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黎德对“观念论”的批判

如前面所说,黎德的哲学是在批判“观念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他曾表示,如果说他的哲学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对 哲学家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论”提出了疑问。黎德所说的“观念论” 是指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心灵认识的直接对象不是心灵之外的事 物,而是存在于心灵中的影像或观念。根据这种观点,既然外界事 物不是心灵的直接对象,我们就没有理由说心灵直接知觉或认识了 外界事物。于是,外界事物是否存在,它的性质如何,就都失去了直 接认识的证据,人们关于外界事物的一切论断都无非是在通俗的, 比喻的意义上说的,或者是通过没有可靠根据的推理推断出来的。 而这样一种观点必然会给心灵哲学带来极大混乱,产生不可救药的 错误。休谟的功绩就在于从这种“观念论”出发,用严格的论证揭示 它的真正结果——怀疑主义。黎德认为休谟的怀疑主义是十分荒 谬的,任何人都无法接受休谟否定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存在的论 断,因为任何一位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不会相信,他们所熟悉的日月 星辰、天地万物,乃至他们的父子亲朋都只不过是心中的观念,而且 会随着心中观念的消失而烟消云散。黎德指出,“观念论”是休谟的 怀疑主义的根源,它“颠覆了一切哲学、一切宗教和德行,以及一切常识”①,要使心灵哲学重新站在正确的基点上,必须对“观念论”进 行彻底的批判。

黎德首先考察了“观念”(idea)一词的用法。在日常语言中,观念 是指思想、概念、理智,总之是指心灵的某种活动。而在许多哲学家 的通常用法中,观念不是指思想、概念等心灵活动,而是心灵中的“对 象”。用洛克的话说就是:观念“是入在思维中心灵的直接对象”。当 一个人说“我有某某观念”,他的意思是他“想到了”“某某”。这就意味 着有三项东西:一是思想着的心灵,二是心灵的活动(思想),三是心 灵想到的外界对象。可是哲学家们却在心灵和外界对象之间加入了 一个心灵的“直接对象”,即观念。观念只在思想它的心灵中存在,它 像一个屏障,将心灵与外界对象隔离开,使心灵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变 得不可能。黎德认为哲学家们关于“观念”一词的用法违背了哲学的 真理,为怀疑主义提供了根据,因而是不能允许的。

黎德详细考察了“观念论”的历史,试图从理论发展的内在联系 上找到“观念论”错误的根源。他指出,“观念论”是哲学家们为解决心 灵如何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问题而提出来的,他们都认为人认识 的直接对象不是外界事物本身,而是呈现于心灵中的影像或观念 在古代,这种观点又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流射说”,即认为外 部对象的影像从对象中射出,经过感官孔道进入心灵;另一种是亚里 士多德和逍遥学派的观点,认为人知觉的不是外部对象本身而是心 灵中作为人心与外物之间“中介”的“影像”(species)。古代哲学家们 之所以没有从这些观点中进一步得出怀疑主义的结论,是因为他们 还普追信赖人类的常识,相信心灵之外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到了近 代,笛卡尔以无畏的怀疑精神创立了心灵哲学的新体系,这个体系要 求把对心灵的研究建立在反省之上。他的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表 明,只有清楚意识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在心灵哲学中建立反省原 则是笛卡尔的巨大功绩,是笛卡尔的新体系对亚里士多德的旧体系

① 黎德:《根据常识原则来探究入类心灵》,载于《托马斯·黎德著作集》第1 养。第 96 页。

的胜利。不过,笛卡尔没能彻底地坚持这个原则,他的体系仍然存在 与物体作类比的缺陷。他抛弃了古代的“流射说”,却保留了影像是 “中介”的观点,只不过把逍遥学派的“影像”改称为“观念”。在他那 里,意识是基础,观念是材料。他的体系的这个基本模式作为“观念 论”的近代形态被后来的哲学家继承下来了。洛克明确把观念当做 思想的直接对象,同时又承认外界事物是认识的对象。这样一来,思 想就有了双重对象:一个是直接的,存在于心中;另一个是间接的,存 在于心外。这种双重对象理论是由洛克对“观念”一词的滥用造成 的,这是洛克的哲学的最大缺陷。巴克莱和休谟都看到,把观念作为 心灵的直接对象,其结果必然将观念看成是“唯一的”对象。巴克莱 沿着这一路线修正洛克的观点,认为既然思想的直接对象是观念,就 没有任何理由确定外界事物这个对象的存在。于是,他得出结论:感 觉之外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观念。巴克莱的这个结论是 从“观念论”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因为观念本身并不蕴涵任何外 界对象的概念。不过,巴克莱的“观念论”也是不彻底的,如果他更彻 底一点的话,就应该承认,除了观念以外,心灵同物体一样也是不存 在的。然而,他不愿意放弃心灵实体,而是把它保留下来作为观念的 寓所,这样他就未能把“观念论”的实质内容充分揭示出来。而休谟 则彻底用“观念论”来说明一切,他证明,既然人认识的对象仅仅是印 象和观念,而印象和观念又没有告诉我们它们之外的任何东西的存 在,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物质和心灵的存在,因此,我们只能接 受怀疑主义

黎德通过对“观念论”的产生和演变过程的梳理,提出了一套自 成一说的见解,他的重点在于说明英国经验主义的发展。他指出,休 谟的怀疑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根源是作为经验主义的理 论基础的“观念论”。“观念论”是“特洛依木马”,它内部隐藏着瓦解哲 学的因素。休谟的功绩恰恰在于他用严格的推理证明了“观念论”的 荒谬,揭示了经验主义原则的缺陷。他表明,如果把观念当成认识的 唯一对象,把对观念的认识当成认识的唯一内容,必然陷入怀疑主 义。黎德断言,休谟的怀疑主义正是从洛克经巴克莱到休谟的经验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西方哲学史上,黎德是最先明确作出这一 论断的人,不论在对具体细节的理解上有何出入或不同,它已成为西 方哲学史上被普遍接受的一个定见,就此而言,黎德对“观念论”的历 史演变的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

黎德从各个方面对“观念论”进行了批判。他首先要求用事实和 经验来检查“观念论”的根据。他指出,如果人心中真有观念存在,那 么就应在对人体的观察中发现。可是,解剖学家虽然提供了大量有 关人体的正确知识,驳倒了许多流为习见的错误看法,但从未发现人 脑中有任何影像或观念的痕迹。如果没有观察和实验的证据,我们 还有什么理由断定观念存在于心灵当中,作为心灵观察的直接对象 呢?根据自然哲学中通行的、在心灵哲学中也同样适用的原则,没有 经过观察和实验证实的假设只不过是虚构,是不能接受的。

黎德还从以下四个方面反驳了“观念论”:

一、“观念论”违背了人的通常感觉。当我们看到外界事物,如太 阳和月亮,决不会怀疑它们就是我们直接看到的对象。而那些主张 “观念论”的哲学家们却硬说我们看到的不是太阳和月亮,而是影像 或观念,它们并非远在天穹,而是就在我们心中,一旦我们不再知觉 和想到它们时,它们就不存在了。这种看法与常识格格不入,是无法 理解的。因此,“观念论”并无人类感觉的验证。

二、哲学家们认为观念的存在理所当然,却没有对此提出任何恰 当的证明。即使他们提出证明,也往往根据心灵与物体的类比。这 种类比主要有两个:(1)物体可以靠中介物传递运动,如一个滚动的 球可以撞击另一个球,使其运动,并以它为中介,将运动传递给第三 个球。心灵的活动也与此相似:心灵与外界事物是远隔的,不能直接 交往,因此心灵与外界事物的交往需要一个中介,即观念。观念一方 面与外界事物发生关系,是它的影像,另一方面存在于心中,作为心 灵认识的直接对象,通过观念的中介,心灵与外界事物发生关系。(2) 物体是被动的,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就永远保持原来的状态。由此 类比,心灵也是被动的,必须受外界事物的推动,在心灵中留下外界 事物的影像或观念,才能进行思维活动。黎德认为这两个类比都是错误的。作为发现事物性质的方法,人们可以通过对各种不同性质 的事物的类比,用已熟悉的事物的性质推测尚不熟悉的事物的性质。 但正因为类比只是一种推测,而不是确实无误的方法,所以由类比得 来的知识只是或然的意见而不是精确的知识。类比知识的可靠性与 类比对象的相似程度成正比,类比对象的差别越大,类比的结论就越 靠不住。在世界上,物体和心灵是最不相似的两种东西,将心灵比作 物体,无异于说心灵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用秤来称那样的荒谬可笑。 比如,心灵在知觉外界事物时,心灵是主动的,外界事物是被动的,外 界事物根本不可能像物体之间的推动那样对心灵发生作用。而且, 心灵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完全是一种直接活动,不需要任何中介,“观 念论”中关于心灵的“中介”的说法只是一个无意义的“词”。

三、尽管古今哲学家都断言观念的存在,但即使对“观念”概念本 身,他们也没有达成任何一致的意见。比如,他们有的认为观念是自 己独立存在的,有的认为是在神的心灵中存在的,有的认为是在我们 自己的心灵中存在的,还有的认为是在大脑和神经中枢中存在的;关 于观念的起源,有的说是天赋的,有的说是由外部对象产生的,还有 的说是神直接活动的结果;关于观念与外界对象的关系,有的说是外 界对象的真实表象,有的说是记号;关于观念的形式,有的认为是抽 象的,有的认为是具体的,等等。如果按照哲学家们所说,观念是人 类认识的直接对象,那么它就应当是人们最熟悉的,也最容易取得一 致的意见,而现在关于观念的这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正说 明“观念论”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虚构。

四、从“观念论”对于心灵科学所起的作用看,它是毫无价值的, 因为它没有给关于心灵的能力和活动的研究带来任何光明,也无助 于人们了解心灵认识外界事物的实际过程。因此,我们与其作出一 些不着边际的假设,还不如依据我们自己的意识和反省来观察和发 现自己心灵的活动和本性。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黎德对“观念论”的批判虽有启发性,但与 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当然,他对“观念论”的批判也有明 显缺陷,这主要表现在:虽然他反对用物体的机械性类比心灵的活动,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不可能真正摆脱机械论思想方式的束 缚,实际上他对观念的理解就是机械的。正因为他不了解感觉和外 界事物的关系是刺激一反映的关系,感觉把意识和外部世界联系了 起来,完成了外界刺激向意识的转化,所以他将观念看成像一块“屏 风”,放在意识和外界事物之间,成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障 碍。他也反对将观念看成是“镜子”的反映论观点,认为这样的“镜子” 是哲学家的“虚构”,它们根本不存在。

此外,如果说黎德对“观念论”的批判是有意义的,那主要不在于 他的具体观点,而在于他所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他实际上对即使在 当今西方认识论中也十分有影响的表象主义提出了质疑。表象主义 的基本观点是:入不能直接知觉外界事物,只能知觉外界事物在心中 的表象,而外界事物是这些表象的原因,因此表象主义也可以称做 “知觉的因果理论”。从主要方面说,黎德所说的“观念论”实际上就是 指各种形式的表象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观点,表象主义可以受到 各方面的批判,但大多数批判是以承认有某种“心像”作为认识的“材 料”为前提的。比如根据这一前提,人们可以说,表象主义的主要困 难在于无法用恰当的“推理”将“私人心中的”观念与“外界事物的”性 质协调起来。可是黎德的批判不同,他不想完善或修补表象主义,而 是要彻底铲除“心像”的假设,从根本上摧毁它。黎德用以取代表象 主义的主要理论武器是“直觉”,在他看来,只有“直觉”才能克服表象 主义对“推理”的依赖,从而避免它的间接性和相对性,最终铺平认识 真理的道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西方认识论中“推理”和“直觉”两种 方法交替使用的例证:在对知识现象的解释中,当“推理”(经验的、理 性的等)遇到困难的时候,“直觉”就成为最方便的替代选择。黎德对 直觉的诉诸可以明显地从他的感觉与知觉理论中看到。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拯救-在线阅读

    拯救 有一天,查拉图斯特拉走过一座大桥,一些残疾人和乞丐将他围住,一个驼子对他如是说道: “瞧,查拉图斯特拉!连民众也向你学习而信仰你的教言:可是,为了要让民众完全信仰你,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到——你必须首先使我们残疾人信服!现在这里有个…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59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失业-在线阅读

    失业 可是,离开魔术师不久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又看到有人坐在他要走过去的道路旁边,就是一个穿黑衣的高个子男人,有一张瘦瘦的苍白的面孔:此人使他感到非常不高兴。“糟糕”,他对自己心里说道,“这里坐着蒙面的忧伤的人,我看他像是神父之流:他们这种人到我的国土…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8日
    128
  • 第三节 哲学体系的阶段性展开

    前面已经提到,胡塞尔一生思考、著述甚丰,但在著作的发表方 面对自己要求很严,几近苛刻。也正因为如此,胡塞尔生前发表的每 部著作,都不仅代表了他多年的思考结果,而且还意味着在他思想进 程中的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在他的体系内部所构成的新思维方向, 而且它们当时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的阐释顺序与胡塞尔主要著作的发表次序相一致,它们既 可以反映胡…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193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三 近代哲学-第⼗⼋章 浪漫主义运动-在线阅读

    第⼗⼋章 浪漫主义运动 从⼗⼋世纪后期到今天,艺术、⽂学和哲学,甚⾄于政治,都受 到了⼴义上所谓的浪漫主义运动特有的⼀种情感⽅式积极的或消极的 影响。连那些对这种情感⽅式抱反感的⼈对它也不得不考虑,⽽且他 们受它的影响常常超过⾃知的程度以上。在这⼀章⾥我想主要就⼀些 不确定算是哲学上的事情,简单讲⼀讲浪漫主义观点;因为这种观点 乃是我们眼下要涉及的⼀段时期中…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5日
    81
  • 第二节 创立者普罗提诺

    在3 世纪罗马帝国趋衰之际,普罗提诺正式创立了希腊、罗马的最后一个深有影响的哲学体系一—新柏拉图主义。他以独特的超验用辨方式,综合摄取了晚期希腊与岁马哲学的一些主要流派的思想,修变了柏拉图哲学传统,构建了一个具有哲学与宗教趋同特色的庞大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体系及其演变,体现了罗马文明衰落时期理性低迷与嬗变、哲学宗教化的文化精神。普罗提诺常被视为一位神秘主义哲…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1日
    35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