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也是前期智者运动的主要代表。他是当时修辞学和论辩术的大师,他的焕发文彩与论证力的演说颇有反传统精神;在哲学上,他以怀疑论式的思辨论证否定爱利亚学派传统的"存在"论,实际上是否定、摧毁当时希腊自然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从反面来张扬智者运动以感性的人为中心的相对主义。

高尔吉亚(Gorgias)出生于西西里东部的林地尼。普卢塔克在《演说家传》中说高尔吉亚比安提丰年轻些1,安提丰生于公元前 480年。高尔吉亚大约略后出生。和普罗泰戈拉是同时代人。据记载他享有高寿,活了 109 岁,苏格拉底被处死时他还在世。他是修辞学创始人、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学生,拥有神奇医术的"恩培多克勒表现他的法术时,高尔吉亚也在场"2。他向老师学过修辞学,大约还跟他学过医学和自然哲学,对南意大利的哲学传统必定是熟悉的。他在修辞学和论辩演说方面才华卓杰,在全希腊有很高的声望。公元前 427年林地尼和叙拉古发生争执,林地尼同盟派出以高尔吉亚为首席特使的代表团去雅典请求舰队援助。他在雅典发表的演说使公民大会大为震动,民众和官员们都折服于他的理智和政治才能。他还在辩论中击败了著名的修辞学教本作者、颇有名望的忒西亚斯的反对意见,雅典人决定和林地尼结盟并派舰队支持。3 他作为外交使节和演说家游访了希腊各地.活动地域很广阔。他去过雅典多次。曾应邀在雅典发表关于阵亡将士的演说。菲罗斯特拉图说,他在雅典的剧场发表演说时邀请听众向他随意提问,获得听众的赞赏。4 雅典的大演说家伊索克拉底是高尔吉亚的学生,他将自己的许多演说成就归功于高尔吉亚。普卢塔克还说在伊索克拉底的墓碑中刻有高尔吉亚仰视天体的雕像。5 他在雅典的政界与知识界都有崇高的威望。据菲罗斯特拉图等人记述;伯里克利及其情妇阿丝帕希娅、克里底亚、修昔底德、阿尔基比亚德都仰慕高尔吉亚;柏拉图和欧里庇德斯的朋友阿伽松甚至还摹拟高尔吉亚的用语和修辞风格。6 约公元前 420 年,高尔吉亚在德尔斐发表演说。菲罗斯特拉图说他的演说及表现唤起人们的激情,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座金质雕像。7伯罗奔尼撒战争以来,希腊诸城邦之间的战争和纷争连续不断,他在泛希腊的奥林匹亚赛会上发表重要演说。号召希腊各邦协调统-一。表现了他的政治卓识。他的后半生大多是在帖撒利地区的拉利萨城度过的,统治该地区的阿琉亚达家族重视文化,用重金聘请高尔吉亚传授修辞、演说和辩论的技艺,他确实帮助当地有效提高了文化水平。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苏格拉底说∶"曾经有一个时期帖撒利人以他们的富有和骑术闻名于全希腊,现在如果我没弄错的话,他们还以智慧闻名于希腊","这是高尔吉亚的功绩"。8 由此也可见,前期智者运动在推进希腊文化事业上确实有贡献。

高尔吉亚的著作大多已经佚失,只有《海伦颂》(Encomium on Helen)和《帕拉梅德斯辩护词》(The Defense of Palamedes)两篇论辩演说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下来。他的重要哲学著作《论存在或论自然》(On Being or on Nature)在塞克斯都·恩披里柯的著作中也被大段摘录了,第尔斯编为残篇第三9。此外还保留了一些零星的演说片断。在智者中他的残篇算是保留得最多的。前两篇演说表现了他的反传统伦理成见的精神,运用了多种逻辑论证方式。颇有"说服论证"的力度,而且语言严密。大量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和声韵的技巧。确实是修辞范文。《论存在或论自然》是思辨性很强的哲学残篇,以严密的推理,,按照爱利亚学派的思辨方式,推论出和爱利亚学派完全相反的结论,它历来被认为是代表了高尔吉亚本人的哲学思想。

高尔吉亚的这个哲学著作残篇被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所记述,他将高尔吉亚和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列为对传统的存在与真理标准观的否定性论证。他在转述了普罗泰戈拉的中心命题以后接着说。"林地尼的高尔吉亚属于放弃标准的同党,虽然他不采取普罗泰戈拉的方法。他在名为《论存在或论自然》的著作中力图建立三个相互关联的命题∶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使存在某物。人们也不可能把握第三,即使把握了,人们也无法加以表述,告诉别人。"他接着详细介绍了这三个命题。10 由此可推测,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的哲学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前者着眼于从正面"立"人才是存在和非存在的尺度,后者着眼于用严密的反证法"破"爱利亚传统的存在与真理观,也是为了肯定感性的人才是判断万物的唯一尺度。爱利亚学派是用抽象的思辨方法来论述存在与思维同一的真理观的,而高尔吉亚的二个命题的论证,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同样的抽象思辨的方法攻破了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原理。

第一个命题∶"无物存在"。所以此为高尔吉亚的原著残篇当是可靠的。他讲的“无物存在”的“物”,同普罗泰戈拉说“存在物”中的“物”,用的是同一个词chremata,泛指一切东西、属性、性质或者某种真相,它已是不可能用巴门尼德的抽象的"存在"来规定的了。他论证这个命题如下:"如果有某物,那么它或者存在,或者非存在,或者是既存在又非存在。”但这三种情况都不可能:(1)“首先非存在并不存在,因为如果非存在存在,那么它必定是同时既存在又不存在。就它被认做非存在而言,它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是非存在,那么它又是存在的"。总之,说某物是非存在就会陷入"非存在拥有存在这一属性"或“存在也就拥有非存在这一属性”这种“荒谬的”自相矛盾。(2)“再者,存在也是不存在的",即说某物存在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有存在,那么它或者是永恒的,或者是生成的,或者既是永恒又是生成的"。他证明三者都不可能:其一,"一切生成的东西都有某种开端",而“如果存在是永恒的”,“它就没有开端”,“它就是无限”,而“如果是无限,它就不在任何地方",因为"如果它在某处",它所处的地方被他物包容,或被存在自身包容,那么它"不再是无限了"。总之,如果说某物存在是永恒的,就会推出某物不存在的自相矛盾的结论。其二,“存在也不可能是生成的”。因为如果是生成的,那么它或者是生于存在,或者是生于非存在,但是两者都不可能。要是存在生于存在,它就是已经存在的,就不是生成的;要是它生于非存在,也不可能,因为凡生成的东西必定是分有真实的存在和非存在,非存在不可能生成任何东西,所以存在不是生成的。其三,既然上述两种情况不可能,某物存在"是既永恒又生成的"也就不成立,"因为两者是互相排斥的”。(3)如果说某物存在,“它不是一就是多”,两者都不可能。“因为如果存在是一,那么它或者是可分割的数量,或者是连续的,或者是可度量的大小",或者是"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物体",它就是"可分割的",也就不是"一"了;存在也不可能是"多","因为多是一的总和,如果取消了一,多也就随之荡然无存了"。总而言之,如果说某物存在,就会推出存在是不存在、存在和非存在同一的荒谬结果,一系列反证后,"没有别的选择可供思考,那么显然是无物存在"。从上述第一个命题的论证可看出两点:(1)爱利亚学派仅凭借思辨论证万物的本质只有一个抽象的"存在","非存在"是不可能的;高尔吉亚则用类似的思辨方法,以一系列反证,推出这种"存在"原理不成立,会陷入既存在又不存在、存在和非存在搅混在一起的自相矛盾。(2)他的论证包含着类似芝诺悖论的主观辩证法思想因素,因为在这种思辨论证的思想矛盾中触及了客观事物的矛盾,如存在与非存在、连续与间断、一与多、无限与有限、永恒和生成等对立统一,而高尔吉亚将这些客观的矛盾绝对对立起来,用来批判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会导致荒谬的思想上的自相矛盾。

第二个命题;"即使存在某物,人们也不可能把握",也就是不能被思想。他的论证似乎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如果被思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那么存在就不能被思想"。就是说,他从人们能思想有些"不存在的东西"如"一个飞人或一辆在海上行驶的四轮马车",推出结论∶"所以被思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来看,这无疑是从特称命题的前提推出全称命题的结论,是不成立的。但高尔吉亚的论证用意在于反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和思维同一"观,即能被思维的才是存在。所以他又作出反论证∶"如果被思想的东西是存在的,那么非存在的东西就不能被思想,因为相反的东西的属性是相反的。因此如果'被思想'是存在的属性,'不能被思想'显然就是非存在的属性。然而这是荒谬的,因为斯基拉(Scylla)和希马依拉(Chimaera)11以及许多不存在的东西都被想到了。因此存在是不能被思想的。"在他看来,一切可知的东西,都是相对感觉的现象,而不是爱利亚学派所主张的以能"被思想"作为唯一判定标准的"存在"。所以他进而论述道∶"正如被看见的东西被称为真正可见的东西,那仅仅是对视觉而言;被听见的东西被称为真正可听的东西,也仅仅是对听觉而言”12;而“不同的对象应由自身特殊的感官来判断,不能由别的感官来判定”,视觉对象不能因不能被听见就判定它不存在,听觉对象也不能因不能被看见而被抹煞。而如果将思想当做一个特殊器官,认为“被思想的东西也该由特有的标准来判定”,以致相信他思想中的“海上行驶的四轮马车”确实存在,“这就是荒谬的”。总之,这一切论证都表明:“存在是不能被思想、被设想的。”

透过他有逻辑跳跃的反论证,可看出他的中心意思有两点:一是认为人们能设想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批判巴门尼德用能被思想来规定抽象的“存在”,由此又推出不能被思想的就是非存在,都是荒谬的。这种只能被思想的存在其实是不能被认识的。二是认为感觉才是判断万物现象的尺度,真实的东西只是可感觉的东西,感觉才是人们的信念真实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思想并不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并不能作为存在和非存在的标准。他的见解其实和普罗泰戈拉的感觉论相对主义是一致的。

第三个命题:存在"即使【被人们】把握了,人们也无法加以表述,告诉别人”。

他的论证有三点:(1)“如果存在的东西是在人以外的存在物,即视、听或其他感官的对象,可见的东西是由视觉来把握,可听的东西是由听觉来把握,而不是相反";而"我们用来传达的手段是语言(logos),但语言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因此我们告诉别人的仅仅是语言,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外在于人的存在也不会变成我们的语言"。“既然语言不是存在的东西,它就不可能明白无误地传递给别人”。(2)再则,“语言是由从外在对象即可感觉的东西所激起的印象中产生的,由于香味我们产生了表达这种味道的语言,由于颜色的显现就产生了表达颜色的语言。高尔吉亚说,倘若如此,那就不是语言表现外在的对象,而是外在的对象表现了语言"。(3)"还有,语言的存在方式也不可能像可见或可听的东西那样","可见的物体同可说的词大不相同。因为可见物是由某种感官感知的,而语言是由另一种手段感知的,所以语言不能够表现大多数存在的东西,正像这些存在的东西自身不能表现彼此不同的性质一样"。

高尔吉亚的这个命题论证的要义是∶语言既然不是外在于人的真实存在,它就不能表述存在物,也不能作为对存在物的认识传达给他人;存在物只能相对干感觉存在。只能被感觉把握。语言和感觉是异质的,因此它也不能表达与传递感觉和相关的外在对象,反倒是语言要靠感觉外在对象来表现;语言本身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可感知的东西(如有可听的声音或可看的符号形象),但和日常的感觉不同,这种特殊手段的对语言的感知。并不能表述、传达存在物和人的感觉、体验。他在这里突出、夸大了语言这种符号工具对存在事物和感知认识的异质性,当然也否定了它可以是表述、传达思想的一种载体。

他的立足点仍还是感觉论的相对主义,但他从否定方面也促使人们思考语言这种人所特有的符号手段与存在和认识的关系,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十多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都有深入的哲学探究。

关于高尔吉亚的上述三命题的论证,古代学者并不将它看做只是宣扬演说和论辩技巧的修辞习作,而看做是代表他的观点的严肃之作,这从伪托亚里士多德之作《论麦里梭、塞诺芬尼和高尔吉亚》对它的认真论评也可见。现代有些西方学者则认为它仅是修辞习作,如弗里曼说高尔吉亚"写这篇著作很可能是为了练习而没有任何严肃的目的,换言之只不过为了证明他能够随心所欲地写出任何风格的著作",其理由是"柏拉图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涉及高尔吉亚的虚无主义的观点,他只把高尔吉亚看做是一个纯粹的修辞学家,而不是一个哲学家"。13 这个理由不成立,柏拉图也没有提及与反驳德谟克利特,但并不能表明后者不是有大量严肃著作的哲学家。格思里认为高尔吉亚的著作是"讽刺作品",但这是用讽刺破坏巴门尼德的严肃性目的是反对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原理。14 这已被多数学者所肯定。在智者活动时期。爱利亚学派所引起的关于存在、思想和语言的关系问题被人热烈讨论,普罗泰戈拉从正面论述了智者运动的主流思想。

即人是存在和非存在的尺度。以与感觉论相对主义和爱利亚哲学传统对立;高尔吉亚则用巴 门尼德式的思辨论证,去摧毁巴 门尼德的"存在"哲学,是从反面捍卫智者运动的主流思想即感觉论相对主义。但它还不是后来的怀疑论哲学,更不是一种虚无主义,因为高尔吉亚并没有否定感知的东西可以是真实的、外在于人的东西是可被感知的,实质上仍是坚持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作为希腊哲学史演进的一个环节也是有历史意义的。他实质上触及或提出了些重要哲学范畴的关系 问题,包括存在与非存在、思想与感知、语言与认知、语言的指称与意义等等,都是后来的希腊古典哲学深化探究的内容,如后期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智者篇》中就论述了存在与非存在、一和多、动和静等的辩证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高尔吉亚这个否定性中间环节,也就难以有柏拉图的辩证法。

高尔吉亚的另外两篇论辩杰作《海伦颂》和《帕拉梅德斯辩护词》,则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反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强韧的逻辑论证力。传说中的美女海伦是宙斯和斯巴达王后的女儿,,青年时被雅典英雄提修斯带到阿提卡,后被她的兄弟救出。出嫁后又迷上 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又名亚历山大),被带到特洛伊,于是希腊诸王联合出兵攻打特洛伊城,她就成了著名的特洛伊之战的诱因与罪魁祸首,她的情欲一直被谴责。《海伦颂》则一反传统成见,以华美的文字、铿锵有力的说理,从道德上为海伦辩护∶神从三方面迫使海伦就范,即爱的冲动、语言的诱惑和暴力的强制,她不是施害者,而是受害者,不应被谴责,而应受同情。而且"爱"这种欲求是人皆不可避免的自然本性,并不是反道德、不正当的。高尔吉亚说∶"如果亚历山大【即帕里斯】的身体进入海伦的眼睛而引起心灵的爱的欲望和冲突,又有什么奇怪呢?"15"为什么卑贱的人就要躲避、放弃这种能力呢?"16这里可见前期智者的论辩中萌发着自然人性的思想。

帕拉梅德斯是攻打特洛伊城的英雄,也是对希腊文化有贡献的贤者,他被奥德修诬陷私通特洛伊王而被处死。针对这一冤案。高尔吉亚写了文理并茂的《帕拉梅德斯辩护词》,让冤主当庭作无懈可击的自我辩护。他连续多次使用反证法(即如今说的归谬法)。为了证明某事不存在,先假设某事存在,由此推出矛盾(与情理不合),从而达到否定某事存在的目的。即假设帕拉梅德斯出卖祖国、要实现这种叛卖 、有什么动机.但它们所必需的种种条件和动因经分析都是不可能的。帕拉梅德斯就说∶"出卖希腊这件事,即使我能够,我也不愿意;即使我愿意。我也不能够"。因而这件事根本不存在。他最后激昂地断言∶"这些指控全无任何可靠的证据","如果你们非法地处死我,那末一切都会昭然若揭。我会看到。全希腊都知道你们的劣行"。你们会使天下都相信"你们处死了一个和你们共事的人、对你们有功的人、对希腊有贡献的人"。这篇辩护词和后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词"有同等的逻辑论证力度和磅礴之气。高尔吉亚不仅熟练运用逻辑论证方法,而且强调"证据"是以逻辑论证判断有无事实的重要根据;"没有发生的事无论如何是不能有证据的,而发生了的事,不仅不能没有证据,而且很容易有证据,甚至必然有证据"。17 由此可见,智者运动特别是前期智者的论辩术与修辞学,并非皆是语言与文字游戏甚或诡辩,实际上也在增进正面的逻辑思想积累,这也是后来逻辑学创立的思想渊源之一。

  1.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A6,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2.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8卷,第58—59 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3.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A4,DK82A7,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4.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Ala,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5. 见同上书,DK82A17。 ↩︎
  6. 见同上书,DK82A1,DK84A9。 ↩︎
  7. 见同上书,DK82A1。 ↩︎
  8. 见柏拉图《美诺篇》,70A—C,载于《柏拉图对话全集,附信札》。 ↩︎
  9.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B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0. 见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反逻辑学家》,第 1卷,第 65--87 节,载于《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文集》第 2卷。它们和归于亚里士多德名下的伪作《论麦里梭、塞诺芬尼和高尔吉亚》的内容(979al1—980b21,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基本一致;伊索克拉底也提到这三个命题,赞扬高尔吉亚很有勇气,竟敢说"无物存在"(见第尔斯、克一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BI,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1. Scylla是西西里岛一块大岩石的名称,岩洞里住着Cratais 的女儿也叫 Scylla,长得像狗一样有 12条腿,6个头,3排利齿,是很凶猛的妖怪;Chimaera 是传说中小亚细亚西岸Lycia 的吐火猛兽,狮头、羊身、龙尾,也是制造大灾难的怪物。 ↩︎
  12. 此段原英译文为:"正如所见到的东西之所以被称为可见的,是因为它们确实被看见了;所听到的东西被称为可听的,是因为它事实上被听见了。"本书采用陈村富中译的翁特斯泰纳的意大利译文,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270页,人民出版社,1993。 ↩︎
  13. 见弗里曼《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的辅助读物》,第 362 页,坎布里奇,哈佛大学版社,1978。 ↩︎
  14. 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 3卷,第 193一194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 ↩︎
  15.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B1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6.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82B1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7. 以上引文均采用叶秀山的中译文,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第 337—338、365页,人民出版社,1982。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之类的,也不打算靠这个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
(0)

相关推荐

  • 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分期和研究方法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在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开阔的时代背景中生成与展开的。它的演变,既有其所处各阶段性文明的社会历史根据,也有希腊罗马人日益深化和发展的关于世界的知识根据,有其自身演进的内在逻辑。 一 分期 一般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哲学都自有其中心内容与历史特色。本卷也按照这样的分期,分为上、中、下三篇论述。 (一)早期…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9日
    472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 第一编 第二卷 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把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相和本体的理由 现在,我们不仅踏遍了纯粹知性的土地并仔细勘察过它的每一部分,而且 还测量过它,给那上面的每一个事物规定了它的位置。但这片土地是一个岛 屿,它本身被大自然包围在不可改变的疆界中。这就是真理之乡(一个诱人 的称号),周围是一片广阔而汹涌的海洋、亦即幻相的大本营,其中好些海市 B295 蜃楼、好些即将融化的冰山都谎称是…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191
  • 第一节 弗兰西斯·培根的生平与著作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于 1561年出生在英国伦敦 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尼古拉斯·培根(Nicholas Bacon)是伊丽 莎白女王的顾问和掌玺大臣,其母安妮(Anne)是安东尼·库克 (Anthony Cook)爵士之女。培根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1573— 1575年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开始对亚里士多 德的哲学表示不…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08
  • 荷马史诗-《奥德赛》-第二十卷 暗夜沉沉忠心妻子梦眠思夫君-在线阅读

    神样的奥德修斯就这样在廊屋休息。 他首先铺开一张生牛皮,再铺上多层 阿开奥斯人宰杀肥羊后剥下的毛皮, 欧律诺墨在他躺下后又给他一件袍毯。 奥德修斯偃卧未入眠,心中为求婚人 5 谋划灾殃。这时女侍们走出厅堂, 她们往日里同那些求婚人亲近鬼混, 这时互相嬉戏,一片欢声笑语。 奥德修斯的胸中心潮激荡难平静, 这时他的心里和智慧正认真思虑, 10 是冲上前去给她们每…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0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 一 篇 XIV 3 第二章 第一期第二阶段: 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在这第二段时期里,我们应当首先考察智者派,其次考察苏格 拉底,然后考察狭义的苏格拉底派。柏拉图是从苏格拉底派里面 分出来,与亚里士多德一起考察的。Nous(心灵)、目的,最初是以 非常主观的方式来理解的,即把它了解为人的目的(善)。在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则是以普遍的客观方式来理解它…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3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