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通俗哲学

1740—1780年期间,德国出现了一股“通俗哲学”(Popularphilosophie)的潮流。通俗哲学的兴起,表面上看是针对沃尔夫学派,是对 他们的烦琐哲学推论的不满,是对形式主义的批判。1768年,经杜滕 斯(Dutens)主编的莱布尼茨生前许多未曾发表的作品问世,人们惊讶 地发现,莱布尼茨的思想远比他们在沃尔夫那里了解的要多得多。他 们自然会对沃尔夫理论的可信程度产生怀疑,再加上当时大量的英、法 哲学著作被译成德语而得到广泛阅读,例如洛克、莎夫茨伯利、哈奇森、 休谟、孟德斯鸠、爱尔维修、孔狄亚克等著名思想家的作品,这开阔了德 国人的视野,打破了独断论的迷梦。于是,他们重新提起了在早期启蒙 主义者托马西乌斯那里占中心地位但很快被遗忘的人类学话题。 18世纪的德国尽管经过了早期启蒙,许多新思潮和观念广为流 传,但是,理论的胜利对社会现实性改变不大。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方 式仍为传统和习惯所规定,社会和政治环境基本如故。基督教的信 仰和神学虽面临理性的挑战,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体系中的地位没

① 参见齐亚法多纳《德国启蒙的哲学——文本选读与评介》,第20—21页。

有丝毫动摇。教会仍一如既往地对人们的情感和观念发号施令。在 大学里,虽然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哲学取代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但他 们用理性来证明教会的教义,宣传信仰,与正统神学又建立了新的联 盟。在科学领域,虽然借助各种实验和分类,追根溯源和因果解释, 使得新发现的可以得到验证的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但仍然可以遇到 一些晚期人文主义的纲要性知识和巴洛克式的博学人士。不过,在 绘画艺术领域,巴洛克式的教会和辉煌的代表风格中那种严格和激 情在不断松动,并逐渐转化成为宫廷式和明亮的洛可可风格,其中不 乏内在性和深度。与此同时,早期古典主义建筑、市民肖像和家庭画 像,以及充满诗意和现实主义色彩的风景绘画都崭露头角。在音乐 界,巴洛克风格正流畅地向早期古典主义发展,市民音乐文化已独立 成长起来。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标准德语和德语文学语言的发展,以 及迅速扩张的书籍市场,文学讨论及相关产品都前所未有地成长壮 大,起初是模仿欧洲的样板,然后是批判性的探讨,最后是表现出自 己不断增长的独立性。读者和作者的队伍都在扩大,逐渐出现了一 个超国家、超等级、超信仰的“读者群”。他们主要是开始富裕起来、自 我意识初步觉醒的市民阶层,他们强烈希望在公开的讨论中发出自 己的声音。他们不仅对文化教育发表意见,对道德判断和美学趣味 也坦陈已见,最后对传统和现有社会-政治关系也表示严厉批评,并且 构造出一幅未来社会的理想纲领。

通俗哲学正好反映了市民阶层要求参与普遍文化尤其是学院哲 学的强烈意愿。它的基本倾向是将哲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具有强烈 的实践性。哲学家是为“世界”和“生活”而写作,思辨的知识应让位于 实践的知识。为此,许多哲学家寻找一种易于理解的语言和直观的 介绍,大量运用日常语言,尽量“通俗化”、“大众性”地写作,并以优美 的法语对话语调和英语短文为范例,以求走出知识分子的象牙塔,以 先进观念影响民众。在用先进意识武装人、改造人的行为并最后达 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这一点上,通俗哲学和启蒙运动是一致的。通俗 哲学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人,而是推动人理智的发展,帮助人认识 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审美趣味。它有意识地反对哲学体系和学派,反对既定的题材和方法,反对学派哲学的学术风格。作为 涉及世界和生活的哲学,通俗哲学的对象是自然和社会的那些可以 经历的现实性,它关注的主要问题是道德问题,它基本上排除一切思 辨的冥思苦想。总之,通俗哲学是出自实践目的而强调思维过程和 语言的清楚性,并不是把哲学弄得简单庸俗。它致力于传播先进思想 或真理,而不是研究学问。它的价值不在于理论成绩,而在于推动德国 精神文化的普遍发展。它在探索有趣味的表达方式和优美的哲学写作 风格方面的成就也不可小觑。通俗哲学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流派,有 的人倾向于实在主义的方向,有的人则倾向于观念、概念的方向。 但是,一种哲学越大众化,就越会失去自己的深度和原创性。通 俗哲学因此被康德之后的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不屑一顾。黑格尔 认为,“我们看到门德尔松以健全常识为目标,把它当作规范”①,其内 容与沃尔夫哲学并无二致,因为它缺乏思辨-形而上学的深刻内容。 受黑格尔这一观点的影响,过去我们一直对通俗哲学评价过低。其 实这是哲学发展史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每当一种学说开始正统化、教 条化、学究化,成为独断论时,就会有来自学院之外的声音通俗地批 判或论述这种形式学说。例如此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他的 批判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

通俗哲学的一个主要代表是门德尔松(Mendelssohn,1729— 1786)。他出自一个犹太人家庭,本人并不是一个职业学者,而是一个 犹太丝绸商家里的雇员。他靠自学而获得知识。1783年,他参加了 刚成立的秘密组织“柏林周三聚会”。这个组织又被称为“启蒙之友 协会”,主要把从实践哲学方面推动启蒙运动作为自己的纲领,具体 地说,就是对“社会市民”(Mitbürger)进行启蒙。成员们主要讨论哲 学、道德、宗教问题,认为判断这些东西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知识 和科学。门德尔松一直都是该组织的成员,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 直至逝世。他重视德行对人的影响,强调人有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

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第 237页,商务印书馆, 1981。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五节 社会·政治·法·历史

    在给德博斯(Des Bosses)的信中,莱布尼茨抱怨说:“通常有两件 事让哲学家犹豫不决,一件是他们获利的愿望;另一件则是无知,因 为他们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他们不太相信学者,因为他们认为学 者们知道的比他们将要出售的更多。”③但是,哲学家自己也经常是这 样的学者。 为了有所依凭,让我们重新回到莱布尼茨的文本本身。他在1706 年写了一篇书信体的短文《评普…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78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十一章 论分辨观念的功能-在线阅读

    第十一章 论分辨观念的功能 §1.斐 被当作天赋真理的有些命题的显明性和确定性,依 赖于辨别观念的功能。 德〔我承认要思考这些天赋真理和把它们分清是需要分辨 能力的;但它们并不因此就不再是天赋的。〕 §2.斐 而心灵的敏锐(vivacité)在于迅速地唤起观念;但判 断则在于明白地表现它们和精确地辨别它们。 德〔也许这两者都是想象力的敏锐,而判断则在于按照理…

    书籍分录 1天前
    4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列王纪上-在线阅读

    大卫的晚年 这时候,大卫已经老迈;虽然他的侍从用一些毯子盖在他身上,他还是觉得不够暖和。 他的大臣对他说:“陛下,让我们去找一个年轻的闺女来伺候你,照顾你,让她睡在你身旁,使你暖和。” 于是他们到以色列各地寻找漂亮的少女,终于在书念找到一个女孩子,名叫雅比莎,就带她到王那里。 这女孩子很美丽;她在王身边伺候照顾王,王却没有跟她发生关系。 亚多尼雅谋篡王位 1…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147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十一卷 两军激战引起阿基琉斯注意-在线阅读

    希腊联军这边整装待发 当黎明女神从高贵的提托诺斯身边起床, 把阳光带给不死的天神和有死的凡人, 宙斯便派遣令人畏惧的埃里斯前往 阿开奥斯人的快船,手持战斗号令。 她来到奥德修斯的巨大的黑壳船上, 那条船停在营中央,两翼都能听见, 一端立着特拉蒙之子埃阿斯的营帐, 一端是阿基琉斯,他们把平稳的船只 停驻在最远处,凭恃自己的臂力和英武。 女神站在战船上发出可怕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302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乙-二-在线阅读

    二 自然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或自然哲学,包含在整整一系列的著作 里面,这些著作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统,包括自然哲学的内容 (整个范围)。我们将先说一说它们的大概。他的第一部著作是他 的“物理学”,共八卷:Φuotnηanpoaots,或称“论原理”(πepi ápx@v)。 在这书里面,他讨论关于自然的一般概念,关于运动、空间和时间 ① 见“伊利亚德”,…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