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与英国人和法国人有很大不同。英、法所 说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而德语的“科学”(Wissenschaft)一词则含 义广泛,包括一切有系统的知识,如哲学、语言学、历史、文学、数学-自 然科学等,宗教、医学、法学也概莫能外。当时由康德创建的批判哲学、历史批判和《圣经》批判的科学、语文科学,都被视为与自然科学 各科具有同样精确方法的科学学科。费希特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知 识学”(Wissenschaftslehre),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哲学为基础的包 括其他学科知识在内的科学体系,“科学”在此意味着全部的知识学体 系。英国人和法国人对“科学”一词有自己的理解,他们更愿意把关于 科学理念、方法及其标准的哲学讨论叫做“知识学”或“方法论”。他们 所说的科学在德国被称为“精确科学”(Exact Science),相对应的德文词 是“Naturwissenschaft”。直到18世纪,“自然科学”这个词才首次在德语 中出现和被使用,其当时的意义和用法与“Naturphilosophie"和"Physik” 基本相近。这三个词的分化和区别是在19世纪后才逐步发生的。我 们中国人在五四运动时倡导的“赛先生”应该与英、法所理解的“科学” 一词的意义相近,当我们现在说要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时,我们的 “科学技术”指的是德文中的“Naturwissenschaft”和“Technik”。
著名的英国思想史研究专家梅尔茨(Merz)在19世纪时就指出, “Wissenschaft”代表了德国人对科学的一种特殊理想,这是最宽广的 科学概念,最高和最一般的科学标准。梅尔茨指出:
它是从德国大学制度中特殊地演化出来的一种观念。在这 个制度里,神学、法学、医学和专门的哲学研究全都被拿来作“科 学的”处理,一起形成普遍的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大厦。这样一 种观念、这样一个名字的运用只能在这样的地方产生和发展,在 那里,各个不同事业、各种知识分支习以为常地在同一屋顶下共 同生活了许多个时代,它们不断接触,学会彼此看做一个家庭的 成员、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同科学相对立的是非科 学的、业余的、通俗的东西;不是职业的而是手工业性的东西,在 伟大大学制度(其中包括无数构成基础的学术学校和构成顶端 的科学院)之外成长和生存的东西。①
① 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1卷,周昌忠译,第146—147页,商务印书 馆,1999。
梅尔茨对在德国的“科学”理念下成长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 作出高度评价。首先,从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继而影响到自然科学 家,他们都是为了纯粹科学,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什么实际功 用而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梅尔茨说:
从莱辛、赫尔德和康德开始,到施累尔马哈尔、赫尔曼和伯 克终止,领导一支甘愿献身的追随者大军穿过民族压迫、野蛮和 绝望的旷野,进入自由、文化和希望的充满美好前景的地方。这 样一种理想是无价之宝,正是这种理想在本世纪(19 世纪—-引 者)上半期被作为哲学和古典思想学派的遗产传给了新的思想 家学派,这些思想家以同样坚忍无私的精神研究似乎不怎么崇 高也不怎么神秘和迷人的自然界问题。①
其次,德国科学家不仅崇尚透彻性,而且决不甘心只当本学科的 泰斗,而对其他学科充耳不闻。他们都不是孤立的思想家,他们生活 在大学里,与其他的科学家有工作接触和思想交往,可以说,他们从 不同角度探讨同一个问题。他们的目标不是显示自己作品之伟大, 而是要在科学的大厦中为自己找到一个位置。
再次,德国科学家又是教师,他们不仅向年轻人传授本学科的知 识,还要使他们对整个科学领域有所了解。德国科学家并不局限于 传授现成知识,还鼓励年轻人进行科研,学会与他人合作,鼓励胸怀 大志的天才一展宏图。
最后,德国科学家又是哲学家。不管他们对具体的哲学学说多 么厌恶,他们总是处于某个哲学学派的影响之下。他们有自己的信 念和信条,面对学生时会坚定地捍卫自己认同的真理,驳斥他人的攻 击,如果必要,则对它们予以修正。梅尔茨说:
① 梅尔茨:《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第1卷,周昌忠译,第179页,商务印书馆, 1999。
如果说历史科学主要从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受益,这种哲 学试图对于人类即普遍灵魂的理智的和伦理的表现给出新的构 造性的观点,那么,数理科学和自然科学主要受康德哲学精神的 影响,这种哲学使德国心智根深蒂固地沾染上对知识原理作批 判的必要性。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