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青年黑格尔派

青年黑格尔派是指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 产生的一个思想“左倾”的派别。其成员大多直接或间接的是黑格尔 的学生,最初为黑格尔哲学所吸引,继而力图从中得出反教会、宣传 无神论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结论,因为对他们来说,对意识形态问题的 兴趣,要超过对纯哲学问题的兴趣。于是,他们以哲学的形式对黑格 尔的宗教理论和基督教教条进行猛烈批判,从根本上动摇了基督教 的基础,这也导致了黑格尔哲学的直接解体。此外,他们从自由知识 分子的立场出发,宣传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观点,批判普鲁士的专 制统治,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震动和影响。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有

① 参见费舍尔《近代哲学史》第1卷,“导言”,第3—15页,海德堡,1897。

统一政治或学术纲领的流派,随着政治时局的动荡,以及个人在理论 上的不同取舍,该学派迅速发生了分化。费尔巴哈有一段时间也属 于青年黑格尔派。马克思曾经是青年黑格尔派各项活动的积极参加 者,后来因政见和理论观点的分歧而与他们分道扬镳,最后又回过头 来对他们作了彻底清算。

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大卫.施特劳斯、布鲁诺·鲍 威尔、卢格,其他成员还有 E.鲍威尔(E.Bauer)、科本(Koppen)、施 蒂纳(Stirner)、赫斯(Hess)。他们的活动地点主要在柏林和哈雷,柏 林的以“博士俱乐部”为中心,马克思曾是其成员;哈雷的以《哈雷年 鉴》为中心,后来又扩展到科隆和哥尼斯堡,布鲁诺·鲍威尔、马克思 等在科隆活动,罗森克朗茨在哥尼斯堡任教,他们周围有不少赞成其 观点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1835年,施特劳斯发表了《耶稣传》(Das Leben Jesu),这被公认 为青年黑格尔派活动的起点。他所代表的反基督教和无神论倾向, 在社会上产生强烈震动,有相同思想倾向的人开始针对类似问题发 表意见。1838年,卢格和艾希特迈尔(Echtemeyer)主编的《哈雷年 鉴》开始出版,事实上作为他们的机关刊物,它不仅刊登政论文和哲 学文章,也登文学、历史作品。《哈雷年鉴》刚开始办得不错,对社会舆 论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后来因出现意见分歧,又有激进的反政府倾 向,于1841年被普鲁士政府查禁。后来他们又出版了《德国科学和艺 术年鉴》,该刊也在1843年被政府查封。1841年后,布鲁诺·鲍威尔 发表了《复类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Kritik der evangelischen Geschichte der Synoptiker),也造成很大震动。

1843年前后,在内部分裂和外部高压的条件下,青年黑格尔派逐 渐解体了,因为此时黑格尔左派已遭遇到自己的极限,与体系的决裂 已不可避免。布鲁诺·鲍威尔就说过,现在人们必须各走各的路,依 靠自己的力量行动。费尔巴哈开始过渡到唯物主义,马克思等人关 心“社会问题”和新时代的阶级分化,卢格暂时还跟随马克思走了一 段路,施特劳斯一度感到无所适从,布鲁诺·鲍威尔仍坚持研究宗教 问题。他们从此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主要是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政 治问题十分敏感,对人类的命运极为关心,他们站在自由主义立场, 反对保守的政府,后来大部分人逐渐过渡为革命的民主派。在个人 风格上,他们崇尚自我,不愿受任何东西的束缚。在学术上,他们不 恪守成见,在脱离黑格尔哲学的束缚后,各有研究的重点。总起来 看,他们为市民阶层的民主要求寻找理论基础;借助黑格尔辩证法的 批判和革命内容,来反对当时的政治和精神状况;批判宗教,因为宗 教和国家结盟;使哲学现实化,从而有意识地创造历史。① 但由于没 有共同的理论或活动纲领,也没有一致的方向,所以他们注定是县花 一现的人物,他们的批判活动不可能持久。他们对社会的叛逆也给 自己造成了永久的伤害,施特劳斯、布鲁诺·鲍威尔、费尔巴哈都被 剥夺了大学讲席,卢格等人被迫流亡国外,这使得他们只能离群索 居,经济窘迫,处于与科学隔离的状态,社会影响日益减少。总之,他 们对社会的批判要大于积极的建树。其实,哪个民族的历史上没有 产生过这样的一些风云人物呢?他们用口号和思想创造历史。

一大卫·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L.Strauss)是黑格尔的同乡,士瓦本人,最初走的也 是一条成为神职人员的道路。他先在勃劳贝伦神学校学习,然后进 了图宾根神学院,这是谢林、黑格尔的母校。除了神学专业外,他还 基本上掌握了古文字学和哲学。在大学里对他影响最大的应该有 这样三种“思潮”:《圣经》批判、新的历史科学和黑格尔主义。他在 图宾根时就接受了黑格尔哲学,在1831—1832年在柏林逗留期间, 他曾拜访过黑格尔,但只听了两节课,黑格尔就去世了。但这并不 妨碍他认真地研读并掌握黑格尔哲学。他还去听过施莱尔马赫的 宗教讲座,觉得后者想调和宗教与哲学的区别是不对的,就不再和 他来往。1832年,他回图宾根神学院任类似助教的职务,开设了逻

① 参见《黑格尔左派 德国三月革命时期的哲学和政治文献》,第18页,法兰 克福/美因,瑞德贝格出版社,1986。

辑学和伦理学的讲座课。他在课上基本贯彻黑格尔哲学,并且获得 成功。或者是出于嫉妒,或者是对讲课内容的排斥,校方竟然禁止 他继续讲这些课,这就引发了冲突。他写了《耶稣传》,该书的激进 态度给当局剥夺他的教职提供了借口,他的学术生涯就此走到了尽 头。1840年,他发表了《基督教教义的历史发展和与现代科学的斗 争》(Die christliche Glaubenslehre in ihrer geschichtlichen Entwicklung und im Kampf mit der modernen Wissenschaft dargestellt),本书的 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当时的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等人已提出 了新的观点并超越了他。1848年,受革命形势的影响,他决定公开 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写了《六个对民众的神学-政治讲演》(Sechs theologisch-politische Volksreden),并公开竞选法兰克福议会的议 员。他的政治主张是在普鲁士的领导下,实现德意志民族的“小统 —”,采取君主立宪制,推行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后来施特劳斯被 推选为维腾堡公国的议员,代表市民等级。因常与议会的民众派别 发生争执,他开始右转,再加上他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最后不得不 愤然辞职,从此基本上隐退了。后来他一直以自由作家为业,还在 人文中学当过教授。他的其他著作还有《论争文集》(Streitschriften)、《为德国人民修订的〈耶稣传〉》(1864)。

在《耶稣传》中,施特劳斯考察了福音书的内容,逐一指出其中的 矛盾之处,并对基督教的产生以及耶稣的生平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他认为,福音书的前后叙述并不一致,耶稣是根据神话虚构的人物, 神话是在原始基督教团体内部由于不断添枝加叶而逐渐产生的,福 音书只是把这些传说记录下来。

二布鲁诺·鲍威尔

鲍威尔(B.Bauer)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爱森伯格,1828年起就在 柏林读神学和哲学,因此深受黑格尔及其学生的影响。他听了黑格 尔的宗教哲学和美学的课,黑格尔很器重他,在1829年时,曾给他出 了个专业论文题目《根据康德哲学论美的原则》,他的论文和结论都 受到黑格尔的夸奖。他还在《科学批判年鉴》上发表过文章。黑格尔去世后,鲍威尔参与了霍托编辑《美学讲演录》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文 字加工,《美学讲演录》因此比其他的讲演录文字更优美,但也更偏离 黑格尔的原意。1834年,鲍威尔在神学系获得教授资格,成为私人讲 师。在关于施特劳斯的《耶稣传》的争论中,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在 1838 年前后,他还是支持思辨的神学,反击施特劳斯对它们的批评, 因此曾被别人看做“黑格尔右派”。鲍威尔写的关于施特劳斯的书 评,他在自己创办的《思辨神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在1838年 出版的著作《对启示历史的批判》(Kritik der Geschichte der Offenbarung),都是他这一阶段思想的见证。但是,他很快地就与正统派 发生了决裂。1839年,鲍威尔来到波恩大学,在那里把施特劳斯的福 音书批判彻底激进化。他先是把第四福音书,然后是把所有其他的 福音书都解释为艺术作品,认为它们纯粹是作者们的个人创造,耶稣 是人的自我意识异化后虚构的产物。但他在耶稣是否是一个与福音 书无关的历史人物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直到10年后,他才彻底否定 了耶稣的历史人格性 。鲍威尔对福音书的批判受到后人的高度评 价,认为它是保存下来的有关耶稣生平的诸种疑难问题的最天才最 完美的汇编。1843年,他在《基督教的真相》(Das entdeckte Christentum)的著作中,发出了彻底的宗教批判的声音,该书因此被当局查 禁。他认为基督教是在这样的年代里产生的,即古希腊的自由已经 衰落,被黑格尔称做“不幸的意识”的东西来到世界。由此基督教决 定了人的不幸,它用法则取代了自由,并欺骗人们说,人据其本质是 自由的,人是自己的立法者。这样,鲍威尔的宗教批评就面临着如下 任务,即揭示人的自我异化是一种幻想,否定基督教和一切宗教,引 导人类回到自由的自我意识。他后来又写了《对马太、马可、路加福 音书的批判》,当时正赶上保守的普鲁士王子和反动的文化部长艾希 荷恩当政,他由此被剥夺了教席。返回柏林后,他过着贫困的生活, 但仍写了大量的世俗作品。① 鲍威尔与马克思有私人交往。

① 参见瓦斯泽克《黑格尔学派》,载于费策尔、明克勒主编《政治理念手册》第 4 卷。

鲍威尔的理论成就是他在宗教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自我意识理 论。他说:

我们的时代花了那么大力气来研究一个问题:这个耶稣是 否就是历史上的基督?我们对这个问题已作了回答,我们指出: 关于历史说的基督是什么,关于他,人们所说的一切和我们所知 道的一切,都属于观念世界,而且是基督教的观念世界,因而同 一个属于现实世界的人没有什么关系。①

在批判施特劳斯的信仰理论时,鲍威尔说:“人是历史的产品,不是自 然的产品,人是他自身和他的行动的产物。”②这句话是自我意识理论 的核心。

鲍威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是从黑格尔的对象化辩证法思想出发 的。黑格尔认为,劳动的本质就是人树立自己的对象,并通过对象而 认识自身,所以入是他自身劳动的结果。鲍威尔高度评价黑格尔的 这一思想,因为它使人作为他自己的造物主,这就产生了关于人的解 放的理论,它表明要把统治人的一切力量,所有超验的东西和客观 性,都理解为人的产品。但是,鲍威尔对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并不 满意,因为自我意识还只是绝对精神-世界精神的一个环节,还有赖于 一个高于它的东西。鲍威尔认为,如果人的自我规定性是绝对的,人 的解放是全面的,那么,人就不应该只停留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关系 中,而应该无神地和自然地与自己相关,这就是说,必须放弃那个客 观的世界精神。因此,鲍威尔把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归结到人的意识 上,认为实体性的关系只是一个环节,是自我意识辩证发展中的一个 阶段,这样,自我就获得了普遍性,获得了以前实体所具有的规定性,

① 转引自黄楠森、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上册,第128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② 转引自《黑格尔左派· 德国三月革命时期的哲学和政治文献》,第36页,法 兰克福/美因,瑞德贝格出版社,1986。

自我意识成为真正的原因。鲍威尔哲学的最高原则是,只有我生活, 创造,起作用,我就是一切。

鲍威尔还进一步解释了自我意识的本质。从其内在本性看,自 我意识是行动(Thathandlung);从其结构来看,它是辩证的。具体地 说,自我意识在行动中表达出自己的本质力量,使自己外在地成为对 象。这种使“自己成为对象”是必要的,因为自我意识只有以这种方 式才能创造现实性和客观性。这就产生了一个对象和客体关系的世 界,在这个世界中,自我意识一方面使自己现实化,另一方面也失去 了自身,因为它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交给了客体,客体对于自我意识来 说;是一个异己的东西,一个与它的制造者相对立的东西。所以说, 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导致了一系列颠倒的异化关系的出现,例如主体 与客体。但是,因为自我意识是自由的、创造性的行动,所以它转而 反对这种颠倒的异化关系,扬弃那些已经创造出来的对象,在一个新 的对象性中重新表达自身。这是一个不断外化和重新占为己有、对 象化及其扬弃、生产和摧毁的过程,只有在这个不断向前的过程中, 自我意识才能把自身的全部财富发掘出来,也才能藉此停留在自 身内。

从自我意识的哲学出发,鲍威尔引出了两个重要的成果,一是关 于历史发展的纲领,二是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他把历史分为 两个大阶段,一是异化的阶段,即人的意识在世界中迷失了自身,它 把它的产品看做陌生的力量,从而成为自己创造物的奴隶;二是扬弃 异化的阶段,人终于认识到陌生的力量和历史中的客观给定性(包括 国家、宪法、法律、道德、宗教)都是他自己的产品,因此从中解放出来, 达到自由的自我规定性。鲍威尔认为,这个转机就是我们现在所处 的时代。因此,他指出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一切现存的东西,哲学应 该毫无畏惧地向一切实体的客观化了的力量宣战,使一切统治人的 东西回归到它那原本源于人的源头中。“扬弃异化”和“哲学作为批 判的武器”这两个观点,应该对马克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马克思一 直认可“人创造历史”的思想。当然鲍威尔主要还是从人的精神和政 治领域来分析人的自我意识,物质的生产过程基本上在他的视野之外,这是马克思的任务和贡献。

三卢格

卢格(Ruger)是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理论上的 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他是一名积极的活动分子。他在大学时代就参 加了学生社团的活动,要求实现君主立宪制,并因此而被判刑和遭监 禁。出狱后他又参加“青年德意志”派活动,后来在哈雷大学成为私 人讲师和副教授。1837年,卢格以研究黑格尔美学思想为题,进行了 论文答辩。后来他被剥夺了大学教职,于是筹集资金,先后创办了 《哈雷年鉴》、《德意志年鉴》,还和马克思一起在巴黎创办了《德法年 鉴》,在宣传青年黑格尔派的政治主张、批判专制社会方面作了大量 工作。卢格在理论上没有什么独创性的东西,但在用“批判的批判” 精神阐述黑格尔哲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这些著作是《“哲学宣言”及 其论敌》(1840)、《宗教许诺什么》(184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841)。

与其他人不同,卢格看到了自由原则在黑格尔哲学中的真正地 位。他认为是黑格尔才使自由原则成为时代的意识,黑格尔哲学的 真正内容是人道主义及其批判方法,哲学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从思辨的唯心主义转化为实践的唯心主义。卢格也一度赞成黑格尔 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普遍意志的表达者和自由观念的体现者。 卢格当时对普鲁士的改革还抱有希望,认为如果国家一直贯彻改革 原则的话,就不会有革命发生;应该允许反对派的存在,他们的批评 会促使国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国家向关心全体公民的普遍福 利的方向发展。卢格还弄了一个把普鲁士主义、新教、创作自由这三 条原则混合在一起的方案,其核心是自由教会、自由国家、自由个人, 所以他被看做市民阶层自由主义的代表。后来卢格逐渐看清了普鲁 士政权决不可能成为自由的推行者,再加上在居留巴黎期间受空想 社会主义的影响,他开始向“左转”,要求把自由主义变为民主主义。 他还开始研究劳动人民的状况,研究劳动与资本的相互关系和无产 阶级的要求。但是,卢格始终没有脱离他所属的市民阶层,他对1848年的革命明显持保留态度,最后甚至赞成俾斯麦由上而下统一德国 的政治主张。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道德哲学

    在阿多诺的全部论著中,关于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的论述并不多, 目前出版的主要就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和《道德哲学的问题》(Probleme der Moralphilosophie)这两本书。这样,从表面上看来,阿多诺 似乎并不特别重视道德哲学或伦理学问题。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察阿多诺的思想历程,就会发现实际情况 并不是这样。还是在上个世纪 30年代,年轻的阿…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64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七卷 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六章 斯菲卢斯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220年) 如上所述,① 芝诺死后成为克里安忒的学生的人中有博斯普鲁斯的斯 菲卢斯(Sphaerus)。他在研究方面取得可观进展后去了亚历山大里亚,在 那里他进了国王托勒密·菲罗帕特(Ptolemy Philopator)的宫廷。② 一天, 发生了一场关于智慧之人是否会屈尊只持有意见的争论,③斯菲卢斯认为 这是不可能的。国…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196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 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 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① 而费希特与谢林把康德哲学发展为彻底的先验唯心 论,把人的自我意识夸大为决定一切的绝对自我或普遍精神,从而建构了他们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的哲学是康德哲学与黑格 尔哲学之间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费 希 特…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80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七章 雅典与⽂化的关系-在线阅读

    第七章 雅典与⽂化的关系 雅典的伟⼤开始于两次波斯战争(公元前490年与公元前480—479 年)的时候。在那时以前,伊奥尼亚和⼤希腊(意⼤利南部和西西⾥ 的希腊城市)产⽣过许多伟⼤的⼈物。马拉松之役(公元前490年)雅 典对波斯王⼤流⼠的胜利,以及在雅典领导之下的希腊联合舰队对于 ⼤流⼠之⼦兼继承⼈薛克修斯(公元前480年)的胜利,为雅典树⽴了 伟⼤的威信…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82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在线阅读

    第⼗四章 洛克的政治哲学 第⼀节 世袭主义 1688年英国⾰命刚过后,在1689年和1690年,洛克写了他的两篇 《政治论》,其中特别第⼆篇在政治思想史上⾮常重要。 这两篇论著中头⼀篇是对世袭权⼒说的批评。它是给罗伯特·费尔 默 爵 ⼠ ① 的 《 先 祖 论 即 论 国 王 之 ⾃ 然 权 》 ( Patriarcha : orTheNaturalPowe…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8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