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理论哲学体系

谢林认为,意识在理论哲学体系中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是“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真观”,它旨在说明自我是怎样直观它自身 受到限制和怎样直观它自身是进行感觉的,即自我对自身的直观。 我们的出发点依然是自我的概念,这是涵盖主体和客体、观念与实在 两方面的统一体概念。尽管自我意识在其本原上是纯粹观念的,但 自我对我们来说是通过意识并且是作为纯粹现实的东西而出现的, 自我通过直观活动得到直接的限定。因此,被直观与存在是同一回 事,“自我意识的活动是观念的,同时又全然是现实的”①。但是,需要 注意的是,在自我意识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主客同一性与观念和实在 的同一性并不是原初就有的,而是经过第三者——中介被创造出来 的东西,因为自我意识本身就包含着对立的主体和客体,而我们意识 到的最高东西则是主客同一性,所以,这里的中介“必定是摆动于对 立方向之间的一种活动”②。这个中介就是感觉,观念的能动性与实

①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53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同上书,第57页。

在的能动性都在第三者——感觉这儿得到统一,感觉的主体由于自 身能动的本质而成为理智,所以说,“认识的所有实在性都维系于感 觉,一种哲学如不能解释感觉,就足以因此而一败涂地”①。但是,感 觉的产生并不能解释为单纯的接受性,即对外在的印象,因为感觉受 因果律的规定,而因果律只在同类事物之间才是生效的。所以,谢林 又认为,我们可以把这种表象称为存在的一种方式,当我们把(物质 性的)存在看做创造性的东西时,这种存在就是一种知识活动;反过 来说,当我们把知识活动视为创造的产物时,这种知识活动就是存 在。这样,在创造性直观这个阶段,由于对感觉的直观,内在与外在 才开始得到区分。

理论哲学体系中的第二个时期是“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它旨 在说明自我是如何直观它自身为创造性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在 于,“因为自我是在进行直观,它也就完全被束缚在创造活动里,不能 同时既是直观者又是被直观者”②。谢林在这里对第一时期的思想继 续进行了推演,他清楚地看到,一切意识都是从自我感觉开始的,当 自我把对象与自己对立起来时,它已经有了自我感觉。而使自我变 成自己的对象的唯一方法,就是自我对时间的意识。在谢林看来,这 不是从外面附加给直观的时间,而是作为单纯的点、作为单纯的自我 与外在对象之界限的时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谢林说:“时间并不 是某种不依赖于自我而流逝的东西,恰恰相反,从活动上来看,自我 本身就是时间。”③时间在这里是使自我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内在方面。 在外在方面,当自我在这种行动中使自己与对象对立起来时,那对象 就成为对任何内涵的否定,也就是说,对象必然会表现为纯粹的外 延。这时就出现了空间。时间与空间是同时产生的,两者互不分离, 但又彼此限制和规定,所以,“只有通过空间,时间才成为有限的,只

①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72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同上书,第116页。 ③ 同上书,第128页。

有通过时间,空间才成为有限的”①。谢林正是借助于时间的内涵性 和空间的外延性,把直观区分为内在直观和外在直观两种形式,并以 此推演出直观的内在职能和外在职能、偶性和实体等形式和范畴。 这些区分不仅使自我直观到自身与对象的区别,而且还使一般创造 活动过渡到自由的反思活动。如果说在第一时期主客开始区分,那 么在第二时期,这种区分的交互作用就已经被直观到,自我既是观念 的又是现实的。再从自然界的发展对先验唯心论的证明来看,意识 的起点是存在与直观的原始同一性,而在理论哲学体系的第二时期, 观念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交互作用则是通过有机体来实现的,因 此,有机体的演变在这里也是对自然界建构的平衡。

理论哲学体系的第三个时期是“从反思到绝对意志活动”。谢林 在这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整个外部世界不是像我 们的有机体这样?换句话说,我们的对象为什么可能被设定为是在 我们之外的东西?对此,谢林的解答非常明确:“对象似乎离开灵魂 而进入我们之外的空间,这一般只有通过概念和产物、即主观的东西 和客观的东西的分离,才是可能的。”②理论哲学在这里就进入反思阶 段,抽象、范式、范畴等概念是必不可少的,而谢林特别看重抽象尤其 是先验抽象。他认为,经验抽象是判断的条件,而先验抽象是经验抽 象的条件,它表明理智是怎样把对象和概念分开的,“因此先验抽象 是每一判断(包括最普通的判断)的基础”③。设定和关联的条件都存 在于抽象的判断之中,理智又通过范式化使对象和概念联系起来。 作为理智的自我就是通过抽象而摆脱直观,并因此而作出进一步的 设定,绝对的抽象就是意识的开端。

关于理论哲学体系所经过的这些历程,谢林又用理智反思的三 种情形予以概括:一是反思对象,它产生的就是“直观范畴”或“关系 范畴”。二是反思自身,它产生的就是“量的范畴”,量与范式结合就是

①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129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同上书,第165页。 ③ 同上书,第179页。

“数”,然后再由数就进入“质的范畴”。三是反思对象和自身,这是最 高的反思活动,因为它既是观念的又是现实的,所以,这里产生的就 是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概念,它们构成理论哲学的穹顶。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记-在线阅读

    后记 1989年9月,我应邀到法国蒙莫朗西(Montmorency)参加国际卢梭学术研讨会。一天,会间休息时,蒙莫朗西卢梭博物馆馆长罗伯尔·梯耶黎先生(Robert Thiéry)以 1755年阿姆斯特丹雷伊版《论不平等》的影印本(1990)一册相赠。此书装帧和印刷均美,在几个页边空白处有卢梭后来加批的几段文字1这几段文字,后来作为脚注收入1782年版《论不…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6日
    232
  • 第二节 皮尔士的实用主义准则

    皮尔士(Charles S.Peirce),美国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实用主义 第一人。很难想像,任何一部谈论美国实用主义的著作能不从皮尔 士开始。这不仅因为詹姆斯将“实用主义”的发明权归功于皮尔士的 缘故,更重要的是,皮尔士本人的著作确实为实用主义的产生奠定了 基础。尽管人们对于皮尔士在实用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充满了歧 见,尽管皮尔士和他的实用主义同伴有着如此…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33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译者附言-在线阅读

    译者附言 《论法的精神》的汉译历史迄今已逾百年。据考,第一个中文译本自1900年起刊登在中国学者在日本东京出版的刊物《译书汇编》上,书名为《万法精理…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285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三-在线阅读

    卷(B)二① 25章一 我们于所习学术应列举所拟最先讨论的主题。这些包括 各家哲学诸原理以及前人所未省察到的任何观点。凡愿解惑的人 宜先好好地怀疑;由怀疑而发为思考,这引向问题的解答。人们若 30不见有“结”,也无从进而解脱那“结”。但思想的困难正是问题的 症结所在;我们在思想上感到不通,就像被锁链缚住了;捆结着的 思想,也像缚住了的人,难再前进。所以我们应…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210
  •  第二节 李凯尔特

    文德尔班的哲学思想对整个西南学派产生很大影响。他的学 生,这个学派的另一个著名代表李凯尔特就是跟在文德尔班后面亦 步亦趋地谈论相同或相近的观点的。当然,他们的表述不尽相同,尤 其是在价值学说方面,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 李凯尔特(H.Rickert,1863—1936)1863 年出生在但泽(今波兰 格但斯克),其父是一名政治家。李凯尔特原本想成为…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39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