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基本原理

在这部著作一开始,谢林就说:

我们眼下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 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 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 是说,真正将其原理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 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解决的,还是通过这 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①

谢林在这里已经暗示,他与费希特一样,提出的也是关于知识的来 源、形成、对象、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但是,他对这些问题的解 答并不与费希特完全一样。

在谢林看来,这里的关键在于,要把哲学的各个部分视为一个连 续的序列,把全部哲学表述为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历史;不仅要精确 地划分这个历史的各个时期,而且还要表现出它们是一个前后相继 的过程,从而赋予整个历史一种内在联系。直观的诸阶段就表现了 自我意识的这种持续不断的历史,它从最初级的自然中的自我直到 最高级的人的意识,从理论哲学直到实践哲学,从自然的合目的论直 到艺术哲学。谢林很清楚地看到,这样一门哲学涵盖了自然和理智 两个领域,仅仅依靠自然哲学或先验哲学都不可能完整地表达它,只 有这两门科学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课题。谢林之所以提出这种 两门科学相互补充、进而完成哲学体系的思想,其根据就是他始终关 心的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换句话说,知识中的真理根据

①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2页,商务印书馆,1983。

是什么?

在“先验哲学的概念”中,谢林对这个问题予以明确的回答。他 认为,“一切知识都以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的一致为基础。因为人们 认识的只是真实的东西;而真理普遍认定是在于表象同其对象一 致”①。对知识中的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谢林具体解释说,我们知识 中的所有单纯客观东西的总体,可以被称为自然;所有主观东西的总 体,可以被称为自我或理智。这两个概念本来是互相对立的,自然被 认为是仅仅可以予以表象的东西,是无意识的,而理智则被认为是仅 仅作表象的东西,是有意识的。但是,本身无意识的东西和有意识的 东西在任何知识中都必然有某种彼此会合的活动。“哲学的课题就 在于说明这种会合的活动。”②显而易见,谢林的这个思想既不同于康 德的主客分裂的二元论,也不同于费希特的绝对的主观唯心论原则, 而是企图在主客同一的基础上解决知识中的真理问题。

但是,谢林毕竟是客观唯心论者。一方面他强调,在这种真正的 知识中,主观东西与客观东西是同一的,严格地讲,我们不能说它们 中的谁是第一位的,就是说,我们不能说主观东西或客观东西谁享有 优先性,它们是同时的,是绝对的一回事;另一方面,他又说,在进行 哲学解释时,人们必然会把主观东西(理智)或客观东西(自然)设定 为这种知识同一性中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解释这种理智与自然的 会合或者知识同一性时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或者使客观的东西成 为第一位的,这样问题就在于:与它一致的主观的东西何以会归附于 它”③;“或者使主观的东西成为第一位的东西,这样课题就是:与它一 致的客观的东西何以会归附于它”④。把客观东西设定为第一位而产 生的疑问是自然科学从而最终也是自然哲学的核心问题;客观东西 原本与主观东西相一致,现在让它归附于主观东西而产生的疑问,就 是先验哲学的独立问题。谢林相信,对这两个不同问题的解答就会

①②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6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③ 同上书,第 6—7 页。 ④ 同上书,第8页。

产生两门彼此独立的哲学学科,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哲学方向。 谢林相信,这两个哲学方向表现了精神的两个系列,--个是自然 产物的系列,另一个就是自我直观的系列。谢林在这里接受和改造 了莱布尼茨的思想。谢林认为,如果说创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最初 与表现在意愿和认识中的能动性是同一的,那么,在自然与理智、实 在世界与观念世界之间就有一种预定和谐,这种能动性就是这两个 系列能够实现和谐的根据。所以说,“如果在观念世界和现实世界这 两个世界之间没有存在着一种预定和谐,客观世界怎么与我们心里 的表象适应,同时我们心里的表象又怎么与客观世界适应,便是不可 理解的”①。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这种能动性受到不同的规定,它 在自然哲学中表现为绝对的创造,而在先验哲学中表现为意识或“直 观的历史”。但是,仅仅考察前者或后者都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知 识是以主观和客观这两个对立面的会合为前提的,并且是一种经过 中介而实现的活动,这个中介也是知识的唯一根据。哲学的任务就 是去发现和阐释这个根据。

对谢林来说,自我意识就是这种连结主观和客观的中介,它具有 主观和客观的直接同一性,所以既是先验哲学的原理,也是知识的最 高原理。对此,谢林说得非常明确:“至于说自我意识是个坚固的立 脚点,对我们来说一切都系于这个点,这是无需证明的。”②他同时还 认为,自我意识是一种同时创造自己的对象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总在 进行创造的理智直观,创造者和被创造者在这种直观中是同一个东 西。因此,“理智直观是一切先验思维的官能”③。在这种主客同一的 双重性活动中,意识表现为直观的行动,自我通过这种直观在一切规 定之前就了解自身,并且进行创造活动。在从自我的无限直观能动 性过渡到自我的自身关照中,自我实现自身的主客二分,知识的全部 结构由此而得以产生。直观这个元素对于我们一切知识都是奠基性

①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83。 ② 同上书,第21页。 ③ 同上书,第 35页。

的,原始的主客同一由于直观而区分为两种能动性,一种是观念的、 无限的能动性,另一种是有限的、实在的能动性。观念的能动性始终 在上升,出现在意识的一切形态中。

这样看来,谢林所设计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实际上就是意识自身 由同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同一的发展史,是意识的一种不断提高自 我级次的活动,它的全部方法就是把自我从原始直观引导到理智直 观,再由理智直观引导到艺术直观。同时谢林又认为,这种在意识中 被确立为观念东西与现实东西的绝对同一性,在哲学中只能设想为 是连续出现的,所以,意识的分裂往往不是那么明显。对意识的发生 和演变的过程,谢林是在以先验论为原则的理论哲学体系和实践哲 学体系中予以具体和详细的展开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梅林-《马克思传》-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五章 亡命布鲁塞尔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 被逐出巴黎之后,马克思带着他的家人迁居布鲁塞尔。恩格斯担心他在布鲁塞尔也会遇到麻烦;确实,马克思在那里从一开始就受到刁难。 马克思在给亨利希·海涅的信中说,他刚一来到布鲁塞尔,就被传唤到“社会治安机关”去,要他提出不发表评论比利时政局的任何言论的书面保证。马克思坦然地签署了这个保证,因为他既不打算、也不可能过问…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2日
    95
  • 认识论与形而上学

    1.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合力将认识论推到了近代哲学的前 台。西方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早在柏拉图那里已经得到了系统的阐 述,并经过亚里士多德等古代哲学家的丰富和发展。在中世纪,认识 论被压缩到作为神学的附庸、以阐释经文和论证天启为已任的狭小 范围内。虽然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奥康的威廉(William of )ckham)、邓斯·司各脱(John…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2日
    165
  • 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第三讲 希腊怀疑论与道德哲学-在线阅读

    第三讲 希腊怀疑论与道德哲学 今天我要讲的问题是希腊的怀疑论与道德哲学,也就是智者派与苏格拉底哲学。在这⾥要说明⼀下,本讲要讲的怀疑论主要是指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严格地说应该叫做早期怀疑论。因为到了希腊化时期,又出现了⼀个更加出名的怀疑论,那就是以⽪浪为代表的怀疑论。这两个怀疑论之间有着密切的思想联系,希腊化时期的怀疑论可以看作是对智者派思想的⼀种逻…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3日
    145
  • 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第二部分-在线阅读

    第二部分 论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的具体差别 第一章 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 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虚空中有三种运动。一种运动是直线式的下落;另一种运动起因于原子偏离直线;第三种运动是由于许多原子的互相排斥而引起的。承认第一种和第三种运动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共同的;可是,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却把伊壁鸠鲁同德谟克利特区别开来了。 对于这种偏斜运动,很多人…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11日
    113
  • 尼采-《快乐的科学》-(七)-在线阅读

    (七) 三四三、喜悦的含意 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上帝已死”;对于基督教 上帝——已不值得信仰——的信念已开始抛弃其初次覆盖在欧洲的阴影。就 少数人来说,他对这戏所抱持的怀疑的眼光是十分强烈与敏感的;似乎从云 端射出了几许阳光,一些古老而深沉的信心也开始转变为怀疑——对他们来 说,我们的旧世界似乎显得日渐黯淡、可疑、陌生与“老朽”。 大体上…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28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