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对传统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先验哲学”,这就是在哲学史上有名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革命”的实质,在于转换了认识的参照系,即一种认识的客观、必然与否,不在于认识是否符合对象,而在于我们有关对象的认识是否遵循了我们在纯粹知性概念(范畴)中所具有的内在、先天的思维法则。这就涉及到认识者先天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及其本有的逻辑工具问题。因此,为论证这种先验哲学与认识论,康德从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对于这一哲学思考的主题,康德特别声言,他的这一纯粹理性批判,“不是对某些书或体系的批判,而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独立于任何经验而追求的知识来说的,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裁决,对它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1。在这段话中,康德挑明了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两大任务:一 是通过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来展现理性所具有的一切独立于 经验的“先天知识”,尤其是作为认识的基础的“先验逻辑”;二是借此 来论证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因为在康德看来,此前 西方的所有形而上学学说,都称不上是“科学的”,它们并不具备作为 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条件,故而“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并未曾 有过。就康德本人而言,他认为要建立这种科学的形而上学,首先要 建立起“先验哲学”。从两者的关系上说,虽然先验哲学只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存在于形而上学之先,并且是能够使形而上学 成为可能的科学。

康德所构想的形而上学,是一门出自纯粹理性的知识的科学,亦即有关先天的、非经验的知识的科学。在康德哲学语言中,“先天的” (apriori)一词具有这么三层含义:首先,从逻辑顺序而言,它是先于 对对象的认识的,例如,在对对象进行直观之前,认识者先已具有纯 粹直观的形式。其次,从来源上说,它源于纯粹理性本身,因而是独立于经验的。再次,就知识的属性来说,它意味着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了解康德有关“先天”的这些界定,是把握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 康德先验哲学的立论的根据,就在于认定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不论 是数学的、物理学的还是哲学的,都是以某种先天的知识为根据、为 先决条件的。对于任何能够扩展知识的“综合”性的而非“分析”性的认识活动,思维除了遵守古已有之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之外,还 需要服从他所建立的“先验逻辑”,即“一门规定这些知识(即‘纯粹知性知识和纯粹理性知识’——引者)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2。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逻辑”这一用语,而是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指称相同的对象与内容, 这表明康德实际上是把先验逻辑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来看待的。这种先验逻辑或形而上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康德用一个命题来加以概括和表达,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Ⅱ;参见邓晓芒译本,“第1版序”,第3—4页。 ↩︎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57=B82;参见邓晓芒译本,第55页。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孔德的实证哲学

    一生平与著作 奥古斯丁·孔德(Auguste Comte)于1798年1月18日出生在法 国的蒙彼利埃,父亲是一个地方税务官。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 数学上的天赋,16岁时就给同龄的孩子讲授数学。14 岁时宣布自己 不再是天主教徒,同时宣布自己是一个共和主义者。1814—1816年, 他在巴黎的埃克理工学院学习,从此形成了他认为社会只能由科学 精英来组织的观…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93
  • [古希腊]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第九卷 第十一章-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皮浪 (约公元前360—前270年) 据狄奥克勒记载,埃利斯的皮浪(Pyrrho)是普雷斯塔库 (Pleistarchus)的儿子。阿波罗多洛在《编年史》中说,他原先是个画匠。 我们从亚历山大的《哲学家的师承》中获知,他从学于斯提尔波的儿子布 里松。① 后来他又跟随阿那克萨库游学四方,甚至与印度的苦行僧和波斯 袄教僧侣相往来。这使他接受了一种最高贵…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日
    286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拿着镜子的小孩-在线阅读

    ——等你们全都不认我,我才愿意再回到你们身边来。 真的,我的弟兄们,到那时我要用另一种眼光寻找我所失去的人;那时我要用另一种爱来爱你们。 《查拉图斯特拉》第一部《赠予的道德》 拿着镜子的小孩 于是查拉图斯特拉又回到山里,回到他的山洞的孤独之中,远离世人:像一个撒完了种子的人在等着。可是他的心充满烦躁, 怀念着…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361
  • 尼采-《善恶的彼岸》-第七章 我们的道德-在线阅读

    第七章 我们的道德 214 我们的道德?我们很可能仍然拥有道德,虽然它们很自然 地不再是那些严肃而庄严的道德。正是因为这些道德,我们敬 重我们的祖辈,也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后天的欧洲人,20 世纪的第一代人——仍将具有我们危险的好奇心,我们各种各 样的掩饰技巧,我们在感官和精神上成熟,而表面上甜蜜的残 忍一—如果必须拥有道德的话,多半只拥有与我们内心感受最…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0日
    399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五章 双料大师-在线阅读

    第五章双料大师 杜威不但是杰出的哲学家,还被认为是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杜威全名约翰·杜威,父亲名阿奇博尔德·杜威,母亲叫卢 西娜·里敕尔,里敕尔比丈夫小差不多20岁。杜威家族有比较 清楚的血统,往上溯可以到达某位詹姆士·杜威,他17世纪上 半叶从英格兰移民美国。据说他们更早的祖先可能是弗兰德斯 人,是编织工,能够用草编织出各种精巧的玩意儿,因而…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22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