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马勒伯朗士的意志论

 理解西方哲学史的重要方法是分析,即把整体分成部分,这也是 马勒伯朗士著述的方法。当我们沿着他的思路追溯时,可发现我们 所忽略了的内容:马勒伯朗士实际上区分了精神和心灵 这只能 在头脑中把它们分开,是为了述说精神不同途径的方便,尽管实际上 是不可分的。他认为,当笛卡尔说观念的清楚明白时,指的是“精神”, 而不是心灵,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心灵并没有清楚明白的观念,而只 有本心或内在的感情。所以我们对心灵的认识是不完美的,与其说 我们认识它,不如说我们理解它……笛卡尔说精神的本性比其他任 何事物更为我们熟知”②。马勒伯朗士认为人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心 灵,不知道内心是晦暗的,所以我们不能靠清楚的观念认识我们的心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1卷,第272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58页。

 灵。我们可以有准确无误的关于物体的观念和数学观念,但是对于 自己内心感情的瞬间变化,我们绝无清晰的认识。我们可以感受它, 却难以识别它,绝不能形成像2+2=4或正方形那样清晰的观念。毫 无疑问,人们不能清楚地发现快乐和痛苦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它 们像是突然出现的。马勒伯朗士引用了智者格言:“如果一个人充满 爱或恨,他就不能清晰地认清事物。”①

 马勒伯朗士明确地把观念和感情区分开来,认为即使是上帝也 没有赋予我们关于心灵的清晰观念。照亮精神的是观念而不是感 情。在他的著作中,精神或观念问题属于认识理论,而情感问题属于 意志理论。他说:“你关于自己的内在感情绝不需要光明来陪伴”②, 在自我之外的另一个灵魂是我不能理解的,而我自己的内心世界亦 非充满“阳光”。感情是不需要阳光的,识别情感真面目的努力是白 费劲的。

 所谓“意志”,在马勒伯朗士那里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与“热情”、 “身体”、“自由”、“道德”这些词汇有密切联系。这里涉及到“情趣”,这 是意志领域与认识论精神的重要区别,后者是缺少情趣的。所谓“情 趣”,在马勒伯朗士那里使用的最基本字眼就是“爱”。“爱”是快乐的, 它也是道德中的善,“正是因为快乐,心灵才品尝到善”③。因为“爱” 才快乐,马勒伯朗士追求的是无限的爱或快乐,即面对上帝本身的 爱。此外,马勒伯朗士还特别讨论了对自己的爱,即自爱。他说,我们 每个人都是上帝的作品,上帝对自己的作品充满慈爱,因此我们每个 人也都有自爱的自然倾向,爱自己也就是爱上帝。他认为每个人的 爱都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对上帝的爱,这是对崇高的爱;对快乐 的爱,这是对顺其自然的事情的爱——这就是善,否则就痛苦,痛苦 就是恶。

 心灵的热情,在马勒伯朗士那里被解释为心灵的感受。这些感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1卷,第158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66页。

 ③ 同上书第1卷,第172页。

 受也是顺其自然的(比如我们倾向于爱自己的身体),在人身上凡是 倾向性或本能性的东西都伴有热情,都“伴有动物性的精神感情,这 情感倾向是感性的,因为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存在物。入不可 能具有不混杂或多或少热情的纯粹(精神)倾向”①。所谓“热情”,这 里集中于感性的爱,而这种爱是与身体密不可分的。“因为快乐—— 正如我反复说过的——是善的典型标志或特征,然而在我们享有的 所有快乐中,我们所能想像的最感性的快乐是从身体得到的……抵 制自然的本能是相当困难的……”②当然,马勒伯朗士认为这些“自然 的倾向”在理性之光的范围之外。就是说,自然倾向可能蒙蔽我们对 上帝的认识,就情感而论,它可能是最为活跃的,但就认识论而言,情 感可能是我们通向真理之路的障碍。

 关于人的自由,马勒伯朗士指出:人自信是自己意志的绝对主 人,但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违背上帝的意志。我们趋 善避恶,要快乐而不要痛苦,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只有在趋善的 范围内,人才是自己意志的主人。人并不是自己意志的真正原因, 入心的自然倾向并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至于与身体有关的个人 意愿或者情感,只是心情变化的偶然原因。在马勒伯朗士看来,如 果说真正的自由是意志自由,那么这个自由的骰子是由上帝掷出 的——尽管人们不容易着到这里的必然联系——人不能从自己受 蒙蔽的心情中体会这样的自由,但是入能通过理性与上帝的联结中 懂得“人是生而自由”的,因为人是由一个最高的自由意志创造的。 马勒伯朗士理解的道德是“爱秩序”,他说:“爱秩序不仅是道德原 则,而且是唯一的美德……没有什么比遵守秩序更公正的了,没有 什么比服从上帝更伟大的了。”③这是典型的宗教道德,所谓神圣的 自然法。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1卷,第183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 同上书第1卷,第197页。

 ③ 马勒伯朗士:《启蒙与精神运动》(选集),第211页,巴黎,法兰西大学出版社, 1962。

 马勒伯朗士的主要著作《论寻找真理》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 精神的自然倾向。总起来看,也就是意向或意志的自然倾向,他也试 图通过这样的意向寻找真理因素。意志的倾向性即方向性,它朝着 这个而不是那个方向,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马勒伯朗士首先指出, 对上帝的爱和对自己的爱是一致的,它们都朝着善良意志,是一种生 生不息的运动。他在这里也发现了精神与心灵的矛盾:“意志寻找自 己所愿望的东西,这迫使精神也在所有对象中体现意志,但心灵并不 欣赏精神的表现,因为心灵在品尝善时必须得借助于快乐。心灵不 满足于精神,因为心灵总是在暗流中涌动,一旦把它明确说出来,涌 动就停止了;所有由精神表现的善都是有限的,所有有限的东西都远 离心灵的爱。”①所以只有心灵而不是精神能体会无限的爱,但这是精 神发现的真理。马勒伯朗士在这里的上下文中还提到了“知性”(entendement,或称做“理解力”、“智力”),他认为意志不能容忍“知性”长 久地只关注仅给“知性自己”某种愉快的东西,因为所有被创造出来 的东西在某个时刻都能使我们快乐。就是说,愉快不是来自一个固 定的视点,这也暗示着失望随时可能发生。于是,精神再到别处寻找 令自己满意的东西——这种最令精神满意的东西,是寻找到了笛卡 尔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清楚明白,即从好奇心的倾向性开始,从心底里 发出的最神秘的愿望开始,终于寻找到真理。心灵不再焦虑不安,而 是获得了升华的愉快。他说:“当精神发现自明性时,就该休息了;而 没有发现时,就躁动不安,因为自明性是真理的特征。”②但是,从笛卡 尔那里继承下来的这种自明性,在近代哲学史上有反对其前形而上 学的积极意义。马勒伯朗士就否认以过去的圣人宣称的真理为真 理,他说:“人们会说,这个世界上被称做知识分子的大部分人之所以 能获得这个称谓,只是因为他们记住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等哲学 家的观点,盲目地听从于他们的感情,顽固地坚持之。”③因此,只有创 造者才是真正的天才。笛卡尔进入了另一种形而上学的沉思,马勒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2卷,第5页,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②③ 同上书第2卷,第17页。

 伯朗士则证明了上述哲学态度的虚假性,并寻找到真正的哲学感情。 在放纵意志自由的过程中,马勒伯朗士发展了笛卡尔的观点。 他说:“所有的快乐都是善,都能给品尝它的人以现实的幸福;所有的 痛苦都是恶,给遭受它的人带来不幸。”①但是,这要与对上帝的感情 调和起来,因为在他看来,沉醉于没有上帝的感情是危险的。我们也 可以看出,虽然同是为上帝辩护,马勒伯朗士的理论不同于中世纪的 经院哲学家,因为前者明显具有启蒙的性质,他把信仰与快乐调和起 来,鄙视没有愉快感的理论和信仰,因为幸福与快乐在一起。同时, 快乐的最后源泉在上帝。

① 马勒伯朗士:《论寻找真理》第2卷,第45页,哲学图书出版社,1967.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译序-在线阅读

    译 序 MARCUS AUREL MEDITiATiON *4Ct 梁实秋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 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玛克 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1800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 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 于为人处世律己…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3日
    126
  • 文聘元-《现代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八章 迷人的哲学-在线阅读

    第十八章 迷人的哲学 海德格尔的思想宛若一位蒙着面纱的美 女,令人着迷。 海德格尔的哲学是迷人的,但并不十分好懂,就像他的《存 在与时间》虽然是杰作,但并不好读一样。 存在主义的中心概念——存在 为了理解海德格 尔,我们首先要理解一个词:存在。我们知道,海德格尔的代表 作是《存在与时间》,而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存在主义。“存在” 这个词可以说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中…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8日
    158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在线阅读

    在罗马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 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其中,罗马与希腊、罗 马与犹太以及罗马与日耳曼的关系成为影响罗马帝国历史命运的三对主 要矛盾,它们分别表现为东西争锋、凡圣博弈和南北抗衡。罗马与希腊 的东西争锋造成了“两个帝国”——从古代的东、西罗马帝国一直到现代 的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历史张力,罗马与…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48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原本第一卷-第三章-在线阅读

    一 宙斯娶了赫拉,生了赫柏、厄勒堤亚、阿瑞斯,但是他又与许多凡人与神人的妇女有关系。他和乌拉诺斯的女儿忒弥斯生了那些女儿,岁时神女们,即是厄瑞涅、欧诺弥亚、狄刻,还有那运命神女们,即是克罗托、拉刻西斯、阿特洛波斯,和狄俄涅生了阿佛洛狄忒;和俄刻阿诺斯的女儿欧律诺墨生了那美惠神女们,即是阿格莱亚、欧佛洛绪涅、塔勒亚;和斯堤克斯生了珀耳塞福涅;和谟涅摩绪涅生了那…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3日
    295
  •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卷三-在线阅读

    本卷内容梗概 【1-12行】特洛亚覆灭后,埃涅阿斯建造船只,夏初出发 “上天决定推翻亚细亚的王国特洛亚和普利阿姆斯的无辜的人民,睥睨一切的特洛亚覆灭了,涅普图努斯的都市全部在浓烟中夷为平地了,随后,天神用朕兆启示我们,命令我们远离祖国,流放到荒凉的异土去。于是我们就在伊达山下,安坦德洛斯城附近,建造船只;至于命运要我到什么地方去定居,怎样把我们的人聚集起来,…

    书籍分录 2024年4月29日
    29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