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在从希腊古典时代没落、转入希腊化文明的动荡岁月中,伊壁鸠鲁的活动与著述似乎和周围正在发生的世界大事不相关联,而是在"世外桃源"中建立了一个社团式的学派。但这并不是消极遁世、规避现实,而是敏感于新世界的来临,寻求一种有科学准则、发扬主体精神的新人生态度,并开始探索个人主体和新世界秩序的关系。
一 "花园"哲人和花园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的父亲奈奥克勒原是雅典公民。生活于城东北的加葛特区。雅典征服小亚细亚的萨摩斯岛邦(苏格拉底曾参与此战役)后,公元前 352或前351年他追随许多殖民者移居萨摩斯,意图去谋获好生活,但只是以一个学校校长终老异乡。1 他的母亲克勒斯特拉特据说是一个走家串户行净化仪式的巫医,大约能使儿子看透巫术迷信的真相。公元前341 年伊壁鸠鲁出生在萨摩斯,在那里一直生活到 18 岁。他从父亲那里受到初等教育,受知识环境的熏陶,从小就显示出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聪明才智。他∶14 岁时听老师讲解赫西奥德的《神谱》所述"最初创生万物的乃是混沌"时,反问∶"如果最初是混沌创造万物。那么混冲是从哪里来的?"老师难解.说那是哲学家才能明白的事。他就说;"那好,要是有人懂得真理,我就要去找他们。"从此他开始了学习与研究哲学的生涯。2
他随柏拉图的一位学生庞费鲁斯学习了四年,但这只是他早期的学习,对他并无深刻影响,因为他后来自己的哲学和柏拉图哲学是相左的。公元前323年他18 岁时回雅典履行其服兵役两年的公民义务,后于公元前321年回家,并随同全家移居科罗封,因当时马其顿的长官下令在萨摩斯的雅典移民迁居萨摩斯西北的科罗封。他在科罗封和提奥斯研习哲学十年,这对他的哲学思想的成熟很重要。他曾师从干在提奥斯执教的德谟克利特学派的传人瑙西芬尼。深受原子论学说熏陶,在独立思考中坚定地树立了原子论哲学的信念;而瑙西芬尼则又倾向干皮罗的怀疑论。所以后来伊壁鸠鲁又轻蔑地称瑙西芬尼是软体动物"海蜇"。3 在此期间他还深入钻研了早期希腊哲学的其他学说,据说,他"最喜欢的古代哲学家是阿那克萨戈拉","他也比较欣赏苏格拉底的老师阿凯劳斯"。4
伊壁鸠鲁 30 岁时(公元前 311年)去列斯堡岛上离古特洛伊不远的港口城市米提林,开始结集自己的哲学研究圈子。一年多后,他转移到小亚细亚西北的城邦、阿那克萨戈拉晚年终老的兰萨库斯,公元前310—前 306年的五年间,他成功地开始建立自己的新哲学学派。他以自己的面向新世界、富有启蒙意义的学说,吸引了不少热情倾慕的追随者。其中包括和他结成终生诚热友谊、后来成为伊壁鸠鲁学派重要著作家的梅特罗多洛(Metrodorus),还有科洛底、伊多梅纽、里奥多及其妻子苔米丝达、波吕埃努等人。伊壁鸠鲁此时必定已形成一种以科学启蒙准则为根据的新伦理思想,并在实践这种伦理中强化了他的学派成员之间的友谊的凝聚力。他说;"在智慧所能提供给人生的一切幸福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5在结社与宣扬新学说成功的鼓舞下,并且获得同道者的经济支持,他和同伴们西进希腊本土的哲学中心雅典,来发展、壮大他的新学派。早在 150余年前希波战争期间,阿那克萨戈拉从小亚细亚来到雅典,开启了希腊本土的哲学与科学启蒙;而在希腊化时代开初,伊壁鸠鲁也从小亚细亚西行,将新学派的根据地设立在雅典,则是要开创一种有科学精神的伦理启蒙。
公元前306年,35岁的伊壁鸠鲁在雅典城和皮拉埃乌斯之间的麦里塔区购置了房屋及其附近一所著名的花园,作为他的学校,也是学派同人生活、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他的学派也就被称为“花园学派"。"花园"哲人在这远避尘嚣的境地一直和他的社团生活了37年,终老于此。期间,他只是偶尔航海去兰萨库斯访友。而从兰萨库斯第一个来追随他的,就是后来成为他的学派继承主持人的米提林人赫尔玛库(Hermachus)。
伊壁鸠鲁的"花园"不同于柏拉图的学园和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不像后者那样是严格的教学与研究机构,它既是作为教学与研究基地的私人学校,又是一种根据共同伦理原则友爱地生活在一起的社团,平等地对外开放。进入这“花园”乐土的成员,不仅有他的三个兄弟、一直追随他的同事与亲信弟子以及他们的家人,也有妇女,甚至原是妓女和奴隶的成员。这所花园学校,是古希腊有史以来第一所也向妇女开放的哲学学校。但它也不是像毕泰戈拉盟会那样的团体,因为它是非宗教性的,并不靠共同的宗教信念,而实质上是靠无神论哲学与伦理信念的纽带将社团紧密联结在一起;而且,“伊壁鸠鲁并不像毕泰戈拉的教义那样赞成朋友之间财产共有,在他看来,这种做法意味着互不信任,而没有信任就没有友谊”6。“花园”内虽不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园有规范的课程教学,但也是一个别致的进行教学、研讨和伦理实践的学园。对普通的成员,如后来塞涅卡所引“花园”箴言“总要像在伊壁鸠鲁关照下那样生活”7,就是要求他们培植起一种以伊壁鸠鲁伦理原则为指导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实践中体现,这种伦理价值。"花园"内的成员都得阅读与讨论伊壁售的著作如《主要原理》等。他们还致力于将伊壁鸠鲁的著作复制并散发到雅典以外的广阔地区,以"传播福音"的方式扩大其影响。伊壁鸠鲁和一些主要弟子也有高深的研讨活动,如他在《论自然》和有关残篇中就提到他和幼年时就相识的密友梅特罗多洛研讨语言与知识论问题。梅特罗多洛和赫尔玛库也写了不少著作,都是"花园"内的研究成果,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了它们的题目。8
"花园"不是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现实的,"花园"内的成员也经常参与外界的节日庆祝和其他公共活动。伊壁鸠鲁提出自己的新学说,就是要为希腊化开初的社会现实与新世界秩序提供一种新的伦理准则.他不是"遁世"者。而是"入世"者。他虽然没有参与政治事务,但关心现实的入和社会,"他对所有的人都满怀仁爱","他对祖国的热爱更是无以言表",即使希腊本土"处于危难之中",他仍坚守不离。9 他和远离雅典的追随者们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犹如柏拉图,"通信"是他传扬自己学术的一个方式。如他的《致匹索克勒的信》开首写道∶"在你让克莱翁捎给我的信中,我看到,你仍然因为我对你的喜爱流露出感激之情",匹索克勒要求他"简洁清楚地论述有关天体现象的问题",他欣然同意,就"通过写这封信来回答你的所有问题。除你之外,还有很多人将会从我在此信的论述中受益,尤其对那些新近才对物理学说有所熟悉、不满足于普通教育而有深层次追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10他必定和当时希腊的一些哲学学派有论争,现存的他的书目中就有《反麦加拉派》,梅特罗多洛和赫尔玛库的书目中也有《反智者》、《反柏拉图》、《反亚里士多德》等。当时有人说他用近乎谩骂的口吻攻击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犬儒学派、怀疑论学派,这无疑是对他的刻意丑化,因为其实"他对所有的人都怀有无以复加的善意"11,但也可见当时的学派之争是颇为激烈的。
伊壁鸠鲁主张的"快乐"的伦理原则基于一种对世界的科学态度,以求不受迷信与无知的困扰而获得宁静的心境。这不是回复居勒尼学派的感性快乐原则,更不是宣扬放纵欲望。但在激烈的争论中,他的伦理原则也招致曲解,甚至招致对他和“花园”的生活的有意中伤与诬蔑:说他“放纵过度”到“一天呕吐两次”,饮食奢侈;说他与梅特罗多洛和“妓女同居”等等。第欧根尼·拉尔修公正地评述:“讲这些话的人真是疯了",并指出"花园"里的生活"非常简朴",饮料主要是水,有淡葡萄酒就很满足,而伊壁鸠鲁在信中称他满足于面包和水,若有“一小块奶酪”对他就“已相当奢侈了”;他给朋友写信请他们捐助粮食、干酪和很有限的金钱,只是作为“神圣团体”的生活必需之用;还称颂"他的朋友之多不计其数,了解他的人都为他的学说倾倒”,“他对父母孝敬,对他的仆人宽厚有礼,他们都成了学派团体的成员这个事实就可以证明他的心地,其中的一个成员就是他的奴隶米斯。一般说来,他的仁爱及于全人类"。12
伊壁鸠鲁于公元前270年因病去世。临终前14天他备受疾病折磨,仍开朗地给伊多梅纽写信说:"在我生活的最后时刻,这个可祝福的日子,我给你写这封信。我的痛性尿淋沥症和胃病一直持续着,没有什么痛苦能比之更剧烈了。但是我心中追忆着我们谈话的快乐,却位于这些痛苦之上"。他写了遗嘱,仔细交待后事,确定赫尔玛库为继承他的学园领袖,谆谆嘱咐弟子们要维护好"花园里的共同生活”,特别要照顾好先于他去世的梅特罗多洛等同伴的子女,让他的一些奴隶获得自由。他“躺在温水浴盆里,要了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在嘱咐弟子们不要忘记他的学说后",就平静地离开人世。13他的学说本来就强调不必畏惧死亡,他至死仍实践他的哲学,达到了一种宁静、超脱的境界。他的家乡为他塑立铜像以示尊敬。
二 伊壁鸠鲁学派的传承与影响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都是在希腊化文明开初时期应运而生的新哲学,都想突破希腊古典文明时代学园派的理性主义传统与以城邦为本位的研究社会和人的哲学,都力图在吸取与改造早期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世界观和个人本位的伦理观。塔恩指出:“伊壁鸠鲁和芝诺的这两种新哲学,都是亚历山大缔造的新世界的产物,首先感觉到的是,一个人不再仅仅是他的城邦的一部分,他是一个个体的人.这样的一个人需要新的指导。"14斯多亚学派强调个人顺应大世界的“天道”新秩序,受到希腊化-罗马统治集团和上层知识圈的欢迎;伊壁鸠鲁学派主张以科学的准则和原子论物理学理解大世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一种个人心灵自由并和谐结成社会的新伦理,受到普通知识圈和平民的欢迎,所以这种新哲学一产生就广为传播,伊壁鸠鲁学派一直持续传承到罗马帝国时期,有深远的影响。
威特(N.W.de Witt)说:伊壁鸠鲁主义可以恰当地被称做“希腊人所产生的唯一的福音哲学"15。这不是宗教的福音,而是以科学态度树立新人生观的“福音”。这个学派建立伊始,就通过伊壁鸠鲁在雅典和小亚细亚米提林、兰萨库斯等地的门生,将他的人生福音传播到整个希腊化世界。塞琉古王国的安条克和托勒密王国的亚历山大里亚是此学派早期东传的两个中心,后来又广泛地向西传入意大利和高卢。西塞罗虽不赞同伊壁鸠鲁主义,但他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写道:“(罗马的)伊壁鸠鲁派以他们的著作已占领了全意大利”16。一代雄才凯撒也是此派哲学的同情者。在罗马共和制末期和帝国制前期,伊壁鸠鲁派哲学的传扬又达到一个兴盛期,和斯多亚派及当时西渐的基督教有激烈的角逐。甚至斯多亚派著名哲学家塞涅卡也以赞同的口吻引用伊壁鸠鲁的一些道德格言。希腊哲学史学家策勒列举了罗马帝国时期一长串伊壁鸠鲁派学者的名单,并指出伊壁鸠鲁主义比大多数其他学派延存的时间更长,直至基督后的第四个世纪。17
最终随着基督教在罗马世界的胜利,这个学派才被湮没。1884年在今土耳其内地一个古代名为奥伊诺安达的地方,发现了一位名叫第欧根尼的老人在2世纪时镌刻在一堵巨石墙上的长篇哲学铭文,其中也含有伊壁鸠鲁的一些残篇。这是他向他的同胞们宣扬伊壁鸠鲁学说幸福宗旨的一个纲要。18这篇铭文不仅有研究伊壁鸠鲁学派的史料价值,也生动地证实了花园学派奠立 500年后仍有生命力。
伊壁鸠鲁学派自身的传承与演变和斯多亚学派相仿,大体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基本上保持了伊壁鸠鲁的学说内容,也有丰富、发展与嬗变。(1)早期为公元前4世纪末至前3世纪末学派创立与广为传播时期。伊壁鸠鲁奠立了学说的基本内容,其他代表人物有:先于伊壁鸠鲁七年去世的他的密友萨摩斯人梅特罗多洛(约前330——前277),他竭诚拥护与阐发伊壁鸠鲁学说,西塞罗称他几乎是“第二个伊壁鸠鲁”19。他生前著有《论感觉》、《驳辩证术者》、《通向智慧之路》等十种著作,均已佚失,只剩少数残篇。他尤其致力于批驳智者派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伊壁鸠鲁的佚著《梅特罗多洛》就是题赠给他的,并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提及他,说他虽然不是创造性的思想家,但在别人的帮助下能率先达到真理,并在遗嘱中要学派的门生将他和梅特罗多洛同时纪念。“花园”的首任继承领袖赫尔玛库也有多种著作:他的继承者数学家波吕埃努和科洛底也颇负盛名,约400年后罗马时期的普卢塔克写了《驳科洛底》,还以科洛底为靶子攻击伊壁鸠鲁学派。(2)中期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希腊化时代转入罗马时代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花园学派的巨匠”、雅典的阿波罗多洛,著作宏富,有400多种,可惜均未留存。叙利亚的菲罗德谟(约前110一前40/35)于公元前75年到罗马,在政界、学术界和艺术领域都十分活跃,致力于引进希腊文化,写了《希腊思想家学说纲要》,弘扬伊壁鸠鲁学说。最重要的代表是罗马的卢克莱修(约生活于公元前1世纪),撰写了哲理长诗《物性论》,为后世流存了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资料,而且依据科学思想的进展有他自己的发展。(3)晚期为1至4世纪罗马帝国由盛而衰时期。伊壁鸠鲁学说仍盛行一时,后随罗马贵族的腐败,它也被曲解、篡改为一种宣扬无节制追求享乐的论说。
自文艺复兴文明时代开始,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和伦理学说又在西欧复苏和传播。意大利人文主义哲学代表瓦拉和法国早期启蒙思想家蒙田都深受其影响。而近代启蒙运动中伽桑第更是接受和发展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来阐发一种近代的科学唯物主义。
三 著作和研究资料
伊壁鸠鲁是多产著述家。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的著作总共约300部,在数量上“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哲学家”,并且记载了其中的41种重要著述的题目。从中可见,表现他的基本哲学思想的应是《论自然》(37卷)、《论准则》、《论原子与虚空》、《论影像》,以及一些伦理、政治著述如《论目的》、《论选择与规避》、《论人类生活》、《论正义及其他》、《论王权》等。还有一些论争性的著述和书信,如《反物理学家》、《反麦加拉派》、《反塞奥弗拉斯特》、《书信集》。这些著述大都没有保存下来。他的书信和纲要文献常较详致地概述他的学说的要义。拉尔修全文引录了他的三封书信和《主要原理》,认为它们提供了伊壁鸠鲁思想体系的概要,可使人全面地研究他、评价他。20 这些是现存的研究伊壁鸠鲁学说的主要原著史料。三封书信分别为∶《致希罗多德的信》(Letter to Herodotus)篇幅最长,提供了原子论自然哲学主要原理的浓缩提要;《致匹索克勒的信》(Letterto Pythocles)的主题是天象学;《致美诺寇的信》(Letter to Memoecews)则清晰、凝练地阐述了他的伦理、道德学说。《主要原理》(Princial Doctrines)汇集了伊壁鸠售的 40条基本观点。这篇著作在古代很著名。可能是弟子从伊壁鸠售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摘引汇编而成的,古代人普遍认为它是伊壁鸠鲁本人的著述。此外,还有一份在 1888年发现的 14 世纪的梵蒂冈手稿本中的一些伊壁鸠鲁的语录,其中多条和《主要原理》相同或相仿。上述原著史料大体可见他的哲学体系的三部分框架;准则学、物理学(自然哲学)和伦理学。
研究原著留存不多的伊壁鸠鲁。也得靠堂握第二手资料。这个学派后继者的文献中,最重要的是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它完整地留存了下来。此书已有中文译本(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81、1999 年版),作者是忠诚热情的伊壁鸣鲁主义信徒。认为伊壁鸠鲁的教导是人类得救的唯一思想源泉。这部文体优美的 6卷本哲理长诗,详致阐发了伊壁鸠鲁关于物体构成、原子运动、身心结构、感觉本性、自然现象、社会进化的论说。有人猜测它可能是伊壁鸠鲁本人留传下来的一份大的纲要的发挥,它对我们理解与研究伊壁鸠鲁的学说可起重要的佐证作用。卢克莱修对伊壁鸠鲁的学说固然没有重大的创新,但《物性论》写在花园学派建立 200余年之后,希腊化文明中科学思想有重大发展,希腊化文明被罗马文明取代.社会也有诸多变迁。所以此书也有卢克莱修自已新的思想贡献。并不只是将伊壁鸠鲁的论述改变为诗的形式。此外,18世纪末在意大利赫尔库兰出土了大量几乎炭化的纸草卷,它们最初可能是罗马某富人的图书馆内的藏品。较大部分纸草卷是中期伊腰鸠鲁学派代表人物、和西塞罗同时代的菲罗德谟的不完整的著作,以及伊壁鸠鲁《论自然》的一些残篇。其中较重要的是论文《修辞学》、《论符号》21和《论虔敬》的部分残篇,前两篇涉及伊壁鸠鲁学派的论辩修辞观和逻辑观,后一篇涉及此学派对宗教信念的态度。这些资料以残篇形式最初在意大利发表。在卢克莱修之后,主要在第欧根尼·拉尔修、西塞罗、塞涅卡、普卢塔克和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著述中存有不少第二手史料。西塞罗和普卢塔克当然反对伊壁鸠鲁学派。但在论战中保存了些有关伊壁鸠鲁学派的资料。塞涅卡虽是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之一,但较能兼容并蓄,他的《塞涅卡道德书信集》向人推荐了不少伊壁鸠鲁的格言。罗马怀疑论学派的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自然将伊壁鸠鲁视为独断论,但在评论中也提供了供我们理解伊壁鸠鲁的经验主义知识论的资料。前面提到的奥伊诺安达石墙上的碑文。也有史料价值。
19世纪后期,德国学者乌寒纳将许多散见干希腊与罗 马著作家引文中的残篇,汇编成一本《伊壁鸠鲁》出版。
青年马克思为撰写博士论文准备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辑入许多上述第二手史料并有评述。而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对两种原子论的联系与差别的实质.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本质精神,都有深刻 论述。这两篇著述都已有中译本,是研究伊壁鸠鲁哲学的重要文献与资料。22
现代西方学者研究伊壁鸠鲁学派的重要专著有∶贝利的《希腊原子论学派和伊壁鸠鲁》,威特的《伊壁鸠鲁和他的哲学》,法灵顿的《伊壁鸠鲁的信念》(A.A.朗认为它给人以启发,但可信度不高),里斯特(J.M.Rist)的《伊壁鸠鲁导论》。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10卷,第1、14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见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反物理学家》,第 2卷,第 18—19 节,载于《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文集》第3卷。 ↩︎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10卷,第7—8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见同上书,第10卷,第13节。 ↩︎
- 伊壁鸠鲁;《主要原理》.第 27 条,转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10卷,第148 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
-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10卷,第11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塞涅卡:《塞涅卡道德书信集》,第25封,第5节,转引自A.A.朗《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第15页,伦敦,达克沃斯出版公司,1974(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10卷,第24—25 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见同上书,第10卷,第10节。 ↩︎
- 见伊壁鸠鲁《致匹索克勒的信》,转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第 10卷,第85节。 ↩︎
-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10卷,第7—10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见同上书,第10卷,第7—8、9—12节。 ↩︎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10卷,第16——22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塔恩:《希腊化文明》,第327页,伦敦,梅苏恩出版公司,1966。 ↩︎
- 威特:《伊壁鸠鲁和他的哲学》,第329页,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54。 ↩︎
- 西塞罗:《图斯库兰论辩》,第5卷,第6—7节,转引自A、A.朗《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第17页。 ↩︎
- 见策勒《斯多亚学派、伊壁博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莱希尔英译,第388——393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70。 ↩︎
- 见切尔顿《奥伊诺安达的第欧根尼》,转引自 A.A.朗《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第17、253页。 ↩︎
- 西塞罗:《论目的》,第2卷,第92节,转引自范明生《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东西方文化的汇合》,第14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10卷,第26—30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对《论符号》的残震,拉西在《菲岁德谨;论推理方法》这篇专颗论文中有整理、英译和讨论。此文1941 年发表于美国语言学协会的《语言学专题论文》第5期。 ↩︎
- 这两篇著述都收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卷,人民出版社,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