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德谟克利特

据第欧根尼· 拉尔修记载∶德谟克利特(Derocritus)"是阿布德拉本地人","他自己在《小宇宙系统》中说,当阿那克萨戈拉是老年人时,他还是-个青年。他比阿那克萨戈拉小40 岁"。而"按照塞拉绪罗在《阅读德谟克利特著作的导言》中说,他生于第 77 届奥林匹亚赛会的第3年(前 470一前469),这就比苏格拉底大1岁。因此,他应当是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阿凯劳斯以及俄诺庇得学派的同时代人,事实上他提到过俄诺庇得","他被公认为苏格拉底的同时代人"。1 策勒据此推算他约生于公元前 460 年,他去世的年代无可靠记载,难以断定,说他活了90岁、95 岁、100 岁、109岁等等的都有,他必定享有罕见的高寿。

他的故乡阿布德拉是早在公元前6 世纪中叶就由希腊入建立起来的一个殖民城邦,位于希腊本土东北端的色雷斯地区,处在从希腊本十到东部小亚细亚的中间要冲地段。当时以经济繁盛、文化发达著称,和亚里士多德的故乡斯塔吉拉邻近,又是早就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老家,希波克拉底在那里整理了不少医案。阿布德拉和雅典在学术文化上有密切的关系。他的童年时期正值希波战争结束,战争也使色雷斯地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会之处,而战后的伯里克利文明经济繁荣、政治革新、文化昌盛,德谟克利特显然感受到了这种时代精神,他是奴隶主民主制的热诚拥护者。他的鼎盛年在公元前 420年左右。正当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一阶段。雅典同盟在这场大战中遭到惨败。但希腊古典文明孕育出来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并没有中断.,仍在战祸和危难中继续发扬。他的思想始终焕发着科学和民主精神。

德谟克利特的父亲在阿布德拉是很有资产和地位的人士。在希波战争中,波斯王薛西斯率军经过色雷斯时,受到他父亲的款待,因而给他家留下一些有学问的人,这些东方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成为德谟克利特的启蒙老师。有记载∶"他是【波斯的】玛伽僧侣和迦勒底星相家的学生","当他还是孩子时,就从这些人学习神学和天文学"。2

他从小就了解东方的宗教文化与科学思想,并培植了追求知识的终生旨趣。他漠视财富,专注于学问,并且不满足于已有的书本知识。决意走向广阔的世界,去获取生动丰富的科学知识。据说在分遗产时,他只要了最少的一份——100 塔兰同,全都花费在游历上。他游学地区之广,在同时代的学者中,只有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可以相比。据说,他南赴埃及向祭司学习几何学。东去波斯结识星相家越过红海,直达埃塞俄比亚,甚至到印度和裸形智者有所交往。3 他自称∶"在我的同辈人中,我漫游了地球的绝大部分,探索了最遥远的东西;我看见了最多的地方和国家,我听见了最多的有学问的人的讲演;而在勾画几何图形并加以证明方面,没有人超过我,就是埃及的所谓土地测量员也未能超过我。"4他周游世界,获得极为丰富的知识。保留下来的他的著作目录中,就有《巴比伦的圣书》(The SacredWritings in Babylon)、《迦勒底研究》(A Chaldaic Discourse)、《弗里吉亚研究》(APhrygian Discourse)、《环洋航行》(The Voyage roundthe Oceam)和研究当时数学前沿问题的著作,表明游学是他的广博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他远游归来。已一贫如洗。只能靠见弟达玛苏斯帮助维系生活。但他凭借科学知识料事如神,在当地很有名气。据说在一次盛暑割麦时,他劝大家立即停下,先去收藏已经割下的麦子,不久便来了暴雨,不听信他的人大受损失。他还根据所观察的星象,预言橄榄的收成和油价会上涨。当地的同胞十分惊异,赞誉他是“贤人”,甚至是能享有“神”的荣誉的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赞扬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5。他所积累与研究的丰富的自然哲学、数学、经验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正是他建立原子论哲学的重要基础。自从伊奥尼亚的科学文明传到希腊本土以后,自然哲学与科学思想在深化发展,一些学科如数学(包括几何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已初具规模,而在伯里克利文明中,历史、修辞学、伦理、文学(特别是悲剧)、建筑、雕塑、绘画等人文与社会知识也长足地发展起来。德谟克利特广泛吸取当时的知识成果,甚为开阔、深入地从事各种科学研究。据说,希波克拉底曾去拜访他,他正坐在一棵大树下,四周堆着正在解剖的动物躯体。6他考察过天文气象,编过历法,探溯过尼罗河泛滥的原因,研究过圆锥切割定理等高深的数学问题,探讨过海盐的成因、地理与地震、光线辐射、动物生理、胚胎成形、植物生长、医疗摄生和社会伦理、政治、审美、修辞学与语言,等等,差不多涉及当时人类知识的每一个领域。塞拉绪罗评述道:“德谟克利特确实通晓哲学的每一分支,因为他娴熟于物理学和伦理学,还有数学以及教育的正规项目,他还是通晓艺术的行家。”7当时智者运动已蔚然成风,形成研究人和社会生活的文化气氛,德谟克利特较深入地研究社会与人文知识,这也是他有别于早期希腊其他自然哲学家之处。他是亚里士多德以前百科全书式的卓越学者,渊博的学术素养是他将哲学思想推向系统化的重要条件。

他有良好的哲学训练,对早期希腊哲学诸流派有开阔的研究,能博采众家,兼收并蓄,加以改造,作出综合,这也是他能登上原子论哲学高峰的重要前提。或说他曾师从于阿那克萨戈拉8,他的自然哲学与科学思想中。明显有阿那克萨戈拉及其传来的伊奥尼亚自然哲学i的影响。有人说他曾受教于毕泰戈拉学派的一位成员,并和菲罗劳斯在一起过。9他写过一部题为《毕泰戈拉》的著作,赞扬了毕泰戈拉。他注重研究数学,强调原子的几何形状和原子在虚空中结合的形式结构规定了事物的质,这种"有定形"的思想无疑是合理吸收与改造毕泰戈拉学派学说而形成的。他和留基伯都研究过爱利亚学派,论述了巴门尼德和芝诺关于"一"的学说,原子论学说的出发点正是要解开爱利亚学派不能解开的"一"和"多"、静止和运动、本质和现象相石割裂的死结。总之。原子论哲学继承和发展了伊奥尼亚自然哲学传统,吸收、改造了南意大利传统的哲学思想,循着元素说和种子论的道路,更深入地研究物质内部的粒子结构本原,从而提出更抽象、更有普遍意义也更科学的原子论假说。由留基伯开创、德谟克利特完成的原子论哲学。确实可以说是对以前各派学说的综合与升华,登上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顶峰,也是它的光辉终结。

德谟克利特毕生从事学术研究,是一位不重名利的谦谦君子,性情平和.为人善良。事业上坚忍刚毅。处世达观开朗。罗马时代的西塞罗和诗人贺拉斯说他的别号是"欢笑的哲入",同赫拉克利特这位"晦涩的哲人"形成对照。他拥护奴隶主民主制,但是没有任何他从事政治活动的记载;苏联的《哲学史》说他"积极从事政治斗争"10,但没有提供任何资料和事实根据,不足采信。他访问过雅典,那时苏格拉底已名噪一时,而他在雅典却默默无闻。苏格拉底被处死在公元前 399年,所以他访问雅典当在他 60 岁以前。虽然那时他的学说在雅典还不为人知,但在他的母邦阿布德拉他的学说已为他确立了不朽的名誉。秉性谦逊善良、毕牛献身于科学真理的德谟克利特认为,死亡不过是灵魂原子同身体相分离,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他活到罕见的高寿,从容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卢克莱修在诗中赞颂他∶"当成熟的高年提醒他他的记忆的心灵的运动已经衰退的时候,就出 自本意地把他的头颅献给死神。"11他逝世后,城邦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为他树立铜像。他享有科学伟人应得的荣誉。

德谟克利特的思想在当时已经广泛流传,并因其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而颇有影响。据记载,塞拉绪罗说过,在一篇真伪待考的柏拉图的对话《对手篇》中,"苏格拉底说这位哲学家是全能的运动员"12。又据记载,阿里司托森在他的《历史实录》中说∶"柏拉图想把他所能收集到的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全都烧掉",但是两位毕泰戈拉学派的成员劝阳了他。"说这样做是无用的。因为这些著作已经厂泛传播了";而柏拉图在著作中"几乎提到了所有早期的哲学家,却没有一处提到德谟克利特,甚至在那正应该反对他的地方也不提,显然因为他知道他所遇到的是所有哲学家中最强有力的巨人"。13这段过去常被引用来说明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战的记载,其实是很可疑的。柏拉图也是大思想家,他虽然不会赞同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还不至于愚蠢到想出焚书即可战胜论敌的点子来。他研究自然哲学的著作不多,点名讨论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的内容本来就少,而在他晚期讨论宇宙论的著作《蒂迈欧篇》中,讲到世界物体由有几何形状本性的四元素构成,这实际上综合吸收了毕泰戈拉学派、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的思想;他的学园中大量研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问题,显然也会研讨、利用当时很有影响的德谟克利特的数学研究成果。想必柏拉图学园中已有对德谟克利特的研究,从中出来的亚里士多德注重研究自然哲学,也很重视研究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并作了详致的评述。

德谟克利特写了大量著作,卷本之多、内容之广,在同时代人中无与伦比。他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可以和后来亚里十多德的著作并称。公元 1 世纪的塞拉绪罗曾按照编排柏拉图著作的同样方式,编纂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现在仅存一个目录14。目录分列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和音乐、技术等5 大栏,按 4 部(篇)一组编排,有 13组,再加上未列入5大栏的著作2组 18篇,总计15 组70部(篇)。从这些书的题目可以看出,他论述了哲学、物理、数学、天文、地理、逻辑、心理、动植物、医学、摄生、社会伦理、政治、历史、诗、音乐、绘画、语言、农业耕作刀至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几平探素了当时自然和人文、社会知识的一切领域。据古代学者评论,德谟克利特的原著文笔优美,逻辑严谨,很有说服力。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赞扬他的著作虽然不是韵文,却富有诗意,笔墨生动,修辞俏丽,行文潇洒,有雄辩的风格。

可惜德谟克利特的原著基本上没有保存下来,有关自然哲学的原著连第一手的残篇也没有了,这真是哲学史上的一大不幸。据说,公元 3世纪的塞克斯都·恩披里柯手里还有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很可能由于罗马帝国灭亡、入侵蛮族摧毁文化典籍等原因,到公元6 世纪的辛普里丘已经没有这些原著,只能转述第二手材料了。幸亏亚里士多德很重视研究德谟克利特,他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德谟克利特的论述,他还写过一本《论德谟克利特》及 2 卷本《论德谟克利特提出的问题》;他的学生塞奥弗拉斯特也写过《论德谟克利特》和《论德谟克利特的天文学》两本著作,这些书都已佚失。但在塞奥弗拉斯特的《论感觉》中保留了一些德谟克利特的有关认识论的思想材料。塞克斯都。恩披里柯、辛普里丘等人也提供了一些转述的残篇。这些是我们现在研究德谟克利特思想的可靠史料。它们能提供原子论哲学的主要脉络,但德谟克利特的全部思想详情已经难以知道了。

从现存的第二手转述的残篇看,他的著作目录中物理学一栏内的16 部(篇)作品很重要。论述了原子论的自然本原说、字宙论和认识论思想,其中又以居首的著作《大宇宙系统》(The System of GreatCosmos)和《小宇宙系统》(The System of Little Cosmos)最重要,是他的自然哲学的代表作。现存的阐释各种自然现象的第二手残篇,大约都出自数学栏内的天文、地理著作,以及1组9篇关于研究天文、气象、动植物等各种"自然原因"的著作。

作为德谟克利特的原著残篇留存下来的,只有 216 条引起争议的道德格言。其中的130 条。是公元6 世纪的斯托拜乌(Stobaeus)辑录的。另外 86条,是在 17世纪才首次发表的,据说是根据一个题为《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黄金格言》的稿本。-些学者对全部道德格言的残篇发生了怀疑,主要理由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后的 700年中无人提到过有关内容。在考订中也有不同看法;罗斯完全否定全部道德格言的可靠性,策勒则认为斯托拜乌所辑的那部分是取自早先已有的原著15。我们以为,从版本出现的年代看,《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黄金格言》那部分令人怀疑,但至今学者也提不出确凿的论据推翻它,所以只能同意格思里的意见。对它的真伪暂 且存疑.不作绝对的肯定或否定。16 本章仍然根据全部道德格言残篇,论述德谟克利特的社会政治和伦理思想。

  1.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9卷,第34、41—42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2.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 34节,"洛布古典从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3. 策勒是欧洲中心论者,否认德谟克利特受东方思想影响,说他不可能到过印度(参见他所著《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 2 卷,奥列尼英译,第 212 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但据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记载,当时印度也曾向波斯帝国纳贡。所以,其家和波斯王有交往关系并亲受波斯僧侣熏陶的德谟克利特,并非不可能赴印度游历。 ↩︎
  4. 欧塞比乌∶《福音初阶》第 10 卷,第 472 页,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卷,第 251页,人民出版社,1982。 ↩︎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46页,人民出版社,1960。 ↩︎
  6. 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465、468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 ↩︎
  7.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 37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8.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34—35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9. 见同上书,第9卷,第 38节。 ↩︎
  10. 敦尼克等主编∶《哲学史》第1卷(上册),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译,第 103 页,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 ↩︎
  11. 卢克莱修∶《物性论》,方书春译,第185 页,商务印书馆,1981。 ↩︎
  12.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37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13. 见同上书,第9卷,第 40节。 ↩︎
  14.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9卷,第46一49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15. 见策勒《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2卷,奥列尼英译,第 214—215 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 ↩︎
  16. 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 2卷,第 490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五节 社会·政治·法·历史

    在给德博斯(Des Bosses)的信中,莱布尼茨抱怨说:“通常有两件 事让哲学家犹豫不决,一件是他们获利的愿望;另一件则是无知,因 为他们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他们不太相信学者,因为他们认为学 者们知道的比他们将要出售的更多。”③但是,哲学家自己也经常是这 样的学者。 为了有所依凭,让我们重新回到莱布尼茨的文本本身。他在1706 年写了一篇书信体的短文《评普…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78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士师记-在线阅读

    乔的备注:本文列举了十二位士师。 犹大和西缅支族俘虏亚多尼·比色 约书亚死后,以色列人求问上主:“我们当中哪一个支族该先上去攻打迦南人呢?” 上主回答:“犹大支族要先去。我要把这块土地交在他们手里。” 犹大族人对他们的兄弟西缅族人说:“请跟我们到那已分配给我们的土地,一起去征服迦南人,然后我们就跟你们到分配给你们的土地去。”于是西缅和犹大支族联合去打仗;上主…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5日
    71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七章-在线阅读

    第 七 章 三种政体的不同原则与节俭法、 奢侈和妇女地位的关系 第一节 奢侈 奢 侈与财富不均永远成正比。一个国家里,财富如果分配均 匀,就不会有奢侈。因为奢侈的唯一源泉是方便和舒适地 剥夺他人的劳动所得。 为了达到财富分配均匀的目的,法律就应规定人人只能享有生活 之必需。一旦超出这个限度,有人就会把多余的钱花出去,有人则会把 他人花出去的钱赚进来。贫富不均…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63
  • 柏拉图-《理想国》-第八卷-在线阅读

    苏格拉底:很好,格劳孔,到这⾥我们⼀致同意:⼀个安排得⾮常理想的国家,必须妇⼥公有,⼉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不论战时平时各种事情男的⼥的⼀样⼲。他们的王则必须是那些被证明⽂武双全的最优秀⼈物。 格劳孔:这些我们是意见⼀致的。 苏格拉底:其次,我们也曾取得过⼀致意见:治理者⼀经任命,就要带领部队驻扎在我们描述过的那种营房⾥;这⾥的⼀切都是⼤家公有,没有什么是私…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23日
    280
  • 第四节弗兰西斯·哈奇森

    弗兰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于1694年出生在北爱尔 兰唐郡的德拉马利戈。1711—1717年在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文学和神 学。约于1720年应都柏林长老会派之邀建立了一所私立学院,并任院 长达10年之久。1730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直至1746年 逝世。他的主要著作有:《美和德观念的起源研究》(An Inquiry int…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28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