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马勒伯朗士的意志论

 理解西方哲学史的重要方法是分析,即把整体分成部分,这也是 马勒伯朗士著述的方法。当我们沿着他的思路追溯时,可发现我们 所忽略了的内容:马勒伯朗士实际上区分了精神和心灵 这只能 在头脑中把它们分开,是为了述说精神不同途径的方便,尽管实际上 是不可分的。他认为,当笛卡尔说观念的清楚明白时,指的是“精神”, 而不是心灵,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灵并没有清楚明白的观念,而只 有本心或内在的感情。所以我们对心灵的认识是不完美的,与其说 我们认识它,不如说我们理解它……笛卡尔说精神的本性比其他任 何事物更为我们熟知”②。马勒伯朗士认为人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心 灵,不知道内心是晦暗的,所以我们不能靠清楚的观念认识我们的心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1卷,第272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58页。

 灵。我们可以有准确无误的关于物体的观念和数学观念,但是对于 自己内心感情的瞬间变化,我们绝无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感受它, 却难以识别它,绝不能形成像2+2=4或正方形那样清晰的观念。毫 无疑问,人们不能清楚地发现快乐和痛苦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它 们像是突然出现的。马勒伯朗士引用了智者格言:“如果一个人充满 爱或恨,他就不能清晰地认清事物。”①

 马勒伯朗士明确地把观念和感情区分开来,认为即使是上帝也 没有赋予我们关于心灵的清晰观念。照亮精神的是观念而不是感 情。在他的著作中,精神或观念问题属于认识理论,而情感问题属于 意志理论。他说:“你关于自己的内在感情绝不需要光明来陪伴”②, 在自我之外的另一个灵魂是我不能理解的,而我自己的内心世界亦 非充满“阳光”。感情是不需要阳光的,识别情感真面目的努力是白 费劲的。

 所谓“意志”,在马勒伯朗士那里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与“热情”、 “身体”、“自由”、“道德”这些词汇有密切联系。这里涉及到“情趣”,这 是意志领域与认识论精神的重要区别,后者是缺少情趣的。所谓“情 趣”,在马勒伯朗士那里使用的最基本字眼就是“爱”。“爱”是快乐的, 它也是道德中的善,“正是因为快乐,心灵才品尝到善”③。因为“爱” 才快乐,马勒伯朗士追求的是无限的爱或快乐,即面对上帝本身的 爱。此外,马勒伯朗士还特别讨论了对自己的爱,即自爱。他说,我们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作品,上帝对自己的作品充满慈爱,因此我们每个 人也都有自爱的自然倾向,爱自己也就是爱上帝。他认为每个人的 爱都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上帝的爱,这是对崇高的爱;对快乐 的爱,这是对顺其自然的事情的爱——这就是善,否则就痛苦,痛苦 就是恶。

 心灵的热情,在马勒伯朗士那里被解释为心灵的感受。这些感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1卷,第158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66页。

 ③ 同上书第1卷,第172页。

 受也是顺其自然的(比如我们倾向于爱自己的身体),在人身上凡是 倾向性或本能性的东西都伴有热情,都“伴有动物性的精神感情,这 情感倾向是感性的,因为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存在物。入不可 能具有不混杂或多或少热情的纯粹(精神)倾向”①。所谓“热情”,这 里集中于感性的爱,而这种爱是与身体密不可分的。“因为快乐—— 正如我反复说过的——是善的典型标志或特征,然而在我们享有的 所有快乐中,我们所能想像的最感性的快乐是从身体得到的……抵 制自然的本能是相当困难的……”②当然,马勒伯朗士认为这些“自然 的倾向”在理性之光的范围之外。就是说,自然倾向可能蒙蔽我们对 上帝的认识,就情感而论,它可能是最为活跃的,但就认识论而言,情 感可能是我们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碍。

 关于人的自由,马勒伯朗士指出:人自信是自己意志的绝对主 人,但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违背上帝的意志。我们趋 善避恶,要快乐而不要痛苦,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只有在趋善的 范围内,人才是自己意志的主人。人并不是自己意志的真正原因, 入心的自然倾向并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至于与身体有关的个人 意愿或者情感,只是心情变化的偶然原因。在马勒伯朗士看来,如 果说真正的自由是意志自由,那么这个自由的骰子是由上帝掷出 的——尽管人们不容易着到这里的必然联系——人不能从自己受 蒙蔽的心情中体会这样的自由,但是入能通过理性与上帝的联结中 懂得“人是生而自由”的,因为人是由一个最高的自由意志创造的。 马勒伯朗士理解的道德是“爱秩序”,他说:“爱秩序不仅是道德原 则,而且是唯一的美德……没有什么比遵守秩序更公正的了,没有 什么比服从上帝更伟大的了。”③这是典型的宗教道德,所谓神圣的 自然法。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1卷,第183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97页。

 ③ 马勒伯朗士:《启蒙与精神运动》(选集),第211页,巴黎,法兰西大学出版社, 1962。

 马勒伯朗士的主要著作《论寻找真理》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 精神的自然倾向。总起来看,也就是意向或意志的自然倾向,他也试 图通过这样的意向寻找真理因素。意志的倾向性即方向性,它朝着 这个而不是那个方向,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马勒伯朗士首先指出, 对上帝的爱和对自己的爱是一致的,它们都朝着善良意志,是一种生 生不息的运动。他在这里也发现了精神与心灵的矛盾:“意志寻找自 己所愿望的东西,这迫使精神也在所有对象中体现意志,但心灵并不 欣赏精神的表现,因为心灵在品尝善时必须得借助于快乐。心灵不 满足于精神,因为心灵总是在暗流中涌动,一旦把它明确说出来,涌 动就停止了;所有由精神表现的善都是有限的,所有有限的东西都远 离心灵的爱。”①所以只有心灵而不是精神能体会无限的爱,但这是精 神发现的真理。马勒伯朗士在这里的上下文中还提到了“知性”(entendement,或称做“理解力”、“智力”),他认为意志不能容忍“知性”长 久地只关注仅给“知性自己”某种愉快的东西,因为所有被创造出来 的东西在某个时刻都能使我们快乐。就是说,愉快不是来自一个固 定的视点,这也暗示着失望随时可能发生。于是,精神再到别处寻找 令自己满意的东西——这种最令精神满意的东西,是寻找到了笛卡 尔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清楚明白,即从好奇心的倾向性开始,从心底里 发出的最神秘的愿望开始,终于寻找到真理。心灵不再焦虑不安,而 是获得了升华的愉快。他说:“当精神发现自明性时,就该休息了;而 没有发现时,就躁动不安,因为自明性是真理的特征。”②但是,从笛卡 尔那里继承下来的这种自明性,在近代哲学史上有反对其前形而上 学的积极意义。马勒伯朗士就否认以过去的圣人宣称的真理为真 理,他说:“人们会说,这个世界上被称做知识分子的大部分人之所以 能获得这个称谓,只是因为他们记住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等哲学 家的观点,盲目地听从于他们的感情,顽固地坚持之。”③因此,只有创 造者才是真正的天才。笛卡尔进入了另一种形而上学的沉思,马勒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2卷,第5页,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③ 同上书第2卷,第17页。

 伯朗士则证明了上述哲学态度的虚假性,并寻找到真正的哲学感情。 在放纵意志自由的过程中,马勒伯朗士发展了笛卡尔的观点。 他说:“所有的快乐都是善,都能给品尝它的人以现实的幸福;所有的 痛苦都是恶,给遭受它的人带来不幸。”①但是,这要与对上帝的感情 调和起来,因为在他看来,沉醉于没有上帝的感情是危险的。我们也 可以看出,虽然同是为上帝辩护,马勒伯朗士的理论不同于中世纪的 经院哲学家,因为前者明显具有启蒙的性质,他把信仰与快乐调和起 来,鄙视没有愉快感的理论和信仰,因为幸福与快乐在一起。同时, 快乐的最后源泉在上帝。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2卷,第45页,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德国启蒙时代的哲学

    德国启蒙运动在哲学方面的重要代表是莱布尼茨及其追随者沃 尔夫。在很大程度上,启蒙哲学为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广泛普及扫清 了障碍。在经历了30年战争和种种灾难后,当德国人终于能够静下 心来喘口气并环顾国内的精神状况时,他们发现整个知识世界都处 在正统保守派的统治下,天主教的大学被旧的经院哲学所控制,基督 新教的大学则被新的经院哲学所控制,连在民众中一度流传的神秘主…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190
  • 第二节新实在论

    从以上我们已经知道,新实在论是20世纪初相继出现于英国和 美国的一种哲学思潮。这种哲学的共同特征是以反对19 世纪末的绝 对唯心论为标志,坚持和提倡关于外部世界的常识观点,用本体论和 认识论的实在论反对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当然,在英美两国不同的 哲学家那里,他们对实在和世界的理解各有不同。 ① 布莱克伯恩:《扩展语词》,第171页,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 …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87
  • 希腊古典文明

    从公元前6世纪初至前 4 世纪 30年代的希腊古典文明,是西欧古典文化奠立根基和全面鼎盛的时代,也是希腊哲学产生并发展至全盛的时代。公元前6 世纪初至前5 世纪中叶,科学与早期希腊哲学的启蒙思想清风先在小亚细亚和南意大利的殖民城邦生起.而后在以雅典为中心的希腊本土吹开文化领域的百花,整个希腊世界辉耀着灿烂的古典文化。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前 4世纪末叶,希腊古典…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9日
    1.0K
  • 第一节 狂飙突进运动:赫尔德

    “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又称为“天才时代”(Genieperiode)。“天才”意指不受拘束的创作,它是作为对启蒙思潮的修 正而出现的。“狂飙突进”一词来源于克林格(Klinger)的同名戏剧 [该剧原名为《一团糟》(Wirrwarr)],后来人们用它来标识18世纪60 年代中叶(以赫尔德的《论德国近代文学·断片》为标志)到80年…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19
  • 柏拉图-《法篇》-第三卷-在线阅读

    第 三 卷 雅典人那么,这个问题就谈到这里。但是我们可以拿什么676 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开端呢?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最方便的办法 我想是这样的。 克利尼亚什么办法? 雅典人当我们研究一个城邦在美德和邪恶两方面的进展 时,我们通常会从某一点开始,因此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这个起点作 为国家的开端。 克利尼亚 这个起点是什么? 雅典人 呃,我想这个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13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