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对传统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先验哲学”,这就是在哲学史上有名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革命”的实质,在于转换了认识的参照系,即一种认识的客观、必然与否,不在于认识是否符合对象,而在于我们有关对象的认识是否遵循了我们在纯粹知性概念(范畴)中所具有的内在、先天的思维法则。这就涉及到认识者先天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及其本有的逻辑工具问题。因此,为论证这种先验哲学与认识论,康德从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对于这一哲学思考的主题,康德特别声言,他的这一纯粹理性批判,“不是对某些书或体系的批判,而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独立于任何经验而追求的知识来说的,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裁决,对它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1。在这段话中,康德挑明了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两大任务:一 是通过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来展现理性所具有的一切独立于 经验的“先天知识”,尤其是作为认识的基础的“先验逻辑”;二是借此 来论证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因为在康德看来,此前 西方的所有形而上学学说,都称不上是“科学的”,它们并不具备作为 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条件,故而“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并未曾 有过。就康德本人而言,他认为要建立这种科学的形而上学,首先要 建立起“先验哲学”。从两者的关系上说,虽然先验哲学只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存在于形而上学之先,并且是能够使形而上学 成为可能的科学。
康德所构想的形而上学,是一门出自纯粹理性的知识的科学,亦即有关先天的、非经验的知识的科学。在康德哲学语言中,“先天的” (apriori)一词具有这么三层含义:首先,从逻辑顺序而言,它是先于 对对象的认识的,例如,在对对象进行直观之前,认识者先已具有纯 粹直观的形式。其次,从来源上说,它源于纯粹理性本身,因而是独立于经验的。再次,就知识的属性来说,它意味着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了解康德有关“先天”的这些界定,是把握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 康德先验哲学的立论的根据,就在于认定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不论 是数学的、物理学的还是哲学的,都是以某种先天的知识为根据、为 先决条件的。对于任何能够扩展知识的“综合”性的而非“分析”性的认识活动,思维除了遵守古已有之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之外,还 需要服从他所建立的“先验逻辑”,即“一门规定这些知识(即‘纯粹知性知识和纯粹理性知识’——引者)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2。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逻辑”这一用语,而是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指称相同的对象与内容, 这表明康德实际上是把先验逻辑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来看待的。这种先验逻辑或形而上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康德用一个命题来加以概括和表达,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