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对传统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先验哲学”,这就是在哲学史上有名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革命”的实质,在于转换了认识的参照系,即一种认识的客观、必然与否,不在于认识是否符合对象,而在于我们有关对象的认识是否遵循了我们在纯粹知性概念(范畴)中所具有的内在、先天的思维法则。这就涉及到认识者先天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及其本有的逻辑工具问题。因此,为论证这种先验哲学与认识论,康德从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对于这一哲学思考的主题,康德特别声言,他的这一纯粹理性批判,“不是对某些书或体系的批判,而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独立于任何经验而追求的知识来说的,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裁决,对它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1。在这段话中,康德挑明了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两大任务:一 是通过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来展现理性所具有的一切独立于 经验的“先天知识”,尤其是作为认识的基础的“先验逻辑”;二是借此 来论证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因为在康德看来,此前 西方的所有形而上学学说,都称不上是“科学的”,它们并不具备作为 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条件,故而“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并未曾 有过。就康德本人而言,他认为要建立这种科学的形而上学,首先要 建立起“先验哲学”。从两者的关系上说,虽然先验哲学只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存在于形而上学之先,并且是能够使形而上学 成为可能的科学。

康德所构想的形而上学,是一门出自纯粹理性的知识的科学,亦即有关先天的、非经验的知识的科学。在康德哲学语言中,“先天的” (apriori)一词具有这么三层含义:首先,从逻辑顺序而言,它是先于 对对象的认识的,例如,在对对象进行直观之前,认识者先已具有纯 粹直观的形式。其次,从来源上说,它源于纯粹理性本身,因而是独立于经验的。再次,就知识的属性来说,它意味着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了解康德有关“先天”的这些界定,是把握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 康德先验哲学的立论的根据,就在于认定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不论 是数学的、物理学的还是哲学的,都是以某种先天的知识为根据、为 先决条件的。对于任何能够扩展知识的“综合”性的而非“分析”性的认识活动,思维除了遵守古已有之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之外,还 需要服从他所建立的“先验逻辑”,即“一门规定这些知识(即‘纯粹知性知识和纯粹理性知识’——引者)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2。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逻辑”这一用语,而是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指称相同的对象与内容, 这表明康德实际上是把先验逻辑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来看待的。这种先验逻辑或形而上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康德用一个命题来加以概括和表达,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Ⅱ;参见邓晓芒译本,“第1版序”,第3—4页。 ↩︎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57=B82;参见邓晓芒译本,第55页。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哲学:作为现象学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教会的独断禁止在信仰领域的任何怀疑,并进而扼杀了追寻知 识的形而上学努力以及自由的宗教思考,这是舍勒无法忍受的,也是 他最终脱离教会的思想原因。然而与教会的外在关系并不会直接触 发他形而上学立场的彻底转变,这一立场的变化有其更为深层的内 在思想动因。看起来,这一根本立场的转变的发生是突然的,但它的 ① 参见《舍勒全集》第5卷,第249—255页。 ② 参见同…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614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第五章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在线阅读

    第五章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顶峰,也是西方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精神之集大成。就此而言,他对自己的哲学的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他的 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后一个具有自己严密逻辑系统的、以抽象概念建构起来 的、无所不包的形而上学体系。在他以后,这样一种体系在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就 再也看不到了,形而上学不再是哲学家们梦…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827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七卷 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赫里鲁斯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260年) 迦太基的赫里鲁斯(Herillus)宣称,行为的目的是知识,也就是说, 应该总是这样生活:让科学的生活成为一切事物的标准,且不为无知所误 导。他把知识定义为心灵在接受表象方面不为论辩所颠倒的一种习惯。有 时他常说,行为没有什么单一的目的,目的随着环境和对象的不同而变 动,就像同样一块青铜既可用来做亚历山大的雕像…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484
  •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卷十三-在线阅读

    1—398:阿喀琉斯死后,埃阿斯和鸟利斯争夺他的遗物,展开辩论 众将坐定,士兵环立四周。使用七层盾牌的埃阿斯嗖地站了起来。他满腔不可遏止的怒气,用眼睛向特洛亚海岸和船舰一扫,用手指着它们说:“朱庇特在上,我现在面对着这些船舰来替我自己申辩,我的对方是乌利斯。他是什么样的人?当赫克托耳拿着火把来烧船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退到一边,而我却前去把赫克托耳挡住,非但如…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9日
    1.2K
  • 第四章学院哲学与学术自由

    谈论德国古典哲学,就不得不涉及德国的大学,它们是哲学的主 要活动场所和传播之源。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代表如康德、费希特、 谢林、黑格尔,都是以大学讲坛为阵地,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一般 来说,哲学家就是大学的哲学家(Universitatsphilosophen),德国哲学 主要是学院哲学。当然也有例外,例如马克思、尼采、叔本华等人都 被排斥在大学的讲堂外。但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44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