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先验感性论

数学的方法,在康德看来属于概念“构造”的方法,它依据普遍性的概念来构造个别性的直观。他写道:“数学知识是出自概念的构造的理性知识。但构造一个概念就意味着:把与它相应的直观先天地(apriori)展现出来。”1例如,构造一个三角形的概念,就是提供出一个可见的三角形的空间表象,即有关空间的纯粹直观。因此,康德认为,纯粹数学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就在于它能够依据纯直观来先天地提供它的概念。 但是,这种说法不免使人产生困惑。直观只是伴随着对象的出 现而产生的,怎么可能有先于对象的直观呢?康德对此的解答是,这 只有在直观只包含“感性的形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为感性的形 式在主体那里必然先行于他被对象所感染的一切印象。这里的关键 之处在于,康德将直观的质料与形式加以区别。直观的质料是后天 的,只能随着各个不同的对象而出现,但假如我们从直观中将属于感 觉的成分加以去除,分离出直观的形式,那么它们作为我们的感性形 式,却总是先在的,作为直观的先决条件的。

因此,我们能够具有某些先天的直观,它们就是我们的感性直观的 形式。这些感性形式先行于作为认识对象的现象,在现象中作为它们 的形式,首先使对象在事实上成为可能。而且,康德更为大胆地将空间 与时间解释为就是我们的感性直观形式,同时作为直观的形式,这种感 性的形式本身就是先天的直观或纯粹的直观。纯粹的直观构成数学认 识的质料,为数学知识提供着基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几何学是依 据空间的纯直观的,而算学则是在时间里把单位一个一个地加起来。

康德给出如下的具体说明。对于这条定理:“凭两条直线不能围 住一个空间,因而不能有任何图形”,我们无法仅仅通过对直线的概 念与“两”这个数目的概念的分析来推导出这一定理。同理,对于“凭 三条直线可以有一个图形”这一定理,也无法借助概念的分析来得 出。唯一的出路在于借助直观。这种直观不可能是经验的直观,因 为我们无法从经验的直观中得出一个普遍有效的命题,所以我们“必 须给自己在直观中提供一个先天对象并在此之上建立综合命题”2。 因此,纯粹数学之所以可能,结论在于它有空间与时间的先天纯直观 作为基础。空间与时间的表象为纯粹数学提供了一个能够具有普遍 必然性的先天的对象。

可以看出,对于康德的“纯粹数学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解决,立足点在于时空论。进一步说,对于康德的整个先验哲学而言,先验感性论所侧重之处,也是空间与时间的先天性质及其先验功能。这些性质与功能的关键点在于,空间属于外感官的形式,时间则属于内感官的形式。作为先天直观,空间是我们表象外部事物的形状、大小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时间是我们规定内部状态中诸表象的同时或相继关系的基础。一切外部现象不仅都在空间中依照空间的关系被先天地规定着,并且还都在时间中必然处于特定的时间关系中。 此外,在康德哲学中,“时间”还有另一极其重要的但经常被忽视的作用,即它作为“先验图式”的作用。所谓“先验图式”,是康德用来解释普遍性的先天范畴如何能够应用到个别性的现象之上的一个中介物,一个能够沟通、连结起范畴与现象的东西。这种先验图式,康德认为就是“时间的先验规定”。这是由于,时间既是直观的形式条件,它就必然是一种普遍的东西,因此它与构成时间统一的范畴是同质的;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包含在所有个别的经验表象之中,或者说,一切现象皆处于时间关系中,因此时间又是与现象同质的。康德并且具体指明了与量、质、关系、模态这四组范畴相对应的时间的先验规定,它们分别关涉到时间序列、时间内容、时间次序和时间综合。 例如,“实体”范畴的先验图式就是实在之物在时间中的实存性,而 “必然性”的先验图式则是一个对象在一切时间中的存在。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713=B714;参见邓晓芒译本,第553页。 ↩︎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48=B65;参见邓晓芒译本,第46页。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 黑格尔的生平

    一求学岁月 1770年8月27日,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出生在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 市。① 他的父亲是税务局的书记官,全家住在一座带阁楼的三层楼房 里②,这是当时典型的社会中层人士的住房,离市中心的市政厅和喧 闹的市场都较近。黑格尔的祖辈信奉基督新教,在职业上多为手工 业者、政府职员…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517
  • 第十章 小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继承与发展者,无疑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这两位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的大师。然而,苏格拉底生前汇聚众多门生,他们致力于传扬苏格拉底学说,甚或建立学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些人谨守苏格拉底的教海,专心致志于忆述苏格拉底的哲学对话。如埃斯基涅写了记述苏格拉底言论的7篇对话(现仅存少数残篇);克里托写了17篇苏格拉底的对话;…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6日
    241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十六章-在线阅读

    第十六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招致反感。曼丁尼亚人、爱利斯人、阿尔哥斯人与雅典人结盟。曼丁尼亚战役和同盟的瓦解。25 十年战争结束后,阿尔凯乌斯在雅典任执政官、普雷斯托拉斯在拉栖代梦任监察官时,拉栖代梦人与雅典人签订了和平条约和同盟条约;接受这两个条约的邦国之间实现了和平。但是,科林斯人和伯罗奔尼撒的一些城邦试图推翻这些协议。于是,在拉栖代梦与其同盟者之间,立…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265
  • 赵林教授-《西方文化概论》-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二节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在线阅读

    第二节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 在日耳曼人入侵期间,意大利和高卢的城市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由于帝国本身已经岌岌可危,无力保护这些城市,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们纷纷迁入自己的乡村别墅,让庄客、士兵、佃农和奴隶们居住在四周,形成了一个狭小而坚固的军事堡垒,用于自我防范。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这种最初只是为了应急的社会组织形式就被固定下来了,成为…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11日
    226
  • 第六章 阿那克萨戈拉和复兴伊奥尼亚哲学的思潮

    在公元前5 世纪中叶,同意大利的∶恩培多克勒遥相呼应,阿那克萨戈拉孜孜从事哲学启蒙,首先将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带到希腊本土,为伯里克利时代兴盛的希腊古典文明灌注了科学精神,促使希腊哲学的中心转向希腊本土。他也综合伊奥尼亚哲学和南意大利哲学,探求物质粒子结构的本原,但和恩培多克勒不同。他更偏重以彻底的多元论修正和革新伊奥尼亚哲学,并且提出"种子"和"努斯"这种二…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5日
    2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