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休谟论宗教

休谟对宗教问题的关注贯穿于他的整个哲学研究生涯中,他对 宗教的怀疑态度和对自然宗教的批判使他在宗教哲学史上占有十分 突出的地位。休谟不是神学家,而是哲学家,他论述宗教的目的是为 了考察宗教原则和神学证明的哲学根据。一般而言,他的观点的基 本精神是批判的,而他的批判武器就是他的人性哲学和经验主义。 当然,休谟不是无神论者,也不一概反对宗教。他在批判各种宗教理 论,抨击宗教迷信的危害的同时,仍然承认上帝的存在,主张建立对 社会有益的“真正的”宗教。他的这一立场可以从他的哲学观点和社 会政治态度两方面得到一般的说明。

休谟关于宗教的理论著作主要是《人类理智研究》的第10 章“论 奇迹”、第11章“论特殊的天意和来世”,《自然宗教对话录》,《宗教的 自然史》,以及若干篇短论。虽然休谟的这些著作是分散写成的,但 是各部著作有相对独立的侧重,又有内在的联系。如果从整体上看 这些著作,它们构成了相当系统的一套理论,其结构是这样的:首先, 对于所有的论述都规定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大前提,即上帝的存在不 容怀疑。② 然后,在此前提下,将宗教论证的主题一分为二:一是“关

① 休谟:《人类理智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塞比-比格编,第41页,牛津大学出 版社,1975。

② 见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第2、14、15页,商务印书馆, 1962。在那里,休谟借三位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人之口表示了对上帝存在的共同信念, 这个信念不应只看做是对《自然宗教对话录》一书而言的,而应看做是休谟的全部宗 教理论的前提。由于休谟坚持了这一前提,使得他的理论不论对各种神学观点进行 了怎样深刻的批判,都不可能是无神论的。

于宗教的理性基础”,即关于上帝存在的理性证明及其有效性问题; 二是“关于宗教在人性中的起源”问题。在前一主题中,休谟一一讨 论了后天的理性证明(设计论证明)①、先天的证明、道德的证明②、特 定事件和体验的证明(神迹的证明)③四种证明形式并得出四种证明 均为无效的结论。在后一主题,休谟根据人性科学的原理,正面论述 了宗教和神的观念的起源以及由一神论到多神论的历史发展。④ 在 所有这些论述中,休谟对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的批判最深刻,影响 也最大,所以在此着重介绍。

设计论的证明是从自然现象的合目的性和与人工制品的类比推 出上帝的存在,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根据观察,自然万物的构造、 秩序和作用都符合一定的目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安排来进行 的。比如动物的器官有特殊精密的构造,用以达到适应生活的特殊 目的。又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地球上四季的变化,都是按照一定的秩 序协调进行的。自然万物的这种合目的性不能用偶然性来解释,它 们必定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出来的,就像一件人工制品,比如一块 钟表,是为了提供时间测量而设计制造出来的。钟表必定有工匠为 其设计和制造者,同样,自然万物也必定有其设计和制造者,这就是 上帝。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休谟从以下方面对设计论进行了批判;

第一,设计论证明依赖于对自然作品和人工制品的类比推理:人 工制品有设计制造者,自然作品也一定有设计制造者。但是,对于任 何类比,其可靠性取决于类比对象的相似程度。对性质相同的事情 的类比推理,其结论是十分确实的。如果类比的对象有很大差距,类 比推出的结论就不准确,对象的差别越大,结论就越靠不住。设计论 证明拿自然与人工制品作类比,可是两者的差别太大了,根本不能保

① 见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和《人类理智研究》第11章“论特殊的天意和来世”。

② 见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

③ 见休谟《入类理智研究》第10章“论奇迹”。

④ 见休谟《宗教的自然史》。

证类比的准确可靠。他说:

假若我们看见一所房子,我们就可以极有把握地推断,它有过 一个建筑师或营造者;因为我们所经验到的果与果所从出的因恰是 属于一类的。但你却决不能肯定宇宙与房子有这样的类似,使我们 能同样可靠地推出一个相似的因,或者说这样的类比是完全而又完 善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此显著,所以你在这里所推出的充其量也 不过是关于一个相似因的一种猜想、一种揣测、一种假设。①

当我们将房屋、船舶、家具、机器等人工制品与宇宙相比较,实际上 是以部分与全体相比较。对部分适用的东西,对全体不一定适用, 尤其在部分与全体相差甚远的情况下。这就像不能从一根头发的 生长而知道一个人全身的生长,不能从一片叶子的生长而知道整棵 大树的生长一样。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根据某些物品是人设计制造 出来的,就以此部分的情形推断宇宙全体也是由与人类似的东西设 计制造出来的。“我不但绝不承认自然的一部分能供给我们关于自 然全体起源的正确结论,我并且不容许自然的一部分作为另一部分 的法则,假如后者与前者相差太远的话。”②

第二,设计论的证明是从结果推出原因。可是,对于由果及因的 这种推理,果和因应适成比例,我们只能由一定的结果推出能产生这 一结果的适当的原因,而决不能将此原因夸大,超出产生这一结果的 需要,并将夸大了的原因当作推理的结论。“当我们从一个结果推断 任何特定的原因时,我们必须使原因和结果相称,而且除了恰恰足够 产生那个结果的性质以外,我们决不能允许把其他任何性质归于那 个原因。”③

①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第17—18页,商务印书馆,1962。

② 同上书,第21页。

③ 休谟:《入类理智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塞比-比格编,第136页,牛津大学出 版社,1975。

设计论证明正犯了这种夸大原因的错误,因为它在断言神创造 世界的时候,超出了我们眼前所见的这个有限世界的范围,无限夸大 了神的能力和性质,把他变成了全智、全善、全能的造物主。而这种 从有限的结果推出无限的原因的推理是站不住的。休谟说: 即使我们承认诸神是宇宙的存在和秩序的创造者,也只能 推出他们具有恰在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那种程度的能力、智 慧和仁慈,而再不能证明任何更多的东西……我们只能在当下 所表现出的属性迹象的范围内,断言这些属性是存在的。要推 说还有更多的属性,那只不过是一个假设……我们决不会被允 许从作为结果的宇宙推进到作为原因的朱庇特,然后,再由这原 因下推出任何新的结果来……关于原因的知识既然只由结果中 来,原因和结果就应当互相精确适应,而且不论原因还是结果都 不能指出任何更多的东西,不能成为任何新的推断和结论的 基础。①

[神的]至上的智慧和仁慈完全是想像出来的,或至少没有 任何理性的基础;而且,除了你看到他在其作品中实际做出和展 示出的性质之外,你没有理由再赋予他任何其他的性质。②

第三,因果推理的基础是归纳,即从以往两类现象恒常会合的事 实,概括出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由于我们观察到房屋、机器等物品 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许多事例,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这类物品时,就 可以合理地推断它们是由人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因为这时我们有归 纳的根据。但是,这种归纳不适用于由自然物品到最高造物主神的 推理,因为神是唯一的,我们从来没有观察到神与自然作品相联系的

① 休谟:《人类理智研究和道德原理研究》,塞比-比格编,第137页,牛津大学出 版社,1975。

② 同上书,第 138页。

类似事例。“由于两种对象,根据观察,是常常联结在一起的,于是根 据习惯,当我看见了其中之一的存在,便能推出其他一个的存在…… 但在现在的情形下,对象是单一的、个别的、没有并行的,也没有种类 上的相似,怎样能应用这种论证,那就难以解释了。”①

第四,根据设计论的证明,世界是由神的心灵设计的,神的心灵 是世界存在的原因。可是这种把精神性的心灵当做世界存在的原 因,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假设。因为不论根据理性还是根据经验,我 们都可以证明,就因果关系而言,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并无两样。如 果物质世界必须有一个原因,精神世界也必须有一个原因,而且我们 同样可以要求寻找这些原因的原因,以此类推,乃至无穷,势必永无 定论。休谟说:

因此,对于你将那个存在的原因看做造物主,或者,按照你 的神人相似论系统,把他看做是从物质的世界追溯出的一个观 念的世界,我们怎样能够满意呢?我们不是有同样的理由,从那 一个观念世界再追溯到另外一个观念的世界,或新的理智的原 则吗?但是如果我们停住了,不再往前推,那么为什么偏偏要到 这里才停住呢?为什么不在物质的世界停住呢?除非无穷地往 前推,我们怎样能够满足自己呢?而在这个无穷地往前推的进 程中,究竟有什么满足可说呢?②

第五,设计论的证明强调神和人的相似,并根据人的特性来推断 神的特性,但稍加分析可知,这种推断不能赋予神以设计论证明所断 定的那些性质。比如根据神人相似的原理,因为人是有限的,我们就 不能说神是无限的;因为人是不完善的,我们就不能说神是完善的; 因为造一所房子或一只船的工作往往由许多人联合起来做,那么,设 计和构造世界的工作也可以由许多神联合起来做,于是就没有必要

①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第23页,商务印书馆,1962。

② 同上书,第34页。

假定某一个神是全智全能的。总之,即使我们承认在具有设计能力 方面神与人是相似的,我们也没有理由超出人的有限和具体去推断 神的其他神圣属性,而只能依赖于幻想和假设。

第六,设计论的证明根据自然作品和人工制品的相似,推断它们 的原因也相似。即使退一步说这个论证能够成立,它也不是唯一的, 因为我们还能找到其他与自然作品相似的东西,并在其相似性的基 础上,建立起同样的论证。比如动物和植物就与自然的作品相似,动 物和植物的原因是生殖和生长,因而我们也可以设想宇宙的原因是 生殖和生长,而不必是设计和制造。

在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中,他坚持了经验论的根本原则:从 观察经验中不能合理地推出观察经验之外的事实。就对神的证明而 言,“我们的观念超不出我们的经验:我们没有关于神圣的属性与作 为的经验”①。既然神不是观察和经验的对象,所以,我们从已知的观 察经验推出关于神的存在和性质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合法的。休谟指 出,设计论证明所依赖的类比推理和因果推理都是关于事实的经验 推理,经验推理的本性是或然的,它不提供超出经验的必然知识。当 设计论证明用类比和因果推理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和性质的时候,其 结论没有逻辑必然的根据,因此,它只能被当做猜测或假设,而不能 当做客观有效的证明。虽然在某些方面对休谟的观点可以进行反驳 和争论,但总的来说,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是十分有力的。

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在宗教理论 方面,他的批判严重摧毁了设计论证明的哲学基础,是对当时流行的 理神论思想的沉重打击。在自然科学方面,休谟的批判表明,尽管自 然科学的成果证明自然万物的运行是有规则的,但这并不能成为设 计论证明的根据。自然科学不支持神学。这样,休谟的批判就不仅 有直接反对神学基础的意义,还有为自然科学正名,使之与宗教神学 划清界限的意义。在哲学方面,休谟的批判对康德的思想的形成有

① 休谟:《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62。

重要影响。康德认为,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表明,如果对理性的 运用不加限制就会使理性用于超验的对象上去,比如用于作为至上 存在者的神,而理性的这种超验运用是无效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 判》的“先验辩证论”中对设计论证明进行了批判,他借鉴了休谟的论 点并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认为,休谟对有神论的攻击是非常有力的, 实际上是无法驳倒的。

休谟不但对宗教神学的理性基础进行批判,而且还从人类宗教 意识的发展和心理活动的基础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宗教观念的起源, 也即本节开始时提到的他关于宗教论证的第二个主题。他的主要 思想出自《宗教的自然史》一书。他坚持认为,人的宗教观念是在一 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的情感、情绪、想像等感性心理活动造成的,而不 是从理性的推理和证明中引出的。他指出,原始人的生活条件是非 常恶劣的,他们不过是“贫困的动物”,总是处在缺吃少穿的状态之 下。这种情况造成了原始人只关心与自己的温饱最密切相关的事 情,他们的一切情感也都系念于此。这时,他们决不会费心思考关 于宇宙的构造和变化规则等抽象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离他们的生 活太远,决非他们所能想到的。因此,原始人最初的神的观念必定 是从生活情感中,而不是从对自然现象的抽象推理中产生出来的。 他说:

对于这样的野蛮人,只有人生的那些普通情感才能对他们 发生作用,那就是对幸福的迫切关注,对未来痛苦的忧虑,对死 亡的恐惧,对复仇的渴望,对食品和其他必需品的欲求。在这类 希望和恐惧,尤其是恐惧的扰动下,人们带着惊悸的好奇心,仔 细观案未来那些原因的进程,考察人生种种相反的事件。而在 这混乱的景象中,他们以更加混乱、更加惊异的眼光看到了神最 初的模糊迹象。①

① 休谟:《宗教的自然史》,载于《休谟论宗教》,第39页,伦敦与格拉斯哥,1963。

休谟还进而证明,人将神的观念具体化和人格化,从多神论观念发展 到一神论观念,都是人的想像和情感活动的结果。

休谟关于宗教观念起源的论述有很多有价值的见解。比如他 把宗教看成是一个历史的现象,否定了宗教从来就有、万世不变, 宗教观念与生俱来的观点,基本正确地指出了宗教的产生是随着 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无宗教到多神宗教再到一神教的历史过程。 他还对宗教观念的心理根源和认识根源作了有意义的论证,指出 了宗教观念是早期人类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从对切身生活的希 望和恐惧情绪中产生出来的;“无知是信仰之母”,与这种心理活 动相适应的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低下,由于人不能了解自然现象的 真正原因,所以只能将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让位于幻想和迷信,从 而加强了造成宗教观念的情感活动。总之,休谟所提出的宗教的 心理学基础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诚如有人所指出,这个问题实 质上是一个现代的问题,现代关于宗教的许多思考都是从这一问 题引出的,休谟无愧于现代系统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一人。① 此外, 与站在宗教的立场上证明宗教与理性一致性的理神论者不同,休 谟把宗教当做科学研究的对象,把自己当做这一对象的客观观察 者,他试图从历史、社会、民族和心理等方面对入的宗教观念的发 生和发展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的”解释。他的这一倾向使他与 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学观点划清了界限,为使宗教理论走上科学的 轨道作出了贡献。

休谟不但关心宗教的理论问题,还关心宗教的现实社会作用问 题。他认为,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道 德方面的,它的“恰当职务”是“纯洁人心”,“加强一切道德责任”,“使 人的行为人道化”,“灌输节制、秩序和服从的精神”,“确保对法律和民 政官的服从”等。休谟是一个社会功利主义者,他认为宗教所要达到 的这些目的都是“有用的”,为达到这些目的所进行的宗教活动都是

① 参见莫斯纳《大卫·休谟的生平》,第333页,牛津,1970。

“有无限价值的”。① 虽然他也强调宗教对灵魂的净化作用,但不难看 出,在他的眼中,宗教的最实际用处是鼓励节制和服从,以维护社会 秩序,保持社会安定。

休谟以基督教为对象,考察了历史上宗教所起的作用。虽然他 没有绝对否认基督教可能在上述方面有过积极的表现,但他认为,基 督教已经被“滥用”了。由于人们过分注重崇拜活动中虚浮的礼仪和 形式,又由于人性的脆弱和不完善,使得迷信和狂热在基督教中大量 滋生和蔓延,基督教已经“腐败了”。他专门分析了迷信和狂热这一 对宗教的孪生子。他认为,虽然产生这两者的心理基础不同,迷信是 由于软弱、恐惧、悲伤等情绪加上无知造成的,狂热是由于希望、骄 傲、放肆、妄想等情绪加上无知造成的,但它们都是宗教“腐败”的表 现。如果将迷信与狂热相比较,他认为迷信对社会更有害。其主要 理由是:

首先,迷信有利于形成和加强教士的权力,而教士的权力是有害 于社会的。本来,教士的职责是指导人们的精神生活,弘扬宗教仁慈 和节制,教士本人也应当是专心为宗教服务,过着圣洁生活,具有崇 高献身精神的人,可是当教士掌握了权力,就成为争吵、派争、迫害和 内乱的根源。由于迷信建立在人的恐惧、忧郁等低沉的情绪上,它使 人因自卑而感到与神无缘,于是很自然地求助于一些所谓生活圣洁 的人,把他们的一片忠心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希望通过这些人向神转 达他们的祈愿和敬仰。于是,教士阶层就在迷信的推动下出现和发 展起来。迷信越深,教士的权威就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严重。与 迷信不同,狂热是一种相当有独立性的情绪。在信仰活动中,狂热者 不受教士的管制,他们不把宗教仪式和传统放在眼里,因此,狂热情 绪是不利于教士权力的。就此而言,狂热比迷信对社会的危害小 得多。

其次,虽然宗教狂热刚出现时比迷信更猛烈,可以引起社会的严

① 参见莫斯纳《大卫·休谟的生平》,第306页,牛津,1970。亦见休谟《自然宗 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第89页,商务印书馆,1962。

重动乱,但宗教狂热就像雷雨,很快就会过去,狂热过后带来的是冷 静和松弛,就像雨过天晴一样。这时,在狂热者中既无教士那样的统 治集团,也无各种宗教仪式和规定,呈现出十分平和宽松的状态。而 迷信则不同,迷信的潜入是逐渐的、不知不觉的,它使人变得驯服。 表面上看起来迷信既能为行政长官所接受,对他人也无害,但是其结 果是有助于确立教皇的权威,使他能无休止地进行争斗,实行迫害和 发动战争,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的暴君和捣乱者”。罗马教会就是这 样潜移默化地攫取了权力,并为了保持其权力,不惜将整个欧洲抛入 动乱之中。

最后,迷信是公民自由的敌人,狂热是公民自由的朋友。这是因 为:一方面,迷信是由教士鼓吹的,它意味着对人的压制,而狂热是对 教士权力的破坏,它意味着解放;另一方面,迷信使人驯服和卑下,像 奴隶一样,而狂热则使人变得无畏和激奋,自然而然地使人倾向于 自由。

休谟认为狂热优于迷信,并不意味着他赞成狂热。实际上在他 看来,不论是迷信还是狂热都是不符合真正宗教精神的腐败现象。 他对迷信和狂热的比较,其主要目的之一是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他对 正统基督教的强烈反对和蔑视。他把基督教看成是“流行的迷信的 体系”,他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使公众“睁开眼睛”,让迷信的体系 “垮台”。

由上述可知,休谟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看法是两方面的。一方 面,他认为,宗教就其应有的作用而言,是对社会有益的,它可以纯洁 人的灵魂,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定。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现实生活中 的宗教违背了它应有的职能,已经变成了社会动乱和灾难的一个根 源。因此他区分了“真正的宗教”和“虚假的宗教”。“虚假的宗教”是 与荒诞的迷信联系着的,是建立在恐惧、虚伪、自私等情绪和情感上 的,是依靠各种虚浮的仪式和规则来运行的,是由制造动乱的教士们 掌管的。“虚假的宗教”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与对虚假宗教的批判相 应,休谟提倡一种“真正的宗教”。这种“真正的宗教”的内容是什么, 他没有明确说,对此可以作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休谟本意上不主张任何宗教,他提出“真正的宗教”是针对现实中“虚假的宗教”而言 的,实际上他的“真正的宗教”的概念是空的,没有内容的;如果说有 内容,也只是对上帝的存在等启示真理作“哲学的认可”①,此外再不 作任何理性的规定和推论,也没有任何宗教的机构、仪式和行为。另 一种理解是:休谟确实想建立一个有实质意义的宗教,这个宗教除了 同样对上帝的存在等启示的真理作“哲学的认可”外,还依据一套根 本的原则,即人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真正的宗教中,人类将根据 他们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按照他们本性中的“自然倾向”去感 受、去理解、去信仰、去生活。在这个领域中,任何假宗教的超自然的 理论和说教都是没有地位的,因为人的“自然倾向”永远对入的思想 和行为起决定作用。在此,休谟的“真正的宗教”就同他的人性哲学 结合在一起了,于是,它也可以被称做“哲学的宗教”。

不论从哪一种意义上理解休谟的“真正的宗教”,这个宗教是与 怀疑主义不可分的。在第一种理解上,只有根据怀疑主义,才能限制 理性不切实际的愿望,保持对宗教原理本空的不作规定。在第二种 理解上,只有坚持怀疑主义,才能使人服从于“自然的倾向”,不受任 何独断和迷信的影响。在怀疑主义的前提下,休谟所说的宗教已经 不同于传统的宗教。当他用怀疑主义排除了形形色色的神学证明, 当他把宗教的真理剥夺得只剩下空洞的“认可”,他对宗教还能说些 什么呢?哲学!只有人性的哲学!

休谟的怀疑主义在宗教中的运用还意味着,至少对他的追随者 还意味着更多的东西。恩格斯这样评论休谟的怀疑主义: 休谟的怀疑论今天仍然是英国一切非宗教的哲学思想的形 式。这种世界观的代表者说,我们无法知道究竟有没有什么神 存在;即使有的话,他也根本不可能和我们发生任何联系,因此,

①“哲学的认可”这一提法是休谟用于设计论证明的神人相似命题上的。它的 限制条件是,除了承认有那样一种“徽小的”相似外,对其他一切都不作具体的规定和 推论(见《自然宗教对话录》,陈修斋、曹棉之译,第96页,商务印书馆,1962)。

我们在安排自己的实践活动时就应该假定什么神也没有。我们 无法知道,究竟灵魂和肉体有没有区别,究竟灵魂是不是不死 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就假定此生是我们仅有的一生,用不着 为那些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事物忧虑。简单地说,这种怀疑论的 实践完全重复着法国的唯物主义;但是它由于不能彻底解决问 题,因而仍停留在形而上学理论的领域中。①

① 恩格斯:《英国状况》.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60页,人民出版 社.1956。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二节-在线阅读

    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背反论 如果各种独断学说的任何一个整体都是正论(Thetik)的话,那么我把背 反论(Antithetik)不是理解为反面的独断主张,而是理解为那些依据幻相的独 断知识之间的(thesin cum antithesi①)冲突,我们并不把要求赞同的优先权利 赋予一方而不赋予另一方。所以背反论所研究的根本不是片面的主张,而只 是根据这些片面主张…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236
  • 欧里庇得斯悲剧-《特洛伊妇女》-(二)进场歌-在线阅读

    (赫卡柏渐渐醒来) 赫卡柏 (第一曲首节) 啊,不幸的人,从地下抬起你的头, 抬起你的脖颈;这已经不再是 特洛伊,我们也不再是特洛伊的王族了。 命运变了,你得忍受; 顺着水势行船,顺着命运行走, 切不可掉转生活的船头 顶着命运的风浪航行。 哎呀!哎呀! 祖国亡了,丈夫和儿子们死了, 我这苦命的人怎能不哭? 啊,祖上的至尊高贵呀,你卷缩了, 简直消失得无影无踪…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1日
    238
  • 第三节一种最好的政体:共和制

    在康德看来,国家就产生于一定范围内的人们走出了自由状态 后而形成的共同体。而人们之所以要走出自然状态,就是为了安全 起见和免于自我毁灭。与卢梭不同,在关于人类原初的自然状态问 题上,康德接受了霍布斯的观点,主张自然状态并非一种和平与自由 的状态,相反,它是一种残酷而无序的战争状态。① 在这种自然状态 下,每个人的安全,首先是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39
  • 第一节 霍尔巴赫的生平与著作

    霍尔巴赫(Paul Heinrich Dietrich Holbach)1723年出生于一个 天主教贵族家庭,从小就由他的叔叔、一个富有的征税官照管。他的 叔叔自1713年起住在巴黎,后来被封为贵族,获得男爵称号。1744— 1749年,霍尔巴赫随叔叔生活在荷兰,在莱顿地区学习法律。1749年 起,霍尔巴赫定居巴黎,并取得法国国籍。他很快就与狄德罗代表的 百…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568
  • 第三节 芝诺

    被亚里士多德称为"论辩术的创始者"的芝诺是爱利亚派学说的坚定捍卫者。他以一种着来是严格的逻辑论证的方法。提出了一与多、动与静、连续与间断等存在的悖论,其目的是要否定现象的多、动和可分的间断性,以归谬法来反证"一"即不动、连续的存在才是世界全体的合理本性。他的结论虽是否定变化生灭为万物本性这种形而上学,但实际上是以一种逻辑论证的主观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世界和思想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4日
    26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