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为知识奠基与为自由辩护

康德在哲学上试图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不仅为一切知识奠定 基础,而且为一切人类个体的绝对权利、绝对尊严与绝对责任奠定基 础,从而为一切可能的人文科学,首先是伦理学和法学-政治学奠定基 础。他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以及其他主要著作都是围绕着这一使命而展开的。

我们人类拥有诸如数学、物理学等提供出来的各种知识,这些知 识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呢?如果没有,那么它们就不能被称为知识, 因为知识的一个最基本的品格就是对它所关联的对象要具有普遍而 必然的效应,否则,就不成其为知识。但是,这种普遍必然性来自什 么地方呢?追问这个问题也就是追问使知识成为知识的根据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为一切可能的知识奠定基础。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里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要解决知识的普 遍必然性的根据问题。在康德之前,以培根洛克休谟为代表的经 验主义试图从经验出发寻找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根据,他们或者以归 纳逻辑,或者以心理学上的心理联想来说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归 纳逻辑总是以这样一条规则为前提:从一种被经验到的部分事物跨 越到同一种未被经验到的所有事物。但是,归纳逻辑本身无法对这 条规则作出说明。这也就是说,归纳逻辑本身的根据还是个问题。 所以,休谟转而从心理联想来为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找根据。休谟 的意思是,来自经验的知识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经验现象及其 联系的一再重现,使心理重复联想,从而形成一种联想习惯,这种联 想习惯使经验知识具有了普遍性。但是,任何习惯只具有主观有效 性,而没有客观有效性,因而不具有客观普遍性。更为严重的是,正 如人的一切习惯一样,心理联想的习惯完全可能发生变化,而这意味 着,其普遍性建立在联想习惯基础上的一切科学知识都将随着这种 习惯的变化而瓦解。

诉诸归纳逻辑和心理学联想习惯的失败表明,我们既不能从感 性经验中找到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根据,也不可能从知识的对象那 里寻求这一根据。任何知识的对象都必定是能在经验中给予我们的 对象,但是,能在经验中给予我们的对象总是有限的,而非全体的。 这促使康德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不再从对象,而是转而从人 的先验存在中寻求知识之普遍必然性的根据,这就是由先验主体本 身提供出来的一种特殊知识,即“先验综合知识”。由于这种知识是 综合的,因而必定关联到通过感性经验给予我们的对象,而不是与任何经验对象无关的形式概念及其之间的分析性关系;同时由于这种 知识是先于经验的,因而它又必定是在对象通过经验给予我们之前 就关联到对象。因此,这种先验综合知识对所有经验对象都具有普 遍必然性,并且是使一切经验知识成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全部 根据。也就是说,一切科学不断提供出来的可靠知识之所以具有普 遍必然性,就在于它们以先验综合知识为基础。

因此,一切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根据问题,也即一切知识之基础 的问题,在康德这里也就成了“先验(先天)综合知识(判断)是如何可 能的”这样一个问题。《纯粹理性批判》主要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简单说,这类先验综合知识的核心就是一系列纯粹知性概念,即 12 个 先验范畴。它们是由入类的知性(给出规则的一种理性能力)通过对 感性提供出来的“先验杂多”(也即把时空形式显现为诸部分的纯粹 直观)的“纯粹综合”而给出来的。① 由于它们来自知性,而不是主观 的心理联想,因此,具有普遍必然性:对所有主体来说不仅是共同的, 而且是非如此不可的;同时由于它们包含着对感性的纯粹直观的综 合,所以,它们能够关联到、也必定关联到由经验直观给予的对 象——因为经验直观只有以纯粹直观为基础才是可能的,因此,对一 切经验直观给予的对象,先验综合知识具有使它们“只有这样存在, 而不可能是别样存在”这种客观必然性。也就是说,先验综合知识首 先构成了在经验直观中的一切对象的存在方式,是它们成为一切具 体科学知识的对象的前提,从而是一切科学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 前提。

但是,由于先验综合知识是由知性这种理性能力通过对纯粹时 空直观的综合而产生的,因此,这种知识也只是对能在感性时空中给 予我们的对象是普遍有效的,因而只能被运用于感性时空中出现的 事物。这意味着,以先验综合知识为基础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也只 能是关于能在感性时空中存在或显现的事物的知识。因此,作为有 ① 参见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77—78,B104。第五章政 治 哲 学 · 219 · 限的理性存在者,我们不可能拥有关于感性时空之外的事物的知识。 在这个意义上,康德为知识奠定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给知识和知性 划界限的工作。所以,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 2版序”里说:“我要 终止知识,以便为信仰留下位置。”①

实际上,康德限制知识既为信仰留下了位置,同时也为人的自在- 自由留下了位置。因为正如上帝、灵魂不在感性时空里给予我们一 样,作为理性存在者,人本身并非仅是他在感性时空显现的那样子, 否则,人就是完全透明的,处在可由知识彻底把握的必然性链条当 中;相反,人在本质上恰恰存在于不可在感性时空中显现的自由理性 当中,因而不可被任何知识把握为在某种必然性链条中的存在。就 其在理性当中才得以维持自己的本质而言,人守护在理性当中,也就 是守护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自在地存在;而就这种自在的存在不在知 识所把握的必然性链条当中而言,人的自在存在也就是他的自由存 在。因此,当康德完成了为知识奠基的工作,从而把知识限制在经验 领域时,他也就为人的自在-自由的存在赢得了位置。在这个意义上, 康德为知识奠定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为人的自由辩护的工作。正 是这个合二为一的工作使康德的“理论哲学”指向了实践维度,使他 很自然地从《纯粹理性批判》过渡到《实践理性批判》。

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通过回答“先验综合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这个问题来为一切可能的知识奠定基础,同时通过限制知识来为自 由辩护,那么,在《实践理性批判》里,康德通过讨论“自由是如何使一 切道德法则成为可能的”来确认和论证人的自由的绝对性与不容置 疑的确实性。人类拥有道德法则,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但是, 这些道德法则是如何可能的呢?它们的根据是什么?是人的自由理 性。人的自由理性是一切道德法则的根据,它使一切道德法则成为可 能。如果人没有自由理性,因而没有自由,那么,一切道德法则以及一 切法律都将瓦解而变得毫无意义,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也将因此而崩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BXXX。

溃。道德法则的存在及其不容置疑的现实有效性反证了自由的绝对性 与确实性。也就是说,道德法则——不管它本身合理与否-的存在 表明,人是自由的,他完全能够只听从自己的理性的决断行事。 而作为自由的存在者,人不仅发现自己就是目的本身,因而具有 不可剥夺的绝对尊严与绝对权利,而且将发现,他所遭遇到的万事万 物作为整体看是一个和谐美妙的无主观目的的合目的性世界,因而 是一个无功利而美丽的神秘世界,而他置身其中的作为整体看的历 史则是一个无主观目的的合目的性历史,因此,世界公民的身份与永 久和平的结局是每个人能为自己打开的希望,或者说是入类能够真 实指望的未来。这是《判断力批判》与康德的历史-政治哲学所讨论的 核心思想。而它们都系于自由这个问题。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荷马史诗-《奥德赛》-第二十卷 暗夜沉沉忠心妻子梦眠思夫君-在线阅读

    神样的奥德修斯就这样在廊屋休息。 他首先铺开一张生牛皮,再铺上多层 阿开奥斯人宰杀肥羊后剥下的毛皮, 欧律诺墨在他躺下后又给他一件袍毯。 奥德修斯偃卧未入眠,心中为求婚人 5 谋划灾殃。这时女侍们走出厅堂, 她们往日里同那些求婚人亲近鬼混, 这时互相嬉戏,一片欢声笑语。 奥德修斯的胸中心潮激荡难平静, 这时他的心里和智慧正认真思虑, 10 是冲上前去给她们每…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611
  •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部分》-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三卷 【1】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牙齿以及由牙齿所包围和构成的嘴。 所有动物的牙齿有一个共同本性,即对食物施加作用。此外,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牙齿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某些动物以牙齿为武器,或是进攻或是防卫。有些动物,如食肉类动物的牙齿既用来进攻,又用来防卫;另一些动物,包括野生的和家养的,只用牙齿来防卫。 人类的牙齿十分完美地适合所有动物的牙齿的功能。前牙尖锐以…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383
  • 第三章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德国的自然科学是在哲学内部成长壮大,最后自立门户的。这 一从成熟到独立的过程正好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阶段相重合。当 时的哲学家身肩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两大重任于一身。康德的 第一部作品《正确评价活力的思想》就是以物理学的问题为对象,他 早期的一批作品也都与天文、物理等问题有关。谢林更是以《自然哲 学的观念》这部著作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也使他获得“年轻天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561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五卷 第四章-在线阅读

    第四章 里柯 (公元前299—前225年) 斯特拉托的继任者是特洛阿斯(Troas)的阿斯提阿那克(Astyanax) 的儿子里柯(Lyco),这个人极擅表达,在教育年青人方面有一流的水平。 因为他常说,谦虚和对荣誉的热爱是年青人的必要装备,就像鞭刺和缰绳 对于马一样。他的雄辩和声音的宏亮从下述事实可以窥见一斑:他谈及一 个赤贫如洗的姑娘时说,“对一个父亲来…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464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 在本章中,有人离去。 “向前,总是向前!”是存在主义者的呼喊,但海德格尔早已指出,没有人会永远向前。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把此在描述为在“向死而在”中寻找真实性,也就是说,在对死亡和界限的肯定中寻找真实性。他还着意证明存在本身不会出现在一个永恒、无变化的层面上,而是经由时间和历史显现出来。因此,无论在宇宙层面还是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30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