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体系的前奏:《逻辑科学》

前面谈到,黑格尔在1801年就试图创建一个哲学体系,但是,替 代体系而问世的是《精神现象学》。这说明当时他在逻辑和形而上学 领域的积累还不够充分,许多问题困扰着他,使他不能得心应手一气 呵成地完成夙愿。他需要时间。1811年底,黑格尔明确地告诉友人, 他在逻辑学方面的工作有望于明年复活节与读者见面。但是,事情 并非像他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逻辑科学》一书的出版延续了四年: 1812年4月底或5月初第1卷“客观逻辑”的第1册“存在论”出版,第 2册“本质论”的印刷装订工作持续了一年,1813年才问世;而第2卷 “主观逻辑”直到1816年秋季才姗姗来迟。造成这种拖延的局面既有 外部的原因,也有黑格尔本人在构思逻辑问题时思想上所发生的一 些变化,如逻辑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关 系、哲学应如何开端,等等。此外,他当时对逻辑的具体结构和内容 也缺乏缜密的思考。①

《逻辑科学》从《精神现象学》所达到的最终结果——绝对知识开 始,用概念的方式考察绝对知识本身。在“序言”里,黑格尔指出,旧的 形而上学已经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逻辑的命运虽然相对较好,但其 形态与内容也在流传中日益淡薄,在科学和现实中成长起来的新精

① 有关《逻辑科学》的写作经过和黑格尔在此期间的思想变迁,请参见霍格曼和 耶西克写的“编者导言”,载于黑格尔《逻辑科学。第1卷:客观逻辑。第1册:存在论 (1812)》,霍格曼、耶西克主编,汉堡,迈纳出版社,1986。

神,还没有在逻辑中显露出来。哲学必须成为一门科学,它不能从低 级科学,如数学那里借取方法,也不能听凭内在直观的断言,或使用 基于外在反思的推理。哲学只能是在科学的认识中自己运动着的内 容的本性,正是内容的这种自身的反思,才建立并产生内容的规定。① 在“导论”里,黑格尔强调逻辑科学必须从问题的实质本身开始,无须 任何先行的反思。逻辑不能先说出它是什么,只有对逻辑进行全部 研究后才能揭示知识逻辑本身是什么。②

《逻辑科学》被分为“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两大部分,共有三大 册,显现出一种非三段式的结构。客观逻辑的内容相当于康德的先 验逻辑,也就是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上学部分,它有“存在论”和“本质 论”两章。黑格尔认为,最初的东西是一种最简单和最纯粹的直接 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它就是“存在”。“存在”是自身规定和 自我发展的,它把一切元素和规定性都包括在自身之内,但在概念运 动开始时,它又只是一种最直接、最模糊的东西,对它的任何规定有 赖于它自身的逐步发展,在开始时,人们对它不能予以任何言说和 界定。

“存在论”包括规定性(质)、大小(量)和度三个环节。黑格尔认为 康德把质放在量之后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质作为规定性才能说 明事物到底是什么,量的变化并不涉及到事物的本质,所以量是一个 被扬弃的质。度代表质与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可把它看做一种样 式,因为它不是内容的规定性,只表达内容与思维的关系。一个事物 的度变化了,这个事物也就变了。逻辑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或 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发展,都是辩证运动的一种特定方式,它在 存在论中表现为“过渡”(Ubergehen)。

“本质论”中的范畴都是成对出现的,它们彼此间具有密切的内在 联系,其中的一个没有另一个就不能生存。本质首先在自身中映现自 已,它的这种形态就是“反思”。然后,它表现为“实存”(Existenz),即

① 参见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77。 ② 参见同上书上卷,第 23页。

实存着的东西或物,这首先是一种直接性的东西,随后它要进一步规 定自身,这时反思作为它的根据,会扬弃这种直接性,使实存证明自 已是一个被设定的存在,只是一种现象(Erscheinung)。最后,本质与 现象实现了统一,从而进入“现实性”(Wirklichkeit),本质的毫无规定 性的存在与现象的不能持久的多样性都在现实性中找到了自己的 真理。

客观逻辑的发生与完成无非就是概念的生成或说明,这就进入 了“主观逻辑”。主观逻辑分为主观性、客观性和理念三个部分:“主观 性”部分探讨传统的形式逻辑中关于概念、判断、推理等问题;“客观 性”考察近代自然科学对世界的新认识,如力学、化学和目的性;“理 念”经生命、认识的理念而达到其最高峰“绝对理念”,它是思辨思维 的唯一对象。黑格尔把概念的逻辑运动称为“发展”(Entwicklung), 在“发展”这种运动形式中产生了普遍性,它把特殊性与单一性都包 括在自身内。

《逻辑科学》一书和后来的《小逻辑》不同,它不是黑格尔哲学体 系中自身独立的第一部分,而是他全部哲学体系的概念性基础,或是 一种基本性的理论,它说明了体系的独特内容、体系间各部分的联系 以及概念在具体科学中的发展。由于《逻辑科学》的篇幅大,内容庞 杂,今天已是读者寥寥,有关它的新文献不多,在德国之外只有一些 英语国家和荷兰、西班牙的学者还在研究它。① 其实我们不妨把它和 《小逻辑》对照起来读,后者确实行文较流畅,言简意赅,但唯其简练, 有时难免使人不明其中就里,这时不妨参照《逻辑科学》的有关章节, 其中不仅叙述详尽,而且是结合着哲学史上的问题和人物而说的,结 构严整,为《小逻辑》的原理提供了问题史的注解。

① 重要的参考文献有:富尔达:《黑格尔逻辑科学中的导言问题》,法兰克福/美 因,苏尔坎普出版社,1968;艾雷:《黑格尔的逻辑科学》,慕尼黑,1976;陶尼森:《存在 与假象:黑格尔逻辑的批判功能》,法兰克福/美因,苏尔坎普出版社,1980。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一卷-第六章-在线阅读

    一 关于得墨忒耳的故事便是如此。但是伽亚因了提坦们的事情生了气,与乌拉诺斯生了那些巨灵。他们身体大得无比,力量大得无敌,那相貌显得非常可怕,浓发从头上颊间垂下,脚是硬的龙鳞。据人说,他们生于佛勒格赖,但或如别人所说,是在帕勒涅地方。他们把岩石与烧着的栎树标枪似的抛到天上去。波耳费里翁与阿尔库俄纽斯更超过他们,在他们出生的地方出仗是永不会得死的。他又从厄律提亚…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542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二章 基督教信仰与希腊哲学的思想张力-在线阅读

    亚历山大东征及其随后出现的希腊化时代开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 高潮,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之交的数百年间,一方面是占主流地位的 希腊文化向东方世界(小亚细亚、西亚、埃及等地)的强势扩展,另一 方面则是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对希腊罗马世界的浸润渗透,这种文化互 渗的结果导致了一些文化新品种的出现,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基督教。 当基督教脱离犹太教母体、开始在希腊拉丁世…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338
  • 埃斯库罗斯悲剧-《阿伽门农》-(一)开场-在线阅读

    (暗夜中,守望人在宫殿屋顶上出现,翘首极目遥望) 守望人 我祈求众神明解除我的重重苦难, 整整一年的漫长守望,支撑着两肘, 趴在阿特柔斯之子的宫顶,有如一条狗, 使我清楚地认识了夜里群星的聚会, 它们给世间凡人送来寒冬和炎夏, 这些光芒闪烁的主宰,…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3日
    551
  • 梅林-《马克思传》-著者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在线阅读

    著者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无论就本书的性质或本书的目的而言,给它附上一个学术性的参考书目都是不适宜的。因此我只限于略做说明,给那些想深入探讨个别问题的读者指出一些主要途径,以便使他们自己能按照这些主要途径容易地找到岔出去的小路。  在有关马克思的大量的、日益增加的文献当中,传记性的作品是比较少的。诚然,短篇的传略一直是有的,但是这些作品一般错误都很多,而且…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2日
    380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论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其中的黑格尔哲学,还有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批判活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接受了当时最具科学形态的黑格尔哲学,这使他们能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开始自己的各种活动。但是他们没有在宗教批判和理论领域止步,而是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政治问题,对黑格尔法哲学展开了清算,在此基础上提出…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4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