神不是自然物,神的本性与任何受 造物都完全不同,而且恰恰相反。② 德尔图良问道:如何理解使徒的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这句话呢?什么是“愚 拙”?人崇拜真神是愚拙吗?拒绝谬误是愚拙吗?正义、羞耻感、宽 容、仁慈、贞洁的学说是愚拙吗?显然都不是愚拙,正如相信诞生于 童贞女的具有肉身的神不是愚拙一样。这些完全不是愚拙,而是神 用来令此世的智慧羞愧的。③
马基昂否认基督肉身的另一个理由是,基督的肉身受难和死亡 对神是耻辱,是与基督的神子身份不相配的。德尔图良反驳说:
一切对神来说是不体面的东西,对我都是有益的。如果我 不为我的主感到羞耻,我就能得救。基督说,谁为我感到羞耻, 我也为他羞耻。除此之外,我没有找到羞耻的理由,这些理由表 明,因为我鄙视羞耻,所以我的无羞是幸福的,我的愚蠢是得救 的。神子被钉十字架,我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是值得羞耻的,神 子死了,这是可信的,因为这是荒谬的,他被埋葬又复活了,这是
①《新约·哥林多前书》1:19—21、25、27。 ② 德尔图良:《论基督的肉身》3。 ③ 同上书,4。
无可置疑的,因为是不可能的。①
这仍然是强调基督教信仰与希腊理性的对立:不应当用希腊哲 学理性的真理标准来评断《圣经》信仰和基督教真理。按照通常的理 性判断,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屈辱之死是令人羞耻的;他既是神,就不 会死,说他死了,就是不合理的、荒谬的;他既然已死且被埋葬就不可 能复活。异端分子试图通过这种对立,用理性标准来检验《圣经》信 仰。但德尔图良站在《圣经》一边,认为这种不合理、荒谬和不可能仅 仅证明了理性的局限性,而基督教信仰真理是超出理性之上的。 按照德尔图良的观点,哲学方法之所以不可取,主要因为它不是 导致确定的知识和可靠的信仰,而是导致意见分歧,产生许多学派纷 争。但基督教是唯一真理,因此不能把这样一些方法运用于它,这些 方法会把基督教变成斯多亚派(Stoa,又称斯多葛派、画廊派)的或柏 拉图主义的基督教。而基督教的真理是统一的,是通过神的启示,通 过耶稣基督一脉相承的。
二自然理性
在否定了希腊哲学和世俗理性的同时,德尔图良实际上是在用 另外的方法、证据来对信仰真理进行证明。第一个证据是《圣经》和 教会的权威性。那么,这种权威性从何而来?《圣经》与哲学著作又有 什么不同?德尔图良回答说,《圣经》不是书本,它之所以具有确定无 疑的真理性是因为它是神的默示,传达基督和使徒学说。使徒学说 直接来自基督,基督直接来自上帝。最初的教会是使徒为了传布、确 证上帝真理所建立,后来的教会是使徒教会的传承。“一切与这些最 初的、与信仰一样古老的使徒教会的学说相符合的学说,都是无可争 辩的真理学说,因为它是教会从使徒那里接受的,而使徒学说来自耶 稣基督,耶稣基督学说来自上帝,因此一切其他学说都必定是错误
① 德尔图良:《论基督的肉身》5。
的,是与真理相矛盾的。……我们只与使徒教会相一致,因此我们的 学说与他们的学说没有任何区别:这是真理的证明。”① 德尔图良用来证明信仰真理的第二个证据是“自然理性”,他称 为“灵魂的见证”。
有谁希望从那些广泛流行的哲学家、诗人和异教学说、智慧 的教导者的著作里吸收借鉴来证明基督教真理,以便借助于这 些著作来揭露基督教真理的敌人和迫害者自身的错误和对我们 的不公——那么,他为此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很好的记忆 力,……但人们所具有的不可想像的固执心理却拒绝信任那些 哪怕是在其他方面最优秀的教导者,而只是要从中找到维护基 督徒的证据。当诗人把人的激情和谈话强加给诸神的时候,他 们是空谈;当哲学家敲真理之门的时候,他们是愚蠢的…… 我诉诸一个新的证据,它比所有著作都更为广为人知,比任 何学说更有效,比任何书籍更易懂。它比整个人要大,虽然它构 成了整个人。向我们敞开吧,灵魂!②
德尔图良把灵魂作为不同于哲学和书本的新证据,用它来作如 下见证:上帝的存在和唯一性,没有希腊、罗马诸神;上帝是善,上帝 赐福;而人是恶,因背离上帝而恶;上帝是监护者、支配者和审判者; 人的死后状况:复活和末日审判。③
但德尔图良所说的灵魂具有特定含义。首先,它不同于希腊哲 学中的灵魂,而是纯朴的灵魂。它“不是在希腊学园中培育起来的智 慧所说的那个灵魂。我所诉诸的是纯朴的、未受教育的灵魂,人们所
① 德尔图良:《论异端无权成立》21。 ② 德尔图良:《论灵魂的见证》1。 ③ 同上书,2—4。
拥有的就是这样的灵魂,而且人们也只有这样一种灵魂”①。其次,这 是自然理性的灵魂。“人是这样一种唯一的理性存在物,他最有能力 并且注定拥有灵魂,灵魂使他成为理性存在物,因为灵魂本身首先是 理性的。其次,如果灵魂在使人成为理性存在物的时候不知道理性 (ratio)本身和不知道自己,那么灵魂怎么能成为理性的呢?但灵魂知 道这些是因为它知道它的创造者、审判者和自己的地位。”②再次,这 是来自上帝的灵魂。“灵魂虽然有肉体的监狱,但它——仍然不自觉 地呼唤独一上帝,高声呼喊,伟大的上帝,至善的上帝,万能的上 帝!——让灵魂,本性是基督徒的灵魂,来见证吧!当灵魂这样呼喊 的时候,它不是把目光投向卡匹托尔山③,而是投向上天,知道天上有 神的殿,灵魂就来自那里,因为灵魂来自上帝本身。”④德尔图良的那 句名言“灵魂在本性上是基督徒”便出自这里。
这样的灵魂之所以能够成为上帝和信仰真理的见证,也正是因 为它是自然理性的,而自然理性来自上帝。这里表现出了德尔图良 关于“自然理性”观点的前后矛盾。他在前面讲到基督教信仰与希腊 哲学理性对立的时候极力贬低自然理性,而现在又以自然理性证明 上帝和信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从基督教思想史的背景考 察,这并非德尔图良本身的思想混乱和自相矛盾,而是与基督教思想 本身的二重性或二元论相联系的。早期基督教的“自然”概念与我们 通常所理解的自然概念不同,它不是中性的、在上帝之外的、自然科 学的自然,而是有两个层次或两种含义:一种是在上帝之中的、具有 神性本质的自然,其本性为善;另一种是在上帝之外的、背离上帝的 自然,它已相当于罪。同样,基督教对人的认识也有两种观点:一种 主要把人看做具有“神的形象和样式”的、被神所爱和赐福的人;另一 种主要把人看做具有原罪的人。当然,后一种自然是能够和应当被 提升和改造的,后一种人是可以得到拯救的,因此这种二重性或二元
①② 德尔图良:《论基督的肉身》12。 ③ 罗马帝国宫殿所在地。 ④ 德尔图良:《护教篇》17。
论最终又达到或回到了统一。但这只是终极结果,而二重性、二元 论、矛盾性贯穿基督教思想的整个过程。从前一种观点出发后来形 成了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派。在奥古斯丁之后,后一种观点占据了基 督教思想的主导地位,并形成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派。可见,在早期 基督教中,自然理性与上帝、人与上帝的关系在根本上不是外在关 系。这里的自然理性与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理性之 光”有很大不同,后者把自然理性与上帝启示分割开来、并列起来。 这样,当德尔图良从后一种含义和观点上看待自然和人的时候, 他就对希腊哲学、世俗智慧加以否定:“世界来自上帝,而世俗之物来 自魔鬼”;而当他把自然的灵魂作为上帝和信仰真理的见证的时候, 他显然是从前一种含义上来理解自然理性和灵魂的。从前一种含义 上,他把自然理性看做来自上帝的,是人的似神性的一部分。“理性 是神的事业,因为神是所有存在物的创造者”,“上帝依照理性来创 造、支配、预见万物”。① 因此,德尔图良认为,在启示之外对上帝进行 认识时,本性上的、自然的理性高于受教育的理性的证明。因为在后 一种情况下理性不能达到真理,而是被人的谬误或片面的推理之网所 束缚。因为“真理是原初的,错误是派生的”;“只有最开始接受的东西 才是来自主的和真的,而后来夹杂进来的东西则是异己的和错误的”。②
这些心灵的见证愈真实,就愈简单,愈简单,就愈易懂,愈易 懂,就愈自然,愈自然,就愈神圣。……因为无疑,灵魂先于词句, 语言先于书本,感觉先于文体,而人本身先于哲学家和诗人。③ 这样,有两种东西证明上帝:自然和心灵。而且这两个证据是相 互联系的,因为“自然是教师,心灵是学生。教师所教的一切和学生 所学的一切,都是上帝告知的,上帝是教师的领导者”。人的这种自 然理性也就是他的“健全理智”,“为了判断上帝的行为只要自然的健
①②③ 德尔图良:《论灵魂的见证》5。
全理智就足够了——但只要是为了证明真理,而不是帮助错误”。①
我们在看到德尔图良学说的神学思想价值和在基督教教义形成 和维护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的时候,完全不应忘记其非现实性和 局限性。首先,他的学说囿于《圣经》词句的原教旨主义不利于宗教 发展。而且,当《圣经》权威被解释为绝对标准、理性的参与被完全贬 低的时候,可能导致把词句绝对化而损害整个学说的意义。其次,这 种根本拒绝理性的极端信仰主义无助于基督教的现实生活,不能成 为过世俗生活方式的基督教居民的指导,不能促进基督徒的教会生 活的发展。过分强调信仰中的神秘主义,完全拒绝理性认识,也使得 德尔图良自己后来走向了迷狂的孟他努派(Montanists)。在保持信 仰的前提下,教会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遵循极端信仰主义,而是采取了 理性辩护主义,这是一条更可行的道路。其实,无论是早期基督教思 想家还是经院哲学家,他们运用希腊哲学并非接受了其世界观,而是 在新的文明强势下不得不拿来为基督教服务,菲洛和托马斯·阿奎 那都面临这种处境。在许多人热衷于希腊哲学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 时候,如果断然拒绝他,固守纯粹的原教旨,反而会使基督教失去更 多民众,不利于基督教的确立和发展。但这种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 也隐藏着使原初的信仰被同化和丧失的危险。有些基督教思想史家 就认为当初的犹太-基督教在中世纪早期就已被希腊化,认知扼杀了 信仰。因此,德尔图良式的反抗对于保护基督教信仰具有不可缺少 的警示作用。正是由于基督教思想的确立,才有它对哲学的积极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