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超凡世界与极乐生活

尽管费希特一再强调,他反对无神论,然而,他的“道德神学”仍 然被人误解为“无神论”,最后他因此而被有关当局逐出耶拿校园。 对费希特来说,耶拿的这场所谓“无神论事件”既是学术研究与封建 权威的抗争,同时也迫使他考虑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道德宗教观,

① 参见鲍姆加特纳《先验思维与无神论》,载于德国《高原》杂志,1963年10月。

以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费希特到柏林以后,对自己的宗教哲学予以重新的审视,在《人 的使命》尤其是在《极乐生活指南》中再次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 观。总的来说,他在这两部著作中更加注重宗教信仰,开始从主观唯 心主义向信仰世界过渡。这正如他在写《入的使命》时给他的妻子写 信时所说:“我在写手头这部著作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 宗教。”①

这时的费希特不再把作为一切意识之基础的绝对自我当做推演 一切知识的前提和世界的起源,而是寻找一个更高的精神实体当做 所有存在的最终根据。信仰不仅高于知识,是一切知识的起点,而且 还是知识的终结,是对知识的否定。知识只有依赖于信仰,才能令人 信服。如果说,宗教以前只是作为从属于道德法则的学说而在人们 中间发挥作用,那么,这时费希特已经开始降低道德法则的价值,只 是把它当做拓展自己宗教观的一个环节,让道德诫命仅仅停留在反 思意识之中,只有宗教在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中才是一种直观真理, 是通往彼岸幸福的必经之路。

费希特此时的宗教观是与其知识学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我们 在前面讨论知识学的演变时对此已经有所涉及,这里着重探讨以下 几点:

首先,感性世界与超凡世界相联系的观点。与以往一样,费希特 仍然坚持划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观点,但他这时不再说超感 性世界,而是说超凡世界。他虽然承认感性世界的存在,但认为感性 世界是变化无常的,只有一个更高的超凡世界才是永恒、无限的,具 有真正的实在性。他以前曾经把在地球上建立理性王国和道德世界 秩序当做人的最高使命,现在却把这项使命当做尘世目的,主张通过 道德行为和信仰走向超凡世界,从而实现入的最高使命。

但是,费希特是一名哲学家,尽管把超凡世界说成是“上帝的天

①《费希特全集》(巴伐利亚科学院版)第3辑第4卷,第142页。

国”,但他并不像基督教教义所说的那样,认为每个活着的人都无法 进入那个远离尘世的天国,而是认为人们通过现世的道德行为就可 以属于那个永恒的超凡世界,对自由的、道德的存在物来说,超凡世 界不是远在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费希特在这里强调了感性世 界与超凡世界的联系性。他认为,产生于道德责任的任何行动都有 双重结果:一种结果是在尘世的,通过自然秩序的作用而获得;另一 种结果是在超凡世界的,由于道德秩序的影响而发生。第一种结果 无论怎么样,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第二种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这就 是说,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非必须与尘世目的发生联系,因为在感性世 界中,“重要的问题决不在于用什么方式、抱什么目的和信念从事一 种行动,而仅仅在于这种行动是什么”①。人们行善的最大价值,在于 自由地服从道德法则,而不是为了在尘世中获得结果。在超凡世界 中,道德行为虽不与事实相联系,却与无限的意志直接发生联系。尽 管我们眼前不会感到这种结果,但无限的意志就使我们在感性世界 中与超凡世界联系起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费希特说: /

我并不是在从凡俗世界的联系中得救以后,才得到进入超 凡世界的门径;我现在就在超凡世界里存在和生活,比在那凡俗 世界中更为真实;超凡世界现在就是我唯一的牢固立脚点,我早 已拥有的永恒生命就是我还能继续过尘世生活的唯一根据。②

其次,上帝概念的演变。费希特在这时把上帝看做不可名状的 无限者,它通过精神纽带支配着人们的一切活动,因而它既是人类生 存和行动的本原,又是人类信仰的永恒目标。与以往一样,费希特仍 然反对对这个无限精神作人格化的解释。他认为,如果人们把上帝 理解为一个伟大的人,这不仅无助于理解上帝的本质,而且还树立了

①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第180页,商务印书 馆,1984. ② 同上书,第181页。

一个自相矛盾的形象,使得智慧、善良的人感到滑稽可笑。上帝是至 高无上、不可度量的无限存在者,他与一切有限存在物的差别,“不在 于程度,而在于种类”①。无论入们怎么把他变成一个伟大的入,都是 把他贬低为一个有限的存在物,所以,费希特感叹地说:“在人格概念 中包含着各种限制,我怎么能把这个概念推广到你身上,而不带有这 些限制呢。”②

但是,与在耶拿时期的上帝概念相比,费希特所理解的这个无限 者与道德秩序有了另一种关系,这个无限者是一个操纵一切、支配一 切的精神实体,人们听从道德法则的呼声,不再只是出于纯粹的善良 意志,不再只是为了建立道德世界秩序,而是为了进入超凡世界。只 有信仰无限、永恒的上帝,道德法则才具有无上的价值。很显然,费 希特在这里已经悄悄地改变了康德的实践理性的原则,为它附加了 先决条件。此外,为了从哲学上解释上帝这个无限者与作为有限存 在物的入们的关系,费希特还采用了教父哲学尤其是新柏拉图主义 的一些说法。在他看来,上帝这个绝对者虽然至高无上,但他的“绝 对的行动之光”可以被自我所感知,自我是上帝之光的不可分割的投 射。用费希特的话说,上帝的此在(Dasein)就在我们身上,上帝的出 世行为(Existetial Akt)在我们身上得到映现,我们是上帝的图像。这 就是说,上帝是与有限存在物联系在一起的,上帝的出世行为是作为 纯粹的思想而设定在我们身上的。这样,对费希特来说,既可以解释 绝对与有限存在物的绝对统一性,还可以不使绝对者与有限存在物 等同起来,不会使绝对有限化。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费希特认 为感性世界没有实在性,这个世界的真实内容仅仅在于对无限意志 的信仰和向往。人的真正极乐生活不在感性世界之中,而在于超越 一切时空,在于对上帝的信仰。

最后,人与世界的关系,即入如何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场所。这里

①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第203页,商务印书 馆,1984。 ② 同上书,第 203—204页。

首先涉及生活与存在的关系。对费希特来说,存在是纷繁复杂的生 活现象的基础,存在才是“真正的生活”,无论生活现象如何干变万 化,真正的生活只有一个,其本质就是去爱那唯一、永恒的上帝。真 正的生活是爱上帝,而上帝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上帝也存在于我 们身上,因此,真正的生活可以通过自身对上帝的信仰而达到极乐。 在这样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费希特排列出五种不同的世界观。第一 种是感性世界观,它以感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把外在感性的东西当 做最真实的存在。费希特认为这是“最低级、最蒙昧和最肤浅的观 点”①,因为它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深究事物的本质,与一切真正的理 性追求是相抵悟的。第二种是法律世界观,它把世界理解为通过人 人平等的法律来管理的理性存在者的秩序体系,人在这时是以相对 于上帝而独立存在的身份出现的,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意志。这种世 界观体现了费希特早年所追求的公正社会的政治理想,但它被安排 在如此低的地位,反映了费希特此时已经用宗教信仰代替了政治理 想。第三种是道德世界观,按照费希特所说,就是要通过道德神学的 教诲,使人类意识到自己只是“神性内在本质的影像、事本和启示”②, 人应当通过自己的道德行为与上帝统一起来。第四种是宗教世界 观。在费希特看来,如果顺着第三种世界观思考下去,我们就决不会 把善良、美和神圣视为我们思想的产物,而是会把它们当做上帝内在 本质在我们身上的直接映现,具有如此澄明认识的人就是与上帝结 合为一体的人,也是达到第四种世界观的人。第五种就是知识世界 观。它不仅把杂多归结为一,而且还能直观到一变为杂多,能够洞见 这两者的全部关联和演变过程,因此,被宗教世界观视为至高无上的 崇拜偶像,在知识世界观那里就是直观、明白的东西。换句话说,虽 然知识世界观不对宗教增加新东西,但却通过思想的形式使人们更 容易把握宗教的内容。

费希特所说的这种知识世界观实际上是把知识学与基督教信仰

① 费希特:《极乐生活指南》,第75页,汉堡,1983。 ② 同上书,第80页。

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把知识学当做通向宗教信仰的途径,而且还认为 它就是一切真正信仰的基础。所以,与一般宗教教条不同的是,费希 特并不希望人们把追求极乐生活的希望放在生活的彼岸,而是把着 眼点立足于现世。他说,任何有限存在者只要不想陷入非存在状态 或死亡,就会渴望得到永恒。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达到永恒,有些人 却不能,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爱那个无限永恒的绝对存在一—上帝。 “永恒无时不在我们周围,无时不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应当做的, 不过是理解永恒。一旦理解,就永远不会忘记。”①有些人之所以达到 永恒,就是他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爱上帝这个永恒者,从而在与 被爱的对象结合中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克服了一切烦恼、忧愁和恐 惧,体会到享受生活的至乐,从一般存在到达绝对存在,从有限到达 无限。

现在,我们在费希特晚期宗教哲学中清楚地看到,他是以联系的 观点来看待尘世与超凡、短暂与永恒、有限与无限、现在与未来的,其 中闪耀着辩证法的思想火花。同时,在他的笔下,存在不再是一场虚 妄的梦,而是一切生活现象的基础;上帝不仅是道德世界秩序,而且 是指引我们到达这个世界的最高根据;知识不再是自我的反思意识, 而是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映现。费希特正是通过这种在理性主义指引 下的道德宗教之理念的阐述,维护了在神的光照下人所应当具有的 尊严。

由于费希特的宗教哲学涉及宗教和神学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对它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如果说费希特的 《试评一切天启》还稍显稚嫩,那么,耶拿时期的费希特宗教观则是对 康德的道德宗教哲学的发展。费希特把上帝看做道德世界秩序,而 这种秩序可以通过人的道德行为和信仰被我们所认识,这就等于说, 这种道德化的上帝弥漫于整个世界,所以,我们把他的这种观点称为 以道德为核心的泛神论宗教观。费希特的这种宗教观是近代德意志

① 费希特:《极乐生活指南》,第17页,汉堡,1983。

宗教哲学理性主义化的一个重要步骤。费希特在这里一方面试图在 康德宗教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宣扬道德哲学,另一方面又看到简单 的无神论不仅不会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而且还忽视了宗教信 仰所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力量。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费希特才提出 了更加理性主义的、以实现道德法则为目的的泛神论宗教观。尽管 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或误解他的观点,但理性主义哲学家却看到其 中的奥妙。年轻的谢林就不同意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理性公设,而 在一定程度上赞同费希特的观点,并把费希特的知识学原理应用到 自己的宗教哲学之中,他说:“上帝在理论意义上是等于非我的自我, 在实践意义上是毁灭一切非我的绝对自我。”①青年黑格尔在这方面 受到费希特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赞同费希特划分感性世界和 超感性世界、主观宗教和客观宗教的主张,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 出,“那打破一切限制的纯粹理性就是上帝本身”②。

晚期的费希特看到自己建立在自我道德意识基础上的宗教学说 与康德的实践理性公设一样空泛,缺少宗教信仰的热情、执著和坚 定,于是试图把知识与信仰、道德与宗教结合起来,提出“爱上帝”这 个命题,并且企图在此命题指引下阐释现在与未来、尘世与天国、短 暂与永恒、生活与存在、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从而揭示人生的最高目 标和根本意义。在费希特的这种宗教观中,既有生动的辩证法道理, 也有热诚的宗教激情,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果我们翻开现代 神学家、哲学家保罗·蒂里希的《系统神学》中关于存在主义和反思 的论述,仿佛就看到费希特当年论述的翻版。当然,费希特宗教哲学 涉及的是神学里的根本问题,人们对此争论已经很久,尽管他本人一 生中多次修改自己的观点,但正像这些问题本身一样,人们也会对他 的观点继续争论下去。

费希特去世已经快二百年了,但他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知识学彻底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充分显示了理性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1卷,第20页。 ② 黑格尔:《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贺麟译,第79页,商务印书馆,1988。

的无穷创造力,构成了近代欧洲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他孜孜追求的自由和公正不仅在当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至 今还对我们发生着积极影响。浪漫派的著名代表弗·施莱格尔曾经 激昂地说:

法国大革命、费希特的知识学和歌德的迈斯特是这个时代 的三个最伟大的事件。对这个概括表示异议的人,觉得任何并 非喧闹的、并非物质性的革命都毫不重要的人,就是还没有把自 己提高到人类历史的高瞻远瞩的立场的人。①

就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来纪念这位为哲学事业、为自由奋斗 一生的哲学家吧!

① 转引自威廉·格·雅柯布斯《费希特》,第204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柏拉图-《法篇》-第十卷-在线阅读

    第 十 卷 雅典人 有关伤害问题已经讲完了,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阐 884 述一条关于暴力案件的法律原则:无人可以拿走他人的物品和家 畜,也不能未经业主许可擅自动用邻居的财产,这种行为是上述一 切伤害的开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伤害都是此类行为的结果。年 885轻人的放荡与蛮横逞凶是最重要的伤害案件,如果被当众冒犯的 对象是神圣的,那么这种伤害就是最大的,如果被…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119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八节-在线阅读

    第八节 纯粹理性在宇宙论理念上的调节性原则 A508 B536 既然通过总体性的宇宙论原理并没有在一个作为自在之物本身的感性世 界中给出诸条件序列的任何极大值,而只能在对这些条件的回溯中将这种极 大值当作任务,那么上述纯粹理性原理就会在它的经过这样校正的意义上仍 然保持其很好的效用,虽然并不是作为把客体中的总体性当作现实的来思考 的一条公理,而是作为对知性、…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164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十五卷 赫克托尔突破抵抗放火烧船-在线阅读

    宙斯醒了对赫拉大发雷霆 当特洛亚人后撤,越过木桩和壕沟, 许多人纷纷倒在达那奥斯人的手下, 直退到战车停驻的地方才止住脚步, 惊恐得脸色灰白,满怀强烈的恐惧, 伊达山巅金座赫拉身边的宙斯 终于睡醒过来,他立即跳起来站定, 看见特洛亚人在混乱逃跑,阿尔戈斯人 从后面追赶,波塞冬王在他们中间。 他又看见赫克托尔昏沉沉地躺在地上, 同伴们围坐四周,他喘息着不断咯血…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22
  • 西方的“绝天地通”——克洛诺斯阉割其父乌拉诺斯

    卡俄斯的女儿们都继承了它的一项能力——无性繁殖。 随着世界的逐渐成形,大地女神盖亚独自生了众多神仙,包括天神乌拉诺斯、海神彭透斯、山神乌瑞亚。其中,天神乌拉诺斯是从大地母亲盖亚的指端诞生的(就像天空飘浮在大地的上方一样),成了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神王。 世界万物,无不诞生在天地之间。希腊神话中,天神乌拉诺斯的出现也改变了大地女神的生育特点。她与乌拉诺斯结合生了…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8日
    339
  • 第二章《纯粹理性批判》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对传统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先验哲学”,这就是在哲学史上有名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革命”的实质,在于转换了认识的参照系,即一种认识的客观、必然与否,不在于认识是否符合对象,而在于我们有关对象的认识是否遵循了我们在纯粹知性概念(范畴)中所具有的内在、先天的思维法则。这就涉及到认识者先天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及…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30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