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费希特的生平与著作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是德国市民 阶级在其迅猛发展阶段中的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哲学上,他作 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在继承康德先验哲学的基础上,创 造出以“自我”为核心的、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唯心主义哲学,为德国近 代哲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他热情讴歌法国 革命,强烈抨击封建专制和反动教会,坚决捍卫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 自由和人权理念,在德国哲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极其辉煌的一章。用 黑格尔的话来说,在当时,“在康德、费希特以及谢林的哲学之外,没 有别的哲学”②。

费希特的一生是为哲学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为自由奋斗的一生。 费希特出生于1762年5月19日,卢梭的《契约论》恰好也在这年 出版。这是历史的偶然,但费希特的一生却因此命中注定似地与法 国革命联系在一起。费希特的故乡是德国上劳齐茨(Oberlaositz)的 一个名叫拉梅瑙(Rammenao)的乡村。其父是一个手工业者,一共有 九个子女,费希特在众兄弟姊妹中居长。家境贫寒,再加上人口多, 为了维持生计,费希特从小就为家里养鹅。费希特最初接受的教育 来自父亲和家乡的牧师,最先接触的书籍是《圣经》及相关的教义解 答。他天资聪颖,在听牧师布道以后第二天还能准确地背诵布道的

① 本篇参考和吸收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费希特课题组”的翻译和研究 成果。

②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第 308 页,商务印书馆, 1981。

内容。附近的一位贵族米尔提茨(Ernst Haubold von Miltitz)在得知 和证实此事以后,决定资助这个天才的孩子上学。从1770年开始,费 希特先后在尼得劳(Niederao)和迈森(Meissen)上学。1774年,费希 特进入普佛尔塔(Pforta)贵族学校。这个学校是大学的预备科,学校 里的生活如同修道院一般,不仅管理严格,而且高低贵贱的界线划得 很清楚。费希特出身低贱,常常受到纨绔子弟的欺辱。性格倔强的 他决定逃跑,去过鲁滨孙式的生活。在半路上,他想起父母的期望, 想起自己的经济状况,又不得不放弃逃跑。回到学校后,他向校长坦 率地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校长的原谅,处境也得到一些改善。 1780年,费希特进入耶拿大学,学习神学和法学,此外,他还经常 去听古典文学课。可能是希望早点取得文凭,他在第二年转学到莱 比锡大学,继续学习神学。对于费希特大学时代的经历,至今人们知 道的仍然不多。从费希特的早期作品来看,对他影响比较大的老师 是佩佐尔德(C.F.Pezold),费希特从他那里主要是学到了捍卫意志 自由、反对普遍因果性的理论。此外,莱布尼茨和著名教育家佩斯塔 洛齐(Pestalozzi)的著作对费希特也有影响。

然而,费希特并没有如其所愿地尽快拿到文凭。1784年,由于资 金赞助人米尔提茨去世,费希特的助学金断绝,为了糊口,他不得不 为私人补课。收入低,又没有保障,使他不可能完成学业。这样,他实 际上就此从大学辍学了,只是个挂名学生而已。1788年,走投无路的 费希特决定弃学回家。恰好在此时,诗人、《儿童之友》杂志的编辑魏 瑟(C.F.Weisse)推荐他到苏黎世一个家庭当教师。在苏黎世任职不 久,他发现,自己在如何教育孩子问题上与这家主人有矛盾。他一面 教育孩子,一面观察、记录主人在教育孩子时的错误,每周拿出来请 主人看,让主人改正。费希特因此写出《错误教育目睹记》,受到主人 的敬重。他在苏黎世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的玛丽·约翰娜(Marie Johanna)。玛丽是车辆制造商的女儿,虽说 玛丽并不是费希特最理想的恋人,但她认可和欣赏费希特。玛丽后 来对费希特的事业帮助很大,无论费希特遇到多大坎坷,她都始终如 一地支持自己的丈夫。

1790年,费希特回到莱比锡,继续给人当家庭教师。由于一个偶 然的原因,他开始接触康德哲学。这是费希特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他在几个月内就读完了“三大批判”,研究速度简直令人惊奇。他不 仅因此彻底放弃了原有的决定论思想,而且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 界. 理性的自由,这对他创立知识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费 希特原本打算写一些关于康德哲学的论著,但因为家中发生变故,他 不得不改变计划,在1791年去了华沙,担任一位公爵夫人的家庭教 师。由于双方合作不愉快,他离开华沙前往哥尼斯堡(K同年7月4日,他拜访了康德,而康德并没有特别接待他。为了能进 一步认识这位思想界的巨擘,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赶写了《试评一 切天启》(Versuch einer Critik aller Offenbarung),于8月18日寄给 康德审阅。康德阅后发现这篇论著表述的正是自己的观点,而文笔 之流畅又是自己所缺少的,感到非常满意,于是热情地接待了费希 特。在康德的推荐下,这篇论著出版了。不知什么原因,当初出版的 这批书上没有刊印作者的名字,这使不少读者误以为这部按照批判 哲学精神研究宗教问题的著作出自康德之手。康德在得知此事后在 《耶拿文汇报》上发表更正声明,说明这部书的作者是费希特。伴随 着这个声明,原来默默无闻的费希特一下子声名大振,成为德国学术 界的一颗新星。

1793年,费希特再次来到苏黎世。针对当时欧洲反动势力对法 国革命的攻击,费希特撰写了《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压制的 思想自由》(Zurückforderung der Denkfreiheit)和《纠正公众对于法 国革命的评论》(Beitrag zur Berichtigung der Urtheile des Publikums über die franz法国革命进行最直接评价的两部论著,是对欧洲君主最强烈的抨击, 在当时激起巨大的反响。左派知识分子因此把费希特看做捍卫自由 的斗士,但保守的势力从此也把他视为眼中钉。与此同时,费希特则 开始酝酿以“自由的自我”为核心的知识学体系,并在苏黎世多次作 哲学演讲。

1794年,费希特应邀来到耶拿,接任莱因哈德留下的哲学讲座就职演说就是《论知识学或所谓哲学的概念》(Uber den Begriff der Wissenschaftslehre)。此后的五年,他集中精力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体 系,先后发表了《全部知识学的基础》(Grundlage der gesammten Wissenschaftslehre)、《略 论 知 识 学 的 特 征》(GrundriEigenthümlichen des Wissenschaftslehre)、《以知识学为原则的自然 法权基础》(Grundlage des Naturrechts)和《以知识学为原则的伦理 学体系》(Das System der Sittenlehre)等,并与其他人合办了《哲学通 讯》(Philosophisches Journal)杂志。根据费希特自己的划分,他把研 究非我规定自我的关系的知识学定为理论知识学,把研究自我规定 非我的关系的知识学定为实践知识学,其中包括宗教哲学、法权哲学 与道德哲学。以后,费希特对自已的体系又作了进一步的划分。① 费 希特的讲课在学校也获得极大成功,几乎是场场爆满,得到普遍赞 赏。此外,他还结识了当时德国知识界的许多精英,如歌德、维兰特 (Wieland)、席勒、洪堡兄弟、荷尔德林等人。正如荷尔德林所说,“费 希特现在是耶拿的灵魂”②。费希特捍卫人权、争取自由的激进民主 思想,在得到耶拿大学师生欢迎的同时,却遭到教会和封建权势的仇 恨。他们频频制造事端,屡屡诬陷费希特,最后以“无神论”的罪名迫 害费希特。虽然费希特据理力争,写出《向公众呼吁》(Appellation an das Publikum)和《法律辩护书》(Fichte's Verteidigung),说明自己的 无辜,但他仍然在1799年被解职,被迫离开了耶拿大学,前往柏林。 到柏林以后,费希特撰写了《人的使命》(Die Bestimmung des Menschen),完成了他在耶拿时已经写了大部分的《锁闭的商业国》 (Der geschlo知识学体系。但他的工作重点不是写作,而是演讲,因为在他看来, 当时世风不好,很少有人认真读书,与其著书立说,不如用生动直接 的演讲去阐释思想,唤醒人心。他的听众不只是青年学生,还有很多

① 参见梁志学《费希特耶拿时期的思想体系》,第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② 舒尔特:《费希特》,第63页,慕尼黑,迪特里希出版社,1996。

学者、官员和社会名流。1805年,他应聘在普鲁士的艾尔朗根(Erlangen)大学任教,冬季在艾尔朗根讲课,夏季仍回柏林演讲。他在这段 时间先后演讲了《现时代的根本特点》(Die Grundzüge des gegenwGelehrten)、《极乐生活指南》(Die Anweisung zum seligen Leben)等。

1806年,普法战争爆发,费希特对原来寄予很大希望的拿破仑感 到很失望。战争伊始,他就申请做随军演讲员参战,被国王委婉拒 绝。普鲁士战败后,他随国王流亡到哥尼斯堡,后又流亡到丹麦的哥 本哈根。直到1807年6月普法媾和后,他才回到柏林。面对德意志 民族的沉沦,费希特不只是耽于痛心疾首,而是决心用实际行动唤醒 人们的觉醒。他一方面发表公开演讲,另一方面参与筹建柏林大学。 在费希特看来,大学不只是进行职业教育,而且旨在介绍和扩大科学 知识,所以,大学应当是科学地运用理智的场所,大学生在学习期间 应该学会科学的判断能力,而哲学系由于其对科学进行自由的反思 则应当在大学的所有专业之上。1807年底至1808年3月,在法国占 领军的刺刀下,费希特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连续14次演讲了高扬爱 国主义精神的《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Reden an die deutsche Nation),振聋发聩,在德国各社会阶层产生巨大影响。1810年秋,费希 特成为他亲自参加筹建的柏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由于大学生争斗 以及他的教学计划与当局意见不合,他在1812年任期未满之前就辞 去了校长职务。

1813年夏,德国人民反抗拿破仑的自由战争爆发,在格罗斯贝伦 战役中打败法军,保卫了柏林。当时,柏林全城因为挤满了受伤将士 而流行伤寒病。费希特的夫人满怀热情地参加伤员护理工作,但不 幸的是在1814年1月感染上伤寒,随后又传染给费希特。1814年1 月29日,费希特因病逝世,留下他未竟的哲学和自由事业。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有些问题是全称的,有些则是特称的。例如,“一切快乐都是善”与“没有什么快乐是善”就属全称,而像“有的快乐是善的”与“有的快乐不是善”则是特称。一般说来,立论与驳论的方法对这两类问题都是共同的。因为当我们证明了什么属于一切时,也就证明了它属于其中的某个。同样,如若我们证明了什么不属于某个,也就证明了它不属于一切。我们首先来一般地说说驳论的方法,因…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3
  • 第九章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将希腊古典哲学推向全盛高峰的开路人。他和智者一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研究人和社会,特别是伦理道德问题;同时,他在批判智者的感觉论相对主义中,大力开创理性主义哲学。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达成希腊古典哲学最光辉灿烂的全盛。他倡导的理性主义传统成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的主流。一直影响着西方文明进程,他在西方…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6日
    159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对真理的考察,既困难,又容易,从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握到它本身,也没一个人毫无所得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每个人都在说自然,作为一个个人对真理可能全无或很少贡献,但总起来说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进门并不难。从这方面说真理考察是容易的,它的困难在于有了关于一般、整体的知识,却还是弄不清楚其部分。并且困难的存在有两个方式,其原因不在事情…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9
  • 第二节哲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学校与学生 直到19世纪末,在德国共有19所大学讲授哲学。它们分别是柏 林、波恩、布雷斯劳、艾尔兰根、弗赖堡、吉森、哥廷根、格赖夫斯瓦尔 德、哈雷、海德堡、耶拿、基尔、哥尼斯堡、莱比锡、马堡、慕尼黑、罗斯托 克、图宾根、维尔茨堡。如果再加上有“半个”大学之称的明斯特大学 (只有哲学系和神学系)和1872年开始归属德国的斯特拉斯堡大学, 那么哲学系的数目共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141
  • 第二十四章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法兰克福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从 20世纪 20年代初创立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到 1933 年纳粹上台, 这是法兰克福学派发展过程中的草创时期。第二阶段是1933—1950 年,在这个阶段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第一代成员流亡于美国,这是法 兰克福学派真正形成和发展的时期。1950年社会研究所迁回法兰克 福至 70 年代初期的大学生运动是第…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161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