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创建一个科学的哲学体系

20世纪 70年代,专家们通过对黑格尔耶拿时期的文稿进行笔迹 鉴定和思想比较,终于比较准确地确定了这些文稿的写作日期,随后 在准确的史料基础上,发表了一批值得称道的专著②,它们揭示了黑 格尔哲学体系产生的“秘密”,纠正了以前关于黑格尔体系形成的许 多错误看法。

不算《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在耶拿创建哲学体系的过程基本上 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代表文献分别是:(1)1801—1802年 冬季的“逻辑学”讲课手稿③,被称为《伦理性体系》(“System der Sit-

① 关于思辨唯心主义的创立与黑格尔和谢林的合作,请参见杜辛《黑格尔在耶 拿》,载于《黑格尔研究·附卷》第20卷,波恩,波菲亚出版社,1980。

② 这些作品有:基默勒:《思想的封闭性问题——黑格尔在1801—1804年间的 “哲学体系”》,载于《黑格尔研究·附卷》第8卷,波恩,波菲亚出版社,1970;罗斯特 受:《黑格尔耶拿体系纲领的变化问题》,载于《哲学评论》第19期,图宾根,1972;特雷 德:《黑格尔的早期逻辑》,载于《黑格尔研究》第7卷,波恩,波菲亚出版社,1972;杜 辛:《黑格尔逻辑中的主体性问题——对唯心主义的原则和辩证法的系统性和发展史 的研究》,载于《黑格尔研究·附卷》第15卷,波恩,波菲亚出版社,1976(以下所引此 书均为此版本)。

③ 这个手稿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的,现在被收进《黑格尔著作集》(历史 评论版)第5卷,第 269—275页。它们对重构黑格尔的耶拿发展历程有重大意义。 参见鲍姆、迈斯特《通过哲学学习生活》,载于《黑格尔研究》第12卷,波恩,波菲亚出 版社,1972。

tlichkeit")的一篇作品①(1802—1803),还有写于 1803—1804年的 《耶拿体系草稿I:思辨哲学体系》②。(2)1804—1805年的《耶拿体系 草稿Ⅱ: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③。(3)1805—1806年的《耶拿体 系草稿Ⅲ: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④。

一第一阶段: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形而上学

在1801—1802年的冬季讲课中,黑格尔首先在思辨理念的发展 过程中,然后在宇宙中展示那个绝对的本质:绝对的东西首先在理念 中筹划它的图像,然后在自然中使自己现实化,随后它又作为精神扼 要概述自身,最后通过认识自己而返回到自身。按照这个过程,首先 是哲学的简单理念被认识,从这个简单理念中推演出哲学的入门,然 后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作为理念的实在性的科学,最后认识返回 到宗教哲学和艺术哲学的纯粹理念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时黑格尔 的哲学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逻辑学”被当做哲学体系的入门,然后是 自然哲学,再次是精神哲学,最后是作为真正哲学的“形而上学”。形而 上学作为真理的科学以无限的认识或关于绝对之物的认识为对象。

导致黑格尔把逻辑和形而上学暂时分开的原因,在于他面对哲 学是否需要一个导言或入门(Einleitung)这个问题时举棋不定。哲学 作为科学,其自身应该不需要一个导言,也不能忍受其他东西作为自 己的导言,但在实践中一个类似的导言或入门又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哲学总是从多样性、主观的立场出发的,导言可以澄清这些不同的主 观立场,与客观性和绝对的东西进行交流。导言应该教育主观性, “通过它的受限制的诸形式在更广阔和更普遍的立场上去把握自己

① 原文见拉松主编《黑格尔政治与法哲学著作集》,莱比锡,1913。 ② 参见杜辛、基默勒主编《耶拿体系草稿1:思辨哲学体系》,汉堡,迈纳出版社, 1986。 ③ 参见罗斯特曼主编《耶拿体系草稿Ⅱ: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汉堡,迈纳 出版社,1982。 ④ 参见罗斯特曼主编《耶拿体系草稿Ⅲ: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汉堡,迈纳出版 社,1987。

的任务,并在哲学的对象中”Q认识自己。所以导言成为沟通哲学的 主观形式和哲学的客观内容之间的桥梁。

黑格尔把导言的任务交给了逻辑。他把逻辑定义为关于有限之 物的认识,它局限在有限性的思维范围内,而只有形而上学才是对绝 对或无限之物的认识。逻辑通过展示和扬弃有限性的知识而使哲学 达到真正的关于绝对的知识。具体来说,逻辑有三个任务:它首先列 出有限性的诸形式;然后展示知性的追求,知性在同一性的生产中模 仿理性,但只能达到一种形式的同一性;最后它通过理性来扬弃知性 的形式,指出这些有限的形式对于理性具有什么意义和内容。② 当理 性在这个意义上属于逻辑时,它就是一种“否定的认识”,它的任务就 是研究推理的思辨意义,表示知性形式的扬弃,给出科学认识的基 础。在这个意义上,逻辑又在自身内包含了理性的基本原则,即“思 辨的否定之物”,在这种否定之物中已包含有形而上学的基础。从理 性的否定方面出发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哲学或形而上学。③ 可见,逻辑 最初被筹划为形而上学的导言,具有科学预科的作用。

1803—1804年,黑格尔仍坚持上述观点。按照他在学校的课程 表上的说法:思辨哲学的体系,包括逻辑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灵 魂理论。④ 前两者从思维规定性的领域,后两者从现实性的领域,展 示“绝对的同一性”。“思辨”一词在这里不是要强调思维与现实性的 区别,而是要强调与反思的区别,因为对于黑格尔来说,最重要的事 情在于以什么方式来展示统一性:是把互相分裂的主观与客观规定 性外在地统一起来,还是把它们当做一种在其各个部分中自身建造 的“绝对的同一性”。从《耶拿体系草稿工:思辨哲学体系》来看,其中 没有“逻辑”和“形而上学”部分,可能黑格尔当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

①《黑格尔著作集》(历史评论版)第5卷,第272页。 ② 参见同上书第5卷,第 272 页。 ③ 参见同上书第5卷,第274页。 ④ 参见杜辛、基默勒主编《耶拿体系草稿I:思辨哲学体系》,“编者序言”,第 XXIV页,汉堡,迈纳出版社,1986。

讲稿,不再需要现写现讲。“自然哲学”的讲稿占了大部分,1803年谢 林离开耶拿后,黑格尔花了大量时间搞自然哲学,尤其是物理学,加 上他以前的积累,这部分手稿是最详细和最多的,以后也未作太大改 动。“灵魂理论”被黑格尔在1806年改为“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和他 关于“自然法”的讲座在内容上有交叉,所以这部分手稿不完整,没有 结尾,篇幅也不多。但这份手稿的重要性在于,它是黑格尔拿出的第 一个基本成型的精神哲学,而1802—1803 年写的自然法不包括精神 的理论部分。这份手稿还包含有后来对精神的设想,即精神完全地 使它本身的它物与它自身发生联系。总体来看,精神哲学这时被筹 划为意识的哲学,由此它又成为作为“意识的经验的科学”的《精神现 象学》的前秦。①

二第二阶段:逻辑与形而上学任务的交叉

1804—1805年间,黑格尔构想的体系仍保持四个部分,这期间他 写作的《耶拿体系草稿Ⅱ: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清楚地表明了 这一点。这份草稿字面整齐干净,可能是黑格尔在对以前的讲稿再 加工的基础上写成的,应该是一份准备用于出版的书稿,它将向学生 和读者展示黑格尔的整个体系。但这个计划却没有完成,留下来的 原稿中只有逻辑、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三个部分,还缺自然哲学中的 有机论、精神哲学和自然法。人们有理由认为,黑格尔在写作快完结 时,又改变了自己对体系的构想,那么,把这份手稿再写完就没有什 么实际意义了。②

在这里,逻辑和形而上学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我们将它们 的各节标题试列表如下,以方便读者与黑格尔后来的那个和形而上 学合一的逻辑学作一对照。

① 更详细内容请参见杜辛、基默勒主编《耶拿体系草稿I:思辨哲学体系》,“编 者序言”,第XXIV—XXX页,汉堡,迈纳出版社,1986。 ② 参见罗斯特曼主编《耶拿体系草稿Ⅱ: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编者序 言”,第 XV页,汉堡,迈纳出版社,1982。

[逻辑(Logik)]① [I.简单的关系(Einfache Beziehung)] [A.质(QualitB.(Quantita.用数字表示的一(Numerisches Eins b.用数字表示的一的多样性(Vielheit der numeri schen Eins' c.全体(Allheit) [C.定量(Quantum)] D.无限性(Unendlichkeit) Ⅱ.关系(Das Verhaltnis) A.存在的关系(Verhaltnis des Seins) AA.实体-关系(Das Substantialitat-Verhaltnis) BB.因果关系(Kausalitatsverhaltnis) CC,相互作用(Wechselwirkung) B.思维的关系(Verhaltnis des Denkens) A.特定的概念(Bestimmter Begriff) B.判断(Das Urteil) a.谓语的自为存在,和主体在自身的反思 (Fursichsein des Pradikats, und Reflexion des Subjekts in sich selbst) β.主体的自为存在,和谓语的实在化(Fürsichsein des Subjekts, und Realisierung des Pradikats) C.推理(Der Schluss) a.主体实在化为单个物(Die Realisierung des Subjekts als einzeln) b,普遍之物的实在化(Realisation des Allgemeinen ① 符号[]中的内容为编者所加,原稿此处缺损。·476 · 第五篇黑格尔 Ⅲ.比例(Proportion) a.定义(Definition) b.分类(Die Einteilung) c.认识是被设定的(Es ist gesetzt das Erkennen) 形而上学(Metaphysik) I.认识作为基本原理的体系(Das Erkennen als System von GrundgesA.同一律或矛盾律(Satz der Identitat oder des Widerspruchs) B.排中律(Grundsatz der Ausschlieβung eines Drittens) C.理由律(Satz des Grundes) B.客观性的形而上学(Metaphysik des ObjektivitI.灵魂(Die Seele) Ⅱ.世界(Die Welt) Ⅲ.最高的本质(Das hC.主观性的形而上学(Metaphysik der Subjektivitat) I.理 论 的我,或 意识(Theoretisches Ich,oder Bewuβtsein) Ⅱ.实践的我(Praktisches Ich) Ⅲ.绝对的精神(Der absolute Geist)

对逻辑和形而上学的这种区分仍带有传统哲学的痕迹:一方面, 逻辑仍然处理知性范围的思维的规定性,它的最后一步是“认识” (Erkennen),主观性色彩较浓厚;另一方面,形而上学的对象仍好像 只和客观性有关,因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一直被认为是事物本身的性质所固有的,属于客观性范畴,莱布尼茨 后来又加上了充足理由律。灵魂、世界、最高的本质则是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但是,黑格尔有时又出现打破这两者界限的情况,例如在 “无限性”一节,逻辑作为简单的关系发展到无限性,它自身中有“辩 证的东西”(das Dialektische),有矛盾。然后黑格尔分析了“环的无限 性”和“真的无限性”,并提到“双重的否定”就是“肯定”。他还说:“据 其概念,无限性就是对立的简单扬弃,不是被扬弃后的存在;后者是 空虚的东西,它自己站在对立的对面。无限之物的绝对矛盾在简单 的东西中消除了相互对立的东西。”①在“关系”一节中为了真正地扬 弃对立而达到统一,黑格尔又谈到了“现实性和可能性的辩证法”。 最后“逻辑”在“比例”中又回到自身,反思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过渡 到形而上学。所以这时的逻辑有强烈的过渡性色彩,它包含了有限 反思的逻辑和思辨逻辑双重因素,一方面它提出了一些在形而上学 中才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又不是真正的形而上学。它的任务也 是双重的,一方面通过扬弃知性的规定性成为形而上学的导言,另一 方面又因为处理了无限性等思辨的简单关系而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 基本理论。

三第三阶段;逻辑与形而上学合一

1805—1806年,黑格尔的体系构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消除了 逻辑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区别,使逻辑与形而上学同一起来,逻辑被筹 划为思辨的哲学本身,在严格的意义上是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分。② 在 1805年夏季的讲座课中黑格尔只讲了“逻辑学”,在1806年夏季的课 程介绍中他把“体系的思辨基础”简单标记为“逻辑”。这样他的哲学 体系就由三部分组成,即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但是,这并不 意味着体系导言的问题就此得到了解决,它反而变得更复杂。黑格 尔力求把历史哲学的因素纳入体系中,于是他转向了作为意识经历

① 罗斯特曼主编:《耶拿体系草稿Ⅱ: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第35页,汉 堡,迈纳出版社,1982。 ② 参见杜辛《黑格尔逻辑中的主体性问题——对唯心主义的原则和辩证法的系 统性和发展史的研究》,载于《黑格尔研究·附卷》第15卷。

的科学的“精神现象学”,想把它当做体系的第一部分,作为进入体系 的历史性导言来取代昔日逻辑的地位。

正是在导言与体系的关系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定,妨碍了黑格尔 在逻辑和形而上学方面深入工作,也使他想写一本与此有关的著作 作为教科书的计划没有实现,这样他在耶拿最终没能拿出一个完整 的哲学体系,代表体系完成的著作《逻辑科学》在 1812—1816年间才 陆续问世。但是体系的建立也并没有把导言的问题从黑格尔的脑海 中排除出去,对他来说,不经过一个预备过程真接进入哲学的思维似 乎总显得太突兀,于是他在1809年给中学生讲课时,曾想把现象学与 心理学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哲学的初步知识”,直到1817年《哲学科学 百科全书》问世,他才宣布现象学作为导言所承担的任务可以由体系 自身来承担。但在1831年修改《逻辑科学》时,他对现象学又表示了 双重态度,一方面它仅仅是体系中主观精神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它 又是科学体系在历史中的表现。回顾一下黑格尔在体系与导言关系 问题上的思想变化,有助于现代的读者了解关于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性、哲学的起点即终点、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合一、逻辑即哲学等命题 的由来和原本意义。

代表第三阶段的重要文献《耶拿体系草稿 Ⅲ:自然哲学和精神哲 学》是黑格尔在1805—1806年间为“实在哲学”的讲座课而写的,后来 又在1806年重新修改过,只有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两个部分。他 在耶拿时的自然哲学尽管手稿众多,且每次对决定自然过程的理论 假设都有不同的说法或重点,并在不断吸取当时自然科学的新发现, 但其中的根本立场从未发生过大的改变。所有的自然现象及其发展 变化都被归结到“以太”(上。“以太”是绝对之物在现实化的过程中出现的,表示一种物质化 了的绝对的东西,一种在非形而上学现实性中表达出来和得到发展 的原则。自然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从天体系统直到动物有机体的疾 病等一切自然现象,它们都是绝对质料的不同表现形式。自然是一 个有特定秩序的整体,是一个有目的的被规定的过程,其中每一种自 然现象都是有秩序的自然显现系列中的一个必要要素。黑格尔最初把天体力学和普通力学区分开来,让力学、化学和物理学在“地球的 体系”之下混在一起,1806年前后才把天体力学与普通力学合并,形 成力学、化学、有机学三大块。这个结构与1817年《哲学科学百科全 书》中自然哲学的结构十分相近,这表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这一部分 在耶拿已经基本成型。

黑格尔对自然与精神的关系的理解也是在耶拿时期形成的。早 期他理解的自然就是人化的自然,即通常所说的第二自然,它包括人 的生存环境、人的产品和处于自然法状态下的人的社会。有了自然 哲学后,黑格尔把精神也包括在自然中,前者是自然的自然 (natürliche Natur),属于自然哲学范围,后者是伦理的自然(sittliche Natur),归属于精神哲学的范围,所以当时的精神哲学还被叫做“伦 理性的哲学”(Philosophie der Sittlichkeit),在 1803—1804年时又被 叫做“意识的哲学”,直到1806年前后他才明确把伦理的自然称做“精 神”。从此,现实哲学的这两个部分才有了确定名称和各自的界线, 在体系中有了自己的固定位置。以前黑格尔还把自然法与精神哲学 分开来处理,前者与人的实践活动有关,后者主要涉及人的理论部 分,如人类学、灵魂、意识等,后来他才将两者合并到一起。总起来看, 黑格尔对精神哲学这部分的改动比较大,在它的名称上也颇费心思, 这与他对精神哲学内容的看法以及它在体系中应起的作用等多种因 素有关。①

黑格尔耗费多年时间来筹划一个哲学体系,其初衷源自他在《差 别》一文中对哲学使命的理解:哲学应在主观性与客观性、一与多的 分裂中重塑绝对的统一性。他不断探讨着各种方式,以实现这种真 正的、内在的统一。我们将看到,把统一性作为最高原则,这一点贯 穿着黑格尔今后的全部哲学活动。

① 具体原因请参见罗斯特曼主编《耶拿体系革稿 Ⅱ:逻辑、形而上学、自然哲 学》,“编者序言”,第XV—XVII页,汉堡,迈纳出版社,1982。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著名的哲人-在线阅读

    著名的哲人 你们一切著名的哲人啊,你们为民众和民众的迷信效命!——而不为真理效命!正由于如此,人们对你们尊敬。 因此你们不信教,人们也会容忍,因为不信教乃是一种机智,走向民众的兜圈子的路2说些脱离基督教的巧言,其实只是讨好大众,并非真心反抗因习。结果跟大众妥协,为大众服务。从事记者生涯的文笔家颇多有这种倾…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272
  • 萧焜焘-《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五-在线阅读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 马克思与恩格斯打烂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框架,批判地采用了他的哲学的革命方面,即辩证法因素;也越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狭隘范围,抛弃了他的对抽象的人性的崇拜,而代之以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于是一个与马克思的名字相联系的学派产生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一书的最后一部分中,…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0日
    139
  • 亚里士多德-《动物志》-第五卷-在线阅读

    第五卷 【1】 以上我们业已陈述了一切动物体内及体表具有的各种部分,并进而详述了各种感觉、声音、睡眠、何者为雄何者为雌等。剩下来需要讨论的是动物的生殖,让我们首先从最初始的谈起。 生殖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许许多多的差异,在有的方面迥然不同,在有的方面又呈现出几分相似。先前既已区分了诸般种类,此际我们也应努力遵照同一方式来做研究。只不过先前我们是从人的各种部分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05
  • 第四章学院哲学与学术自由

    谈论德国古典哲学,就不得不涉及德国的大学,它们是哲学的主 要活动场所和传播之源。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代表如康德、费希特、 谢林、黑格尔,都是以大学讲坛为阵地,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一般 来说,哲学家就是大学的哲学家(Universitatsphilosophen),德国哲学 主要是学院哲学。当然也有例外,例如马克思、尼采、叔本华等人都 被排斥在大学的讲堂外。但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96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3

    一 史前各文化阶段 摩尔根是第一个具有专门知识而尝试给人类的史前史建立一个确定的系统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在没有大量增加的资料认为需要改变以前,无疑依旧是有效的。 在三个主要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中,不消说,他所研究的只是前两个时代以及向第三个时代的过渡。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又把这两个时代中的每一时代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因…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40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