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自然的创造与级次

如果说《观念》的主旨是解决自然观问题,那么谢林在此之后发 表的《论世界精神》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则是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关联 它要说明的是自然界的这两个部分应当建立在同一个原则上,这就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2卷,第56页。

是所谓自然界的灵魂或精神。

在谢林看来,无机界是机械论的世界,它表现为氧化、电流、磁性 等现象,受到物理学中的力学定律的规定;有机界在自身中包含这些 机械的现象,但却不限于这种现象之中。对谢林来说,我们既不能按 照机械论的观点来解释生命,也不能根据传统的活力论的假设赋予 有机界一种特殊的生命力。他认为,有机界与无机界是互相适应、互 相规定的,只有用同一的观点去说明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相互关系,才 能解释作为整体的自然。这里的关键是要发现这两个部分的共同 性,找到为它们奠基的共同原则。

从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中,谢林看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二元性, 即力的原始分裂。对谢林来说,无论是个别的、具体的自然现象,还是 作为整体的自然界,都只能被理解为同时存在于同一体和矛盾之中的 各种力量的对立,一切现实都是以一种对立为条件的。谢林说: 在现象存在的地方,都已经存在相互对立的诸力量。这种 自然学说把一种普遍的异质设定为直接的原则,而为了把握这 种异质,一种普遍的物质之同质就被当做前提条件。但是,绝对 的异质原则和绝对的同质原则都不是真正的原则;真理就在这 两者的统一之中。①

谢林又把这种异质和同质分别称为二元性和同一性,而统一这两者 的概念被他称为“极化性”(Polaritat)。极化性的典型范例就是磁体, 它有紧密相关的两极二元性,磁性的本质就在两极相互排斥的张力 与相互吸引的引力之中。在自然中到处可以见到这种极化性现象, 比如正电荷和负电荷、酸和碱、氧气和氮气、地球的北极和南极,所 以,谢林把在自然中显而易见的极化性规律当做“一个普遍的宇宙规 律,它就如同在我们的行星系中对地球生效一样,在所有行星系中对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2卷,第390页。

所有的星球都生效”①。

谢林在把极化性当做普遍规律的同时,也从不断变化的自然现 象中看到自然界持续不断的变易性。很显然,在这里只从力的作用 来解释有机界是行不通的,哪怕把生命看做不同力量的自由作用,并 且承认外在的无机界保持了生命的持续存在,也无法说明自然本身 的变化。谢林在这里强调自然天生的生生不息的力量(natura naturans)。他认为,自然是一种自由活动,本身就蕴含着构造欲求,这种欲 求迫使自然的构造力量去创造一定的有机形态。作为整体的自然本 身就是活生生的,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而自然中的各个部分则显现 了各个元素的矛盾和对抗。这种同一性与差异性同时存在的现象说 明,自然就是在创造和阻碍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从而实现不断回归 自身的无限运动。从这个意义来看,生命“并不是存在的原因,而只 是存在的一种特定的形式”②,更确切地说,生命是一种持续回归到自 身的循环过程。谢林把自然界的这个规律称为“上升”(Potenzierung)③。这个规律说明,自然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且还是无限的 生成,自然本身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这种无限生成的原因是自然的原创行动,但由于自然的创造不 是同等的,分为各个不同阶段,所以,自然的产物就表现为不同的级 次。虽然自然在努力创造一个理想产物,自然产物的级次也在不断 接近这个理想,但却始终不能实现这个理想。对此,我们毋宁说,“自 然的创造性是一种绝对的持续”④。我们在这里已经着到,当谢林把 上升当做解释自然的一个规律时,他的这个解释就充满了历史的和 辩证的思想,并且还有一种努力向上的冲力。与此同时,谢林在这里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2卷,第489页。 ② 同上书第 2卷,第 566页。 ③“Potenzierung”是一个很难翻译的术语,过去学术界曾经把它译为“幂”、“乘 方”、“级次”,但我们在阅读谢林这部著作的时候,注意到他也用“Steigerung”这个词 来代替这个术语。这表明,“Potenzierung”在这里主要是表达自然本身所具有的不断 提高、扩大的能力。据此,我们把它译为“上升”。 ④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3卷,第53页。

不能回避个体生命与整个自然的关系的问题。谢林在这方面接受 了赫尔德和基尔迈耶尔(K.F.Kielmeyer)的影响,强调生命的根据 就在于有机体的被动的接受性和特有的主动性的共同作用,它们对 构成不同的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感受性(Sensibilitat)、应激性 (Irritabilitat)和再创造力(Reprodutionskraft)这三种生命现象在本质 上是同一种力,但它们在个体中出现的时候却表现为不同的作用,其 中应激性的地位在生命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比较特殊,当明显地出 现在有机体的主动性和接受性的关系之中时,它在三者中就具有核 心意义。谢林在这里并没有对它们予以详细的论述,直到在《初步纲 要》中才把它们解释为生命的功能。

《初步纲要》是谢林在耶拿大学第一次讲座的讲稿,严格讲来,它 是由许多材料集合而成的。这个讲稿的一开始,谢林就把无限物确 定为自然哲学的出发点。他认为,这个无限物是纯粹的创造性,或者 是无限的、永恒持续的能动性,它是“决不会出现在有限产物之中的 存在自身,一切个别事物只是它的一种特殊的表达”①。虽然这个无 限物本身并不是客体,我们甚至都不能用存在来言说它,但它却是一 切客体的原则。因此,自然哲学对所有自然现象的推演都以这个无 限物作为绝对的前提条件。自然就是无限的创造,自然哲学理应从 自然整体中对自然产物进行发生学的推演。谢林就是在这个前提下 对下面几个问题予以解释的:

首先,谢林详细表达了关于自然级次的观点。这种级次由无定 形物直到有机体,包括许多不同的形态,它们是同一个有机物的发生 和发展,而有机体是它的最高形式。虽然这些形态五花八门,但贯穿 它们的却是一个统一的原则,就是这个原则使有限的知性与诸多形 态结合在一起。原始的二元性在有机体中是作为类的差别同时也作 为创造性和再创性而显现出来的。有限的个体通过生育而获得无限 的同类,因而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3卷,第11页。

其次,谢林对《论世界精神》中提出的生命条件问题继续予以思 考。他把外界对有机体的刺激看做生命的“被动”(negative)条件,它 引起一种化学反应过程,有机体通过这个过程可以维持自身。但是, 有机体本身所有的感受性就包含着兴奋性,它是生命的“主动”(positive)条件。生命受到有机的内在东西和无机的外在东西的关系之规 定。这里的重点是要把宇宙中万事万物联系的可能性当做生命的条 件加以考察,由此必然会引申出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交互关系的问题。 正如谢林在《论世界精神》中所说,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结合点是应激 性,它又与感受性现象相联系。同时因为由内在物质和外在物质所 产生的运动还不是生命,这里还必须考虑营养和再创造的作用,所 以,前面所说的感受性、应激性和再创造力才是生命的三重结构 (Triplizitatsstruktur)。而这三者内部的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 为有机体越复杂,个体生命的意义就越明显,而种类的作用就越不重 要,高级生物的个体在刺激性、敏捷性、反应能力和独立性等方面都 是不同的,应激性和感受性的关系在这时就会出现倒转。最后,感官 能动性在生命高级形式中居于支配地位,并最终通往人的意识—— 这是有机体的终点。

最后,谢林认为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 相互映现的,只是它们表现为不同的级次,有机界的级次比无机界的 高。从范畴图式来说,无机界中的磁、电和化学过程等基本现象是与 有机界中的感受性、应激性和再创造力相适应的。而人则是世界有 机体的最终目的。这样,谢林就把整个自然界的统一发展过程划分 为不同级次的自然范畴。结合谢林此后不久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 系》中的相关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谢林自然哲学的基本框架: 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是引力、斥力和重力,然后是无机界的磁、电和 化学过程,再后就是有机界的感受性、应激性和再创造力,人则站在 这个范畴的顶点。

谢林把上面这种从整体自然观来解释各种自然产物的方法称为 “构造”(Konstruktion)。他强调,对自然产物的构造应当先于对各个 具体元素或环节的构造。后者是把自然当做原因而对具体产物进行推演,其基础就是实验,所以,这样的方法也是“物理学的构造”。对构 造进行验证是必要的,在这方面实验可以证明我们预先的构想是否 与事实相符。“任何实验都是对自然的一种提问,自然被迫对此作出 回答。但是,所有提问都包含着一种隐藏的先验判断;任何实验就其 是实验而言,都是某种预示;实验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现象的活 动。”①谢林由此提出他自己关于知识的基本思想:任何客观的知识或 科学,其第一步都是主观创造。精神与自然、整体与部分都是在此基 础上结合起来,并达到真正的绝对统一。谢林相信,对上面几个问题 的阐述及由此获得的结论,加深了他在《观念》中提出的“自然是有形 的精神”的观点。在他看来,自然中的精神是有创造力的,“自然产物 的不同级次就是精神努力趋向自身意识所经过的历程”②。自然哲学 因为描述了自然界这种动态的典型特征,就可以被称为“动态原子 论”。在稍后的《纲要导论》中,谢林又把自然哲学称为“思辨物理学”。 他认为,这个名称一方面可以与经验科学所说的显而易见的知识相 区分,说明并不是可以经过日常意识就可以到达思辨物理学;另一方 面,这也表明自然哲学作为实在的或客观的知识在整个哲学体系中 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哲学体系中的一门基本学科。

上面所述的不同著作已经表现了谢林早期的自然哲学思想,只 是不同的著作表达的重点不同而已。1801年的《我的哲学体系的阐 释》总结了这些思想,并且使之明确化。这些思想的要点就是:自然 界是一个在自身中创造、生成和完成的自然现象的关联整体,它包括 最简单的物质和最高级、最复杂的自然存在形式(理性的生物载体), 有机界和无机界并不是被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是一个统一 的整体;人是自然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自然与精神的联系纽带和中 心;自然哲学既观察自然界的内在组织的形成,也注意其现象的动态 级次,并根据观念与实在的绝对同一的原则把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 当做无意识的(或无形的)精神的显现。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3卷,第 276页。 ② 鲍姆加特纳、科滕:《谢林》,第66页,慕尼黑,贝克出版社,1996。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引言 历史背景、发展线索与主要问题

    早期希腊哲学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初至前5世纪中后叶希腊古典文明的前期,是全部希腊哲学的基础。它是在希腊城邦奴隶制基本确立并趋向成熟的历史背景中产生与发展的,经历了约一个半世纪的演进,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理论内容,使希腊古典文明的基本文化精神一开始就渗透了一种浓烈的科学理性精神,并显示了一种人文精神的曙光。 一 早期希腊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说:“不论现在还…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9日
    253
  • 第二节自 由与权 利

    实际上,自由问题是康德哲学最核心的问题。人的自由-自在的 存在既是使现象界成为一个完整而可靠的法则世界的前提,更是一 切道德法则的根据,而最后则是每个个人之绝对尊严与不可让渡的 绝对权利的基础。人是自由的,因而每个人自己就是他的存在的目 的本身,而作为目的本身存在,这是人的全部尊严的源泉;同时,因人 是自由的,他赋有这样一个不可侵犯、不可让渡的权利属性:每个…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28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在线阅读

    第九章 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之秘密 第二人格,作为启示自己、表明自己、表白自己的上帝(Deus se dicit),乃是上帝里面的创世原则。 世界并不就是上帝,世界是上帝之他物,是上帝之对立物,如 果这样说法太强了,词句上再考究一下,则至少是跟上帝区别开来 的东西。但是,跟上帝区别开来的东西,不能直接来自上帝,而是 仅仅来自上帝里面某种跟上帝的区别。另一个人格…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76
  •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线阅读-04

    二 家庭 摩尔根一生的大部分,是在易洛魁人中间度过的,这种易洛魁人现在还居住在纽约州;他并且被一个易洛魁人部落(塞讷卡人部落)接纳入族。他发现,易洛魁人奉行着一种同他们的实际的家庭关系相矛盾的亲属制度。在易洛魁人中间盛行的,是一种双方可以轻易解除的个体婚姻,摩尔根把它称为“对偶制家庭”。因此,这种夫妻的子女,是众所周知和大家公认的;对谁应该用父亲、母亲、儿子…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30日
    402
  • 柏拉图-《法篇》-第四卷-在线阅读

    第 四 卷 雅典人 那么好吧,我们必须如何设定我们的国家?我的意704 思并不是问它现在的名字是什么,或者今后要用什么名字称呼它。 国家的名字可以来自它产生的地方或地区,或者来自某些河流、山 川的名字,地方的神灵也会在城市创建之初把他们神圣的名字赋 予城市。在我的问题中我比较关心的是,它的位置在海上还是内 B 陆? 克利尼亚 呃,先生,我刚才讲的城市离海边八…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1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