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赫伯特的宗教观点

赫伯特关心宗教问题,他的宗教观点对后来有很大影响。有人 认为,《论真理》的主题实际是宗教问题,认识论只是为说明宗教问题 所作的准备。这种说法有些绝对,因为《论真理》中认识论观点毕竟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有独立的价值,显然不仅仅是为宗教目的 而作。但不可否认,宗教问题在赫伯特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即使 在《论真理》中也十分明显。除了《论真理》中的有关章节外,赫伯特后期的许多著作也是关于宗教的。他的宗教观点的基本倾向很明确, 那就是,反对教会权威对信仰的统治,主张将宗教信仰和行为建立在 “共同概念”和“正确理性”的基础上;反对基督教唯我独尊的正统地 位,通过比较研究,证明基督教和各异端宗教具有基本相同的性质。 赫伯特的观点对后来的非正统宗教思想有很大影响,人们甚至将他 与常被称做“无神论者”的霍布斯、斯宾诺莎等人相提并论。1633年 《论真理》被列为罗马教会的禁书。

赫伯特认为宗教的根本原则必须以“共同概念”为基础,“共同概 念”具有人们普遍同意的确实性。“共同概念的体系,至少就神学的 范围内而言,在各时代都明显被每一个正常人所接受,对它的正当性 不需要任何进一步的证明。”①赫伯特提出了宗教原则所依据的五个 “共同概念”,即:(1)有一个至上的上帝存在;(2)上帝应当受到崇 拜;(3)德行和虔诚是宗教实践的最重要部分;(4)人应当用忏悔为 他们的罪过赎罪;(5)人在今生之后将受到赏罚。他认为,“真正的天 主教会”就是建立在这五个“共同概念”的基础上的。

赫伯特将上述五个“共同概念”当做鉴别真假宗教学说的标准。在 西方的基督教批判思想中,对宗教的看法往往集中在对启示的看法上。 赫伯特认为启示的真理是存在的,因为它来自上帝。启示的真理的性 质与其他真理的性质不同,其他真理依赖于我们的能力,启示的真理依 赖于上帝的权威。但是启示的真正意思是什么,需要鉴别。这种鉴别 必须根据我们的能力,归根结底必须根据“共同概念”。他说, 并非每一宣称启示的宗教都是好的,并非每一由宗教权戚 所教导的学说都是永远必要的乃至有价值的。有些根据启示的 学说可以被放弃,其中有些应当被放弃。就此而言,共同概念的 教导是重要的。的确,没有它们就不可能在启示乃至宗教中确 定任何辨别标准。②

① 赫伯特:《论真理》,第291页,洛特里奇/托莫斯出版社,1992。

② 同上书,第 289 页。

赫伯特以《圣经》中的“十诫”为例,说明如何辨别它们是不是“共 同概念”或启示的真理。他认为,第一诫的意思是说,只有上帝应得 到最大的尊重,因此上帝命令只有他才能受崇拜;第二诫的意思是 说,因为人能形成使人尊崇的偶像,所以上帝禁止任何象征和偶像; 第三诫的意思是说,因为人们可能会藐视至善,用轻薄的言行诽谤 它,所以上帝不允许妄称上帝的名字;第四诫的意思是说,为使人既 不过于劳累也不过于安逸,因此上帝命令人工作六天后,用一天的时 间休息和向上帝做礼拜;第五诫的意思是说,为避免人们将他们与父 母的关系看成是第一因,以致将父母当做神圣崇拜的对象,所以上帝 告诉人们从对父母的孝敬中有望得到什么样的好处;第六诫的意思 是说,为使人除了因自保外不得伤害自己和他人,上帝禁止杀人;第 七诫的意思是说,为避免使人认为爱任何东西都是可允许的,上帝不 允许通奸;第八诫的意思是说,为避免使人通过拿别人的财产而使自 己致富,上帝禁止偷盗;第九诫的意思是说,为使真理得到确立,上帝 禁止作假证;第十诫的意思是说,为避免使人认为可以侵占他人的权 利,上帝责令人要内心知足。通过上述分析,赫伯特确认“十诫”是对 “共同概念”的概括,它们是启示的真理。

赫伯特对《圣经》的教义不是盲目接受而是进行分析,表明他对 《圣经》权威性的怀疑。他的怀疑建立在一个认识论观点上:凡是历 史上发生的事情都不是后人直接认识的,都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因此,关于历史事件的报告对于作者也许是真实的,但对于把它们当 做第二手资料的后人来说都是或然的。根据这一观点,他主张把以 “共同概念”为根据的知识与以历史报告为根据的信仰区分开来。 他说:

即使没有任何作家能成功地描述过去,即使没有任何对以 前时代的记载存在过,我们也应当承认,永恒的真理可以从对象 本身,可以从共同概念,可以从神圣的普遍天意中引申出来。人 们可能会说,我以此破坏了对历史的任何信念,使那些为我们提 供创世史和赎罪史的人所做的事情显得并不重要。正相反。我 对这些作者极为尊重,但是,我对上帝的相信……不是来自历 史,而是来自共同概念的教导,尽管有关方法、时间和其他情节 的问题我是从作者得知的,这些问题是信仰的材料。以上考虑 没有消除或贬低对《圣经》记载的信仰。与大多数人一样,我完 全接受这些报道,而且乐于相信上帝可能做出了更大的奇迹,如 果任何这样的奇迹被记载的话。不过,我将知识和确实性与建 立在报告基础上的信仰区分开,这使我可以将各宗教中我们所 能知道的东西与我们所能相信的东西分开。①

至此,赫伯特的意思似乎是要对知识和信仰划界,将它们限制在 各自的领域,互不干涉。但这不是他的本意。他清楚地看到了知识 和信仰之间的冲突,他认为,因为历史的记载是或然的,所以当根据 历史记载的信仰与知识发生冲突时,就应当坚持知识,修正信仰。 他说:

如果由于粗心或时间的推移使任何诬蔑上帝的段落,或对 那些公认的神圣属性发生怀疑的段落,混入一本经书或世俗读 物中,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应当同意修改这部著作——以前已经 这样做过——或者因为解释者所说的观点与共同概念冲突,违 反了作者的本意,甚至违反了信仰的类比,而指责他们的错 误宪?②

如果说在《论真理》中赫伯特对《圣经》的权威性的怀疑还比较含 蓄的话,那么,他在《俗人的宗教》中就比较明确了。他在该书中指出, 应当把《圣经》当做历史看待,并对它进行考察:其中被人们普遍同意 的内容可以作为上帝的“道”来接受,否则就只应看做是人的意见,或 看做含糊的、无意义的东西。

① 赫伯特:《论真理》,第315页,洛特里奇/托莫斯出版社,1992。

② 同上书,第316页。

《俗人的宗教》主要讨论了俗人如何在各种宗教中选择最佳宗教 的问题,其基本原则与《论真理》是一致的。赫伯特认为,要作出正确 选择必须根据理性的指导,也就是要根据关于宗教的五个“共同概 念”。在《异教徒的宗教》一书中,赫伯特考察了古代宗教思想是否有 真理因素的问题。他通过分析证明,关于宗教的五个“共同概念”就 是古代宗教思想共同具有的真理因素。因而他断言:古代异教并不 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荒谬和愚蠢。在《一位教师与他的学生的对话》 中,他再一次论证了理性和“共同概念”对于真正宗教的重要作用。 在这些著作中,与“共同概念”的普遍性相联系,他还从不同侧面表达 了宗教宽容的思想。可以看出,他对理性和“共同概念”的强调成为 贯穿他的宗教观点的一条主线。主要因为这一点,人们将他与英国 后来的理神论运动联系起来,认为他奠定了理神论的理论基础,称他 为“英国的理神论之父”。①

① 关于赫伯特与后来理神论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没有任 何证据表明赫伯特对后来的理神论者有重大影响。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在线阅读

    第二版序 对属于理性的工作的那些知识所作的探讨是否在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上进行,这可以马上从它的后果中作出评判。如果这门科学在做了大量的筹备和准备工作之后,一旦要达到目的,就陷入僵局,或者,经常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得不重新回头去另选一条路;又比如,如果那些各不相同的合作者不能像遵守这个共同的目标所应当的那样协调一致:那么我们总是可以确信,这样一种研究还远远没有走上…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24日
    460
  • 第二节《人类理智新论》中的认识论、 《神正论》中的伦理学及其背景

    莱布尼茨没有像后来的黑格尔那样发表大部头著作以从正面构 造哲学体系。他的许多重要思想存留在许多笔记式短文(比如《单子 论》)和大量的书信中,即使是他仅有的两部篇幅较长的著作 《人类理智新论》与《神正论》,也是论战性的著作,他的学生和后来的研 究者从中总结出了他的哲学体系。 我们首先应注意莱布尼茨思想的发祥地,这就是他在 1686 年写 的一个小册子——《形而…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41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二十四卷 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尔的遗体-在线阅读

    集会随即解散,兵士纷纷离开, 回到各自的快船上。别人都想吃晚饭, 享受甜蜜的睡眠,唯独阿基琉斯 在哭泣,怀念他的伴侣,那制服众生的 睡眠并没有困扰他。他在床上翻来覆去, 思念帕特罗克洛斯生前的刚毅与英勇, 回想起他和他一起立过多少功劳, 在对敌战斗中,在险恶波涛中,共同经历过 多少艰难辛苦。他想起这些事情, 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滴;他时而侧卧, 时而仰卧,时而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72
  • 第六节维特根斯坦的历史影响

    维特根斯坦哲学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人类哲学思考的影响是巨 大的、前所未有的。如今,我们都知道他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 的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影响。但这只是我们 看到的表面现象,事实上,维特根斯坦给当代哲学所带来的冲击作用 远比这些大得多。这种作用不仅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而 且消极的作用比积极的作用还要大。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347
  • 第三节历史哲学

    启蒙思想家喜欢写历史著作,其典型代表是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但两人的历史著作差别很大。伏尔泰擅长宏篇巨著,把握全局,知识 全面而精细;孟德斯鸠对历史的描述更像箴言和札记,在他那里,对 资料的掌握远不如沉思妙想重要。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革新了历史 著作的写法,却又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与伏尔泰相比,孟德斯鸠的历史著作的数量和篇幅都少得多,其 中最完整也备受后人赞誉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5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