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偶因论

 所谓“偶因论”(1'occasionalisme)概念在笛卡尔那里就有论述,其 重要目的是化解身心二元论所面临的矛盾,解决身心相互关系的问 题。马勒伯朗士更完整地提出了偶因论学说。这一学说在近代哲学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了当时哲学的认识水平。偶因论又是一 个复杂的概念,它被广义地用来解释所有现象世界的原因;在狭义 上,它涉及上帝、身体、心灵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都与另一个非常重 要的概念有关,这就是“occasion”,在法文中,它的意思通常是“机 会”、“原因”、“场合”等等,总之,是一种偶然性。把这里的广义与狭义 联系起来,我们再回到马勒伯朗士那里,发觉他是从感觉开始讨论 的。他认为,“感觉”这个词只是在“一次机会”、“一种场合”中感受到 的某种东西,它是在我们的身体里经历的一种偶然的原因。他说: “准确地说,只有关于自由的坏的使用,自由是错误的原因。可以说, 我们有许多官能,这些官能是错误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错误,而只 能称为偶然的错误。我们感受的所有方式都是欺骗我们的场合。”①

 ① 马勒伯朗士:《论自然和神赐》,第20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58。

 身与心的一致在于他们各自的行为方式之间有作用,但绝非是真正 的其中一个影响另一个,因为身与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于是 马勒伯朗士求助于上帝:“肯定地说,如果并不是我们的心灵在身体 内部发生时自行其事,那么只有唯一的上帝具有这种能力。”①他认 为,如果考察我们关于身体或物体的观念,就会认识到身体或物体实 际上并不是自己运动的,也不是由于其他的外来物体使之运动。身 体或物体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精神,是精神使身体和物体运动。但 是,这里的所谓“精神”并不是指被创造的精神,而是指上帝的观念。 当我们想到上帝的观念时,就会意识到上帝的意志与物体的运动之 间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自然的原因,比如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身体与 心灵的一致性,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而只是偶然的原因。这情形也适 合于我们这些被创造出来的个别精神。我们的意志和意识都有赖于 上帝,因为正是上帝启蒙了心灵的黑暗,正是上帝按着自己的意志推 动着心灵。例如,我的胳膊运动与我的意志之间的关系是偶然的,是 上帝在我有此种愿望的场合移动了我的胳膊。换句话说,单独的身 体或心灵都不是两者能相互交往的真正原因,而只是偶然的原因。 这里偶然的原因是我想移动自己的身体,真正的或者必然的原因是 上帝,偶然与必然缺一不可。进一步说,身体与心灵都不能自己活动 起来,而要最终靠上帝这个普遍的意志。正是上帝委托给人以移动 身体的能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上帝为这样的运动建立起一种偶然 的原因。身体与心灵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就是说,其行为与结果 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必然的或者真正的联系 在上帝。这样的解释就使偶因论成为一个理论体系、一种学说。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马勒伯朗士建立的偶因论学说,即个别的 被创造出来的精神是一种与身体在一起的精神 它的运动是我们 感受之偶然的或者自然的原因,它流失在我们的身体里。在这里,身 体与精神相遇并且相互帮助。但正是上帝不断地作用,才有身心的

 ① 马勒伯朗士:《论自然和神赐》,第21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58。

 协调。马勒伯朗士经常从热情方面解释心灵,“热情”或本能的感情 把心灵与身体联结起来,并使我的身体成为我的存在的一部分。所 谓“热情”的因素,就是快乐与痛苦之类与身体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 精神因素,就是热情所遭遇的对象。“热情”又是生理意义上的。钉子 刺我的手指,就感到痛,这表明手就是我的身体、我的存在。于是,马 勒伯朗士认为:

 最有智慧的判断发自情感的本能,而不来自这类事物能否 成为自身之一部分的理性之光。因为如果哲学家们根据自明性 和理性之光判断事物,很快就能意识到精神和身体是两种对立 的存在,精神不能自己联系到身体……正是由于感情的本能,人 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所联结的所有感性事物是自身的部 分,我认为它就像思想和感觉是我们的部分一样……但是,对于 理智的事物而言,情况却完全相反,正是由于理性之光,我们才 能重新认识到我们与真理的关系。借助于清晰的精神,我们发 现与其说我们与自己的身体联系,不如说与上帝有更为密切和 本质的联系。没有上帝,我们就没有任何能力,没有认识,没有 意志,没有感觉……①

 这里,我们进入到偶因论的深层:一方面,马勒伯朗士看到“热 情”或“感情的本能”对心灵的巨大作用,甚至从那里能发出“最有智 慧的判断”;另一方面,这“最有智慧的判断”终因来自身体因素而与 “理性之光”不符,从而导致精神领域的真正冲突,于是让位于更高的 全能的智慧,也就是上帝。马勒伯朗士在这里对“启蒙”一词作了与 18世纪不同的界定,他把认识到上帝之光称为“启蒙”,而对18世纪 法国思想家而言,“启蒙”一词的应有之意恰恰在于反对神学权威,开 启心灵本来的热情。

 ① 马勒伯朗士:《论自然和神赐》,第109页,巴黎,哲学图书出版社,1958。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赵林-《走向理性:西方思想文化大视野》-第一章 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在线阅读

    在罗马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地中海世界在政治上的“罗马化”与罗马 自身在文化上的“异化”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其中,罗马与希腊、罗 马与犹太以及罗马与日耳曼的关系成为影响罗马帝国历史命运的三对主 要矛盾,它们分别表现为东西争锋、凡圣博弈和南北抗衡。罗马与希腊 的东西争锋造成了“两个帝国”——从古代的东、西罗马帝国一直到现代 的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历史张力,罗马与…

    书籍分录 2025年3月4日
    699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二编 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二卷 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 我们可以说,一个单纯的先验理念的对象是某种我们对之没有任何概念 的东西,虽然这个理念是在理性中按其本源的法则完全必然地产生出来的。 因为实际上,甚至对一个应当与理性的要求相符合的对象也不可能有任何知 性概念,也就是一个能够在某个可能经验中被指出并变得可直观的概念。但 A339 如果我们说:我们对于和一个理念相应的客体不可能有任何知…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491
  • [美]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第九章 弗里德里希·尼采-在线阅读

    第九章弗里德里希·尼采 一、尼采之“家系” 尼采是达尔文的孩子,俾斯麦的弟兄。 尼采不仅嘲弄了英国的进化论者,还嘲弄了德国的民族主义者。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都是他惯用的伎俩,他总是将矛头指向那些对他影响至深的人。其实,尼采是在下意识地掩饰自己所受的恩惠。 斯宾塞的伦理哲学并非进化论最必然的结果。如果生命是一场唯有最适者才能生存的竞争,那么力量便是最高的美…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871
  • [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第二部-在线阅读

    第二部 一 我被捕之后,立即就被审讯了好几次。但都是关于身份问题之类的讯问,时间都不长。头一次是在警察局,我的案子似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兴趣。过了八天,预审法官来了,他倒是好奇地打量了我一番。但作为开场白,他只询问了我的姓名、住址、职业、出生年月与出生地点。然后,他问我是否找了律师。我说没有,我问他是否一定要找一个才行。“您为什么这么问?”他说。我回答说,我觉…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6日
    910
  • 柏拉图-《法篇》-第二卷-在线阅读

    第 二 卷 652 雅典人讨论这些事情所产生的下一个问题,我想,是这样 的。正确控制酒杯可以封闭我们的天然性情,但这样做才是惟一 值得推荐的办法吗?或者说饮酒还有其他某些值得考虑的、严肃 的益处?是或不是?我认为是,或者说我们的论证似乎在提出这 种建议。但若我们只想知道这些益处是什么,那么我们必须提高 警惕,提防它给我们布下的圈套。 克利尼亚请继续说下去。 …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80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