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对传统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先验哲学”,这就是在哲学史上有名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革命”的实质,在于转换了认识的参照系,即一种认识的客观、必然与否,不在于认识是否符合对象,而在于我们有关对象的认识是否遵循了我们在纯粹知性概念(范畴)中所具有的内在、先天的思维法则。这就涉及到认识者先天所具有的认识能力及其本有的逻辑工具问题。因此,为论证这种先验哲学与认识论,康德从人的认识能力入手,对“纯粹理性”进行批判。

对于这一哲学思考的主题,康德特别声言,他的这一纯粹理性批判,“不是对某些书或体系的批判,而是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是就一切可以独立于任何经验而追求的知识来说的,因而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裁决,对它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加以规定”1。在这段话中,康德挑明了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两大任务:一 是通过对“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来展现理性所具有的一切独立于 经验的“先天知识”,尤其是作为认识的基础的“先验逻辑”;二是借此 来论证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因为在康德看来,此前 西方的所有形而上学学说,都称不上是“科学的”,它们并不具备作为 科学的形而上学的条件,故而“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并未曾 有过。就康德本人而言,他认为要建立这种科学的形而上学,首先要 建立起“先验哲学”。从两者的关系上说,虽然先验哲学只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存在于形而上学之先,并且是能够使形而上学 成为可能的科学。

康德所构想的形而上学,是一门出自纯粹理性的知识的科学,亦即有关先天的、非经验的知识的科学。在康德哲学语言中,“先天的” (apriori)一词具有这么三层含义:首先,从逻辑顺序而言,它是先于 对对象的认识的,例如,在对对象进行直观之前,认识者先已具有纯 粹直观的形式。其次,从来源上说,它源于纯粹理性本身,因而是独立于经验的。再次,就知识的属性来说,它意味着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

了解康德有关“先天”的这些界定,是把握他的哲学思想的基础。 康德先验哲学的立论的根据,就在于认定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不论 是数学的、物理学的还是哲学的,都是以某种先天的知识为根据、为 先决条件的。对于任何能够扩展知识的“综合”性的而非“分析”性的认识活动,思维除了遵守古已有之的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之外,还 需要服从他所建立的“先验逻辑”,即“一门规定这些知识(即‘纯粹知性知识和纯粹理性知识’——引者)的来源、范围和客观有效性的科学”2。这里应当指出的是,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逻辑”这一用语,而是用“形而上学”一词来指称相同的对象与内容, 这表明康德实际上是把先验逻辑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来看待的。这种先验逻辑或形而上学,它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康德用一个命题来加以概括和表达,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Ⅱ;参见邓晓芒译本,“第1版序”,第3—4页。 ↩︎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A57=B82;参见邓晓芒译本,第55页。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历史哲学

    启蒙思想家喜欢写历史著作,其典型代表是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但两人的历史著作差别很大。伏尔泰擅长宏篇巨著,把握全局,知识 全面而精细;孟德斯鸠对历史的描述更像箴言和札记,在他那里,对 资料的掌握远不如沉思妙想重要。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革新了历史 著作的写法,却又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与伏尔泰相比,孟德斯鸠的历史著作的数量和篇幅都少得多,其 中最完整也备受后人赞誉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379
  • 第六节分析哲学的新动向

    与 50年前相比,如今的分析哲学的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 ① 普特南:《完整地思考》,载于《哈佛哲学评论》(The Harard Review of Philosophy)第3卷,第9页,2000 春季号。 ② 同上文,载于《哈佛哲学评论》第13卷,第9页,2000春季号。 ③ 关于普特南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可以参见陈亚军《从分析哲学走向实用主 义: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559
  • 第三节 巴克莱的反抽象理论

    在巴克莱看来,对概念进行澄清就是要弄清概念的意义,要弄清 概念的意义必须从研究语言入手,因为正是由于哲学家们滥用语言, 才造成了各种错误的或无意义的概念,阻碍了知识的发展。他说, “我们不能否认,词语有绝妙的用处,因为古今各国爱好钻研的人经 过共同努力所获得的全部现有的知识,都可以借助于词语,被一个人 所知道、所占有。不过,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由于词语的滥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401
  • 第六节后期思想

    海德格尔后期探讨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和现代技术的本质。两者 的共同根源仍然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期时关于解释学与存在论的关 系的思考,也就是实际生活经验的形式指引的思路。他在 20世纪 20 年代早期考察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时,曾讨论过“技艺(techne)”与 “明智(phronesis)”的关系,前者在《存在与时间》中表现为使用工具 的缘在方式。然而,他之所以如此…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380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一章 智慧之爱-在线阅读

    第一章 智慧之爱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 这一章,我想,是要写的。但您若性急,就跳过去,也许您会认为下一章才是我这本书的开始。 大家都听说过“哲学”这个字眼,但未必有人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说实话,我虽然学习过十年哲学,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对于哲学这个东西的各方各面都可以大说一通,但您要是问我:“你…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23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