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于1632年11月24日生于荷兰阿姆 斯特丹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其父母给他起名为巴吕什(Baruch),后 来斯宾诺莎放弃了犹太教,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伯努瓦(Benoit)。斯 宾诺莎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其出身并不贫贱。他父亲在阿姆斯 特丹经商,生活体面,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老斯宾诺莎在这座城市 的一个靠近犹太教堂的地段拥有一所漂亮的大房子。
斯宾诺莎幼年曾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天性中有着丰富的想像 力,且思维敏捷而透彻,这为他日后的哲学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斯宾诺莎小时候喜欢拉丁文,他熟练掌握了这门欧洲中世纪以来的 知识分子语言。少年斯宾诺莎受到的良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 功于他有一个出色的家庭教师弗朗索瓦(Fran式职业是医生,他作为一个业余教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城里许多富 商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他的门下。小斯宾诺莎不仅在弗朗索瓦那 里学到了拉丁文,还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精神财富。弗朗索瓦向他的 学生们灌输了一种反叛宗教的精神,可能斯宾诺莎的无神论种子就 是在那时萌发的。在这个期间,还有一段属于斯宾诺莎个人感情的 插曲。弗朗索瓦有一个漂亮的多才多艺的女儿,她不但熟练地掌握 了拉丁文,还有音乐的天赋,当她父亲因事不在时,她就代替其父给 那些学生上课。斯宾诺莎经常和她说话,两人互生爱慕之情。斯宾 诺莎后来承认他当时曾经打算娶她为妻,这不仅因为她漂亮且多才 多艺,更因为她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不俗的鉴赏力,所有这些深深打动了青春萌动的斯宾诺莎。但是弗朗索瓦的另一个学生和斯宾诺 莎同时喜欢上了这个姑娘,两个青年成了情场上的对手。有资料表 明,在使用技巧赢得姑娘的欢心方面,斯宾诺莎略逊一筹,这个姑娘 最终没有成为他的妻子。
在通晓了拉丁文之后,斯宾诺莎曾经用几年的时间用功钻研神 学。但是,他的天性中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信念亦一天天成熟起 来。他不相信没有经过自己独立判断的东西,并把关注的目光转向 自然本身。于是他最终放弃了神学而专心于物理学。在弗朗索瓦 的指引下,斯宾诺莎发现了笛卡尔,贪婪地读遍了所能找到的笛卡 尔的著作。接着,斯宾诺莎宣布他从笛卡尔那里发现了真理,并拥 有了真正的哲学知识。笛卡尔式的公理让斯宾诺莎大为着迷,他认 为笛卡尔用自己的方法发现了人们从不知道的真理。斯宾诺莎声 称,犹太教士所遵循的学说是可笑的,因为这样的学说是建立在武 断基础上的,一个有良知的人绝不能相信这样的胡说,理性不是迷 信和盲从。斯宾诺莎的信念和犹太教义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他与自 己所属的犹太教堂的教士们发生了争执。从此他很少去犹太教堂, 这使矛盾更加激化,招惹周围教会势力更大的愤怒。犹太教会的教 士们很是惊恐,因为斯宾诺莎的言行公然违背了犹太教法典。教士 们认为斯宾诺莎将会背叛犹太教而成为基督徒,他们害怕其他人会 以斯宾诺莎为榜样。但实际上,斯宾诺莎并没有归依任何新的宗 教。犹太教会曾经答应每年给斯宾诺莎一千盾金币,只要他答应安 分地留在教会内部。但是斯宾诺莎拒绝了,这个行为有力地证明他 绝不是一个伪君子,他只追求真理。教会的诡计没有得逞,便对他 加紧迫害,甚至想动用谋杀的手段。种种危险迫使斯宾诺莎与犹太 教会最后决裂,1656年他退出了犹太教会,中断了和教会的一切来 往。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因为教会势力无比强大,它 不仅操纵着人们的言行,甚至也主宰着人们的生死。斯宾诺莎此举 等于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开来,他从此不再被周围的人(他 们大多相信犹太法典)所信任,并且时时遭到视。即使有人同情 斯宾诺莎,也不敢公开表示,因为这样做违反犹太教的教规,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与此同时,斯宾诺莎也意味着背叛了自己的家庭, 他必须默默地独自承受所有这一切。
在退出犹太教会之后,斯宾诺莎继续研究笛卡尔的著作。1664 年,他按照几何学的方法写成的《笛卡尔的哲学原则》一书问世。1670 年又发表了《神学政治论》(Tractatus theologico-politicus),在这部书 中,斯宾诺莎对犹太法典中关于摩西之类的传说予以批判,认为摩西 的律法只适用于犹太人,没有普遍意义。由于受到教会的追杀,他在 阿姆斯特丹已无法呆下去。于是从1664年起,他搬到了海牙附近的 一个小村庄,后来搬到了海牙,以磨制光学镜片为生,过着贫穷、平静 而隐居的生活。他以坚忍的意志忍受着这样的生活,白天磨制镜片 维持生活,夜晚做哲学和光学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斯宾诺莎即使 对磨制镜片的工作也是精益求精,他制作的镜片大受欢迎,人们从四 面八方赶来,只为了购买他的这些手工制品。这样的劳动使斯宾诺 莎心满意足。在他死后,人们在他的小房间里发现了大量的已经磨 制好的镜片。斯宾诺莎是个爱好广泛、多才多艺的人,在磨制镜片达 到近乎完美的程度之后,他又专致于绘画。他没有任何老师,只靠自 学,除了画墨水瓶和房子,也画他所熟悉的人。斯宾诺莎是个真正 懂得生活的人,他执著地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生活,没有任何困难 可以阻止他。斯宾诺莎也不是一个孤僻的人,在海牙他结识了很多 朋友。他的通信集中的许多信就是写给这些朋友的。值得注意的 是,在学术上斯宾诺莎并不孤陋寡闻,与他保持通信的人当中有那 个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莱布尼茨。 这些朋友中也不乏在政治上位居高位的人。虽然斯宾诺莎的主要 著作是在他死后发表的,但是他的手稿一直在这些朋友中流传,而 单凭这就使他的名声传遍整个欧洲。
斯宾诺莎还是一个有很强自制力的人,能节制自己,安贫乐道, 不屑于过奢侈的生活。他有一些很有钱的朋友,但是他拒绝这些人 的馈赠,或是其他方式的帮助。他也不喜欢依赖他人的名声,哪怕只 有一次。生活中他精打细算,他死后人们在其文稿中发现了记着不 同内容的账本,其中记载着他每天的花费一般是简单的面包牛奶,只 要三个苏,一小罐啤酒,只要一个半苏。他只吃由粗制谷物做的燕麦 糊,有时吃一点葡萄,这就使他很高兴了。同一个账本中还提到,他 每个月最多只喝两次葡萄酒,每次半品脱。有时人们邀请他吃饭,但 他总觉得呆在家里的感觉更好。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他就是这样 度过了后半生。
斯宾诺莎一生中没有妻子和孩子。他留下的画像衣着简朴。据 见过他的人讲,斯宾诺莎中等身材,五官匀称,皮肤有些黑,黑头发呈 自然卷曲状,长眉毛。人们根据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认出他是葡萄牙 籍的犹太入。此外,斯宾诺莎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 得益于他的自制力。他脾气好,人们从来没有看见他极度悲伤或快 乐。面对突如其来的不愉快,他懂得制怒的道理。在其他场合,如果 有什么言行举止让他不高兴,他宁可退出。据房东讲,斯宾诺莎从不 打扰街坊四邻,总在自己的房间里度过一天中最好的时光。当他专 致于哲学沉思而感到疲惫时,偶尔走出房间放松一下。他与见到的 人谈话,通常是极其普通的话题,甚至是生活琐事。有时他也抽一袋 烟以作消遣。斯宾诺莎喜欢自然中的事物,他在余暇时常在显微镜 下观察细小昆虫的解剖学构成。斯宾诺莎一点儿也不喜欢金钱,他 只满足于拥有维持生活所必须的部分。他拒绝一个忠实朋友赠与的 二千荷兰盾,理由是金钱会干扰他的研究和事业。他的朋友西蒙· 德·伏里斯(Simen de Vries)曾打算指定他做自己的财产继承人,但 被他拒绝了,结果只好向他赠与五百盾的年金。斯宾诺莎嫌太多,只 收三百盾。他还把父亲的遗产让给了妹妹们。
斯宾诺莎从不急于过早地发表自己的著作,但他的名望很高, 人们把他当做一个大哲学家。像一切有天赋的思想家一样,斯宾 诺莎视学术自由为自己的生命。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曾 经以赞赏的口吻提到与斯宾诺莎有关的一段轶事;有一位当时并 无等级偏见的贵族敦请斯宾诺莎去海德堡大学当教授,容许他自 由讲学,因为“侯爵相信他不会滥用这种自由去触犯大家所信奉 的宗教”。但是斯宾诺莎怀着很有理由的顾虑谢绝了这项邀请, 因为“他不知道应当把那种哲学自由限制到多大的限度之内,才不至于被认为触犯大家所信奉的宗教”。于是他留在了被认为是 最具宽容精神的荷兰。① 像笛卡尔一样,斯宾诺莎发现只有在与公 众保持一定的距离时才是安全的。1677年2月21日,斯宾诺莎死于 已患了20 多年的肺结核病(他在饮食上的节制与此病有关)。那一天 恰逢周日,他的房东从教堂回来时,发现了已经永远安息的斯宾诺 莎,桌子旁边留下了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遗稿。他的最重要的著作《用 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Ethica in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简称《伦理学》),以及另一部没有完成的重要手稿《知性改进 论》(Tractatus de intellectus emendatione),都是在他死后由其朋友整 理发表的。
斯宾诺莎的名声在18世纪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歌德和伏尔泰 那一代人重新发现了斯宾诺莎,奉他为“令人陶醉的神人”。斯宾诺 莎在那个人代替神的启蒙时代被启蒙思想家奉若神明。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极其丰富而复杂,从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延 伸到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宗教哲学、文学批评等不同的领域。为 了更好地理解他,我们不仅要知道笛卡尔,而且最好懂得古代和中世 纪的哲学,因为斯宾诺莎所使用的许多术语可以从那里找到源头。 同样,我们还要把斯宾诺莎的思想和在他之后的哲学联系起来,因为 斯宾诺莎的许多见解走在了他时代的前面。像笛卡尔一样,斯宾诺 莎也深受近代物理学的巨大成就的鼓舞,立志从中寻找出理性可以 遵循的科学方法,一切从前的哲学方法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这里都 是可以怀疑的;像培根一样,这样的方法在斯宾诺莎这里也是寻找真 理的“新工具”,斯宾诺莎认为,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获得 完美的科学知识。斯宾诺莎与笛卡尔的区别在于,斯宾诺莎的上帝 不过就是自然本身。他认为善与恶、罪与罚都是从人的观点得出的 结论,与自然本身无关。斯宾诺莎强调自然决定论,肯定因果之链的 普遍性。在斯宾诺莎这里,这样的链条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斯
① 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第96页,商务印书馆,1978。
宾诺莎不承认任何超自然之外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斯宾诺莎把自 然中的因果原则应用于情感领域,他认为人们只是意识到他们的愿 望,而没有意识到产生愿望的原因,所以,只有探讨这些原因,人们才 能有理智的行为。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斯宾诺莎强调,人们自夸的深 层次原因,其实源于其自身所没有意识到的自卑感。斯宾诺莎在这 里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因为一直到 20 世纪弗洛伊德才完整地提出 “无意识”理论。斯宾诺莎的观点是,自夸行为只是自卑的一种补偿, 人只有认识到自己在这里的受奴役状态,才能从消极的情绪中解放 出来,获得自由。同样,人们在知道了自夸情绪的原因后,就会把嫉 恨转化为怜爱,变沮丧为快乐。在斯宾诺莎看来,对人最有用的是他 人,所以在他的政治哲学中,他认为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社会, 并且在社会中互助。他认为建立政府的真正目的是实现自由而不是 对人实行约束。政府要容许观念的自由表达。
斯宾诺莎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