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

德国启蒙运动在哲学方面的重要代表是莱布尼茨及其追随者沃 尔夫。在很大程度上,启蒙哲学为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广泛普及扫清 了障碍。在经历了30年战争和种种灾难后,当德国人终于能够静下 心来喘口气并环顾国内的精神状况时,他们发现整个知识世界都处 在正统保守派的统治下,天主教的大学被旧的经院哲学所控制,基督 新教的大学则被新的经院哲学所控制,连在民众中一度流传的神秘主 义运动也在外部压力之下消失了。为了弥补自由的思想运动的缺乏, 当时的学界一方面盛行所谓辩证的吹毛求疵的提问和解释,四处钻牛 角尖;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思想的学问与知识的堆积。18世纪初,德国的 思想、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英国的牛顿力学、 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及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在欧洲风 头正劲,法国文学也在路易十四的庇护下繁花怒放。这引起德国有识 之士对现状的不满,不同的思想流派应运而生。更多的人把目光转向 英国和法国,注意到他们在哲学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种种创新:人道主义 的理念、经验主义的方法、法哲学、几何学方法等。斯宾诺莎主义和唯 物主义也不乏追随者。哲学史家文德尔班这样评价当时的状况:

在 17 世纪的德国,哲学思想的冲动是如此之四分五裂和互 不相关,因此,它需要一个伟大的天才,来结束这种悲哀的状态, 并且将诸精神力量整合起来,以系统性地解决间题。这位天才, 近代德国哲学之父,就是莱布尼茨。①

① 文德尔班:《近代哲学史》,第453页,莱比锡,1919。

一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16)的父亲 是莱比锡的道德学教授。莱布尼茨本人既有天赋又如饥似渴地追求 知识。他对古希腊以来哲学史的把握要超过他的大多数哲学界同 仁。在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他放弃了通常的去学院任教的学者之 路,选择为美因茨选帝侯服务,并由此开始了他作为政治家和作家的 活动。他去过巴黎和伦敦,亲身感受了当地的精神气氛。后来他应 邀担任了汉诺威公爵的顾问和图书馆馆长,从事过多方面的工作,尤 其是在政治领域和科学领域有所成就。1700年,在莱布尼茨的倡议 和努力下,柏林科学院成立,莱布尼茨出任第一位院长。他还为当时 勃兰登堡的学校改革出谋划策,赞成引进养蚕业等。他甚至利用与 俄国彼得大帝的良好关系,说服后者在彼得堡建立一个科学院。他 在科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当时无人能比的。他发明了微积分计算的方 法,在把它应用到力学领域后,基本上重塑了笛卡尔的运动量守恒原 理,并提出了一个与牛顿万有引力定理相近的基本模式。在化学领 域,他根据当时的科研水准研究过磷的问题。他还在汉诺威公国推 进了地质学研究,并按照科学原理来推动采矿业和铸币业。他在法 学和历史学领域也做了不少重要的事。他为公爵在政治和宗教方面 的出谋划策也是比较成功的。他赞成斯宾诺莎的主张,使基督教的 各派别都联合起来。但他的晚年比较凄凉。英国科学院因莱布尼茨 与牛顿之间的微积分之争而阻挠英国王室对他的任命,他想移居法 国又因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与汉诺威王室的关系也因僧侣和宫 廷人士的谗言而松弛和冷淡,最后他在孤独中去世。莱布尼茨的命 运轨迹和大多数投身政治的学者相似:曾经辉煌过,但最后终因政治 主张与统治者的意志相冲突而不得不退出政治舞台。后人对莱布尼 茨一生的评价有些许微词。①

① 参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第106页,商务印书馆,1981。

莱布尼茨继承了笛卡尔以来的唯理主义。但是,他并不是极端 的唯理主义者。① 他在唯理主义的观点之下逐步接受了经验主义的 理论,并致力于在法国唯理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之间寻求折中。他 追求确定的数学方法,但并不完全排斥经验,这使得唯理主义倡导的 一种统一的方法论不再成为可能。天赋观念和经验都是人的知识的 来源。为此,莱布尼茨区分了永恒(几何学或形而上学)真理和事实 真理、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理性知识(先天的)和经验知识(后天的) 等。在形式逻辑的三条原则之外,莱布尼茨提出了充足理由律,作为 经验真理的根据。

不论研究什么领域的问题,莱布尼茨都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但 是,他的多方面政治外交活动和四处延伸的对科学的兴趣,耗去了他 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使他的哲学思想在统一性和完整性方面有欠缺: 思想深刻,但语言文学化,形式松散。莱布尼茨本人也并不想成为笛 卡尔和斯宾诺莎那样的学者,因此没有专门著述以全面详细地表述 自己的哲学思想。《神正论》来自他在关于邪恶和罪孽问题的谈话之 后为普鲁士王后写的初稿,是一部通俗作品,目的在于反驳法国的怀 疑论哲学家贝勒,主张信仰与理智是和谐一致的。《单子论》的初衷 是为奥根王子提供一个自己思想体系的大纲。其他的短文多只涉及 单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莱布尼茨与同时代人的通信对了解他的 思想就显得十分重要。

莱布尼茨的重要著作《人类理智新论》在1704年就已完成,但因 洛克的去世和担心英国人的反应而被束之高阁。直至1765年,这本 书才和莱布尼茨的其他手稿一起出版,所以莱布尼茨对整个启蒙哲 学的影响只局限在形而上学和方法论的范围,人们都只了解他的“单 子论”和“预定和谐说”,而他在认识论方面的许多深刻观点直到 18世 纪中叶才为世人所知。比如针对洛克的“白板说”,他认为心灵“是一 块有纹路的大理石”,具有潜在的天赋观念,普遍必然性知识来源于

①参目文德尔班!近代折学中第466—474T英比锡1919。

“天赋的内在原则”,感觉和思维都是作为精神实体的心灵的能力。

二沃尔夫及其学院哲学

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是莱布尼茨哲学的忠实继 承者。他终生推崇具有自然科学和数学色彩的科学理念,并期待在 这一基础之上,构造哲学的各个学科。他尤为崇拜数学,认为数学在 发现迄今尚无人所知的真理时是艺术永远无法超越的榜样。据沃尔 夫自述,他早年就对天主教和路德教之间的神学争辩感兴趣,当时就 立志要把数学的程序应用到神学和哲学领域,使它们具有科学的特 征。他提出在进行哲学论证时应遵循四条原则:(1)只使用得到精确 定义的表述。(2)只使用得到充分证明的原则。(3)只承认那些根据 可靠的程序从得到证明的原则中推导而来的定理。(4)排列证明的 诸要素时,使那个能使随后的要素得到理解和证明的要素位于最前 面。这种方法的重点并不在于按定义、公理、假设和推论来进行论 证,而是把结论和不可否认的前提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结论对前提的 严格依赖性。

这种视数学为唯一真理并把它推向哲学领域的做法,是与自笛 卡尔以来的近代唯理论思想一脉相承的。它一方面克服了早期启 蒙运动只重社会和文化因素,忽视科学和数学知识的片面性;另一 方面又难免使自己陷于独断论的泥沼。实际上沃尔夫的数学哲 学理想很快就遭到克鲁西乌斯(Crusius,1715—1775)、康德等人 的批判。批判运动最终导致对按照数学方法处理哲学问题的彻 底拒绝。

与莱布尼茨一样,沃尔夫并不排斥经验的东西,认为在经验认识 和哲学认识之间存在一种一致性。他区分了历史知识和哲学知识。 历史知识是关于那些“在物质世界或非物质实体的领域内所存在和 发生的东西”的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那些“所存在和发生的东西的 根据”的知识。他说:

历史知识有别于哲学知识。历史知识由纯粹的事实认识组成,而哲学知识走得更远,它揭示根据,从而使人认识到,为什么 这类事惰会发生。①

历史知识是哲学知识的基础。如果某事通过经验得以确 定,并且人们能借助它的帮助给出其他所存在和发生的事的根 据,那么,历史知识就构成哲学知识的基础……人们必须重视历 史知识。一个想获得哲学知识的人决不能低估历史知识,这是 显而易见的。历史知识先于哲学知识而发生,哲学知识必须不 间断地与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②

沃尔夫在哲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在于他使莱布尼茨哲学系统化, 在德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创建了一个学科完整的体系。这一哲学体系 或学科分类被人们普遍认可,并成为大学教学的基本模式,从而规定 了以后一百多年哲学的发展方向。沃尔夫的哲学体系可图示如下③:

高级认识能力 低级认识能力 表象 能力 本体论和 灵魂学 理性神学 形而上学 (理性宇宙学 理性心理学 目的论 经验心理学 物理学和自然科学 经验理论 理论 科学 统觉 能力 (伦理学 普通实践哲学和 政 治学 自然法 (经济学 技术理论或实验性实践 实践 科学 先验科学 (理性科学或哲学) 后验科学(经验科学)

在这些学科之前,沃尔夫安排了逻辑作为从事科学活动的工具。

① 转引自文德尔班《近代哲学史》,第145页,莱比锡,1919(以下所引此书均为 此版本)。

② 转引自同上书,第146页。

③ 参见同上书,第521页。

沃尔夫还是第一个用德语写作哲学文章的人,他的大部分哲学 著作都是用德语写的。他使德语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学术的殿堂,使 哲学成为普遍的、属于德意志民族的科学。应该说,民族语言的应用 对哲学在德国的普及、哲学的世俗化和思想的深化有巨大促进作用。 以民族语言取代拉丁语,也是启蒙运动取得的一个巨大文化成果,它 反映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意识的强化又促进了各国文 化事业的发展。黑格尔恰如其分地评价了沃尔夫因推广德语而对德 国哲学所作的贡献:

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 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了;这一点,对于哲学来说最有 必要。因为思想恰恰具有这样一个环节,即:应当属于自我意 识,也就是说,应当是自己固有的东西;思想应当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比方说,用Bestimmtheit[规定,德语固有词]代替 Determination[规定,借自拉丁语词determinatio],用 Wesen[本质, 德语固有词]代替 Essenz[本质,借自拉丁语词 essentia],等等; 这样对于意识来说是直接的,这些概念是它自己固有的东西,它 是在同自己的东西打交道,不是同一个外来的东西打交道。拉 丁语有一套措词法,有一个特定的表象范围或界域:一旦承认了 这个范围,用拉丁文写作的时候,就必定写得平平板板;人们冒 昧地用拉丁语表达的东西,是不可能明白可诵或流畅自如的。①

沃尔夫在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创建了学派,其弟子们占据了德 国各大学的哲学教授讲席,当时所有的哲学课都在莱布尼茨-沃尔夫 哲学的框架内进行。多年来,各大学都使用沃尔夫的教科书。弟子 们除了编写各种拉丁语和德语的教科书,以及对大师的体系作点无 关痛痒的改善外,往往无事可做,这迅速导致了沃尔夫哲学的教条

①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第187-188页,商务印书 馆,1981。

化。沃尔夫哲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拘泥于形式,缺乏思辨,从而窒息了 哲学的深刻内容。例如黑格尔认为:

他把哲学划分成一些呆板形式的学科,以学究的方式应用几 何学方法把哲学抽绎成一些理智规定,同时同英国哲学家一样,把 理智形而上学的独断主义捧成了普遍的基调。这种独断主义,是 用一些互相排斥的理智规定和关系,如一和多,或简单和复合,有 限和无限,因果关系等等,来规定绝对和理性的东西的。①

黑格尔对沃尔夫哲学的评价,在今天看来也还是恰当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第六节 哲学·神学·宗教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倡导者,人类知识和理性的捍卫者,同时 也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当时代的潮流使科学与神学的对立、 理性与信仰的对立变得日益尖锐时,培根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妥协。 在他看来,科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可以通过 划分各自的领域而避免冲突,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互相支持和补 充。培根的这一态度是十分真诚的,是他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在他…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50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三卷-第一章-在线阅读

    一 我们已经讲过伊那科斯的一族,从柏罗斯说到赫剌克勒斯的子姓,其次要讲阿革诺耳的一派了。因为如我们曾经说过,利彼亚因了波塞冬生有两个儿子,柏罗斯与阿革诺耳。柏罗斯君临埃及人,生了前已说过的那些子女,阿革诺耳则走到腓尼基,娶了忒勒法萨,生了女儿欧罗珀和儿子卡德摩斯、福尼克斯与喀利克斯。但有人说欧罗珀不是阿革诺耳的而是福尼克斯的女儿。宙斯爱上了她,自己变形为一头…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135
  • 第一节 黎德哲学概况

    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和发展为后来的哲学思考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对哲学进行系统反思的哲学家中,托马 斯·黎德是一个重要人物。他通过对近代哲学,尤其是以休谟为代 表的经验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以“常识”原则为基础的新理论。 追随他的是一批苏格兰哲学家,尽管他们的观点各有不同,但他们都 一致主张以“常识”作为哲学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被称做“常识…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56
  •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卷四-在线阅读

    1-55行 狄多对埃涅阿斯发生了爱情,对她妹妹安娜说,如果不是因为希 凯斯死后她决定不再嫁人,她很可能屈服于爱情。安娜劝她再 婚,她被安娜说服 56-89行 狄多祈求天神恩典,她象一头被射中的鹿,心中狂乱无比,建设 城邦的事早抛在脑后了 90-128 行 在奥林普斯山上,尤诺和维纳斯在谈论着人间发生的事。尤诺不 愿特洛亚人到意大利立国,因此想促成特洛亚人和迦…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156
  • 第二节波普的科学哲学

    无论是在当代分析哲学还是在科学哲学中,波普哲学都占据着 一种特殊的地位。在分析哲学中,他的思想既不属于逻辑经验主义, 也不属于日常语言学派,但他从这两种哲学思潮中吸取了思想营养, 并对它们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挑战,形成了所谓的“批判的理性主 义”;在科学哲学中,他的思想被看做是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走向历 史学派的一个过渡,是一种新历史学派的开端。这些就使得波普…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168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