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是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时代的哲学。它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起,至 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的所有学园,历经两大文明历史阶段,长达 800余年。
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是希腊哲学有所延续的重大转型。罗马帝国在征服希腊化世界之前虽早受希腊文化影响,但还没有自身独特的哲学理论;而在 1 世纪左右罗马文明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时期。希腊哲学(包括传统哲学和希腊化哲学)大举进入罗马帝国。在罗马文明从鼎盛至衰落中造就了和希腊化哲学既一脉相承又有自身文明特色的罗马哲学。所以,晚期希腊与罗马的主要哲学流派延伸两个时代,既有理论承续性,也有历史差异性。
马克思说∶"希腊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极盛之后,接着就衰落了";他又将这种衰落比喻为"太阳落山"。1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像日落时分奇异的晚霞,其实也是颇为壮观的,它映现了希腊化与罗马时代的文化精神。也有其特异的内容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无疑它不如希腊古典哲学那样斑斓辉煌,甚至有错杂折中、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但它也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以多样的新理论形态体现时代精神,在漫长而壮阔的文明疆域支撑社会体制、维系精神文化,而且对后续的哲学与文明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性历史作用。不应简单地将它视为只是希腊哲学达到顶峰之后的一个尾声,甚至视为西方哲学史演进中颓衰没落的匆匆过客而轻视它。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
一 文明转型的社会文化背景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是在重大的文明转型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生成的,只是和希腊古典哲学的鼎盛相比,它显得衰落。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嬗变,自有其反映那个文明时代的特征、体现其基本文化精神的独特内容。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中病逝,他的将领们瓜分帝国,建立了塞琉古、托勒密、马其顿三大王国,在远超过原来希腊城邦制社会的辽阔疆域生长绵延了近300年的希腊化文明。而罗马历经700多年从弱小到强盛的壮大过程,至公元前30年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并吞希腊化世界,征服西欧诸地,建立了古代世界最为庞大的帝国,发展出一种涵盖疆域最为广阔、延伸近500年的罗马文明。和已经衰落、危机深重的希腊城邦奴隶制社会相比,这种文明转型是巨大的历史进步,两者都经历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希腊化文明颠覆了希腊古典文明中小型、分散的城邦奴隶制经济,采纳东方的君主集权政体,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三大帝国,分设行省治理,实行容许、扶持东西方多样文化并存与融合的文化政策。罗马文明的政治结构则更是庞大的统一帝国,进入帝制时期后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统治,也设立行省制,给予各行省以自主发展的自治权,逐步扩大罗马公民权,在帝制鼎盛的黄金时期、白银时期也实行繁荣东西方多样文化的政策。所以,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的嬗变,并不是因文明的倒退和直线衰落而造成哲学的没落,而是进展中的文明转型导致哲学的转型,使哲学的主题、内涵与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在剧烈的文明转型中,希腊人传承了、罗马人因袭了400多年的城邦体制———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震毁了。城邦社群价值原是先前希腊人、罗马人的基本价值与思想情感纽带,希腊古典文化与哲学的繁荣都是在独立、自足、自主的城邦共同体中得到比较自由的发展的,这个曾繁花似锦的精神家园现已失落了。希腊人、罗 马人突然进入了一个陌生、广阔的新世界,东西方多民族、多文化的世界格局打破了城邦的狭隘局限,空前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文化眼界,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有了新的活动与思想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城邦公民变异为已无城邦家园的纯粹个人,或可称为庞大帝国中渺小的"世界公民",面对外在严酷的政治统治,处在一个风浪迭起、险象环生的大干世界。这种社会背景对哲学的嬗变,就有双重的历史效应。从宏观的帝国集权社会政治层面而言,立足城邦共同体眼界的希腊古典哲学已不适应,而需要以顺应自然理性、宇宙理性的天命观解释新世界.论证帝国型君主集叔政治统治的合理性。以新的社会伦理维系庞大帝国的社会体系与社会秩序,以"世界主义"的历史眼光观察社会历史的沧桑巨变。从个体层面而言,个人不再从属于城邦,不再作为城邦共同体成员来"认识你自己".而作为纯辉个人来自我认识。有各种哲学的自我意识的自由度;面对严整规约又急剧变动的帝国世界的统治,哲学就更关注个人的精神世界和伦理生活。所以,黑格尔说∶这个时代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辨的卓越性已经没有了",而"具有自我意识的主观性这一重要意义"。2
在转型的文明时代中,希腊古典文明中的科学理性精神继续得到传承与弘扬,椎进了科学知识的系统化与创新,但它和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的主体与主题已游离。希腊化文明中科学成就最为辉煌,科学史家誉之为西方近代之前科学发展达到的一个巅峰。史家称希腊化文明是"第一个伟大的科学时代",说若无希腊化世界科学家的发现,"现代的许多成就也将是不可能的"。3 大规模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也能提供较雄厚的物质与财力支持,科学由原来从属干哲学家的私人研究。变为国家着力扶助的独立事业。在亚历山大里亚的“缪斯神宫”这所皇家学院里,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延请了希腊化世界各地的众多杰出的专业科学家从事研究;在世界性的文化交往活动中,东西方科学知识大幅度融会,并有综合创新。希腊古典时代已有近300年的科学知识的丰富积累,科学知识已开始走向系统化,亚里士多德创建的逻辑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思维工具和科学方法,这些都为系统建树学科理论提供了知识内容与理性能力的基础。
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园也还一度是培育科学英才的基地。在希腊化文明时代,科学英才迭出,系统、创新的学科知识蔚为可观:欧几里德的杰作《几何原本》具有突出的数学成就,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于1607年合译了此书的前6卷,被国人誉为"字字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阿里斯塔库早在哥白尼之前1800多年提出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天才假说;希帕库的数理天文学创立了本轮-均轮天球体系,构造了较为精致的宇宙模型;"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取得数学、物理学和技术发明等多方面的重大创新成果。罗马文明中则有较强的实用科学理性精神,综合、发展了希腊科学,在天文学、医学、汇集全部自然知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大成就。托勒密是古希腊以来天文学的集大成者,写了13卷的《天文学大成》,他的天文体系接受希腊传统的地心说,运用球面几何学和球面三角学,提出了精致的本轮-均轮天球体系假说,在西方盛行1000多年,在天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伽仑是希腊罗马古典医学集大成者,在小亚细亚的帕加马主持临床与研究结合的医学院,创立了自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博物学家老普林尼综合古希腊以来的全部自然知识,著有37卷本巨著《自然史》。罗马人擅长于在应用技术中将科学知识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罗马的手工业技术如冶金、建筑工程、制革、纺织以及农业技术等相当发达,有许多运用物理和生物知识的农业、工程机械方面的发明创造。总之,希腊化与罗马时代并未失落,而是仍在发扬科学理性精神,在伊壁鸠鲁、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和斯多亚学派的准则学、逻辑学中也有哲学表现,但它已不是哲学的主旋律,而主要贯穿在游离于哲学之外的科学事业之中。当然,当时的哲学对科学家也存在有限的理论影响,如托勒密、伽仑、老普林尼都受斯多亚派哲学影响,或有泛神论倾向。
希腊化与罗马时代的文学艺术和人文社会知识也有繁盛的发展,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基本文化精神,和当时的主流哲学也有比较密切的互动、互渗关系。注重表现个人命运、社会生活现实的人文社会知识。对当时注重社会伦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哲学有着文化温床的效应,而哲学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也起着深刻的思想影响的作用。如斯多亚学派的天命观和伦理道德思想。都强烈地表现在米南特的新喜剧、维吉尔的史诗中,表现在希腊化末期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历史循环论和罗马史学家李维、塔西陀、普卢塔克的著述中;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则对罗马法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希腊化世界和罗马帝国本身就包纳了广阔的近东与中东地区,官方支持的东西方文化的大规模交流是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的重要特色。亚历山大里亚成为东西方文化交会、融合的中心。塞琉古首府安条克和小亚细亚的帕加马也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与研究的重镇。罗马大将安东尼献给他的情妇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娄巴特拉的帕加马图书馆,就有 20万卷书。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希腊罗马文化远播小亚细亚、中亚和北非,希腊罗马哲学对近东、中东的文化也影响深刻。为后来阿拉伯世界保存、研究希腊哲学文献,特别是吸收亚里士多德哲学打下了基础,使希腊罗马哲学与文化在中世纪鼎感期得以重返西欧。另一方面。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也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甚至有些流派与学说就源自或就在东方。在东西方学者的大规模文化交往中,融会东西方文化的系统化知识与学术创新.对干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建立多种有别干希腊古典哲学的学说有重要影响;东方多样化的宗教与宗教哲学对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的变迁更有弥渗性的重大影响。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罗马哲学的会合,东方特有的一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先后在长达约 500年间,融合了希腊罗马哲学。犹太学者斐洛用希腊哲学以"喻意解经法"诠释《旧约全书》,创建了一种犹太哲学-神学,深刻影响了罗马时代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神学。而早期基督教神学本来就是"两希"(希伯来、希腊)文化融会生成的,综合了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和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它在罗马文明后期,既和希腊、罗马哲学冲突,又大量吸收后者的思想,逐渐建立起比较系统的、有较深厚的哲学理论根基的神学体系,最终使希腊罗马哲学在最后一个学派——新柏拉图主义中达到终结,融合入基督教哲学,而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也演进为中世纪西欧文明和东部的拜占庭文明。
二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的基本特征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怀疑论学派以及学园派、漫步学派、新毕泰戈拉主 义等多种样式。最终汇流干新柏拉图主义。而它们有一个基本趋向是相似的。那就是哲学的重心聚焦于社会与个人的生活实践,包括社会伦理与政治,个人的精神生活与人生价值,宗教生活及其哲学意义。策勒称它们至少有"一致的两个基本点;理论服从于实践和它们的实践哲学的特殊性"4。这里的"实践"指生活行为实践,而这些流派的实践哲学互有歧义,且有不同于希腊古典时代实践哲学的特殊性。这种哲学重心的转移与聚焦根源于文明转型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是由十社会的急剧变迁需要突破"城邦"眼界的新的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与"世界"眼光的历史见识,并突出了个人自我意识的精神生活;二是自然科学已呈学科知识形态从原来包罗万象的哲学中分化出来,希腊传统哲学中的科学理性精神在大力推进科学事业,但它已游离于哲学的主旋律之外,而伊壁鸠鲁学派、早期斯多亚学派中保留的科学理性,也只是一种通达伦理目的的"工具理性"。
具体来说,这个时代的哲学有四个特征;
第一,伦理学突出为哲学的目的性中心主题。斯多亚学派可谓是最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主流哲学,它的顺应自然的天命观与准则学在希腊化与罗马阶段虽有演变,但都是为建树或挽救帝国集权型奴隶制社会体制和社会道德秩序提供社会伦理规范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原子论不同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科学假说,也在于它以建立幸福论的伦理学为旨归。新柏拉图主义的颇有神秘气息的本体论和“辩证法”最终是要宣扬“政治德性”、“公民德性”与“沉思德性”,是要挽救罗马精神和罗马帝国这个“世界共同体”的。伦理学又密切关涉已无城邦家园的个人在严酷的现实世界中的精神生活与道德实践。
伊壁博鲁的个体伦理还洋溢着一种乐观精神,肯定人的主体性,强调符合个人的自然本性和获得个人心灵自由。早期斯多亚学派的德性论还糅合着自然理性与禁欲成分,主张使灵魂进入和谐的健康状态;后期的斯多亚学派则宣扬极端的禁欲主义道德和宿命论,要个人的灵魂处于无休止的赎罪,以修身养性,获得精神安慰。怀疑论学派否定希腊传统哲学原则和一切“独断论”,也是要缩回到个人内心宁静的境界。正如黑格尔所说:"在光辉的希腊世界里,主体和它的国家、它的世界有较多的联系,比较更现实地存在世界里",而在罗马世界,“在现实世界的悲苦中,人退回到了自身,并在那里去寻求现实世界中已经再也找不到的谐和”。5
第二,世界主义的视角。历史的巨变,使希腊人与罗马人不再局限于从城邦共同体成员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社会与人生,而从帝国世界共同体的视角来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对个人和世界的关系就有不同的态度,对世界共同体和个人在其中的地位就有不同的哲学理解,也形成各学派不同的理想“哲人”的态度。伊壁鸠鲁学派肯定新世界共同体是符合自然本性而生成的,就如原子运动生成大干世界,自由原子式的个人和世界共同体基于一种“契约”关系,个人遵循自然法则,达到精神宁和的快乐,就能获得幸福。在斯多亚学派看来,取代城邦的帝国世界共同体是自然理性和宇宙理性支配的天道轮回、历史循环的合目的的结果,个人只有顺应、服从这种自然命运和世界秩序,才能立足生存,修身养性,磨砺灵魂,成为明智的"哲人"。怀疑论学派将这变幻莫测的大世界视同白浪滔天的大海,认为它连同整个自然与宇宙的本性不可知,真正确定的知识也就不可能,个人最好的态度就是学滚滚大海中沉睡船上的猪。在内心世界中求得宁和平静,世界主义的历史与政治观在希腊化与罗马时代的哲学中更有明显的表现。伊壁鸠鲁理想的世界共同体是社会合作、安定友爱的世界大"城邦"。斯多亚学派早就提出"世界主义"的社会伦理与国家学说,主张"世界公民"在"世界城邦"中遵照同一的政制与秩序共同生活,服从根据理性的自然律颁布的公共法。负有忠于帝国的道德责任。这种世界主义,体现了帝国世界的统治要求,在长达 800 年的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中,都是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伦理精神。而它的自然法思想也是罗马法包括方民法的理论依据。
第三,哲学形态多样化、对立而又互渗混杂的格局。希腊古典哲学虽有智者运动的前奏和三个小苏格拉底学派的支流,但主导的哲学思潮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的持续进展。进入希腊化时代后,柏拉图的老学园与吕克昂学园虽一度坚持继续阐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统思想,但较快被怀疑论哲学侵蚀,而后又变质为一种折中主义。延伸于两个文明时代的是三个互相平行而又有很大思想区别的哲学流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亚学派对希腊古典哲学与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虽有局部吸收,内容与样态却是更新的,斯多亚学派的哲学内容随着历史的进程自身也在演变。罗马在被希腊文化征服中大量吸纳希腊传统哲学,主要是在斯多亚主义和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框架中修正的;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犹太教哲学的交融,则成为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神学的思想前驱。怀疑论哲学独树一帜,将希腊传统哲学的几乎所有原则和同时代肯定世界存在原理的伊壁鸣鲁学派、斯多亚学派,都贬为独断论哲学而进行批驳,想要推翻希腊哲学传统的理性根基。它的批驳、论证中也包含着有理论价值的内容,客观上为已动摇了理性基础的哲学与宗教的合流准备了条件。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在理论形态上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我们在考察各流派时应作具体、细致的分析。
第四,宗教对哲学的弥渗和哲学的宗教化。自爱利亚学派以来,以往的希腊理性主义哲学一直批判希腊传统的拟人化多神教,发展着理性一神的思想,表现出哲学对传统宗教在学理上的改造,而它在现实生活中并未排除传统的多神教,柏拉图的灵魂不朽说甚至依然受奥菲斯教的影响。进入希腊化时代直至罗马时代,随着东西方文化大规模双向交流,东方各民族中形形色色的宗教乃至占星术、巫术,也被希腊人、罗马人接受与崇奉。亚历山大大帝就率先自称是埃及天神"阿蒙"之子,以确立其君主的绝对权威。托勒密王朝则将埃及神灵和希腊神灵融合为一种新宗教崇拜。埃及母神埃西斯崇拜,密特拉教,巴比伦的星辰崇拜,迦勒底人的占星术、巫术与神秘祭仪等等,在希腊化与罗马世界都狂热风靡,和希腊罗马的传统多神教汇流,并得到王权统治者的支持。至今留存的罗马万神庙既象征对多民族文化的宽容,也表征东方多神教进入帝国中心而获确认。伊壁鸠鲁学派超脱宗教迷雾,独树无神论一帜,实属难得。东方宗教、迷信的狂雾弥渗于其他诸多哲学流派中。占星术最初是一个名叫贝鲁索的迦勒底人在亚历山大时代教给希腊人的,斯多亚派创立人芝诺很快就接受了,后继者如波西多纽等人都为之推波助澜,将星象征兆的命运看做不可违的“天命”。怀疑论派将泰勒斯以来希腊全部有科学理性精神的哲学都作为独断论加以否定,为宗教深入哲学留出了地盘。新毕泰戈拉学派将奥菲斯教教义、柏拉图和斯多亚派的世界灵魂说糅合起来,宣扬神秘的精灵崇拜和禁欲主义。后期学园派将柏拉图后期的宇宙创造论和晚期斯多亚派、新毕泰戈拉派的宗教神秘主义结合在一起。理性主义渐而沦丧和哲学宗教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突出表现。
然而,东西方的传统多神教并不能征服有思想深度、宗教态度又有内在矛盾的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斯多亚派哲学就其本义而言,继承了希腊哲学的理性一神思想,主张自然、理性即上帝。而罗马的斯多亚派哲学则将罗马多神教巧妙地融合进来,包容在它的哲学外衣之内,说最高的上帝支配理性和自然,他就是罗马多神教中至高无上的神中之王朱庇特,而其他众神也秉承上帝的理性,是安排宇宙秩序和人世命运的支配者。新柏拉图主义深受斐洛的犹太-希腊哲学的影响,"太一"说也包含着神秘主义一神论的成分,但它又维护被定为“国教”的罗马多神教。所以.罗马斯多亚派、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大都是罗马多神教的坚定捍卫者、对基督教这种异教、外来的一神教都采取排斥态度,马可·奥勒留皇帝等甚至参与迫害。基督教教徒回驳斯多亚派哲学时说:你们本来实质上和我们一样也是信仰一神的,为什么对基督教要横加排斥!而最终既驱除东西方一切多神教与偶像崇拜,又使罗马斯多亚派、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融合在神学中的,也正是基督教这一高度伦理化的一神教,因为这两种哲学内涵的一神思想以及宣扬爱的伦理、人世苦难与赎罪的思想,是和基督教教义合拍的。尽管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教父们对是否容纳希腊罗马哲学有过激烈争论,甚至卷入政治斗争,但希腊罗马哲学中内涵的一神思想与伦理精神最终还是寄托于现实的基督教,成为基督教神学的哲学理论支柱。这种哲学的宗教化,其实是哲学和宗教的双向融合。
三 演进线索、历史价值和研究资料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随历史变迁的演进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论学派这三种主要学说则平行延伸入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两个时代,而且两个时代的哲学是有演变的。
第一阶段:希腊化时代由盛而衰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末叶至公元1世纪中叶。一进入希腊化的新世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论学派几乎同时问世。前两者分别吸取前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原子论和赫拉克利特等人的学说来建立自然观与方法论,旨在论证各自的社会伦理、个体道德与政治历史观。伊壁鸠鲁学派积极面向新世界,富有启蒙朝气。昔尼克学派的犬儒学说当时还在流行,对斯多亚学派沾染禁欲色彩较有影响。早期斯多亚哲学的物理学与准则学(包括发展逻辑学)对希腊的古典科学精神仍有继承,但又走向目的论的天命观,论证了新世界秩序的合理性。它表现了希腊化文明的主导性文化精神,在后来的罗马文明中也仍受统治集团青睐。皮罗及其追随者的怀疑论打着反“独断论”的旗号也同时出现,最初盛行的是皮罗的感觉怀疑论;侵入中期学园后,逐渐向思辨怀疑论演变;怀疑论被逐出学园后,新学园又成为糅合多种哲学的折中主义。
第二阶段:罗马帝国盛期,约1世纪中叶至3世纪中叶。伊壁鸠鲁学派仍得传承,卢克莱修大力播扬。怀疑论特别是思辨怀疑论继续蔓延,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那里集大成,全面批判"独断论"。罗马斯多亚主义已是罗马帝国正统的官方哲学,它的显著特征是高度伦理化,不再重视研究物理学(自然哲学)和逻辑学、知识论,而成为一种适应罗马帝国统治需要的社会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斯多亚主义进入罗马帝国后,持续长存600多年,致力于建构与维护罗马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和罗马法造就的法律秩序相辅相成,对罗马帝国的长久统治起有双重保证作用,因而成为罗马文明的理论核心内容。新毕泰戈拉主义将宗教神秘思想整合入思辨的体系。亚历山大里亚的斐洛则会通犹太神学和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建立起一种犹太-希腊哲学,成为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教父哲学的思想先驱。基督教已逐渐在罗马世界传播,但备受迫害,尚未取得合法地位。教父哲学已兴起,谋求论证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开始融合基督教神学和希腊哲学,亚历山大里亚的教理问答学校就是一个中心,克莱门特和奥立金是其代表;北非的德尔图良断然要将希腊哲学逐出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实际上还在罗马哲学的边缘外,进入中世纪后建立基督教哲学才显见其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罗马帝国衰落、沦亡时期,约3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希腊哲学的最后流派新柏拉图主义,可以说是斯多亚派、怀疑论派、学园派以至新毕泰戈拉派哲学的综合,表明斯多亚主义已无力疗救罗马社会的腐败,而怀疑论哲学已将希腊哲学传统中的理性主义摧毁殆尽,于是哲学归依神秘主义的宗教。如策勒所述,“在希腊哲学施行了这种自我阀割之后,它精疲力竭地倒入宗教的怀抱"6。新柏拉图主义及其有所吸纳的斯多亚主义,对在罗马崛起的基督教这一外来的-神教曾一度抵制。发生过冲突。最终却和被尊为"国教"的基督教神学副融合。就此意义而言。这两种哲学对中世纪和后世的基督教文明的影响不可低估。奥古斯丁在罗马帝国衰亡2际集教父哲学之大成。建立了基干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督教哲学。也在开创中世纪哲学中起着关键作用。529 年查十丁尼为独尊基督教神学。下令关闭雅典的所有学园,希腊罗马哲学遂告终结。
本篇主要论述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怀疑论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四大流派,前三个流派贯穿在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两个历史阶段中。在论述四个主要流派中,连带论述其他一些哲学思想。教父哲学和奥古斯丁哲学由"中世纪哲学"卷再行论述。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在西方文明史和哲学史进程中是很有历史价值的。它是约 800 年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的理论缩影,集中反映了那个漫长时代的文化精神。把握它才能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它是希腊古典时代哲学的延伸与转型,通过这种长期曲折的思想转型。希腊岁马哲学才和基督教高会。讲入中世纪的文明与哲学,因此它是希腊哲学和中世纪哲学之间漫长的思想中介环节。神秘宗教的侵蚀、怀疑论的抨击。都没有完全摧毁、磨灭希腊哲学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它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中,潜伏在中世纪哲学中,在中世纪鼎盛期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中,又重新展现出来。
现存的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家的原始资料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希腊化时代哲学家的希腊文原著大都只留存残篇,保存在当时的传记作家和编纂者的著作中。罗马时代哲学家的拉丁文著作大多流传下来,斐洛用希腊文写的许多著作约有3/4 留存下来。现代学者编辑的资料集较常被使用的有如下几种∶阿尼姆(H.von Arnim)编《早期斯多亚学派残篇》,乌塞纳(H.Usener)编《伊壁鸠鲁》,A.A.朗(A.A.Long)、塞德莱(D.Sedley)编《希腊化时代的哲学家》,克拉克(Gordon H.Clark)编《希腊化时代哲学文选》,桑特尔斯(Joson L。Saunders)编《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与罗马哲学》。
现代西方学者对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的研究虽不如研究希腊古典哲学那样宏富众多,但也不算少。对流派与哲学家专人研究的比较多,在后文各章中再列述。断代或综合研究中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策勒著《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A.A.朗著《希腊化时代的哲学: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希克斯(R.D.Hicks)著《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阿姆斯特朗(A.H.Armstrong)主编《剑桥晚期希腊和早期中世纪哲学史》。此外,塔恩(W.Tarn)著《希腊化文明》也是关涉希腊化哲学的较有影响的背景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还比较薄弱。范明生著《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赵敦华主编《西方哲学通史》第1卷和杨适著《古希腊哲学探本》对这一时期的哲学的探究,都有进展和深化。
- 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卷,第 194 页,人民出版社,1982。 ↩︎
- 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3卷,贺麟、王太庆译,第 3—4 页,商务印书馆,1959。 ↩︎
- 见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1卷,罗经国等译,第 278 页,商务印书馆,1987。 ↩︎
- 策勒∶《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论学派》,莱希尔英译,第 20—21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70。 ↩︎
- 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贺麟、王太庆译,第5页,商务印书馆,1959。 ↩︎
- 策勒尔(即策勒):《古希腊哲学史纲》,第337页,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