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塞缪尔·克拉克

塞缪尔·克拉克(Samuel Clarke)于 1675年出生在英格兰的诺 威奇。就学于剑桥大学卡尤斯学院。在校时就是牛顿学说的坚定支 持者,后来成为牛顿的朋友,并将牛顿的《光学》译成拉丁文。1715— 1716年,为捍卫牛顿的自然哲学思想与莱布尼茨进行了论战。克拉 克是神学家和主教,他的神学观点相当正统,但也有理神论倾向。他 的主要著作是1704年和1705年在“波义尔讲座”上分别所作的两次 系列讲演。第一个系列讲演的题目是“关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的证 明”;第二个系列讲演的题目是“论自然宗教不变的责任,并论基督教 启示的真理和确实性”。后来在《塞缪尔·克拉克著作集》中,两个讲 演合名为“论上帝的存在和属性、自然宗教的责任、基督教启示的真 理和确实性”(A Discourse Concerning the Being and Attributes of God, the ()bligations of Natural Religion, and the Truth and Cer·604 · 下篇英国哲学的其他发展 tainty of the Christian Revelation)。克拉克于1729年去世。

克拉克是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伦理学同数学一样,是理性思辨的 题目,理性方法是伦理学的基本方法。他把数学和逻辑推理当做理 性方法的样板,是英国道德哲学家中最自觉地使用数学和逻辑方法 进行推理的人。伏尔泰欣赏他的逻辑推理能力,称他为“名副其实的 思维机器”。克拉克的理性主义是当时欧洲大陆和英国理性主义思 潮的反映,尤其与剑桥柏拉图学派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要注意的是, 虽然在克拉克之前洛克已经明确断言伦理学可以像数学那样进行推 理,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洛克的论断对克拉克有直接影响。这个事实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人在理论上的差别。洛克的伦理学与知识论紧 密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是后者的辅助或补充。比如,他反对道 德原则的先天性是为了证明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的原则;他将道德 知识作为知识分类中演证知识的一部分,在这个范围内他说道德是 可以推理的。与洛克不同,克拉克的伦理学明显依赖于神学(尽管洛 克与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也承认上帝的意志是道德的根据),他特别致 力于说明为什么上帝必定是善的和正义的,他的基本思路是从上帝 的存在和属性来证明道德的性质和人的责任。

在1704年的“波义尔讲座”中,克拉克通过对12个互相关联的命 题的推理,论证上帝的存在和属性。他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是宇宙 论原因论证的翻版。他的基本论点是:事物不可能由虚无产生,凡事 物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因为现在有事物存在,所以必定有某个 永恒存在的东西作为万物存在的始因,这就是上帝。由此出发可以 一一证明上帝具有独立、不变、自己存在(必然存在)、无限、无处不在、 唯一、理智、自由、全能、智慧、全善、正义的属性。这里,我们只论述克 拉克关于上帝道德属性的证明。

克拉克的论证从考察事物的性质入手。他认为,如同世界上存 在着各种不同的事物一样,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由 于这些不同事物的不同关系,在事物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致性 或不一致性,存在着不同事物或不同关系互相应用时必然而不可改 变的“适宜性”或“不适宜性”。他将自然事物的这种性质与道德事物 类比。他认为,根据同样道理,由于事物的性质和人的条件的不同, 某些情况与某些人是“适宜的”,某些情况与某些人是“不适宜的”。这 是一切不愿将一个无罪者的痛苦与否同样看成符合事物本性和理性 的人都不能不承认的。也就是说,“在事物的本性和理性中永远、必 然、不可改变地存在着‘适宜’和‘不适宜’那样的东西”①。他认为,一 个行为是否与事物特定的情况相“适宜”,决定了这个行为是道德的 还是不道德的,是善的还是恶的。

事物的不同关系和“适宜性”是客观存在的,凡是有正常理智的 人,凡是其理智没有被特定利益和欲望遮蔽和败坏的人,都可以认识 和理解,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为适合事物的本性。上 帝是理智的存在,他有无限的知识和智慧,他完全知道事物的性质和 “适宜”、“不适宜”的关系。而且上帝是独立的、全能的、自存的存在, 他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约束,所以他必定永远能够做他认为最“适宜 的”事。也就是说,他“必定永远根据无限的善、正义和真实的最严格 的规则行事”②。这里的无限的“善”、“正义”和“真实”代表了上帝的三 个主要的道德属性:无限的“善”是指上帝必定具有行善造福的不可 改变的倾向,他造人就是为了根据人的不同能力和进步将他的善和 幸福传递给人类;无限的“正义”是指上帝必定完全知道公平的规则, 必定会按事物的实际情形作出判断,而且完全有能力行使正义,因为 公平的规则不是别的,正是事物的本性和事物之间必然的关系,所调 行使正义无非是根据“原始的适宜性”使事物的情形与人的条件相适 合,而这些都是上帝完全知道、完全可以办到的;无限的“真实”是指 上帝的一切宜告和允诺都是真实可信的。

由上述可以看出,克拉克关于上帝道德属性的论述中包含着一 个假定,即事物的性质和关系中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不依赖于 上帝的意志而独立存在,上帝不能对之作任何改变,而只能借无限的 智慧发现它,然后根据它的规则运用无限的能力行事。这意味着,在

① 克拉克:《关于上帝的存在和属性的证明》,第83页,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

② 同上书,第84页。

道德领域,上帝必须服从事物的本性,他虽然创造了自然万物,却不 能违背自然的法则行事。“道德先于上帝的意志;一个行为不因为上 帝的命令而是善的,而因为它是善的才为上帝所命令。”①在这个观点 下,上帝的启示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降为附属于自然本性的次要地 位。于是,克拉克的观点就与理神论接近起来。不过,克拉克也遇到 了理论上的困难。因为按他所说,上帝本质上是自由的、全能的,不 受任何力量的约束。可是,如果上帝必须根据事物的“适宜性”和自 然法则行事,那就意味着他不是自由的,而是必然的了。对于这个困 难,克拉克作了说明。他认为,对于上帝来说,他的全知、全能、全善与 他的意志自由是一致的,他决不可能“自由选择”违背他的道德属性 要求的事。在这个意义下,虽然上帝的意志仍然是自由的,但看上去 他“好像”按照必然行事。根据同样的道理,上帝决不可能做恶事。

克拉克将对上帝道德属性的证明用于说明入的道德责任和行 为。他认为,不同事物之间的必然而永恒的关系,以及不同事物或不 同关系之间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是决定一切道德责任和行为 的真正根据,它不但永远对上帝的意志起决定作用,而且也“应当”永 远对人的意志起决定作用。根据事物关系的“适宜性”行事是上帝对 人的要求,是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如果人们不那样做,就违背了事 物的本性和理性,就是在做不合实际和不可能的事,这是最大的傲慢 和狂妄。针对有人认为人的道德义务完全根据于对社会有益的法 律,克拉克指出,事物的本性和由此产生的善恶之分先于一切法律 法律是根据事物的本性和它是否有利于社会来制定的,而不是相反。 如果法律制定者不知道事物的本性和善恶之分,或一切事物本性上 没有差别,那么法律制定者就根本没有理由制定法律。

克拉克认为,关于人的行为的“适宜性”的知识同数学知识的性 质是一样的,它依赖于理性的推理,其基础是直觉。一项行为是否 “适宜”,与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否一致、2加2是否等于4一样,具

①《哲学百科全书》第8卷,第382页,纽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与自由出版社, 1967

有直觉的确实性。道德真理的必然性如同数学真理的必然性一样, 可以从自明的前提出发用推理的方法来确定。比如对于人类和上帝 在道德上“普遍向善”的原理,可以作如下推理:因为上帝比人无限优 越,所以人应当尊崇和服从上帝。上帝作为宇宙的创造者一定会使 万物趋向于永恒的目的,而不会任其听凭命运。在此,上帝为万物做 普遍的善事,尤其让好入得福,必然要比让万物遭受苦难更“适宜”。 同样,一个人努力促进他人的善和幸福,必然要比破坏他人的善和幸 福更“适宜”。克拉克的上述观点使他成为英国近代伦理学家中理性 主义和早期直觉主义的主要代表。

克拉克的观点与霍布斯的道德相对主义是对立的。霍布斯认 为道德善恶与事物的本性无关,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快乐和自保,从 而否认人们有普遍同意的道德准则。而克拉克认为,善恶的区分依 赖于事物的“适宜性”和“不适宜性”,这种“适宜性”和“不适宜性”是 必然的、不可改变的,它们构成了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自然法”。人 们可以凭“正确的理性”发现与“自然法”相符合的普遍的道德准则。 西奇威克指出,克拉克是英国早期直觉主义伦理学家中最认真探讨 此类自明道德准则的人。他认为克拉克至少在人与入相处方面确 定了两个基本的“正当规则”:一个是“公平”,一个是“普遍的爱或仁 慈”。前者的意思是说:凡是我认为他人对我所做的行为是合理的 或不合理的,我也同样认为我在同样情况下对他人做这种行为也是 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后者的意思是说:由于善和恶的“自然的”、“必 然的”差别,一切有理性的生物都应当根据行善是“适宜的”、“合理 的”,作恶是“不适宜的”、“不合理的”原理,尽一切可能为自己的同 类做善事。而达此目的的“最确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普 遍的爱或仁慈”。① 克拉克强调,根据“普遍的爱和仁慈”行事就是 要促进“一切人的福利和幸福”,这使他的观点带上了普遍功利主义 的色彩。

① 见西奇威克《伦理学方法》,第384—385页,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07、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埃斯库罗斯悲剧-《普罗米修斯》-(三)第一场-在线阅读

    (三)第一场 歌队长 请把实情告诉我们,详细吐露, 宙斯为何把你缚住,以何罪名, 让你如此忍受折磨,受屈蒙辱。 请讲吧,如果没什么妨碍你叙说。 普罗米修斯 叙说那些事情令我感到痛苦, 缄默也痛苦,无论怎样都令我痛心 想当初神明们出现强烈的怨怒, 彼此间发生激烈的骚动纷争, 一些神明企图把克罗诺斯推下宝座, 拥宙斯为王,另一些神明意见相左, 极力反对由宙斯为首…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9日
    256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导言(洛朗·韦尔西尼)-在线阅读

    导 言 洛朗·韦尔西尼① 法的精神》是世界文库中最重要和最睿智的著作之 《论 《风俗论》却颇多得益于他所妒忌的那个人。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是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为创建理想民主的理论指明了 一条不同的道路,他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后人对他的诠释多种多样,有 的甚至截然相反。狄德罗与孟德斯鸠一样,是一位以实证见长的作家, 往往语出惊人,但与他自己心目中的老师相比…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63
  •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問题首先涉及“什么是哲学”的問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个常常让入无从下手的问題。如果問:什么是物理学?什 么是法学?或者什么是政治学?那么,人们可以有很明确的答案,因 为这些学科的对象和界限很明确。但是,如果问“什么是哲学”,那么 答案就不那么简單。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对这个問题的回答常常各 不相同。这里我们暂且从哲学的历史源头出发来讨论这个问题。 …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255
  •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十二章 复杂观念(Complex Ideas)-在线阅读

    第十二章 复杂观念(Complex Ideas) 1 复杂观念是被人心由简单观念造成的——我们前边所考 察过的那些观念,人心在接受它们时完全是被动的。那些观念都 只是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的简单观念,它们不是人心所能自己造成 的,而且人心所有的任何观念,亦无一不是由此组成的。不过人心 在接受简单观念方面,虽然是完全被动的,不过在另一方面它亦能 施用自己的力量,利用…

    书籍分录 2025年4月16日
    15
  • 荷马史诗-《奥德赛》-前言-在线阅读

    《奥德赛》相传是荷马继《伊利亚特》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史诗。 《伊利亚特》以特洛亚主要将领、普里阿摩斯王之子赫克托尔被杀和为其举行葬礼结束,但战争本身并没有完结。战争在赫克托尔死后继续进行。此后的传说曾经成为一系列史诗的题材,例如:叙述埃塞俄比亚英雄门农增援特洛亚死于阿喀琉斯手下和阿喀琉斯本人被帕里斯射死的《埃塞俄比亚英雄》,叙述阿喀琉斯的葬礼和在葬礼上埃阿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4日
    30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