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单子论的哲学体系

一单子论的形成及其引申

《关于自然、实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灵魂与身体之间统一的新体 系》(简称《新体系》),1695年第一次发表在一家法文刊物上。这篇文 章写于《单子论》之前,它对于我们了解《单子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莱布尼茨在《新体系》中承认单子论是一个假说。站在 21 世纪的 出发点上,回过头来看,我们深深感到“假说”二字的分量。所谓假说, 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就是理论模型,或一种理解方式。就单子论 本身来说,它绝不仅仅是古代原子论的翻版,而是有着鲜明的原创特 色。也正是它的新颖性,引起了 20 世纪西方哲学家的关注。当然,这 里有一个反形而上学的背景,或者说,在一些很重要的当代哲学家看 来,单子论的精彩部分脱离了形而上学,比如说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 表人物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德勒兹,就从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中获益 匪浅。从这里我们看到,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单子论具有很强的开放 性。我们还要特别提及单子论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纯哲学的,而是兼 具数学乃至物理学的意义,用现在的术语讲,单子论是科学假设,属 于科学哲学(20世纪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天文学中的宇宙大爆炸理 论也是一种科学理论模型)。

《新体系》这篇文章也谈到了单子论假说的酝酿过程。在思考单 子论的过程中,莱布尼茨首先想到的是摆脱亚里士多德的束缚,他接 受了原子和虚空的观点,因为这样的观点最能满足他的想像力。但 是,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只在单纯的物质中不能找到“真正的统一 原则”,因为物质是消极的,不能只考虑具有广延性的物质。又因为 物质中还有积极的推动力量,即它的智慧,莱布尼茨称做“力”(神秘 的力)。“力”属于形而上学领域,因为它无形(不像其他物理的因素那 样被感知)而又可以理解,也可以说它是莱布尼茨理论模型的雏形。 它是潜在的能量或“隐得来希”(Entelechies),它派生出多样性,也实现了物质的真正统一。“隐得来希”可以类比为物质中的欲望情感, 也就是“灵魂”。莱布尼茨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物质中的“精神”力量, 它是不可分的。至于“隐得来希”的诞生,莱布尼茨求助于奇迹,认为 它有创生、有毁灭。进一步说,莱布尼茨所谓的单子更像一个“隐得 来希”,因为单子也是不可分的。

究竟物质(宇宙或世界)能否真的归于毁灭,这并不是一个轻松 的问题。巴门尼德否认真正的虚无,只承认存在,消失和呈现只是现 象,从来没有真的毁灭。莱布尼茨的想法则要复杂得多,他与巴门尼 德的显著差别是他注意变化性和繁多性,在他看来,众多单子不仅有 程度(级别)的差别,也有种类的差别。但是在哲学意义上,它们又是 无差别的。他说:

它们(指单子——引者)可以被称做形而上学的点,有某种 像似生命本性的东西,它们有知觉。为了表达宇宙,数学的点就 是它们的观点。但是当一个有形的物体形成时,对我们来说,它 所有有形的机体只是一个物理点。物理点只表现为可分的,数 学点是不可分的(精确),它们只是形式……但没有它们,任何东 西都不能成为实在,因为没有真正的统一,也就没有繁多性。① 这里描绘的更像是一幅自然科学的图画,单子被归结为数学和物理 学上的两个重合的点,但它实实在在是哲学的,众多单子在无形的 (数学)点上获得了统一。

以上问题也可以换个方式,就是灵魂与身体的统一问题。“但是 当我着手思考灵魂与身体的统一时,我好像坠入大海深处,因为我不 能找到一种方式,解释身体能把什么东西转移到灵魂,反之亦然。也 不能解释一个单子如何与另一个单子交往”②。笛卡尔的弟子们认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311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312页。

为,我们可以认识到身体的性质,因为上帝在启动物质的时刻也在灵 魂中唤醒了思想;另一方面,当我们的灵魂欲运动身体时,也是上帝 使身体的运动与灵魂相适应,这样神秘的交往被说成是由偶然的原 因引起的(偶因论的创立者是格林克斯[Geulinex],马勒伯朗士也持 这样的立场)。偶因论试图解决两个问题,灵魂如何影响身体和一个 身体(或灵魂)如何影响另一个身体(或灵魂),但是偶因论的解释笼 罩着神秘色彩。让我们把偶因论也视为一种理论模型,莱布尼茨认 为这样的解决方式不符合事实。他说:

真实情况是,在形而上学的严格意义上,一个单子对另一个 单子并没有真正的影响………所以,我不得不承认,灵魂或任何真 正的单子不可能从外界获得什么东西。我倾向于这样令我吃惊 的观点,它不可避免,非常方便、美妙,就是说,上帝首先创造了 灵魂,一切事物都按照它自己的本性从灵魂中出现……于是,我 们的内在感情(也就是说,在灵魂本身中的感情,既不在大脑中, 也不在身体的精细部分)……一定来自它自己的原始构造(在与 它的机体的关系中,不可能表达它之外的存在)……结果,由于 每个现存的单子都以它自己的方式,从某一观点表示整个字宙, 在合适的时刻,按照它自己的法则,灵魂就出现了知觉或对外物 的表达,自动有了自己的世界,好像存在的只是上帝和灵魂。这 是在所有单子之间的完美一致……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理 解,灵魂如何通过直接的呈现而占领身体中的位置,灵魂尽可能 地靠近身体,因为灵魂在身体之中,就像统一性在繁多性之中, 繁多性是统一性的结果。①

以上就是莱布尼茨关于身心关系的假说,它的难点在于它试图 解决这样的困难:既然单子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它们又是如何相互协

① 莱布尼茨:《单了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312- 313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调一致的。他的解决方案是,每一个精神(单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世 界,它是自给自足的,完全不依赖其他的单子。整个世界就是由这些 独立的小世界组成,它们是宇宙中的一面镜子,在上帝的和谐原则下 单子们是协调一致的,互不交往的单子有共同的原因。

哲学家们像科学家一样在提出自己的假说,柏拉图的洞穴之喻 不但是一个隐喻,也是一个关于理念的假说。假说往往不理睬前入 之说(哪怕是圣人)。如果单子之间都是平等的,凭什么要向另一个 单子顶礼膜拜呢?一个精神并不需要另一个精神,自言自语的声音 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真正的哲学精神。但实际情况是,每个独立的 精神都有天性的弱点,它倾向于依赖另一个精神,认为后者比自己强 大,它越是在精神上依赖一个强者,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越少。但是, 精神单子其实不可能不利用已有的思想资源(以往各个单子的精神 假说或观察角度),从而使怀疑精神显得尤为可贵。一方面,为了避 免孤陋寡闻,哲学家的假说不可能凭空出世,否则就要闹笑话,把别 人真正说过的话当成“原创”(换句话说,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通常熟悉 哲学史);另一方面,要成为一个哲学家,以往的精神单子确实不可成 为任何有独创精神的单子所刻意模仿的对象,以往的思想资源可以 作为创造的素材(如德里达),甚至也可以少要或不要这样的素材(如 维特根斯坦),在这方面,哲学家的假说像科学家(他们创造概念或理 论模型),也像文学家(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衡量哲学家的标准不 是他掌握了多少古代和当代的资料(虽然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是他 是否填补了空白,开拓了领域。

二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The Monadology)成书于他的晚年,是他 对自己哲学基本原则的概括。莱布尼茨也把《单子论》的思想作为自 然哲学的基本原则。他对这本书十分满意,甚至把手稿珍藏在箱底。 《单子论》是用法文写的。虽然它的法文原版书直到1840年才发表, 但其德文和拉丁文译本分别在1720年和1721年就已经问世了。在 很长的时间内,《单子论》是与莱布尼茨的另一部著作《自然的原则与·170 · 上篇大陆理性主义哲学恩赐的原则》(Principles of Nature and of Grace)放在一起发表的。

这两部作品在涉及的范围和意图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并且大约 是在同一时期写的。可是,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单子论》都显得更 加重要,它不但是莱布尼茨哲学原则的浓缩,而且是他的《神正论》 的展开形式。在《单子论》手稿的正文旁边,莱布尼茨经常注明为了 理解的需要,应该参照《神正论》的某一部分。有一种说法,认为《单 子论》是莱布尼茨哲学的百科全书,要理解《单子论》必须先了解莱 布尼茨的基本思想特征。换句话说,《单子论》并不是一本容易理解 的著作,它需要借助莱布尼茨其他的著作来解读。

《单子论》是传统的实体学说的展开形式。它大致可以分成两个 部分:第一部分(§1—48)解释实体的本性(这里的实体是个多数);第 二部分(§49—90)解释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世界就是由这种关系构 成的)。以下我们试图按照这样的划分来阐述《单子论》的思想。

(一)关于单子的本性

(1)从§1—18解释单子的多样性、单子的界说,以及单子是如 何被创造出来的。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最简单的”实体。所谓“最简单的”意味 着“没有部分”。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所以它就没有广延,或者说,没 有长宽高,没有形状或形式,也就不具有可分性。莱布尼茨的“单 子”与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有密切的联系,他肯定受到了这 位先哲的启发。进一步,还有物理学上的“原子”概念,这也是莱布 尼茨“单子”的引申含义,从当代哲学与科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引申 也许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莱布尼茨的单子具有哲学与科学的 双重价值,所以他在§3中这样声称:“这些单子是自然的真正原 子,是事物的要素。”①

有一个观点是令人深思的,莱布尼茨在承认了单子是事物最后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18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不可分的元素之后,也就肯定了物质不能归于无。他在§4—5中写 道:“关于一个简单的实体可以通过自然的手段加以摧毁是不可思议 的。同样的道理,认为可以通过自然的手段生成简单元素的想法也 是解释不通的,因为单子不能通过不同部分的结合而生成。”①在这一 点上,莱布尼茨没有完全脱离西方古代以来的哲学传统,认为无中不 能生有,他把近代科学与古代原子论的因素结合在一起。但是,莱布 尼茨具有巨大的发现创造才能,这尤其表现在单子论中,其中许多意 见尤为后现代哲学家所称赞不已,比如§6:“可以说,单子出生的同 时就是死亡;也就是说,当单子是被(外来)部分组合成存在或归于消 灭时,单子只有通过创造才能存在,通过毁灭而结束。”②这段话十分 重要而晦涩,它在肯定单子是自然的基本元素的同时,又认定单子是 创造出来的(有生就有死,生就是死的开始,或者生就意味着死),那 个创造的手并不来自物质的力量。这只手能创造出单子,也就能将 它毁灭。这是否蕴涵着无中生有呢?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莱布尼茨 实际上肯定了创造性的精神力量(这个力量是“无”吗?莱布尼茨称 它为神,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两个称谓的差别并不是很重要的)。换 句话说,没有这样的力量,世界才真正是不可思议的和可怕的。 §7:“进一步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释一个单子如何由于其他被创 造的事物而改变性质,或其内部发生改变。”③在莱布尼茨看来,由于 单子没有部分,所以它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单子没有窗户,它自 己出不去,别的东西也进不来。从后现代哲学家的角度看,这也就是 说,一个单子就是一个“唯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不暮仿另一个 单子。一个单子根本无法对另一个单子作出中肯的判断,从而单子 也是彻底孤独的。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在数量上可以无限多,把单子 区别开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同的质量决定了不同的单子得以存 在。§9:“在本性上,绝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至少我们可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18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③ 同上书,第 219 页。

以在那里找到基于内在性质的差别。”①每个单子又是不断变化的,这 样的变化来自它的“内在原则”,也就是它的内因。莱布尼茨在§11 引述了《神正论》的观点:外因不能引起事物本性的变化。他还对事 物的量变和质变作出区别,如§12 和§13:“一定有一些特殊的系列 变化……它涉及到整体中的多……因为每一种性质的变化都是逐渐 发生的,事物的某些部分变了,某些部分保持不变,就是说,单子一定 受到许多道路的影响和关联,虽然它并没有部分。”②那么,究竟是什 么把不同的单子相互区别开的呢?莱布尼茨提到了精神。他认为不 仅每个人都是一个单子,动物、植物乃至似乎无生命的东西也是由各 个单子组成的,所有单子,不论是人还是物,都有或显或隐的“精神”。 藏在最隐蔽处的精神也被叫做死。对于这种情况,莱布尼茨加了一 个很有意思的注释,这个注释告诉我们,死(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人的 死)是一个在程度上渐进的过程,睡眠是死的一个影子,影子中活跃 的不是生命的痕迹,但是它和生命比较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莱布 尼茨似乎不承认绝对的死。

(2)从§19—30,区别了三类单子。

莱布尼茨认为,在一般意义上,他认为一切有知觉和欲望的事 物都有灵魂。一个单子也可以说就是一个灵魂,也叫做“隐得来 希”。接着以上关于死就像睡眠的比喻,他谈到像死一样的睡眠 应该是无梦的,在这里记忆应归于无。在这种情况下,单子无任 何遮盖,完全裸露。§20:“但是,这样的状态并不能持续很久,灵 魂从深度睡眠中苏醒过来,灵魂比赤裸的单子多了点什么。”③灵 魂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感觉,莱布尼茨区别了感觉的等级,认为 动物的感觉与人的感觉不可同日而语。这里他与笛卡尔一样,领 悟到自我意识或反思对人区别于物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可以意识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22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 223页。

③ 同上书,第 230 页。

到我们自己在感觉,在思考,而动物不能。在§26中,莱布尼茨提 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记忆提供给灵魂某种意识,意识摹仿理 性,又区别于理性。”①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属于人, 意识依赖记忆,记忆当然是一种重复,所以意识诉诸最精确的重 复。这样的情形在哲学史中最为明显。记忆什么呢?最原始的理 性,所谓哲学家对文本的严肃认真之最高程度,不过就是一个个 作者的本来意向。这样的情形是被莱布尼茨作为正面命题提出 来的,它表明了形而上学的一个典型特征。第二种情况属于动 物,莱布尼茨举了狗的例子,当我们对狗做拾棍子状时,狗就跑开 了,因为它有上次被棍子打痛的记忆。当然,在这样的记忆中没 有哲学的反思活动。莱布尼茨已经注意到了为后来胡塞尔现象 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所详细描述的现象,就是感觉不是单纯 的,它可以叠加,或者可以增补,从而意识图形便开始复杂起来。 在这方面,哲学理性究竟占有多大的作用呢?很少。莱布尼茨认 为,人的活动在多数情形下只靠经验。§28:“例如,我们期待明 天还会天亮,我们之所以这样经验,是因为直到现在为止,这样的 经验还从来没有叫我们失望。”②这样的思考并没有理性的基础。 显而易见,这样的见解与休谟的立场是接近的。但是,莱布尼茨 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认为有关于必然性的知识。§29和§30: “正是必然的和永恒真理的知识使我们与单纯的动物性区别开 来,赋予我们理性和科学,使我们升华到关于我们自己和上帝的 知识,我们身上的这个方面被称做理性的灵魂或精神。也正是通 过必然真理的知识,通过它们抽象的表达,把我们提高到反思的活 动……反思活动使我们想到被称做我的东西,想到这个或那个都在 我们之中,想到我们自己、存在、实体、简单物和复合物、虚幻物及上 帝本身,使我们想到自己的有限和上帝本身的无限,这些反思活动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32 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 233 页。

为我们提供了推理的主要对象。”①莱布尼茨在§29 后面还加了标 记,说明可以参见《神正论》的有关内容。简单地说,他和笛卡尔一 样,确定反思的对象是“概念”。哲学学创造出一个个概念,它们就是 哲学活动的内容。于是,莱布尼茨区别了三类单子:动物的,没有反 思;人的单纯经验,也没有反思;理性的反思,单子的最高状态。

(3)从§31—48,单子与上帝之间的过渡。

莱布尼茨认为,最高等级的单子有自我意识,从这里可以直接 与原创性的力量(神)建立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遵循两个伟大的理 性原则,就是逻辑上的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哲学的视野来自于整 个宇宙,宇宙由单子的等级体系所构成。矛盾律被用来判断真假, 即我们的判断不能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形(在同一时间内对两个相互 对立的判断不可能都是真的,其中一个必定是假的)。矛盾律是古 老的形式逻辑,但充足理由律则是莱布尼茨对逻辑学的个人贡献。 这个定律是说,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一个判断就不可能是真实的 判断。充足理由律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判断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 那样的(但是莱布尼茨也承认,限于能力,有些理由不能被人知道)。 莱布尼茨还把真的判断(真理)区分为两类。§33:“有两类真理,推 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的反面是不可能 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的反面是可能的。当一个真理是必然 的时,可以通过分析发现它的推理,这时我们把理性分解成更简单 的观念和真理,直到最基本的要素。”②作为例子,莱布尼茨提到数 学是“推理的真理”的典范,它是思辨的,完全依赖公理(或大前提) 的定义(公设)、演绎或分析。莱布尼茨不得不承认最初的“道理”是 不能证明的。他说:“总之,有一些简单的观念,并没有定义来规范 它们。还有一些公理或公设,总之是最初的规则,它是无法被证明 的,的确也不需要证明。它们是同一性的命题,它的反面是一种矛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33—234 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 235—236页。

盾的表述。”①但是这些不能被证明的、最初的“真理”(比如“上帝的 存在”和启蒙思想家认为的“人生而平等”,相反的“公设”也是完全 可能的,即“上帝不存在”和“人生而不平等”)却被当做推理的出发 点,这就使全部推理带有虚假的性质,它的全部结论很可能顷刻间 坍塌,而且,这也等于承认,最初的“真理”不需要充足理由律。所有 这些,使莱布尼茨的真理体系经不起推敲,它只是他的一个“真理模 型”,表达了他的意愿。一个最初的“必然真理”可能由于它没有经 过证明从而失去“充足的理由”,但是,一个“事实的真理”却有可能 有着“充足的理由”,我们的摘引证明莱布尼茨对这两点都是认可 的,如§36:“但是偶然的真理或事实的真理一定也有充分的理 由……在这里,对特殊理由的分析可以不厌其详……有数不清的现 在和过去的移动形式,它们就是我现在书写的充足理由,我的心灵 也有无数精细的倾向和位置,它们也促成了其最后的原因。”②但 是,莱布尼茨在§37中说:“最后的充足理由一定是在一系列特殊的 偶然事情之外,无论其偶然性有多么琐碎。”③莱布尼茨这样说是为抬 出上帝作准备(但是也使他的充足理由律复杂化了),在他看来,上帝 只有一个,它就是最充足的理由,也是单子之间的“连接点”。他把所 有的美好词汇,如“唯一的”、“普遍的”、“必然的”、“绝对完满的”等等 都给了上帝,所有的单子都不能脱离这个最充足的理由而独立存在, 我们可以把莱布尼茨这样的判断与宇宙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判断联系起来,这样的宇宙论与莱布尼茨的世界观是协调的,它舍弃 了事物的“边界”和“偶然事件”的作用,从而建立起对陌生而不需要 证明的“最后原因”(一定要有,否则世界就是不可思议的)的崇拜。莱 布尼茨在§42中进一步认为,单子中的完美性来自上帝的影响,而单 子中的不完美性来自单子自己的本性,主要在于单子有自己的界限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37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237—238 页。

③ 同上书,第238页。

(但是上帝没有界限)。爱因斯坦曾说:“上帝不掷骰子。”这是强调字 宙规律的巨大作用。但是,在莱布尼茨眼里,上帝也掷骰子,也照管 可能性或偶然性。如§43:“上帝……也是可能性的源泉……没有上 帝,就没有事物的可能性,就没有存在,就没有任何事物是可能的。”①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上帝身上一切都平和了,他消解了一 切矛盾。所有的单子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派生的。在所有的可能性 中,上帝(也可以说是它的意志或意向)选择了最好的一种,就是我们 的世界。这样的特点也赋予单子,虽然单子有不同的完美程度,但是 它在上帝气氛的笼罩下共同组成了和谐的字宙。

(二)单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从§49—60,阐述两个重要假说:预先建立起来的和谐和“所 有可能世界中的最好的世界”。

由于单子之间没有可供出入的“窗子”,它是自身封闭的,一个单 子实际上不能对另一个单子施加影响,但是整个世界并不因此就处 于无政府状态,单子之间的关系要通过上帝的“中介”作用。现在的 问题是,一个单子自己就是一个小宇宙,于是就可能有无数的宇宙。 §53:“在上帝的观念中,有无数可能的宇宙,其中只有一个可以是现 实的,上帝的选择一定有充足的理由,它使上帝决定是这个而不是另 一个宇宙。”②这是一个有重大价值的判断: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宇宙状 态而不是别样的,如果不是由于某种条件的出现,宇宙完全可以是另 外的样子。但是“上帝之手”还是选择了宇宙现在的样子。§55:“现 实存在的是最好的,上帝知道了他自己的智慧,上帝是仁慈的,他选 中了现在的存在。”③由于有了上帝的参与,单子显得相互协调一致, §56:“这意味着每一个单子都有表达所有其他单子的关系,结果,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41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247页。

③ 同上书,第 248页。

它也就是宇宙永远的活的镜子。”①也就是说,整体存在于部分之 中。这是一个设定。除此之外,莱布尼茨單子论的重要价值还在于 设定每一个單子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每一面镜子“注目”世界 的角度都是不同的,镜子里的内容也就不同,从而角度、方向、侧面 多多。这里,实际上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问题。§57:“好像还 是有如此多不同的宇宙,但它只是根据每个單子的不同观点所表达 的同一个宇宙的不同方面。”②这就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因为这里 莱布尼茨所涉及的无数單子的可能性只与上帝选择的一种(最好) 的可能性有关,他从根本上排除了不好的可能性,以及与不好的可 能性有关的單子之可能性。可是,如果單子论是彻底的,就不可能 排除后一种可能性,因为上帝完全有可能在作出选择的瞬间走了神 儿,或者由于某个难以抗拒的偶然原因而掷错了骰子,那么,我们就 可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不那么好的,甚至是糟糕的世界。 但是,慈悲的上帝尽了自己的义务,我们在这里能使用他给予我們 的智慧,这真是我们的福分!我们的世界是在这么多可能的选择中 最有可能出现的世界,如果它不是偶然的,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它来 自上帝之手。莱布尼茨的立场遭到了培尔的激烈批评。培尔认为, 莱布尼茨给予上帝的才华超出了上帝自身的能力。莱布尼茨反駁 道:如果不是上帝,还能用什么理由解释存在着一个如此和谐统一 的宇宙呢?难道它不是被事先安排好的吗?在莱布尼茨看来,培尔 必须拿出相反的理由,证明我们的宇宙不是和谐的,而是充满矛盾 的。显然,培尔在他的时代没有这样的科学根据。但是,培尔不能 出示证据并不表明莱布尼茨的宇宙和谐理论有了充分的证明。在 这里,莱布尼茨作出了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有重大影响的判断,他 倒向了先验论、目的论、独断论——既然不能找到相反的理由,那 么,只能如§60所说:“一定有事先设定好的理由决定事物是这样

①② 莱布尼茨:《單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48页, 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而不是那样。”①于是事物有了相互区别的等级系列,就像恩格斯当 年曾经讽刺的,猫被上帝创造出来是为了捉老鼠。

(2)从§61—82,关于单子的等级、身心关系等。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有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也就是身体的灵魂, 即“隐得来希”)。身体有了灵魂就有了生气。无论身体还是灵魂,都 可以按顺序分成等级,从上帝一直到最小的单子,从最完美的智慧到 最混沌的知觉。莱布尼茨把单子也比作自然的机器,有简单的,也有 精密的。最高级的机器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它出自上帝之手。他 认为,单子的数量不仅是无限可分的,而且有隶属关系——从最卑 贱的生物到最高尚的灵魂递相隶属。莱布尼茨的宇宙强调的是秩 序,而不容忍混沌和隐晦。为了建立这样的秩序,他倾向于万物有 灵,如§70 说:“每一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独有的隐得来希”②,其中不 仅包括人,还包括动物和植物。莱布尼茨重视灵魂而轻视身体,在 §72中,他称上帝完全没有身体。由于他相信灵魂不灭,所以§73 说:“从这里出发,在严格的意义上,可以说从来没有绝对的生和完全 的死。”③

莱布尼茨的许多设想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其中一个很好的例 子是它的单子论也与事物的生老病死有关,所谓事物的“形式”、 “隐得来希”、“灵魂”就好像是事物的“种子”。§74 说:“通过对植 物、昆虫和动物的认真研究,人们都知道自然的机体绝不能派生 于混乱无序,而是来源于种子,毫无疑义,在种子中有未来形成的 萌芽,它不仅是机体形成前的在场,也是这个身体的灵魂。”④即使 站在现代科学立场上,这样的观点也是不能完全否定的。正是在 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单子论是17世纪的“科学哲学”,虽然我们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50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257 页。

③ 同上书,第 259 页。

④同上书,第 259—260 页。

现在对它的结论可以作出重大的修改。莱布尼茨甚至预见了生 物的进化现象,他认为一种动物只能通过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 (见§76)。但是,我们如何解释身心的一致呢?§78说:“这些原 则很白然地给予我解释灵魂与机体相互一致的方式。灵魂遵循 它自己的法则,身体也同样遵循它自己的法则,它们是根据所有 基质之间预先设定的和谐而达到相互一致的,因为它们都表象同 一个宇宙。”①

(3)从§83—90,单子论的道德结论。

莱布尼茨为他描述的单子世界赋予了道德的意义,自然世界的 和谐不仅具有认识的价值,更是上帝善良意志的表现。一切精神的 总体就构成了上帝之城(见§85),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个道德的世 界,是上帝所有作品中最崇高和神圣的一个,它保证了道德和自然 领域的和谐。§90说:“最后,在这个完美的政府下,一切善行都得 到褒奖,一切恶行都受到惩罚……这就使那些智慧而有德性的人们 把他们的能量奉献给与上帝预先的和谐相一致的一切事物,使他们 满足于上帝神秘的具有支配性的意志所带给他们的东西。承认如 果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宇宙的秩序,我们就应该发现,这个秩序超越 了最聪明人的期待,不可能存在比现在更好的秩序了,无论就宇宙 的整体还是我们个体都是如此……它是我们的意志所在,只有它能 使我们幸福。”②在这样的氛围下,人类的灵魂得到安宁。莱布尼茨以 他自己的方式描述了一个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想相类似的道德乌 托邦,它是必须的,但是作用似乎并不一样。莱布尼茨的理论和后来 的黑格尔哲学(特别是其中一个命题:“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 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样,也可以为现存制度辩护,它的意蕴也更 加隐晦。

①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其他哲学著作集》,罗伯特·拉塔英译本,第262页,克拉伦登出版社,1898。

② 同上书,第 269—271 页。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
(0)

相关推荐

  • 尼采-《瞧,这个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线阅读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35 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_① 现在我要来叙述《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故事。这本著作的 ① 10月版第24节部分地与本节相合;而之前的第 22节和第 23节,尼采后来用 作“我为什么是命运”一章(第6、7、8节)。10月版第 24节如下:在这个转折点上,一切 都得到了裁定,一切都被质疑了,为了对于某个无与伦比的事件的不朽记忆…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45
  • 第十章 小苏格拉底学派

    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继承与发展者,无疑是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这两位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的大师。然而,苏格拉底生前汇聚众多门生,他们致力于传扬苏格拉底学说,甚或建立学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些人谨守苏格拉底的教海,专心致志于忆述苏格拉底的哲学对话。如埃斯基涅写了记述苏格拉底言论的7篇对话(现仅存少数残篇);克里托写了17篇苏格拉底的对话;…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6日
    155
  •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毒蛇的咬伤-在线阅读

    毒蛇的咬伤 有一天,查拉图斯特拉在一棵无花果树下睡去,天气很热,他把手臂遮在脸上。这时,一条毒蛇游过来咬他的脖颈,查拉图斯特拉不由痛得叫了起来。当他把手臂从脸上移开时,他向毒蛇看看:毒蛇认出了查拉图斯特拉的眼睛,就笨拙地转身想逃。“不要逃,”查拉图斯特拉说,“你还没有接受我的感谢哩!你及时唤醒了我,我的道路还很长哩。”.“你的路很短了,”毒蛇忧伤地说,“我的…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7日
    108
  • 荷马史诗-《奥德赛》-第十一卷 入冥府求问特瑞西阿斯魂灵言归程-在线阅读

    “当我们来到大海岸边,船只跟前, 我们首先把船只拖到神妙的大海上, 在乌黑的船上竖起桅杆,扬起风帆, 把牲羊送上船只,然后我们自己也 怀着沉重的心情,泪水汪汪地登上船。 强劲的顺风为我们从后面鼓满风帆, 推送黑首船,那是航行的善良伴侣, 说人语的可畏的神女、美发的基尔克差遣。 我们把各种索具在船上安排妥当, 然后坐下,风力和舵手掌握航向, 一整天风帆鼓满气流…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172
关注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