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黑格尔论何为自然?

黑格尔是在他的哲学体系的框架内去理解自然的,所以,在他看 来,第一,自然是外在的。自然从理念异化而来,是他在形式的理念, 只因这种外在性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逻辑先于 自然。但自然最终要扬弃这种异化,上升为精神,精神潜藏于自然之 中。“对自然的思维考察,必须考察自然在其本身何以是这种变成精 神,扬弃他在的过程,考察在自然本身的每一阶段何以都存在着理 念。”②第二,在自然的外在性中,概念的规定具有互不相干的持续存 在的外观,互相孤立的外观。所以在自然中没有表现出任何自由,只 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要把自然看做一个由各阶段组成的体系,

① 请参见班西本《黑格尔自然哲学讲座》,载于《黑格尔研究》第26卷,波恩,波 菲亚出版社,1991。 ② 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7节附释。

其中一个阶段是从另一个阶段必然地产生的,并且是它所得以产生 的那个阶段的最近的真理,它不是自然地被生成的,而是源自内在 的、构成自然根据的理念。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① 在黑格尔时代,有三种典型的自然观。启蒙学者把自然看做 “规律的总和”,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规则的客观世界,自然科学家 就是探索它的规律性,从而据其规律来展现自然。按康德的说法, 是理性为自然立法。浪漫派否认可以通过规律来把握自然,在他们 那里,自然是一个神秘之物,只能倾听和诉说。亚历山大·洪堡 (A.Humboldt)就认为,自然是一个不能完全认识的“事件世界” (Ereigniswelt),它最终仍是令人捉摸不透的。火山爆发就是其典型 例证。对自然的描述高于自然的规律,因为后者只能解释自然的部 分领域。②

黑格尔的自然观走的是“第三条道路”,是启蒙思潮和浪漫派观 点的结合,但启蒙的特征更多些。当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规定自然 的本质时,自然是一个与精神相对立的东西。如果想描写现实世界, 我们将发现两种类型的对象,一种包括所有那些在精神中有其起源 的对象,如历史、国家、艺术、宗教、哲学等;另一种纯是自然对象。两 者的区别在于,这些对象所遵循的规律是否依赖于思想。自然的规 律是外在的规律,是不容修改的;而精神的规律则是一种定向,它规 定某物能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在思维中,概念与对象是同一的,它 们都是精神;而在自然对象中,概念是由精神创造的,是用来把握对 象的,对象是一个令精神感到陌生的东西,因此,自然与精神是对立 的。③ 但是黑格尔并没有让自然在此止步,他继续要求自然与精神的 和谐与统一,他在1819—1820年的“自然哲学”讲座结束时说:“自然 以精神为前提;精神是自然的目的。自然哲学的结果是:精神在自然 中认识了理念,即他自身在自我意识的形式中到底是什么,从而使精

① 参见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7—251节。 ② 参见诺伊塞《自然哲学》,载于德瑞等《黑格尔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 ③ 参见同上书,载于德瑞等《黑格尔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第142—143页。

神与自然和解。”①

从认为自然只有外在性和必然性,没有自由,只是一个有限的目 的这个角度看,黑格尔与启蒙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的相同之 处还有,都认为用理性或概念就能穷尽自然,而浪漫派始终视自然为 只能直观的神秘之物。但是当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理念的他在形式, 其中潜在地存在着精神,自然最终要扬弃自己的异化并与精神统一 时,他又有点浪漫派的色彩了。比如在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黑格 尔指出,人以实践的态度对待自然,这种态度是由入的利己欲望所决 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自然,最终会毁灭它。但是,不管人 用什么手段,这种利用只是征服自然的个别事物,而不能征服自然本 身和其中的普遍东西。真正的目的论考察在于把自然看做在其特有 的生命活动内是自由的。②

不幸的是,近代启蒙的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合拍,这 导致了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把自然当做一个纯粹的客体,人是自然 的主人,人类利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采,好像科学有无穷 无尽的魔力,好像自然能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其后果是最终破坏了 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使人类陷入新的 环境危机之中。人类为自己的无知和对自然的不尊重已经付出了巨 大代价。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是对这种错误的自然观的 纠正,人必须善待自然,否则自然会惩罚人类。

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现在积极评价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 尔的自然观,因为它要求自然与精神的统一,要求自然与人类的和平 共处。1985年在图宾根大学专门开了一个“黑格尔与自然科学”的专 题讨论课。主持者认为,当代环境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自然与人的关 系出了问题,我们面临增长的极限,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使人的生存 面临威胁,生物学界再造生命的计划也使得人的道德发展与科学发

① 转引自佩梯主编《黑格尔和自然科学》,第30页,斯图加特-巴德·坎恩斯塔 特,费洛曼-霍茨伯格出版社,1987(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② 参见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5节。

展的步调不再一致。危机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一直把自然当做客 体和质料,当做剥削的对象来认识和处理,而忘记了自己也是自然的 一部分,没有想到对自然的技术官僚压迫最终会压迫到人本身。现 代敌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往往把自然界视为必然性和物质性的领 域,把人类社会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性的利益当做自由的领域,这放 纵了对自然的掠夺。因此我们是否能从对德国唯心主义的自然观的 重新理解中,找到克服当前环境危机的思想指南呢?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黑格尔与柏拉图都一致认为,可见的自然是精神的、理想的现 实性的表述,在外在的自然中,应该由那些在认识着的思想和社会性 的生活中都相同的力和规律来起作用。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四卷 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二章 塞诺克拉底 (公元前396—前314年;学园主持,公元前339—前 314年在任) 塞诺克拉底(Xenocrates),阿伽瑟诺尔(Agathenor)的儿子,卡尔西 顿本地人。他自很年青时起就做了柏拉图的学生,而且还伴随他旅行前往 西西里。他天性迟缓笨拙。因此柏拉图拿他和亚里士多德比较时说,“一 个需要鞭策,另一个需要缰绳。”还说,“看看我正在训练…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39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章 亚⾥⼠多德的伦理学-在线阅读

    第⼆⼗章 亚⾥⼠多德的伦理学 在亚⾥⼠多德的全部著作中,关于伦理学的论⽂有三篇,但是其 中有两篇现在都公认是出于弟⼦们的⼿笔。第三篇,即《尼各马可伦 理学》,绝⼤部分的可靠性始终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就在这部书⾥⾯ 也有⼀部分(即卷五⾄卷七)被许多⼈认为是从他弟⼦的某篇著作⾥ 收进来的。然⽽,我将略掉这些争论纷纭的问题,⽽把这部书当作是 ⼀整部书、并且当作是亚⾥…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22
  • 梅林-《马克思传》-第七章-在线阅读

    第七章 流寓伦敦 (一)《新莱茵评论》   在马克思从巴黎寄给恩格斯的最后一封信里,马克思告诉恩格斯说,他有可能在伦敦创办一个德文杂志,而且一部分钱已经有了着落[212]。恩格斯在巴登—普法尔茨起义失败后就作为一个流亡者住在瑞士。马克思在信里请他立刻到伦敦去,于是恩格斯应邀从热那亚乘帆船前往伦敦。   现在已经无从查明,他们打算创办的这个杂志的经费从何而来。…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2日
    269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七卷 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二章 阿里斯通 (约公元前320—前250年) 秃头阿里斯通(Ariston the Bald),开俄斯人,也有人称他“号笛 (Siren)”,他认为行为的目的是那种对一切事物都保持完全中立的、既非 德性也非邪恶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中立事物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对它们一 视同仁。他把智慧之人比喻成一个好的演员,如果叫他去扮演瑟赛蒂兹 (Thersites)或阿伽…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3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