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判断力批判》的缘起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判断力批判》是最后完成的。按照康德 本来的计划,他的哲学体系应当是两个主体部分,即关于人类认识能 力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关于人类实践能力的《实践理性批判》,以及 由这两个批判所建立起来的“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顶 多再加上结合这两方面而在理性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宗教学”(《单纯 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所以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方法论”部分曾 把“我们理性的一切兴趣(思辨的以及实践的)”归结为三个问题: “1.我能够知道什么?2.我应当做什么?3.我可以希望什么?”①它 们分别属于“理论的”(认识论)、“实践的”(道德学)和“实践的同时又 是理论的”(宗教学)三个方面。在由此展开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康德 对于《实践理性批判》和宗教学所包含的大致内容已经胸有成竹了。 然而,康德后来提到他的全部哲学思考的三个问题时,却在后面增加 了一个问题,即“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人是什么?”②并认为“从 根本说来,可以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人类学,因为前三个问题都与最后 一个问题有关系”③。杨祖陶先生指出:“根据康德把人是什么这个问 题看作是一切其他问题归宗的根本问题,把入类学看作回答这一根 本问题的学科,我们可以说,他在这里实际上(不管他自觉与否)已经

①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805=B833;参见邓晓芒译本,第612页。

②《康德书信百封》,李秋零编译,第2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③ 康德:《逻辑学讲义》,许景行译,杨一之校,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91。

超出了他1781年提出三个问题时所设计的纯粹理性体系,即道德-自 然形而上学体系,而构想出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即接近于我们今天 称之为哲学人类学的那样一种体系。”①这一变化是如何来的呢? 早在1787年底,当刚刚完成的《实践理性批判》尚未出版之际,康 德对自己哲学的整个体系结构已有一个大的调整。他在这年的12 月 写给莱因哈德的信中说:

我现在正忙于鉴赏力的批判。在这里,将揭示一种新的先 天原则,它与过去所揭示的不同。因为心灵具有三种能力;认识 能力,快乐与不快的感觉,欲望能力。我在纯粹(理论)理性的批 判里发现了第一种能力的先天原则,在实践理性的批判里发现 了第三种能力的先天原则。现在,我试图发现第二种能力的先 天原则,虽然过去我曾认为,这种原则是不能发现的。对上述考 察的各种能力的解析,使我在人的心灵中发现了这个体系。赞 赏这个体系,尽可能地论证这个体系,为我的余生提供了充足的 素材。这个体系把我引上了这样一条道路,它使我认识到哲学 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先天原则。人们可以一一 地列举它们,可以确切地规定以这种方式可能的知识的范 围——理论哲学、目的论、实践哲学。②

这时,康德思考的重心已从对“理性”的两重划分(理论的和实践 的)转移到了对人的三种能力的划分上来了,如他所说的:“如果我有 时不能正确地确定某个对象的研究方法,那么,只要我能够回顾一下 认识和与此相关的心灵能力各要素的全貌,就能找到我所期待的答 案。”③而这时所增加的一种心灵能力,就是关于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 的能力。在此之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认为:“我们判断的要 素只要与愉快或不愉快相关、因而作为实践的判断要素,就不属于先

① 杨祖陶:《康德黑格尔研究》,第17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②③《康德书信百封》,李秋零编译,第1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验哲学的范围”①。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也曾明确提出,通常心理 学中对愉快情感的规定有可能导致“愉快的情感将会是对欲求能力 进行规定的基础……但这样一来,实践哲学的最高原则就必然会不 得不丧失于经验性中了”②,而这是必须坚决拒斥的。至此,人的情感 能力,即“感觉愉快和不愉快的能力”,在康德看来还一直是一个经验 的心理学问题,而不是先验哲学的问题。可见,正是后来对情感能力 的先天原则的“发现”,导致了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诞生。《判断力批 判》就是要从“判断力”中为人的情感能力寻求一种先天的原则,以便 使人的知、情、意都能具有先验哲学的基础,从而完成对整个人性做 哲学研究的具有先验性质的“人类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九章 特立独行-在线阅读

    第十九章 特立独行 萨特一生特立独行,甚至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现在我们来讲萨特。 萨特全名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生于巴黎。他的父亲名叫让·巴蒂斯特·萨特。对于父亲,萨特并没有多少印象,不过他记得小时候,在他母亲的床头摆着一张父亲的照片,照片上的父亲一看就是个老实人,一双纯朴的眼睛,头顶光秃秃的,唇上留两撇小胡子。 萨特这个老实的父亲从小爱海,因此…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315
  • 第一节研究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否定科学价值的克罗齐主义的衰落和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实证主义开始在意大利复兴。1953年,意大 利新实证主义开始分化和改革。50年代末,它转向科学哲学的研究。 1960年杰伊莫纳特《哲学与科学哲学》(Filosofia e filosofia della scienza)的发表,标志着意大利科学哲学的诞生。 杰伊莫纳特(Ludovi…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61
  • 第一节唯物主义科学家

    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Alembert)1717年11月生于巴黎。他 的父亲是一个现役军,母亲则是修道院的修女。这使他刚来到这 个世界时就遭遇险境:被母亲放在木制小箱中,遗弃在巴黎一个小 教堂的台阶上。这栏的行为今天看来是会受到严厉谴责的,但在18 世纪,却是常见的现象。这个被丢弃的孩子日后应为一个名垂青史 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与狄德罗一起主编…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332
  • [英]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第四章-在线阅读

    第四章 常人,呼唤 在本章中,萨特做了噩梦,海德格尔试着思考,卡尔·雅斯贝尔斯很惊愕,而胡塞尔呼唤英雄主义。 1929年时的德国,刚刚从战争和19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危机中走出来,便又陷入了经济灾难,所以,海德格尔那场极富魅力的演说,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德国的号召力。许多德国人感到,那个在战争末期以类似政变的方式接管政权的社会主义政府背叛了他们。他们窃窃地议论着…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140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七章 高贵的罗素-在线阅读

    第七章高贵的罗素 这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贺麟先生在他的《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之《伯特兰·罗 素》一章里,讲过这样一段言简意赅的话: 罗素是今日蜚声世界,几乎无人不晓的大哲学家。他 是一个聪明而常识又极为丰富的人,擅长文章。他的著作 流利清楚,妙趣横生,算是今日哲学著作中最是才华溢满的 篇章了。 这几句话将罗素的许多特征都描述出来了。的确,他是哲 学界的传…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2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