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培根对传统思想的批判与“假象论”

对传统思想的批判是培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根尊重知 识、尊重科学,把学术研究置于崇高的地位。鉴于传统思想对知识的 种种贬低,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比如神学家根据《圣经》的记 载认为,人最初堕落是因为试图得到过多的知识,因此知识是有害 的。培根反驳说,人类原始堕落的真正原因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因 为在善恶问题上自以为是,违背了上帝命令;人只要心存“博爱”,知 识就是有益无害的,而且,人心的容量和能力是广大的,它不但可以 接受世间万物的种种影像,还可以发现事物变化的法则,因此,人心 并无知识过多而不堪承受之虞。他还援引大量事例对政治家关于学 问使人懒散惰怠、费时无用等观点进行了批驳。为了进一步反击对 知识的各种贬低和诬蔑,他还从宗教和世俗两方面论证了知识的价 值。他认为,人类知识是崇高的,因为它的原型就在上帝的知识(智 慧)中;入在伊甸园中从事的最初活动——观察动物并为之命名一— 就是知识性的活动;《圣经》也始终把知识置于尊贵的地位,而且,知 识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和赞美上帝的伟大,并坚定对上帝的信 仰。在世俗生活方面,知识可以使人赢得尊重;可以约束人的野蛮和 邪恶,平息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促进社会的利益和幸福;可以使人增 长德性,促进善行;可以使人性获得最大的权威;可以为人带来不朽 和永恒。

不过,培根的论述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对传统学问中引起人们 对学问“不信任”的三种“病症”(distempers)的批判。第一种“病症” 是“虚饰的学问”(delicate learning),第二种是“争辩的学问”(conten-tious learning),第三种是“幻想的学问”(fantastical learning)。第一 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学者只追求文字的雕琢、修辞的华丽和表达的 造作,而不注重实际。这种“病症”从古至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 今人为甚。第二种“病症”主要表现在经院学者身上。他们将自己封 闭于经院的狭小“洞穴”中,只以亚里士多德等少数人为权威,因此思 想狭隘、知识贫乏。虽然他们巧言善辩,但都是空谈泛论,言之无物, 就像蜘蛛从自己腹中吐丝结网,虽然网很精致,却并无实质内容。他 们的论题只适于玄思和争辩,没有实际用处。他们在方法上一味追 求细枝末节,在琐屑问题上纠缠不休,其结果是不但不能推进科学, 反而破坏了科学的坚实性和一贯性。因为“空洞无物”比“文辞虚饰” 的害处更大,所以这种“病症”的危害大于第一种。第三种“病症”主要 表现为以虚假和欺骗破坏知识的真理性。由于追求真理是知识的根 本宗旨,因此这种“病症”是最令人厌恶的。在此,不但弄虚作假进行 欺骗是罪恶,轻信受骗也是罪恶,轻信受骗的人往往也是弄虚作假的 人。人们易于轻信和受骗的东西包括:宗教中传说的各种神迹,自然 史中的荒诞记述,以及占星术、自然幻术、炼金术中的事例等。培根 对三种“病症”的批判主要是针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 其中着重揭露和抨击了经院哲学矫饰浮华、繁琐冗赘、言之无物的恶 劣学风,其辛辣和尖锐程度在当时是少有的,对后来学术界文风的转 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培根还特别批判了传统思想中阻碍科学进步的种种不良· 倾向。他将人们对“崇古”、“哲学权威”和“普遍同意”的痴迷看做是阻 碍科学进步的三个障碍。他对所谓的“古”作了分析,认为如果“古”是 指年龄大,那么现今的世界要比过去的世界更“古老”。虽然今人可 以从古人那里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但是当今所积累的观察和实验 远比古代多,只要今人努力工作,一定能获得比古人更多的知识。至 于“权威”,培根指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一切 “权威”都是“时间”造出来的(“时间”是“权威”的“作者”),如果一个人 服从于“权威”而否认自己有“时间”的权利,那只说明他的心灵的虚 弱。关于“普遍同意”,培根是专门针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而言的。他指出,所谓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普遍同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即使有 对它的某些“同意”,也大多出自先入之见或其他权威,因此只能算作 “随声附和”,而不是“普遍同意”。而且,这种“同意”不论如何“普遍”, 都只是一种“推测”,而不是可靠的“确证”。除了这三种障碍,培根还 把迷信和宗教狂热看做是科学的“麻烦而难以对付的敌人”①。他揭 露基督教会对科学思想的压制;批评经院哲学家将神学与亚里士多 德哲学结合在一起,构建了更适合于宗教的神学体系,使得对自然的 研究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指责神学家们借维护神圣的宗教而关闭 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一切途径。在当时人们仍然受传统学说和宗教思 想严重束缚的情况下,培根对学术权威和正统神学的批判无疑具有 强大的思想解放作用。

培根不但从外部的社会条件和思想环境方面批判阻碍知识进步 的种种弊端,而且还深入人心内部考察了影响人获得正确知识的各 种思维障碍,他称这些障碍为“假象”(idols or false appearances)。培 根关于“假象”的观点在《伟大的复兴》、《自然的解释》、《学问的进步》、 《新工具》等书中均有述及,其中以《新工具》最为完整。这些论述构成 了培根哲学中最引人注意的理论之一。

人为什么会有思维障碍?培根认为这是由人心的本性所决定 的。他说:“人的心灵不是一个不需要帮助和供给就能将知识容纳进 来的容器,因而它也不是纯洁无瑕的,而是有少许不良而有害的性 质”,它们是“心灵本性中内在而深刻的谬误和迷信”。② 他还将人心 比作一面着了魔的镜子,如果不将它从魔孽中解脱出来,它就会充满 了迷信和欺骗,就不能像光洁平整的镜子那样反映事物的真实影像。 人心中这些有害的性质就是妨碍人正确思维的“假象”。根据《伟大 的复兴》的“计划”,培根将“新工具”当做一种正确获取自然知识的逻 辑方法。他认为,这种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心灵的纯洁无瑕为条件,即 人类理智必须像“一张没有写上字的白纸”一样。但是,“由于人的心

① 培根:《新工具》,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87页。

② 见培根《自然的解释》,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3卷,第245页。

灵被莫名其妙地迷惑和困扰了,以致它没有任何准确的平面来反射 事物的真正光线,所以,对此寻求补救也是必要的”①。《新工具》中也 表示了同样的意思:“现在占据人类理智的假象和错误概念,已经在 那里深深扎根,它们不但困扰着人类心灵,使真理难以找到入口,而 且即使在找到入口以后,我们在这科学复兴中还会遇到它们,并为它 们所烦扰,除非我们预先向人们发出这一危险警告,使他们增强自己 以抵御它们的攻击。”②正是根据这一思想,培根阐述了他的“假象 论”,对“假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显然,在培根的体系中,不论在理 论上还是在他所设计的实践上,“假象论”都是作为“新工具”的必要 准备出现的。

根据“假象”的不同来源,培根将人心中的“假象”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人心中“固有的”;另一类是“外来的”,即人心由各种“哲学体系” 和不恰当的“论证规则”接受来或印入的。前一类“假象”有三种,即 “族类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和“市场的假象”;后一类“假象”只有一 种,即“剧场的假象”。这样,人心中的“假象”共有四种。培根关于“假 象”的“固有的”和“外来的”之区分在《新工具》中没有明确提到,只在 论述“剧场的假象”时略有暗示,说它“不是固有的”③,于是,有些人认 为培根根本放弃了这一区分。实际上这种看法缺乏证据,而且从理 论研究的角度看,培根的这一区分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从中我们可 以看到培根关于心灵本性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入心中既有不可改变 的“固有的”(innate,或译为“天赋的”)成分,也有从外部输入的成 分,而且即使后者也与作为知识来源或原始材料的“感觉”不同,它 不是转瞬即逝的,而是受外部因素影响并最终“固化”在人心中,成 为心灵本性的一部分。用培根的话说,前一种“假象”是“根本无法 根除的”,后一种“假象”是“难以根除的”。④ 虽然培根没有预见到

① 培根:《伟大的复兴》,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27页。

② 培根:《新工具》,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53页。

③ 同上书,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62页。

④ 见培根《伟大的复兴》,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27页。

后来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关于“天赋观念”的尖锐争论,但是他在这 里却以“假象”(错误观念)的“固有性”和“外来性”的区分将两种观 点的对立“暗示”了出来,而他的倾向是承认两者不同程度上的(“根 本无法根除的”或“难以根除的”)“固有性”或"天赋性"。培根是明 确将感觉作为一切知识来源的经验主义者①,但是他没有意识到 “假象”的“固有性”或“天赋性”与经验主义原则的矛盾和将会造成 的理论困难。这一方面因为他此时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工具”扫清 思维障碍,而不是探讨“观念的起源”,另一方面因为哲学的发展还 没有为他提供像后来洛克那样从基本认识论的高度来考虑问题的 条件。

“族类的假象”(Idols of the Tribe)是根植于人的族类本性中的 “假象”。人在对事物的认识中总是将理智的性质掺入到事物的性质 中,造成对后者的歪曲,“就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 线,就将它自己的性质与事物的性质混在一起,于是歪曲了事物的性 质,改变了它的颜色”②。“族类的假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入 类理智依其本质的“同质性”,易于将世界设想得比实际所见到的更 有秩序、更规则;(2)人类理智一旦接受了一种意见,就会根据这种“先 入之见”来理解其他事物;(3)人类理智容易囿于一“狭隘”之见来想像 其他事物,对于思考遥远而异质的事物就变得完全迟钝而不适合了; (4)入类理智总是不断进取、无休无止,使得对事物的探究永远达不 到定论,最终徒劳无益;(5)人类理智从各方面受到意志和情感的影 响,使人的观点容易随意志和情感而变;(6)人类理智受感官的迟钝、 无能和欺骗的阻碍,因此不能认识事物隐蔽而细微的结构和本质; (7)入类理智容易片面注重抽象的形式,而忽视研究物质的结构、变 化、活动及其规律。

① 就在论“假象”问题的几句话之前,培根说:“在本性上,一切知识必定都是从 感觉中得到的,除非人要发疯了。”(《伟大的复兴》,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 第4卷,第 26 页)

② 培根:《新工具》,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54页。

“洞穴的假象”(Idols of the Cave)是由各个人不同的具体情况 引起的“假象”。“因为每一个入(除了普遍入性共有的错误外)都 有各自的洞穴或窝窟,它使自然之光发生折射和变色。洞穴的形 成,或者由于这个人自己固有的特定本性;或者由于他所受的教 育和与他人的交往;或者由于他所阅读的书籍,以及他所尊敬和 钦佩的那些人的权威;或者由于他所得到的印象不同,这些印象 之不同依它们发生时心灵是全神贯注、预存偏好,还是漠不关心、 无动于衷而定。”①“洞穴的假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其中不同的 思维习惯、观察事物时不同的着眼点、对崇古和求新的不同喜好、 从简单形式或从复合结构来考察事物性质的不同倾向等,对人类 理智有较大的影响。

“市场的假象”(Idols of the Market-place)是人们在互相交往中 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使用引起的“假象”。“市场”一词取其人们在市场 中的交流、交往之意。这种“假象”主要表现为名称实无所指,或者虽 实有所指,但语义混乱。

“剧场的假象”(Idols of the Theatre)是“由各种各样的哲学教条, 亦由一些错误的论证规则移入人心中的”②。这里之所以称“剧场的 假象”,是因为在培根看来,各种既有的哲学体系无非是一些“舞台 剧”,它们表现的是哲学家自己根据“假布景”创造的“世界”。这些体 系主要有三种:只注重形式推演的诡辩哲学(理性哲学),其中以亚里 士多德哲学为主要代表;只以少数实验为根据的经验哲学,如炼金术 等;与神学和迷信相联系的迷信哲学,如毕泰戈拉哲学、柏拉图哲 学等。

以上是培根对四种“假象”的基本描述。培根说,在四种“假象” 中,“市场的假象”是"最麻烦的"。在这里,"最麻烦的"一语不足以表

① 培根:《新工具》,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54页。西方哲 学中的“洞穴”之喻最早见于柏拉图的《国家篇》,这里培根借用了这个比喻,但其 寓意与前者很不相同,不可混淆。

② 同上书,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55页。

达培根的准确意思,因为在培根的“假象论”中,恰恰对这一“假象”的 论述是最有新意的,可以说,在培根看来,这种“假象”之所以是“最麻 烦的”,是因为这里有许多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研究的东西。根据培 根所论,他至少表达或猜测到如下有价值的思想:首先,他清楚地看 到语言与认识(或理智)有密切关系,并明确将语言的滥用看做错误 认识和无谓争论的一个根源,而这一观点几乎成为后来经验主义者 共同接受的原则;其次,培根猜测到语言或文字的使用可以分为不同 的层次,即有“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之分(尽管他没有用这两个 词)。前者“通常根据普通人的能力而构成和应用,因此它所遵循的 区分线对于普通理智是最明显的”,而后者是在具有“更敏锐的理智 或更努力的观察”的情况下使用的,它要求“改变那些区分线以适合 自然的真正区分”,因此会与日常语言发生冲突。而科学家(比如数 学家)则力图用“定义”的方法使语言的使用规范化①;最后,培根对如 何确定词语的意义(定义)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设想,只是没有更详 尽地阐发出来。

总之,培根对各种“假象”的分析和列举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从心 理活动、认知方法、社会生活等方面比较尖锐、全面地揭示了人的错 误认识的表现和根源,为后来的认识论研究作了准备,那些在近代认 识论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哲学家无一不可以从培根的“假象论”中得到 某种启发。培根的“假象论”是批判性的,它不但一般针对人类作为 理性动物在认识活动中普遍易犯的共性错误,而且特别针对以经院 哲学和正统神学为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针对作为它们之基础的各 种权威、迷信和荒诞。这一点在入心中“固有的假象”中已有显露,在 “外来的假象”中则更加明显。就此而言,培根对“假象”的批判已经远 远超出了仅仅为“新工具”扫清“思维障碍”的狭隘范围,而具有更广 泛的社会启蒙意义。

① 见培根《新工具》,载于《弗兰西斯·培根著作集》第4卷,第61页。不过,培 根对于通过“定义”或“解释”使语言规范化的努力不抱乐观态度。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二篇-乙-在线阅读

    乙、伊壁鸠鲁哲学 伊壁鸠鲁派哲学和斯多葛派哲学是同样地流行,或者可以说 ① 根据俄文译本,第二册,第三六一页增补。——译者第一部 希腊哲学(续) 还要更加流行。因为希腊的政治生活和伦理风俗已经没落,而后 来罗马帝国治下的世界对当时的现实也不能满意,于是人们便回 到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寻找道义和伦理生活,寻找一般生活中已经 不复存在的那些东西。伊壁鸠鲁的哲学是斯…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166
  •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第七章-在线阅读

    第七章 批判的批判的通讯 (1)批判的群众(马克思)   世上难道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家族的怀抱更温暖?[70]   处于绝对定在中的、布鲁诺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宣称,群众的人类,即本身不是批判的批判的全体人类,都是它的对立面,是它的本质的对象:其所以是本质的,是因为群众ad majorem gloriam dei〔为了上帝的无上光荣〕,为了批判和精神的无上光…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5日
    174
  • 梯利-《西方哲学史》-第一编 希腊哲学-第五篇 宗教运动-在线阅读

    第五篇 宗教运动 第一章 犹太希腊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宗教 我们已经评述了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博大的体系之后的 各个哲学派别,现在论述哲学在宗教中寻求避难所的历史时期。伊 壁鸠鲁学派把世界看成一架机器,劝导它的追随者要利用它,尽量 从中取得幸福。斯多葛学派认为它是一个有智慧、有目的的体系; 使自已服从宇宙意志并协助实现整体的目的,最为明智。怀疑主 义拒绝回…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31日
    76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第十二卷 特洛亚人冲击阿开奥斯人的壁垒-在线阅读

    提前把希腊联军壁垒的结局挑明 当墨诺提奥斯的勇敢儿子在营帐里 这样医治受伤的欧律皮洛斯的时候, 阿尔戈斯人和特洛亚人蜂拥般厮杀, 达那奥斯人为保护船只修筑的堑壕和 毗连的厚实的壁垒眼看已难以支撑: 他们没有给神明奉献丰盛的百牲祭, 请求保护他们的快船和丰富的战利品。 壕垒背逆不朽的天神的意志而建造, 从而未能在世间坚固地长久留存。 当赫克托尔仍然活着,阿基琉…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3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