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黑格尔论何为自然?

黑格尔是在他的哲学体系的框架内去理解自然的,所以,在他看 来,第一,自然是外在的。自然从理念异化而来,是他在形式的理念, 只因这种外在性自然才作为自然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上,逻辑先于 自然。但自然最终要扬弃这种异化,上升为精神,精神潜藏于自然之 中。“对自然的思维考察,必须考察自然在其本身何以是这种变成精 神,扬弃他在的过程,考察在自然本身的每一阶段何以都存在着理 念。”②第二,在自然的外在性中,概念的规定具有互不相干的持续存 在的外观,互相孤立的外观。所以在自然中没有表现出任何自由,只 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要把自然看做一个由各阶段组成的体系,

① 请参见班西本《黑格尔自然哲学讲座》,载于《黑格尔研究》第26卷,波恩,波 菲亚出版社,1991。 ② 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7节附释。

其中一个阶段是从另一个阶段必然地产生的,并且是它所得以产生 的那个阶段的最近的真理,它不是自然地被生成的,而是源自内在 的、构成自然根据的理念。自然界自在地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① 在黑格尔时代,有三种典型的自然观。启蒙学者把自然看做 “规律的总和”,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规则的客观世界,自然科学家 就是探索它的规律性,从而据其规律来展现自然。按康德的说法, 是理性为自然立法。浪漫派否认可以通过规律来把握自然,在他们 那里,自然是一个神秘之物,只能倾听和诉说。亚历山大·洪堡 (A.Humboldt)就认为,自然是一个不能完全认识的“事件世界” (Ereigniswelt),它最终仍是令人捉摸不透的。火山爆发就是其典型 例证。对自然的描述高于自然的规律,因为后者只能解释自然的部 分领域。②

黑格尔的自然观走的是“第三条道路”,是启蒙思潮和浪漫派观 点的结合,但启蒙的特征更多些。当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规定自然 的本质时,自然是一个与精神相对立的东西。如果想描写现实世界, 我们将发现两种类型的对象,一种包括所有那些在精神中有其起源 的对象,如历史、国家、艺术、宗教、哲学等;另一种纯是自然对象。两 者的区别在于,这些对象所遵循的规律是否依赖于思想。自然的规 律是外在的规律,是不容修改的;而精神的规律则是一种定向,它规 定某物能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在思维中,概念与对象是同一的,它 们都是精神;而在自然对象中,概念是由精神创造的,是用来把握对 象的,对象是一个令精神感到陌生的东西,因此,自然与精神是对立 的。③ 但是黑格尔并没有让自然在此止步,他继续要求自然与精神的 和谐与统一,他在1819—1820年的“自然哲学”讲座结束时说:“自然 以精神为前提;精神是自然的目的。自然哲学的结果是:精神在自然 中认识了理念,即他自身在自我意识的形式中到底是什么,从而使精

① 参见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7—251节。 ② 参见诺伊塞《自然哲学》,载于德瑞等《黑格尔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 ③ 参见同上书,载于德瑞等《黑格尔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第142—143页。

神与自然和解。”①

从认为自然只有外在性和必然性,没有自由,只是一个有限的目 的这个角度看,黑格尔与启蒙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他们的相同之 处还有,都认为用理性或概念就能穷尽自然,而浪漫派始终视自然为 只能直观的神秘之物。但是当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理念的他在形式, 其中潜在地存在着精神,自然最终要扬弃自己的异化并与精神统一 时,他又有点浪漫派的色彩了。比如在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黑格 尔指出,人以实践的态度对待自然,这种态度是由入的利己欲望所决 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自然,最终会毁灭它。但是,不管人 用什么手段,这种利用只是征服自然的个别事物,而不能征服自然本 身和其中的普遍东西。真正的目的论考察在于把自然看做在其特有 的生命活动内是自由的。②

不幸的是,近代启蒙的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合拍,这 导致了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把自然当做一个纯粹的客体,人是自然 的主人,人类利用科学,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采,好像科学有无穷 无尽的魔力,好像自然能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其后果是最终破坏了 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使人类陷入新的 环境危机之中。人类为自己的无知和对自然的不尊重已经付出了巨 大代价。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是对这种错误的自然观的 纠正,人必须善待自然,否则自然会惩罚人类。

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现在积极评价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 尔的自然观,因为它要求自然与精神的统一,要求自然与人类的和平 共处。1985年在图宾根大学专门开了一个“黑格尔与自然科学”的专 题讨论课。主持者认为,当代环境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自然与人的关 系出了问题,我们面临增长的极限,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使人的生存 面临威胁,生物学界再造生命的计划也使得人的道德发展与科学发

① 转引自佩梯主编《黑格尔和自然科学》,第30页,斯图加特-巴德·坎恩斯塔 特,费洛曼-霍茨伯格出版社,1987(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② 参见黑格尔:《自然哲学》,第245节。

展的步调不再一致。危机产生的原因就在于,人一直把自然当做客 体和质料,当做剥削的对象来认识和处理,而忘记了自己也是自然的 一部分,没有想到对自然的技术官僚压迫最终会压迫到人本身。现 代敌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往往把自然界视为必然性和物质性的领 域,把人类社会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性的利益当做自由的领域,这放 纵了对自然的掠夺。因此我们是否能从对德国唯心主义的自然观的 重新理解中,找到克服当前环境危机的思想指南呢?答案应该是肯 定的。黑格尔与柏拉图都一致认为,可见的自然是精神的、理想的现 实性的表述,在外在的自然中,应该由那些在认识着的思想和社会性 的生活中都相同的力和规律来起作用。①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彼得后书-在线阅读

    1:1 我——西门·彼得是耶稣基督的仆人和使徒。我写信给那些藉着我们的上帝和救主耶稣基督的义、跟我们分享了同样宝贵信仰的人:1:2 愿你们藉着认识上帝和我们的主耶稣得到丰丰富富的恩典和平安!上帝的呼召和拣选1:3 上帝的神能已经把我们过敬虔生活所需的一切给了我们;这恩赐是藉着认识那位呼召我们来分享他自己的荣耀和善德的上帝而得的。1:4 这样,他把他所应许那最…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53
  •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篇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Part2-在线阅读

    § 11 在这种意义下,“知”的真正对称便是“感”,所以我们要在这里 插入“感”的说明。指“感”这个词的概念始终只有一个否定意味的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91 内容,即这样一个内容:那出现于意识上的东西不是概念,不是理 性的抽象概念。在此以外,不管它是些什么,就都隶属于“感”这概念 之下。〔感〕这个概念有着广泛无边的含义圈,所以可包括一些极不 相同的东西;如果人们…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29
  • 尼采-《瞧,这个人》-善恶的彼岸-在线阅读

    善 恶的彼 岸 350 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 一 今后几年的任务已经有了尽可能严格的预先勾勒。在我的使 命的肯定部分得到解决之后,也就轮到用言语和用行动进行否定 的那一半使命了:重估以往的价值本身,伟大的战争,——唤起决 断的一天。其中也包括慢慢地寻视亲属同类,寻找那些由于强壮 而能为我的毁灭工作助上一臂之力的人们。——从那时起,我所 有的著作都是钓钩:也许我…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77
  • 第二节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

    在关于维也纳学派的现代文献中,石里克通常被描述为这个学 派的领袖人物。但据维也纳学派成员们的回忆,在他们的讨论中,石 里克往往是作为一个耐心的听众和温和的批评者,只是偶尔对某些 观点提出过较为严厉的讽刺。卡尔纳普在自传中认为,维也纳学派 能够形成志趣相投的气氛,“首先应当归功于石里克的那种自始至终 的善良、宽容和谦逊的品格。他对明确性的个人爱好和在物理学方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78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七卷 第六章-在线阅读

    第六章 斯菲卢斯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220年) 如上所述,① 芝诺死后成为克里安忒的学生的人中有博斯普鲁斯的斯 菲卢斯(Sphaerus)。他在研究方面取得可观进展后去了亚历山大里亚,在 那里他进了国王托勒密·菲罗帕特(Ptolemy Philopator)的宫廷。② 一天, 发生了一场关于智慧之人是否会屈尊只持有意见的争论,③斯菲卢斯认为 这是不可能的。国…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4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