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马修·丁达尔

马修·丁达尔(Matthew Tindal)约于 1657年出生在德文郡的 比尔·费勒,1733年去世。他曾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后任法律研 究员。1685年获民法博士。曾一度加入罗马天主教,后重皈英国 教会。他的主要著作是1730年出版的《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 (Christianity as Old as the Creation)。该书代表了英国理神论的最 高成就,被称做“理神论的《圣经》”,丁达尔也被誉为“最博学的英国 理神论者”。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多次再版,1741年 被译成德文。

丁达尔同其他理神论者一样,试图确立理性的权威,将宗教原则 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他在《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一书的扉页上 引用了班戈主教舍洛克(Sherlock)和克拉克(S.Klarke)的话,可以看 做代表了他的基本观点。舍洛克说:“福音书的宗教是真正原始的理 性和自然的宗教——它的各种说教是对这个创世时就存在的原始宗 教的宣告。”克拉克说:“上帝统治世界不是只凭意志和随意行事—— 上帝的意志永远根据事物的永恒理性来确定自己的活动——一切理 性生物在他们的全部活动中都必得根据同样的、永恒的理性规则来 指导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就是对这一基 本观点的展开和证明。该书用对话体写成,其中“A”代表丁达尔本 人,“B”代表反对者或提问者。在书中,丁达尔主要作了以下方面的 论述:

一基督教是原始的自然宗教和理性宗教

丁达尔认为基督教是原始的自然宗教,是上帝在创世之初就建 立起来的宗教。自然宗教以理性为根据,所谓自然宗教就“在于遵守 我们的理性……证明是我们的责任的那些事情”,它“包括建立在理性和事物本性基础上的一切事情”。① 基督教实质上是自然宗教,它 的理性根据来自于上帝。上帝创立基督教时制定了基督徒必须遵守 的行为准则,他制定这些准则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自然的法则和事 物的理性,因此基督教是建立在理性原则基础上的。按照正统神学 的观点,基督教是启示宗教,它是根据传达上帝启示的《圣经》学说建 立起来的。当丁达尔把基督教看成是自然宗教时,就先天确定了基 督教的理性本质,与完全依靠权威的启示宗教划清了界限。同时,由 于他不把《圣经》的启示当做基督教的唯一根据或主要根据,也就避 免了像其他理神论者那样试图通过分析《圣经》的合理性来确定基督 教理性本质的困难,在他看来,基督教的自然宗教本质决定了它从诞 生之日起就是理性的。他始终把基督教看成是自然宗教和理性宗 教,所以他一贯称自己是“基督教理神论者”。

丁达尔根据基督教的原始性来说明它的理性原则的完满性、永 恒性和不变性。他坚持说基督教“创世时就存在”(或“与创世时一样 久远”),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基督教确定一个诞生的时刻,而是为了 强调基督教的原始性:基督教开天辟地时就存在,它不是其他宗教形 式的衍生物,而是最原始的,尽管它的“基督教”之名是后来才得到 的。基督教的原始性蕴涵着它的完满性,因为上帝是“具有无限智慧 和完满性的存在”,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将一个不完满的宗教提供给人 类,基督教从诞生之日起必定是“绝对完满的”。既然基督教是“绝对 完满的”,它的理性原则就永远不可改变。丁达尔把基督教“创世时 就存在”当做书名和主题,正是为了说明理性原则的这种永恒不变性, 丁达尔的上述观点最明显地表现了理神论者中普遍存在的非历 史主义倾向,即他们为了保证理性原则的绝对权威,往往把宗教看成 是一个绝对的现象,它的理性原则是一劳永逸的,一旦它被确定下来 (往往作为上帝本身的杰作),就没有任何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这种 非历史的观点对于理神论者无疑是方便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很容易

① 见丁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13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 印1730年版。

使理性原则变成先天的东西,并与神性联系起来,从而避免了一切对 它的权威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宗教迷信和狂热的挑战。但是,这种非 历史的观点与人类宗教生活的事实不符,它只有假说的意义,没有实 证的根据,因此它很快让位于对宗教发展更有事实价值的历史研究。 这就是为什么当休谟的《宗教的自然史》作为后者的代表作开辟了宗 教的历史研究的新阶段,立刻得到广泛的注意,而理神论的宗教假说 却越来越乏人问津。

二基督教与启示宗教在理性原则基础上的一致性

既然基督教的理性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它不需要增加或减 少,也不可能被增加或减少,即使启示也不能将它改变。这一结论建 立在对基督教与所谓的启示宗教的比较上。丁达尔认为,基督教作 为上帝建立的自然宗教,它的原则也是上帝意志的表达,就此而言, 它与福音书宜布的上帝的启示并无区别。它们的不同只在于启示的 “传播方式”:基督教的启示是“内在的”,是上帝创世时就制定下来并 植入人心中的,它作为人固有的内在原则起作用;福音书的启示是 “外在的”,是通过使徒的宣讲,由外部途径传播开来的。“内”、“外”启 示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一致性由它们共同的理性基础所决定,它 们都是理性的表现。丁达尔反对将理性和启示看成是各自独立的不 同规则,又同时为人们绝对服从的观点,认为那是矛盾的和不可能 的。正由于“内”、“外”启示在理性基础上的一致性,所以丁达尔说; “自然宗教是绝对完满的宗教,外在启示既不能增加它的完满性,也 不能减少它的完满性;真正的宗教,不论是内在启示的还是外在启示 的,必定是同样的。”①

从表面上看,丁达尔似乎将基督教(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福音 宗教)同等看待,无厚薄之分,但深一层看,他的真实目的是在正统神 学打着“启示”旗号压制迫害自然宗教的情况下,为自然宗教作辩护。

① 丁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58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印 1730 年版.

而且在承认两者一致的前提下,他往往给基督教(自然宗教)以更高的 评价。比如他认为,由于基督教出现在福音书之前,它的“内在启示”更 具有本原的意味,它不但不是福音书的摹本,福音书反倒只是“内在启 示”的“重新发表”(republication)或补充说明。不仅如此,如果考虑“内 在启示”和“外在启示”发挥作用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有更大的优越性。 因为“外在启示”不能一一应对纷纭世象的千变万化,在各个具体问题 的处理上,“内在启示”的“自然之光”必不可少。尤其在对各种现存宗 教的真理作判断时,往往更需要“内在启示”的帮助。他说:

从最初创世时起,我们每个人心中就写入了一个自然和理 性的宗教,全人类都必须根据这一宗教对不论任何既有宗教的 真理作判断。如果这个真理在任何一点上,或哪怕在最细微之 处违反了自然的和理性的宗教,那么,仅此一项就是一个论据, 它使一切能认为支持该真理的其他情节变得完全无效。①

当丁达尔被指责过分强调理性、忽视启示,因而是“自由思想者” 时,他理直气壮地为理性和自由思想辩护。他把理性看成是感觉和 思辨的裁判者,认为如果在任何事情上启示与理性发生了矛盾,那只 能有损于启示。他进而将理性看成是辨别启示真假的标准,他说; “凡是根据理性为真的任何东西,根据启示决不会是假的。”②“有一先 于任何外在启示的理性法则,上帝既不能使他的创造物,也不能使自 己违背它;而且在细枝末节上与它不一致的任何外在启示都不可能 是真的。”③他认为夸大启示,贬低理性宗教和自然宗教,就是打击一 切宗教。在谈到“自由思想”时,他将“自由思想”与理性联系起来。他 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自由思想”的攻击是理性的不共戴天的敌人所

① 丁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60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印 1730年版。

② 同上书,第178页。

③ 同上书,第189页。

为,他们在当今理性盛行的年代无法公开攻击理性,就借攻击“自由 思想”之名而行攻击理性之实。他毫不掩饰对“自由思想”的赞许,说:

理性和启示长期处于分歧之中,如果因为我值得称赞地试图 将它们调和起来而被指责为自由思想者,那我是毫不奇怪的。这 个称号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令人讨厌,我全然不以其为耻。因为 人们完全可以设想,既然一个人不需自由思想就可以恰当推理,那 么,一个人也可以完全不需思想而推理,而这是荒谬的。①

三人类理性的认识论基础

在丁达尔的论述中,理性实际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它是上帝意志 的表现,是“绝对完善、永恒、不可改变的……自然法则”②;另一方面 它是人认识“自然法则”、根据“自然法则”规范自己行为的理智能力 或“手段”。从本质上看,理性的两种含义是一致的,只是理解的角度 不同,前者是从神性方面看,后者是从人性方面看。由此我们可以理 解丁达尔的如下一段话,

我们可以想到我们的理性本质的伟大尊严,因为我们的理 性在种类上,尽管不在程度上,与上帝的理性有同样的性质,而 且,正是我们的理性使我们有了上帝自身的形象,正是这一共同 的纽带将天和地联系在一起,将被造物和造物主联系在一起, 如果我们的幸福是有限的,那是因为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唯有 上帝才有无限的理性和幸福。③

丁达尔认为人与神相应,人可以与神的理性沟通,沟通的可能性

①「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180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 印 1730 年版。

② 同上书,第8页。

③ 同上书,第24页。

是先天的,因为上帝在制定理性法则的同时,也赋予人类认识理性法 则的方法。他说:

如果上帝给了人类一个法则,也必定给人认识这个法则的 充足方法,否则的话,他就违背了自己给人类这一法则时的意 图,因为当一项法则不能被理解,它就不是一项法则了。难道我 们会说,虽然上帝构造了自己的法则和人类的理智,却不知道如 何使两者适合起来吗?①

这里所说的“充足方法”(sufficient means)就是人的理性能力或“官 能”,人只有依靠这种“官能”,才能知道上帝要求我们知道什么、相信 什么、宣布什么、实行什么。理性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了。

对人而言,理性是一种认识能力或“方法”,丁达尔详细论述了人类 理性的认识论基础。他首先区分了人类理性的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 指通过某种活动区分真假时的“理性官能”;另一种含义是指理性官能 在对任何命题词项的契合与否作判断时所凭借的“手段”(Medium)。 在第一种含义下,“理性官能”是指人天生具有的“领悟、判断和 推断的能力”,它们的“直接对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观念”。 他同洛克一样,认为观念有两种:一种是“感觉观念”;一种是“反省观 念”。感觉观念是“外界”事物的观念,反省观念是“内心”事项的观念。 心灵对“单一的观念”进行“领悟”(apprehend),用“简单词项”表述之; 心灵对“联结”在一起的观念进行“判断”,用“命题”表述之;当命题表 述的观念需要其他观念的介入以达到某种“判断”时,它们就形成了 “推断”或“论证”。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知识。

在人类理性的第二种含义下,人类知识无非是“对我们的观念契 合与否的知觉”。当我们将任何两个观念联结起来,作出判断,就构 成了“命题”,各观念是命题的词项。所谓“真理”就是对命题词项的契

① 丁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4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印 1730 年版。

合与否的肯定或否定的正确表述。由“对观念的契合与否的知觉”形 成的知识又分两类:一类是“直觉的知识”,它依赖于对两个观念契合 与否的直觉,这类知识是“自明的真理”;另一类知识是“演证的知识”, 它需要以其他观念为中介来帮助判断两个观念的契合与否。在两类 知识中,“直觉的知识”有最大的确实性,因为它直接来自上帝,“是上 帝自己的知识,上帝是用直觉来观察万物的”,因此这类知识也可以 称做“神圣的灵感”(Divine Inspiration)。①“演证的知识”的确实性依 赖于“直觉的知识”,因为在演证的每一步,即对相关观念契合与否的 每一比较和判断中,都必须由直觉来保证它的确实性,否则任何演证 都是某种程度上或然的。

从丁达尔的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他的认识论明显受洛克的影响, 不过他主要强调的是洛克关于直觉和演证知识的确定性的观点,而 不是一切知识来自于经验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丁达尔在对人的 理性能力的描述中,在他强调“直觉知识”的至上地位时,都明确赋予 它们以“神性”的含义,这样他就从根本上将理性主义认识论与宗教 理性主义一致起来,依靠神性确立了理性的权威和合理性,同时避免 了在人和神之间另筑沟通渠道的困难。但是这种观点的负面影响也 是很大的,因为它无异于说,即使在最深刻昭示人的本性的理性活动 中,人仍不过是神的活动的附属物,他们必须亦步亦趋地遵从神的旨 意,没有任何自身的主动性。这种对人类理性的限制和约束很难说 是丁达尔的初衷,但当他为了追求理性的确定性而将一切理性根据 罩上“神圣的”光环的时候,这个他所不愿见到的结果就很难避免。

四宗教的目的是促进人类利益和履行道德责任

基督教是与人的信仰活动相关的社会现象,它的理性本质不仅 表现在它的教义和学说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实践活动上。丁达尔认 为,上帝制定理性的法则,给人提供认识理性法则的方法,其目的完

① 见丁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182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 印 1730年版。

全是为了人类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至上的法则”①。按照上帝的意 志行事,就是按照理性行事,就是促进人类的利益。上帝赋予人理性 能力,使人能鉴别哪些事情或行为是有利于人类利益的,哪些是违背 入类利益的,并要求人始终按照理性的法则行事。因为上帝的意志、 自然的法则和人类的理性是一致的,所以当人已经有了理性鉴别力, 上帝就给人以充分的自由,由人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最合适的办法, 达到促进入类利益的目的,除在必要情况下,上帝并不时时干预人类 事务,即使在与宗教有关的事情上。

宗教促进人类利益的最重要作用在于它使人了解和履行自己的 道德责任。宗教的理性法则规定了上帝和人的性质、人类与上帝以 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明确了由此带来的人对于上帝以及对他人 所承担的道德“责任”。这些“责任”归根结底是上帝对人类的要求,它 们具有永恒不变的本性。当人用理性来思考上帝和人的本性以及那 些关系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责任”是什么。事物有善恶之分, 为了达到促进人类利益的目的,上帝赋予人理性的武器,使人能用理 性区分善恶、区分有益和无益,拒恶从善。这样一来,也就使人成为 “道德主体”,使人能知道什么是他们的幸福之所在,并履行相应的道 德“责任”。丁达尔激烈批评了各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他指出:“人类 社会的幸福,社会各成员的幸福,都在于遵守和实践道德;凡是偏离 或阻碍道德的事情,都一定是非常有害的。”②他认为迷信与不道德行 为有密切联系,认为攻击“自由思想”的人实际是“不道德行为的纵容 者”。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大胆地对《圣经》的道德性提出了质疑,他认 为《旧约》中的某些论述违反了事物的理性,如果照其行事就会犯罪; 《新约》的某些论述容易使人误解,或者因不严格而无法参照,因而人 只能诉诸自己的理性。虽然他没有充分展开对《圣经》的批判,但是, 他对理性的推崇和对《圣经》的蔑视是显而易见的。

① 丁达尔:《创世时就存在的基督教》,第46页,德国弗罗曼出版社1967年影印 1730 年版,

② 同上书,第141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十四章-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战争的第八年和第九年。入侵波奥提亚。安菲波里斯的陷落。伯拉西达的辉煌胜利。75 在同一个夏季中,[1]正当米提列涅人按计划准备在安坦德鲁斯[2]修筑要塞的时候,雅典派出征收贡税的舰队指挥官德摩多库斯和阿里斯提德斯(他们的同僚拉马库斯已率10艘舰船进入本都地区),在通过赫勒斯滂时,听说这个地方正准备修筑要塞,他们担心这里会成为第二个阿纳伊亚—这是萨摩…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173
  • 第六节 希波克拉底及其学派

    希波克拉底是希腊科斯医学学派的领袖。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在生理、解剖、病理及临床诊断、医疗等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无论在临床实践和理论方面对奠立、发展西方医学都有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崇敬地说∶"希波克拉底所以被称为伟大,并不是作为一般的人,而是作为一位医生,他比别的比他高大的人更为伟大。"当代西方医学史家阿克奈西特(E.H.Ackernecht)称他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6日
    208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二十四卷 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尔的遗体-在线阅读

    集会随即解散,兵士纷纷离开, 回到各自的快船上。别人都想吃晚饭, 享受甜蜜的睡眠,唯独阿基琉斯 在哭泣,怀念他的伴侣,那制服众生的 睡眠并没有困扰他。他在床上翻来覆去, 思念帕特罗克洛斯生前的刚毅与英勇, 回想起他和他一起立过多少功劳, 在对敌战斗中,在险恶波涛中,共同经历过 多少艰难辛苦。他想起这些事情, 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滴;他时而侧卧, 时而仰卧,时而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154
  • 索福克勒斯悲剧-《俄狄浦斯王》-(七)第三场-在线阅读

    (七)第三场 (伊奥卡斯特偕宫女上) 伊奥卡斯特 忒拜的长老们啊,我想起了求神, 手捧这缠羊毛的树枝和这些香花供品 来到神坛跟前。因为奥狄浦斯 受到各种凶信的警告,心灵遭到过分的刺激。 他不能像一个理智正常的人那样, 运用过去的经验判断眼前的事情, 而是,见人预报凶事,他就相信。 既然劝他无效,吕克奥斯的阿波罗啊, 我就来求你了,因为你离我最近, 带著这些象…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239
  • 第三节 更新原子论的自然哲学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无疑承袭、吸取了一个多世纪之前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伊睡鸠售和德谟克利特在用原子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本原与生成、各种天象与自然现象、身体与灵魂、影像论和感知认识、批判宗教迷信等方面,都一脉相承,有较多的相似性。但这两种原子论的自然哲学毕竟相距 100 多年.期间希腊古典哲学与科学思想有很大的进展。两者所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0日
    164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