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目的论与艺术哲学

在“目的论”这一章中,谢林试图说明自由与必然是如何在自然 产物中、在自然有机体中统一起来的,并进而去说明,这是有意识的 能动性与无意识的能动性的同一。谢林在这里的解说很简单。他认 为,人自身摇摆于自由与必然性之间,所以,人就是一种永远残缺不 全的存在者。而康德关于自然合目的性的论述却告诉我们,有机自 然界则不同,唯独它“向我们提供了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在外部世界的 完整表现”①。自然界虽然从其本身创造和生产过程来讲是盲目的, 是没有任何意图的,但其产物却表现为合乎目的的,这种既是盲目的 同时又合乎目的的矛盾恰恰表明,在没有任何意图、没有任何目的的 地方,表现出来的却是最高的合目的性。谢林这个思想的根源还是 莱布尼茨的先定和谐说,他只是比莱布尼茨更进一步,努力去解释这 种和谐的最后根据是如何被自我所认识的。谢林相信,理智直观可 以使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这种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同一性。 但是,对谢林来说,理智直观对自然界的这种认识并不能把这种 同一性还原为自我本身的同一性,也就是说,我们要想直观自身,只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258页,商务印书馆,1983。

能依赖于对自身产物之中的同一性的直观,而这样的直观只能是艺 术直观。① 意识的发展或者说理智的发展由此表现为一个圆圈,它发 端于理智自身,最终以直观自身产物之中的同一性——美感直观而 结束。在谢林看来,自由与必然、有意识的能动性与无意识的能动性 的同一只能在艺术中被自我、自身意识所认识,并且由此而成为哲学 的公设,整个唯心论体系也只能在对艺术的讨论中完成。谢林之所 以这样认为,就在于他对艺术的无限推崇。对他来说,艺术家的创作 冲动仅仅在于自由行动中有意识事物与无意识事物之间的矛盾,因 为在艺术家身上既有某种不由自主的天赋恩赐,也有对无限和谐的 感受,艺术就是由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完成的,所以,只有艺术能 解决这种貌似不可解决的矛盾。艺术作品的根本特点就是自然与自 由、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完美无暇的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天赋恩赐 的天才才能创造出来。在天才的艺术活动中,在美感直观中,这种同 一性是客观的,并且就蕴含在自我之中。美感直观是作为创造活动 的直观的最高形式,并具有一种普遍有效性。因此,“理智直观的这 种普遍承认的、无可否认的客观性,就是艺术本身。因为美感直观正 是业已变得客观的理智直观”②。

与艺术相比,哲学就不具有这种普遍性,根本不会出现在一般意 识之中。“哲学虽然可以企及最崇高的事物,但仿佛仅仅是引导一少 部分人达到这一点;艺术则按照人的本来面貌引导全部的人到达这 一境地,即认识最崇高的事物。”③所以,艺术是“哲学的证书”,哲学通 过艺术的认证才能回到它最初只是公设的自我意识原则那里;艺术 还是“哲学的工具”,哲学通过艺术的途径才能把原始和谐理解为客 观和谐。更进一步讲,哲学家只能通过艺术把主观上表现的东西变 成客观的东西。于是,艺术对哲学家成为最崇高的东西,因为艺术不 断地确认哲学从外部无法打开的东西——无意识事物与有意识事物

① 参见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273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同上书,第 273—274 页。 ③ 同上书,第 278页。

的原始同一性,从而为哲学家打开了至圣之所。先验唯心论体系由 此就回到自己的出发点——主观事物与客观事物完全和谐的原始根 据,终点又变为起点,所有演绎因此而结束。

由此来看,谢林的先验哲学开始于单纯的直观,经过非感官的理 智直观,最终融入到艺术哲学之中,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同一性在艺术 中被提高为美感直观,理智、精神在艺术这里达到完全的观照自身。 同时,艺术作品从其本质而言,既是精神的产物,也是无意识的自然 的产物,它们共同构成精神和自然双重性的穹顶。应当说,谢林在这 时还受到浪漫派的影响,他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对艺术抱有尊重 之意,对他来说,自然是意识发展的开始,自然是精神创造的素材,精 神在艺术中到达最高阶段后又返归自然,于是,终点回归到起点。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七)第三场-在线阅读

    (埃勾斯上) 埃勾斯 美狄亚,你好!这是人们所知道的 用来招呼朋友的最吉样的话了。 美狄亚 我也向你问好,智慧的潘狄昂之子 埃勾斯,你是从哪里来到这地方的? 埃勾斯 我从古老的阿波罗神示所来。 类狄亚 你是为了什么到大地之脐的神示所去的? 埃勾斯 去问怎样可以得到一个子嗣。 美狄亚 天哪!直到现在你还过着没有孩子的生活? 埃勾斯 我还没有子嗣,由于某一位神灵…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4日
    993
  • 第一节 启蒙先驱

    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生活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 晚期,他留给后世的,不是军期A文主义的艺术作品,而是他的巨著 《随笔录》(Essais),一部极其复杂的精神产品。18世纪甚至启蒙时代 以后法国文人的精神性格中到处都可以着到蒙田的影子。无论在文 体上,还是在以人为题材的描述上,蒙田的作品都是开创性的,他是 启蒙思想的一个源头…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492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第四章 德国古典哲学-在线阅读

    第四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 概 论 近两三百年来,德意志民族的哲学天才所放射的光辉是无可比拟的,这个民 族理所当然地在哲学领域中占据着第一把交椅。一直到当代,哲学浸透在德国 人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甚至血液中,对哲学的兴趣是一般德国人的日常兴趣, 通晓精深的哲理被德国人看作必备的修养。德国人的这种哲学才能是在艰苦的 哲学探索过程中锻炼和激发出来的,其中奠定基…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840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11

    九 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我们已经根据希腊人、罗马人和德意志人这三大实例,探讨了氏族制度的解体。最后,我们来研究一下那些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已经破坏了氏族社会组织,而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又把它完全消灭的一般经济条件。在这里,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我们来说是和摩尔根的著作同样必要的。 氏族在蒙昧时代中级阶段发生,在高级阶段继续发展起来,就我们现有的资料来判断,到了野蛮…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888
  • 荷马史诗-《奥德赛》-第十八卷 堂前受辱初显威能制服赖乞丐-在线阅读

    这时来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穷乞丐, 常在伊塔卡各处乞讨,闻名的大肚皮, 不断地吃和喝;但是此人既无力气, 又不勇敢,尽管身材显得颇魁梧。 他名叫阿尔奈奥斯,那是尊贵的母亲 5 在他出生时授予,年轻人都叫他伊罗斯, 因为他常为他们传消息,不管谁吩咐。 他也来到那门前,想把奥德修斯赶走, 大声斥责…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56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