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哲学·神学·宗教

培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倡导者,人类知识和理性的捍卫者,同时 也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当时代的潮流使科学与神学的对立、 理性与信仰的对立变得日益尖锐时,培根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妥协。 在他看来,科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可以通过 划分各自的领域而避免冲突,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互相支持和补 充。培根的这一态度是十分真诚的,是他的真实思想的表现,在他的 心中不存在所谓的通过划界为科学争地盘的意向。

培根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可以从他写的《信仰自白》(A Confession of Faith)②一文中看到。培根在文中称,他相信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任 何东西是没有开端的;上帝是全能、全智、全善的,具有圣父、圣子、圣 灵三位一体的人格。他还明确承认基督教关于上帝创世、人类的原 罪和堕落、上帝选民、上帝救赎、耶稣基督、《圣经》的权威、教会的神圣 和合法性等基本教义,没有任何异议的表示,甚至对当时在英国有极 大影响的加尔文派观点(如“预定论”等)也只字未提。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在宗教信仰上,培根是一个正统的基督徒。有些研究者把培根

① 培根:《论学问的尊严和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403页。

② 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7卷,第219—226页。这是一篇以第一人 称写的短文,对于研究培根的宗教信仰颇有价值。该文初次印行于1648年,具体写 作日期不详,据推测应在1603年夏之前。

看成是口头上的宗教信徒,实际上的“非信仰者”或无神论者,但都没 有提出确凿的证据。他们的论断主要是从培根对科学的看法中推论 出来的。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培根的观点,就会发现,在他那里,宗 教信仰与科学思想已经被各得其所地安排在一个共同的体系中,并 将它们可能的差别和对立降低到体系所允许的最低限度。

培根的一个基本做法是从知识的源头上将神学和哲学区分开 来。他说:“人的知识如同水一样,有些是从上面下来的,有些是从下 面涌出的;一个是由自然之光告知的,另一个是由神圣的启示唤起 的……于是,根据这两个不同的光照或来源,知识首先被分为神学和 哲学两种。”①这里的“神学”(Divinity)是指“神圣的或启示的神学’ (Sacred or Inspired Theology),它完全依赖于上帝的启示而成立,与 “自然之光”或人的理性无关。这样,培根就将信仰和理性分为互不 相干的两个领域。在信仰的领域,上帝的“道”和“神谕”是不容怀疑的 信条;在理性的领域,理性是一切知识的指导。由于这一区分,理性 就被排除于信仰的范围之外,它没有对信仰进行评判的权利。理性 之所以不能干预信仰,也是由理性的局限所决定的。因为理性的运 用依赖于感官的证据,而感官的证据是有缺陷的,它不能用于神圣的 存在。用培根的话说,感觉就像太阳一样,可以揭示地上的面貌,却 遮蔽了天上的景象。因此,对于思考上帝的本质和信仰的真理,理性 是无能为力的。培根说:“如果我进而探讨神圣的或启示的神学,我 就将迈出人类理性之舟,踏入教会之船,它只能由神的罗盘来正确指 引航向。迄今一直高照着我们的哲学之星将不再发出光亮。”②他还 说:“从对自然的思考或从人类知识的根据中引出关于各项信仰的任 何真理或见解,在我看来是不妥当的:应当将信仰的事情交给信 仰。”③他认为,那种将信仰与理性混合起来的做法将对神学和哲学双 方都造成损害,它只能使神学充满异端,使哲学充满虚构和浮夸。

① 培根:《学问的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346页。

② 培根:《论学问的尊严和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5卷,第111页。

③ 培根:《学问的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350页。

在信仰与理性的根本区分之下,培根又作了另一区分,这一区分 是在理性的范围内作出的,即前面提到的将哲学分为神圣哲学、自然 哲学、人类哲学三部分。这里的“神圣哲学”(Divine Philosophy)不是 “启示神学”,而是“自然神学”。这种神学是“神圣的”,因为它思考的 对象是神的存在和性质,但它又是“自然的”,因为它的知识是借“自 然之光”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思考得来的。因此,这种神学虽然也被称 做神学,但实际上是人类理性知识的一部分,它不属于信仰的领域。 培根在人类知识中划分出“自然神学”,就使理性在对神的思辨中有 了合法的地位,也就是说,除了信仰以外,人同样也可以从理性得到 关于神的知识。于是,这里就存在着由信仰得到的知识与由理性得 到的知识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可能性。不过,培根从理论上将这种可 能性排除了,因为在他看来,理性在本质上不可能得出与信仰相违背 的结论。首先,人的理性是由上帝直接给予的①,它在本质上不受自 然法则的支配,而是服从于上帝的神秘意志。其次,上帝创造了自 然,自然是上帝的作品,却不是上帝本身的形象。因此,人通过对自 然的理性思考可以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可以从自然宏大精妙中证 明上帝的存在、力量、天意和善意,却不能探知上帝的本性。对于上 帝的本性,人“没有知识,只有惊异(wonder),而惊异无非是思辨的中 断或消失”②。也就是说,人的理性在信仰上的运用是无效的。因此, “我们不应试图贬低上帝的神秘或使之服从于我们的理性,正相反, 我们应提升和推进我们的理性以合于神圣的真理”③。最后,不论是 自然界还是人的灵魂,都是上帝的创造物。一方面,上帝将自然安置 在人心中,使之成为人的认识对象;另一方面,上帝又将人心做成一 面镜子,赋予它真实反映自然的能力。因此,人心对自然的思辨实际 上是上帝自己的作品之间的沟通,它不可能引出与上帝本性相悖的 结论,因为上帝的“作品”与上帝的“道”之间是没有“对立”的。

① 参见本章第5节关于理性灵魂的论述。

② 培根:《自然的解释》,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218页。

③ 培根:《学问的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350页。

虽然在理论上理性与信仰之间不存在矛盾,但在实践上,理性往 往会得出与信仰不一致的结论。培根承认人对自然的思考有时也会 违背信仰,但他认为那完全是理性的运用不够深入的结果。培根有 一个著名的论断:“少许自然哲学使人心倾向于无神论,更深入于自 然哲学使人心回到宗教。”①总的来说,虽然培根将信仰与理性分开, 使它们各得其所,但在他看来,不论在来源上还是在本性上,理性都 低于和服从于信仰。因此,当他把“一切知识都要受宗教的限制”②当 做知识的指导原则,当他说“我们即使发现在理性上不同意,也要相 信上帝的话……信比知更有价值”③时,我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培根不但将信仰和理性分开,还从各方面论述了知识与宗教、理 性与信仰的互相支持与补充。他引用大量经文来证明发展知识是宗 教的本来之义。他认为宗教之所以保护自然知识的增长,乃因为自 然是上帝的伟大作品,人可以通过对自然的思考而达到对上帝更加 崇敬和赞美,还可以避免对上帝创世的怀疑。他还把知识的目的与 宗教的目的一致起来,认为知识必须按照上帝所允许的那样用于造 福和救助人类社会,否则一切知识都会变成邪恶的。他还将基督教 与其他宗教作对比,认为基督教最有利于促进真正的知识。另一方 面,培根也同样用大量经文来论证知识对于宗教的重要性。他认为, 虽然理性不能超越信仰,不能探索上帝的本性,但仍然可以为宗教的 目的服务,比如对上帝所显示的神秘作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 论,尽管这些解释和推论最终必须以信仰和神谕为归宿。

出于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培根对无神论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上 帝所创造的一切足以驳倒无神论,除了借无神论谋私利的人以外,并 不存在真正的无神论者。那些自称的无神论者都是口头上的而不是 内心里的。否认神的存在就是贬低人的尊严,因为人正由于在精神 上与神相像而避免了兽类的卑贱。虽然培根在信仰上坚决反对无神

① 培根:《自然的解释》,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221页。

② 同上书,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218页。

③ 培根:《学问的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477—478页。

论,但他承认在社会作用上无神论并无大害,表现出对无神论的某种 宽容。他认为无神论否认神和宗教,使人只能诉诸感觉、哲学、天生 的虔敬、法律和名望等,这时人仍然可以形成一种表面的道德;而且 无神论使人谨慎自处,无过分追求,因此不会扰乱国家。同后来的许 多启蒙学家一样,培根对宗教的狂热和迷信进行了批判,认为两者都 是知识进步的障碍。他特别揭露了迷信的危害,指出迷信可以使国 家发生混乱,使智愚颠倒,尤其在教会和经院人士中泛滥成灾。而 且,迷信本身就是由教会对浮华礼仪的追求、对传统的过分尊崇,以 及教士们为实现个人野心和获取财富而实施的计谋等原因造成的。 不过,总的来说,培根对教会中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批判是比较温和 的,这与他对教会所持的基本肯定的态度有关。

在宗教政策上,培根强调基督教的统一。他认为宗教是社会的 主要维系,基督教统一的最大益处是和平,有了和平就有了幸福、信 仰和仁爱。要实现基督教的统一,必须将根本信仰上的争论与次要 意见的争论区分开来,在坚持基本信仰一致的前提下允许不同观点 的存在。在此,培根表达了在基督教内部实行宽容主义的倾向,他借 《圣经》上的话说:神为基督教制定的规约是“一个主,一个信仰,一个 洗礼”①,而不是“一个仪式,一个意见”,“所以我们看到救世主的外衣 是没有缝的,而教会的长袍则有各种不同的颜色”②。

① 见《圣经·新约》“以弗所书”,第4章,第5节。本书所引《圣经》皆为和合本,

② 培根:《论学问的尊严和进步》,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5卷,第115 页。“救世主的外衣无缝”一说见《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9章,第23节。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时间-绵延”观念及其历史贡献

    柏格森的哲学,不仅是法国哲学的现代先行者,而且还是开创 整个欧洲哲学现代阶段的先行者之一;如果不嫌过于夸大,他在欧 洲哲学史上的地位,竟然可以和近代初期的笛卡尔相媲美。作出如 此判断的根据和我们理解的欧洲哲学在现代-当代发展的特点有 关。正是根据这种理解,我们把欧洲哲学作出“古典的”与“现代的” 区分,在这个区分中,我们感到柏格森作为欧洲现代哲学的先行者 当…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日
    298
  • 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第十五章 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在线阅读

    第十五章 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 康 19世纪哲学为回应早先的理性主义 者和经验主义者之间的争论所采取的一 个方向,也就是唯心主义的方向。按照康 德和他的德国同仁们的看法,传统理性主 义忽视了感性印象形成我们观念的内容 这一明显事实。可是,传统的经验主义者 也忽视了塑造我们的经验的我们固有的 精神结构。于是,康德和德国唯心主义者 们强调心灵在组织经验时所起的核心…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236
  •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分期和研究方法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在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开阔的时代背景中生成与展开的。它的演变,既有其所处各阶段性文明的社会历史根据,也有希腊罗马人日益深化和发展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根据,有其自身演进的内在逻辑。 一 分期 一般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哲学都自有其中心内容与历史特色。本卷也按照这样的分期,分为上、中、下三篇论述。 (一)早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9日
    679
  •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附录一 写作哲学-在线阅读

    附录一 写作哲学 真理存在于其中的真的形式只能是它的科学体系;哲学必须是成体系的。 ——黑格尔,1770-1831 成体系的意愿是一种正直的缺乏……一种狡猾的堕落,是一个哲学家试图显得比他实际的情况更加愚蠢。——尼采,1844-1900 开篇问题 1.到了现在,你应该已经对你的哲学是基于哪些思想有相当程度的认识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运用它们。简…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64
  • 第三节 单子论的哲学体系

    一单子论的形成及其引申 《关于自然、实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灵魂与身体之间统一的新体 系》(简称《新体系》),1695年第一次发表在一家法文刊物上。这篇文 章写于《单子论》之前,它对于我们了解《单子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莱布尼茨在《新体系》中承认单子论是一个假说。站在 21 世纪的 出发点上,回过头来看,我们深深感到“假说”二字的分量。所谓假说, 也可以换一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0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