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目的论与艺术哲学

在“目的论”这一章中,谢林试图说明自由与必然是如何在自然 产物中、在自然有机体中统一起来的,并进而去说明,这是有意识的 能动性与无意识的能动性的同一。谢林在这里的解说很简单。他认 为,人自身摇摆于自由与必然性之间,所以,人就是一种永远残缺不 全的存在者。而康德关于自然合目的性的论述却告诉我们,有机自 然界则不同,唯独它“向我们提供了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在外部世界的 完整表现”①。自然界虽然从其本身创造和生产过程来讲是盲目的, 是没有任何意图的,但其产物却表现为合乎目的的,这种既是盲目的 同时又合乎目的的矛盾恰恰表明,在没有任何意图、没有任何目的的 地方,表现出来的却是最高的合目的性。谢林这个思想的根源还是 莱布尼茨的先定和谐说,他只是比莱布尼茨更进一步,努力去解释这 种和谐的最后根据是如何被自我所认识的。谢林相信,理智直观可 以使我们认识自然界的这种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的同一性。 但是,对谢林来说,理智直观对自然界的这种认识并不能把这种 同一性还原为自我本身的同一性,也就是说,我们要想直观自身,只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258页,商务印书馆,1983。

能依赖于对自身产物之中的同一性的直观,而这样的直观只能是艺 术直观。① 意识的发展或者说理智的发展由此表现为一个圆圈,它发 端于理智自身,最终以直观自身产物之中的同一性——美感直观而 结束。在谢林看来,自由与必然、有意识的能动性与无意识的能动性 的同一只能在艺术中被自我、自身意识所认识,并且由此而成为哲学 的公设,整个唯心论体系也只能在对艺术的讨论中完成。谢林之所 以这样认为,就在于他对艺术的无限推崇。对他来说,艺术家的创作 冲动仅仅在于自由行动中有意识事物与无意识事物之间的矛盾,因 为在艺术家身上既有某种不由自主的天赋恩赐,也有对无限和谐的 感受,艺术就是由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完成的,所以,只有艺术能 解决这种貌似不可解决的矛盾。艺术作品的根本特点就是自然与自 由、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完美无暇的艺术作品只有具有天赋恩赐 的天才才能创造出来。在天才的艺术活动中,在美感直观中,这种同 一性是客观的,并且就蕴含在自我之中。美感直观是作为创造活动 的直观的最高形式,并具有一种普遍有效性。因此,“理智直观的这 种普遍承认的、无可否认的客观性,就是艺术本身。因为美感直观正 是业已变得客观的理智直观”②。

与艺术相比,哲学就不具有这种普遍性,根本不会出现在一般意 识之中。“哲学虽然可以企及最崇高的事物,但仿佛仅仅是引导一少 部分人达到这一点;艺术则按照人的本来面貌引导全部的人到达这 一境地,即认识最崇高的事物。”③所以,艺术是“哲学的证书”,哲学通 过艺术的认证才能回到它最初只是公设的自我意识原则那里;艺术 还是“哲学的工具”,哲学通过艺术的途径才能把原始和谐理解为客 观和谐。更进一步讲,哲学家只能通过艺术把主观上表现的东西变 成客观的东西。于是,艺术对哲学家成为最崇高的东西,因为艺术不 断地确认哲学从外部无法打开的东西——无意识事物与有意识事物

① 参见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273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同上书,第 273—274 页。 ③ 同上书,第 278页。

的原始同一性,从而为哲学家打开了至圣之所。先验唯心论体系由 此就回到自己的出发点——主观事物与客观事物完全和谐的原始根 据,终点又变为起点,所有演绎因此而结束。

由此来看,谢林的先验哲学开始于单纯的直观,经过非感官的理 智直观,最终融入到艺术哲学之中,思维与存在的绝对同一性在艺术 中被提高为美感直观,理智、精神在艺术这里达到完全的观照自身。 同时,艺术作品从其本质而言,既是精神的产物,也是无意识的自然 的产物,它们共同构成精神和自然双重性的穹顶。应当说,谢林在这 时还受到浪漫派的影响,他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对艺术抱有尊重 之意,对他来说,自然是意识发展的开始,自然是精神创造的素材,精 神在艺术中到达最高阶段后又返归自然,于是,终点回归到起点。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三十一章-在线阅读

    第三十一章 1 754 法兰克人的封建法理论 与其君主制巨变的关系 第一节 官职和采地的变化 初,伯爵被派往各自辖区的任期仅一年,不久之后,他们就 起 花钱购买,以求继续任职。早在克洛维斯的孙子在位期间 就有这样一例。一位名叫佩欧尼乌斯的人是奥克赛城的伯 爵,他派儿子姆莫洛斯去给贡特朗送钱,以求继续任职;这个儿子却花 钱为自己买官,取其父而代之①。国王此时已…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898
  • 第一节先验哲学与宗教

    我们知道,在西方近代史上较早批判基督教神学的是霍布斯和 斯宾诺莎,而在德国,由于其历史发展的独特性,思想家们对神学的 讨论是曲折和复杂的。莱辛曾经用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天启和其他一 些神学概念的来源,反对用教义和圣典来禁锢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 探索。然而,莱辛的思想却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以后又引起了门德 尔松、雅可比等人在这方面的争辩。因此,有关宗教的讨论在当时成…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532
  • 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费希特哲学与谢林哲学 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说:“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 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① 而费希特与谢林把康德哲学发展为彻底的先验唯心 论,把人的自我意识夸大为决定一切的绝对自我或普遍精神,从而建构了他们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的哲学是康德哲学与黑格 尔哲学之间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 费 希 特…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505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纲目(章节分析)-在线阅读

    纲目(章节分析)① 卷一 哲学大义。概述诸先哲之哲学思想 卷二 概论学术研究 卷(B)三 哲学的主题 章一 怀疑而后能学问,审辩而后能解惑——列举哲学研究十三类主题。 章二 1.事物或全备四因或不全备,是否由一门学术统研四因? 2.研究本体的学术是否亦研究各门学术之通则? 3.哲学是否统研一切本体?——是否另有研究事物属性之学术? 5.哲学若不只研究本体,应…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777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十六章 基督教的基督或人格上帝之秘密-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基督教的基督或 人格上帝之秘密 基督教之基本教条乃是被成全了的心愿——基督教之本质乃 是心情之本质。受动比行动更合乎心意;依靠别人而被拯救和被 解放,比自己解放自己更合乎心意;使自己的得救依赖于某一个人 格,比使其依赖于自我活动之力量更合乎心意;爱,比努力更合乎 心意;知道自己为上帝所爱,比用一切存在者所固有的简单而自然 的自爱来爱自己更合乎心意;…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3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