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哲学在大学的地位

哲学在大学里的地位是逐渐演变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 段。① 直到 18世纪末,德国各大学的哲学系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它类似今天的大学预科(Propadeutik),包括现在被称为自然科学和 人文科学的各科。它开设的课程有语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天文 等,所传授的知识可以被称为“书本文化”(Buchkultur),其主要任务 是向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讲授一些已成定论的基本科学知识,并进行 必要的学习方法训练,以便为他们今后进入更高的学科和阶段作准 备。这些更高的学科是神学、法学和医学,它们是自中世纪时大学创 办以后得到认可并被视为科学的三个传统学科,它们的任务是培养

① 20世纪 90 年代,德国哲坛义重新重视哲学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有不少新的研 究成果问世。本章的写作主要参考了施奈德《哲学与大学》,汉堡,迈纳出版社,1999。

教士和牧师、法官、医生,这是当时社会上三种具有国家官员地位并 为民众所尊崇的职业。用当时的话说,宗教处理人的永恒问题,法学 涉及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医学关心人的身体健康。

这种学科分类状况是在中世纪时就确立下来的。11 世纪末,第 一所真正的大学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创办,它成了讲授宗教法规和 民法的场所,受到各方称道。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办起大学。首先是 巴黎大学,它以讲授神学闻名,成为英格兰人效仿的榜样。12 世纪 末,牛津大学创立。1386年,德国第一所大学成立,这就是现在的海 德堡大学,随后是科隆、爱尔福特、维尔茨堡、莱比锡、罗斯托克,这些 德国大学最初以意、法大学为效仿模式。中世纪的大学在传播知识 方面所作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它们是在皇帝、国王、教皇的恩 准下创办的,自然以服务于封建君主和教会为已任。随着文艺复兴 思潮的蔓延,这期间德国又创办了八所大学。宗教改革之后,中世纪 大学的僵化状况开始引起人们不满。基督新教敏锐地向大学教育这 块重要阵地伸出了控制之手,1524年,马堡大学成立。还有许多君主 对中世纪大学进行了重建。1694年创办的哈雷大学是德国大学史上 的重要事件,它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托马西乌斯所代表的培 根和莱布尼茨的科学精神成为学校的领导力量,自成立之日起,它就 用德语而不是拉丁文开设一些有关现代科学知识的课程。其他大学 也开始仿效这种改革。但是,从总体上看,在新时代到来时,当新的 人道主义观念和科学之风刮遍欧洲大陆时,许多大学仍墨守中世纪 的陈腐教条和僵化做法,把科学和人道主义拒之门外,没有做好应对 的准备,这就导致了它们自身无可挽救的衰落。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1800年左右,神学、法学、医学在大学里一 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松动。一方面,哲学因其逐步成为培养国家教师 的手段,因其教研逐步走向科学化,开始得到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 当新兴的第三等级(包括富裕的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要求在大 学事务中有自己的发言权时,他们就用体现了自由和科学精神的哲 学,来对抗旧有的权威和传统。再加上当时科学和文学的发展,使得 哲学的羽翼日渐丰满,哲学不再满意自己的从属地位,要求与其他三个在其之上的学科比肩而立。康德在1798年发表的著名文章《学科 之争》,就真实地描述了大学当时的状况,强烈地表述了哲学解放的 心声:

按照所实施的做法,它们被分为两个等级,三个高等和一个 低等。可以清楚地见到,在进行这种区分和命名时,人们不是征 求教师代表而是征求政府的意见。因为只有那些政府对之感兴 趣的理论的学科被算做高等学科,不管它们是怎样被获得的,或 是应该被公开说明的;相反,那些只为科学的兴趣所操心的学科 被叫做低等学科,因为它喜爱那些它觉得是好的原理。但是政 府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它能藉此对民众施加最强烈和最持续影响 的东西,与这些类似的东西就是这些高等学科的对象。为此,政 府保留自己认可高等学科理论的权利,它把低等学科的理论留 给有知识的民众的自我理性。①

作为代表了自由品德的遗产的学科,哲学既是低等的,又是自由 的。对此,康德说道:

对于知识大众来说,在大学里必须有一个学科,它在考虑理 论时完全独立于政府,它具有既不发号施令又能批判一切的自 由,它只与科学的兴趣,也就是与真理有关,在此,理性必须有公 开说话的权利;因为没有这样一个学科,真理将不会昭示于天下 (对政府自身也是损失),理性据其本性是自由的,不会接受把某 事视为真的命令。②

启蒙运动前后,数学、力学、天文学、地质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

① 康德:《学科之争》,载于《康德著作集》第7卷,E.卡西尔编辑出版,第6页,柏 林,1916(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② 同上书,载于《康德著作集》第?卷,第8页。

科在哲学内部得到发展,哲学与其说是传授文献和历史方面的知识, 不如说是帮助学生对各门科学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联系有一个彻底 的了解。哲学扮演着类似“百科全书”的角色,具有“领头学科”的地 位。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达到其历史上的鼎盛期。这与德国古典 哲学的繁荣期正好重合。

约在19世纪中叶,随着各门科学因为得到数学或经验的验证而 获得合法的科学地位,它们开始从哲学的卵翼下解放出来,成为独立 的科学分支,不再需要哲学的保护伞。1863年图宾根大学发生的自 然科学自立门户被视为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标志。自此,哲学 失去了自己的优越性,沦落为与其他学科地位相同的一个研究与教 学的领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今天,在德国大学里存在的自 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别的精确划分,是在 20 世纪才产 生并固定下来的。这种分类被全世界的大学接受下来。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九-在线阅读

    卷(0)九 章一 我们已经讲过了①那些原始之“是”,为其它范畴所依凭 30的事物——即本体。由于本体的存在,其它范畴如量与质等类因 而得其存在;我们在这书开端②说过,一切都得关涉到本体观念。 因为“实是”一方面分为个体,质与量,另一方面以潜能与实现与功 35用为分别,让我们现在试于潜能与实现求取更深切的理解。潜能 1046a的最严格解释当限于有关动变的范围,…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7日
    132
  • 亚里士多德-《论动物生成》-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1】 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雄性和雌性是生成的本原,并且还说了什么是它们的潜能和本质的逻各斯。至于为什么一种为雄,一种为雌,一方面随着讨论的进展我们必须尽力说明,这是出于必然性之结果,即出于原初动力因和构成它们的质料;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尽力表明,这是为了某种“更好”的东西之缘故,即为了某种目的,而目的因乃是属于天体的本原。某些现存的事物是永…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9日
    164
  •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第一篇-在线阅读

    第一篇 法国人最近读了一些我们的文学作品,就以为能够理解德国了。然而他们借此只不过从完全无知的状态,刚刚上升到问题的表面。因为只要他们不理解德国宗教和哲学的意义,我们的文学作品对他们仍是一些默默无言的花朵,整个德国思想对他们仍是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哑谜。 现在我打算就德国宗教和哲学作一些解说性的介绍,我相信我在做一项有益的工作。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个容易的课题。…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4日
    478
  • 第二节中期思想与后期思想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转变发生在1929年秋天至1936年间。由于 这段时间比较长,通常人们也把它称做“转折时期”或“中期”。维特根 斯坦在这段时间逐渐思考和形成他后期的主要思想,写下了大量的 笔记,并向学生们阐述了他的主要观点。他在这段时间写下的笔记 在他去世后被整理出版,他的讲座笔记也被他的学生们整理出版。 这些著作主要包括《哲学语法》(1974)、《哲学评论…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84
  • 第三节身体-主体

    在《知觉现象学》正文的第一部分“身体”中,梅洛-庞蒂集中讨论 了知觉现象的主观极——具有身体的主体。他首先批评了“客观思 想”的两种形式,即经验主义(实在论)和理性主义(唯心论)。前者把 我们的知觉对象当做“自在的对象”,而后者则把它看做是仅仅由我 们的心灵所构成的“为我们的对象”。在梅洛-庞蒂看来,两者都各执 一偏,实际上知觉对象是“为我们而有的自在(il…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8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