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自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的二三十年间,以雅典为中心的希腊本土上一批自然哲学家非常活跃,兴起了一股复兴伊奥尼亚哲学的思潮。
这一思潮的主导倾向是宣扬理性,促进科学发展。它和同时的智者派运动的人文主义精神平行发展,是伯里克利时代希腊古典文明盛期启蒙运动的一个方面,是从阿那克萨戈拉哲学向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哲学过渡的一个中间环节。阿凯劳斯、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和希波克拉底是这股思潮的主要代表。这股思潮并非如西方某些学者认为的,只是简单地回复传统的伊奥尼亚哲学,没有任何创造性。从希腊哲学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看,它有一些重要的过渡性特点:表面回复到伊奥尼亚的一元物质本原观,实际上吸收了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的物质粒子结构本原思想,力求统一"一"与"多";在回复一元本原说中吸纳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力求调和物质与精神本原为一体;在科学思想上比伊奥尼亚自然哲学家要深刻、细致得多,更增科学理性,而且更多地关注人的科学——医学、生理、农学等,甚至也涉及对社会的人和政治、伦理的研究,这和当时希腊启蒙运动中人们的注意力从天上转向人间有关,是“研究人自己”这种时代精神在自然哲学上的表现。这股思潮在内容上参差不齐。最先确实也有一些在哲学史上被称为“小哲学家”的人物,他们在哲学上确无创见,但在科学思想上有所进展。且先简述两位,以窥其一斑。
希朋(Hippon),被当时的剧作家讥嘲为“无神论者”,可能曾参加过毕泰戈拉盟会。1他复活了泰勒斯的学说,主张水或湿气是万物的本原。但和泰勒斯不同,他受南意大利医派的影响,更注重从生命和灵魂方面论述自然的本原,认为水是生命的本原,"由于它,我们能感觉,有生命。当这种水气处在合适的状态时,生命体是健康的;一旦水气干涸,生命体就丧失感觉,死亡了","由于过冷或过热,使水气的合适状态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疾病”。2 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评价很低,说“他的思想是没有价值的”3,但也解释他的思想特点是“宣称它【灵魂】是湿气”,而他论证的根据为,“一切动物的精子是液体”,并且“企图驳斥那些认为灵魂是血液的人,理由就是,作为最初灵魂的精子并不是血"。4 他继承、发挥了阿尔克迈恩主张脑的生长来自精液的思想,认为灵魂是脑而非血液,充满水分的脑则从精液生长出来,它的水分是从脊髓里流过来的。和阿那克萨戈拉同时代的克莱得谟(Cleidemus),运用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来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特别关注研究同农业耕作实践相关的自然本原问题和感觉的生理基础问题。他认为,植物和动物的本原本来是相同的,只是前者的质料更冷,更混浊,所以在生长发育中和动物区别开来了。5 植物的生长和季节之间,有冷与热相反相成的关系:冷性的植物在夏季萌发,热性的植物在冬季抽芽。6 人们必须懂得这种关系,才能搞好农业耕作。他论述感觉的生理成因,兼收并蓄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有关思想。他认为因为眼睛透明而有视觉能力,同阿那克萨戈拉一样强调光在形成视觉中的重要作用。他也赞同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认为耳、鼻、舌等器官能感知事物,是因为感知对象的细微粒子能进入这些有孔道结构的感官;各感官大多能自行辨识感觉。只是耳朵没有,必须将声音传达到"心灵"(努斯)中才能加以辨识,他的"努斯"是感觉的中枢器官。阿凯劳斯和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则是这股思潮中较有革新意识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代表,在此分别作简要论述。希波克拉底更是在这股思潮中创建了独特的医学哲学并在医学 上有巨大贡献的杰出代表,将在下一节专论。
一 阿凯劳斯回返"气"一元论
阿凯劳斯(Archelaus)大约是出生于雅典的第一位哲学家,鼎盛年在公元前450年左右。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述他是"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苏格拉底的老师",说他"被称为自然学者"。"他也讨论法、善和正义。苏格拉底从他那里接过这个题目。将它发展到顶峰。因而被认为是伦理学的创始人"。7据说,苏格拉底 17 岁时就受教于阿凯劳斯,两人交往多年。他对青年苏格拉底在自然哲学与伦理思想方面都有一定影响。柏拉图在《斐多篇》中说。苏格拉底听到有人介绍阿那克萨戈拉的思想后就去买后者的书来研读,这个介绍的人大概就是阿凯劳斯。他和苏格拉底有密切联系,曾一同随雅典军队参加以麦里 梭军队为对手的著名的萨摩斯战役。他在雅典活动多年后。去兰萨库斯继承他的老师的衣钵,成为阿那克萨戈拉学派的掌门人。他是从阿那克萨戈拉到苏格拉底的思想发展的中介人。一则残篇中记载∶他"写过一本《生理学》。并且认为正确与错误不是人的天性固有的。而是约定俗成的。他还写过另外一些著作"8。他的原著残篇被保存的只有寥寥几字。他对正确和错误的看法大约接受了当时智者派的影响。
他的老师的学说有 二元论的内在矛盾。他企图用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一元论,来弥合阿那克萨戈拉哲学中种子和努斯的分立。辛普里丘记载说∶"他试图将某些他自己的带有创造性的思想引进宇宙论及其他课题。"9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在宇宙的原始混沌中,气和以太(火)两大种子群包含一切物质;阿凯劳斯论述宇宙的生成,则强调"气"的主导作用,气支配宇宙万物,燃烧的气形成宇宙中的一切天体。艾修斯记述;"阿凯劳斯主张本原是无限的气,它凝聚为水,稀散为火";"气和努斯是神","宇宙是从热气和有生命力的气中产生的"。10他将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改造成为物质本原和努斯的综合体,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能动的本原。他虽然抽象地承认努斯是运动的始因,但在具体论述宇宙的演化时,又说气固有的热和冷分别是运动和静止的原因,是粒子性万物浓聚和稀散、结合和分离的原因。他用对立的自然力量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宇宙的形成∶宇宙的原始混合物是阴暗的气,热和冷首先分离开来,造成浓聚和稀散,产生火和水。水由于热而液化,流向宇宙中央,进而冷却,凝聚为土。普卢塔克保存了他本人原著的仅有几个字的残篇∶"冷是土的镣铐。"11气燃烧成为火,形成广阔无垠的宇宙中灿烂的日 月群星;而冷却的大地却静止地躺在宇宙的中央,仅是大千世界的一个部分。他在论宇宙形成的动因时,实际上否定了努斯作为第一推动力的作用,而代之以气本原的内在性质—热和冷的物理作用。他这样描述宇宙画面∶"大地被空气所包围,空气被圆周形的火所包围";"太阳是天体中最大的,而宇宙是无限的"。12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动植物生命的种子早就在外空存在,雨水将它们冲落到地面面而衍生出各种生物。阿凯劳斯没有接受这种由天外飞来生命的说法,而是同恩培多克勒一样,认为各种动物和人都是在冷热混合的泥沼中产生的。"他主张,当土发热,并抛出乳状的浓稠黏泥作为一一种养料。生命就从十中产生了。十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出人"13。他强调气和热是产生生命的必要条件。并且认为潮湿的十壤为最初萌发的生命提供了养料;后来生物就自行繁殖了。他的这种解释从无机物向生命过渡的看法,后来被伊壁鸠鲁学派所接受和发挥。
阿凯劳斯论述认识问题没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努斯是切动物都生来固有的,每种动物都和人一样使用努斯,只是有的用得比别的更敏捷些"。这样就使努斯失去了阿那克萨戈拉强调的理智认识的功能,不过成为一般的生命力和认知能力了,人和动物只有使用努斯敏捷和迟钟的程度高低之分。塞奥弗拉斯特干脆说阿可凯劳斯在认识方面的论述不值得评论。但他强调"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后,建立起统治者、法律、技艺、城邦等等"14社会文明。阿凯劳斯无疑曾着力探讨社会伦理问题,可惜这方面留下的历史记载极少。希波吕托曾简单提到∶阿凯劳斯论述了世界的生成、社会生活的起源,一直追溯到最早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并且论述了法律、伦理和艺术问题。15 阿凯劳斯和智者普罗泰戈拉是同时代人,又生活在智者活动的中心雅典,他自然会有素朴的社会进化思想,作为自然哲学家也关注研究道德和法的问题。
二 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革新"气"一元论
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Diogenes of Apollonia)是颇有思想特色的哲学家。阿凯劳斯只是羞羞答答地、含混地修补他老师的哲学,第欧根尼则鲜明地抨击多元本原论,指责它们不能解释世界的统一性。他吸收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和同时代的原子论先驱留基伯的"虚空"思想,进一步将阿那克西美尼的"气"的学说革新为一元论的粒子结构本原观,并且较多地注入了新的科学内容,特别是生理学思想。所以,他的学说是联结伊奥尼亚哲学和原子论的一个演进环节。西方有的哲学史家将他贬为一名折中主义者,那是不公允的。
古代希腊有不少川第欧根尼的人,如公元 3 世纪时的传记作家第欧根尼 ·拉尔修,后来的昔尼克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中都有叫第欧根尼的哲学家;阿波洛尼亚的第欧根尼稍后于阿那克萨戈拉,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常提到的第欧根尼就是他。在古代希腊也有几个小城邦叫阿波洛尼亚,经一些学者考证,第欧根尼出生的阿波洛尼亚,很可能是靠近黑海边的一个米利都人的殖民城邦。他的鼎盛期大约在公元前 440—前 423 年间。他在雅典是颇负盛名的自然哲学家,阿里斯托芬在著名喜剧《云》(约前 423)中,名义上是嘲谑苏格拉底.实际上也讽刺了第欧根尼的自然哲学观点。公元6 世纪的辛普里丘记述他"写过不少著作",有《论自然》、《气象学》、《论人的本性》等,但留到辛普里丘手头的"却只有《论自然》,在那里,他力图充分论证他所设定的本原是很有理智的"。16 而留存至今的则只有辛普里 丘保存的此书的八则残篇。第欧根尼可能还是一位对生理学颇有研究的医生。罗马时代的伽仑在《论医学的经验》中说到。第欧根尼写过系列简要的关于医学病理和治疗的论文。他在《论自然》(Om Nature)的开首便提出∶"在我看来,任何研究的开始,必须是某种无可 辩驳的出发点,它的表述是简明而严整的。"17
他的学说的出发点是:气是自然的一元性的本原,万物和生命都从气产生。据记述:“第欧根尼的学说如下:气是普遍的元素。有无限多的世界和无限的虚空。气通过凝聚和稀散产生世界。存在不从非存在产生,也不消失为非存在。大地是圆球形的,由于热和冷的凝聚发生的漩涡运动,确定了大地的结构。"18他以气为自然的本原,并不是简单地回复到阿那克西美尼的学说,而是首先引进巴门尼德认为存在不能产生自和消失为非存在的原则,在批判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多元本原论中提出气的一元论。在他看来:“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同一事物变化产生的,并且是同一的东西"。"现在宇宙中所有存在的事物——土、水、气、火和一切看来在这个宇宙中存在的事物——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在它自己固有的本性上和别的东西不同,如果在许多变易中而不保持本质上的同一性的话,它们就不可能互相结合,或者会相辅相害"。因此,万物"本是由同一事物组成的",“由同一事物变化出来的”,“又复归为同一事物”。19 他反复强调了自然万物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它们的本原是同一的。他认为要贯彻巴门尼德的存在原则,就得承认万物的本原是唯一的存在,这样才能说明万物的统一性。因此,他主张万物的本原只能是一个,就是"无限的永恒的气,当它凝聚、稀散或变换位置时,别的事物的形式就产生了。这就是塞奥弗拉斯特所说的关于第欧根尼的话;传到我手上的第欧根尼的题为《论自然》的书明白地说别的一切都是从气发生的”20。
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论、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比较,第欧根尼的气一元论自有新的意义。
第一,第欧根尼的"气"即"存在",它虽能化生万物,但它自身的本质特性是不变的,实际上是粒子化的"气"。他还承认有"虚空",为气粒子运动变化提供场所。
阿那克西美尼说的气是呈宏观物态、无定形的具体物质。后来巴门尼德提出了"存在不能从非存在产生"的原则,也是针对一种物质不能从另-种物质产生的问题,气怎么能产生十? 水怎么能产生火? 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深入探究物质的粒子构造,提出了多质、多元的元素说和种子说,但也不能回答类似上述的问题,不能多中求一来阐明世界的统一性。第欧根尼的气实际上已经是粒子的气,所以它能稀散与凝聚、结合与分离或改变位置,于是别的事物的形式便产生了,而并不改变它自身的本性。这里已可见"原子"思想的萌发,但第欧根尼的科学抽象能力不够高,还提不出更高层次的原子,只能将它说成是最具有普遍本质的也是物质元素中最抽象的气。他同爱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又都有所不同的是,追随留基伯,承认有虚空,因为气粒子要有运动场所,就需要虚空,并认为有无限多的世界和无限的虚空。这也是很接近已开始出现的原子论的。
第二,他偏重于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将气阐释为一种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包含理智能力的本原,企图以此来克服阿那克萨戈拉哲学中二元论的内在矛盾。他的气不只是物质本原,也有努斯的理智功能,集两者于一体。他在不少残篇中论述气是生命力,赋有理智力。他强调一个重要论据∶"人和其他动物都是用气、通过呼吸气而生活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气既是灵魂又是理智(noesis,intelligence),这是明显的;如果它移去,他们就要死亡,理智也要消失。"21他又描述有理智的气;"所有的人都受它支配,它的能力超越万物。就是这个气,我认为是神22。它无所不在,安排万物,并在每一事物之中。没有任何单一的事物是不分有它的;但是每个事物分有它时,相互间是不相等的。气自身和理智都有许多变化样式……因而生物也有各种样式,数目又很多,所以无论在生命的方式或是在理智上,彼此都不会一样。然而它们都是由于同一个东西【气】而生活着,看见,听到,而且还有理智。”23他形容“它【气】是伟大的、强有力的、永恒不朽的、富有智慧的”24。他更认为自然的最好秩序安排就表明了气的理智:"它【实在的本体】如果没有理智,就不可能分开,【理智】是万物—————冬和夏,夜和日,下雨、刮风和晴天———的尺度。别的事物也是如此,人如果想要研究它们,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以最好的可能安排的。”25气作为精神性的本原,不仅是人和生物的灵魂-生命的原则,而且是理智-认识的原则,使人能将万物区别开来;气能支配所有的人,它的能力超越万物。它是以最好的可能方式安排万物的。这有些类似于后来莱布尼茨所说的:现实世界是上帝安排的最好的可能的世界。他明白宣称本原气就是神。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第欧根尼的学说要旨是要回复神学意义的一元神。耶格尔和格思里认为这是要“确立一元的神”,使传统宗教中的神与神性"奠立于理性的基础上"。26 这一论评并不确切,夸大了有关残篇的字面意义,因为古代希腊哲学家有时将他们认为最崇高有力的东西,包括物质性的本原,都称为神。第欧根尼说气就是神,认为气能最好地安排万物,蕴涵着可通向宗教目的论的潜在意义,但它和阿那克萨戈拉提出精神本原努斯一样,并不是着眼于宗教和理性一神的,而是主要着眼干科学理性的。他提出气的一元论,使气具有物质与精神本原的双重功能,旨在弥合阿那克萨戈拉二元论哲学中两种本原的裂隙。但这种调和方式并不能成功,因为他只是将物质和精神的两种本原简单化地合二为一。因而,他对气如何决定理智能力的解释也是简单化的。如认为动物和人呼吸的气就是有生命力的灵魂,也就是有认知能力的理智;呼吸的气越纯净,认知能力就越高,而潮湿的、不纯洁的气会阻滞认知能力;在地面匍匐行走的动物,呼吸的气远不如人所呼吸的气那么纯净、清新,又吃黏湿混浊的食物,所以它们的认知能力就比人要差得多。
第三,以气粒子本原观考察感知认识形式的生理机制和解释自然现象,有其独到之见。据记述∶"第欧根尼将思想、感觉,同生命一起,都归于气。所以,看来他是以相似的东西的作用来说明的,因为他说。除非万物都从同一来,否则就没有作用和被作用了。"他接受恩培多克勒的同类相知的原则,以一种素朴反映论解释各种感觉∶"嗅觉是从脑周围的气产生的";"当耳朵以内的气被外部的气推动时,听觉就产生了,传递到脑。当事物在瞳孔上反映时,产生视像。它和眼中的气结合,就产生感觉"∶"味觉是舌头和温柔的东西接触产生的"。27 他赞同阿尔克迈恩的观点,认为脑是感知和思想的中枢器官。因为血液在血管中运行,将气贯通全身,而血管都是发端于脑的。所以他认为;"在人体中脑是最强有力的。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脑是我们对于通过气进来的事物的说明者,而且是气产生了理智。眼睛、耳朵、舌头以及手和脚做些什么,都由脑决定,因为在整个身体中,虽然各部分都分有气,但只有那里【脑】才有理智的因素,只有脑才是理性的传导者"。因为呼吸进并传布全身的气的"最精粹的部分留在脑中,它就是理智,并能作出判断"。28 当时希腊的生理学思想对于脑在人体中的功能已经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希波克拉底也接受了第欧根尼的这种观点。他在《论神圣的病》-文的开头就说∶"我主张脑在人身体中能力最大",接着就阐发了看来是得自第欧根尼的思想,"因为脑。如果它是健康的。它就是从气产牛的事物的说明者;是气提供了理智"。29
第欧根尼已将理智和感觉区 别开来。认识到理智的重要作用,但他还不可能认识理智的本质。只是将理智、思想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纯净的、干燥的气。认为同感觉一样。只是气的一种生理作用∶"思想是由纯洁和干燥的气产牛的。因为散发潮湿的厂气会阻滞理智。由于这个道理,在睡眠、醉酒和暴食时,思想便会消失。湿气会使理智消失,也表现于这些事实∶别的生物智力低下,因为它们是从地面吸气,并且吸取黏湿的营养物。"30阿里斯托芬在喜剧《云》中描述苏格拉底为了呼吸清新的空气以获得理智和灵感,坐在吊篮里升腾到高空。这里的角色虽然名为苏格拉底,实际上是嘲讽第欧根尼的上述观点。
第欧根尼还用气的生理功能来解释人的不同情感;"当气以一定的量和血混合,使它轻松,合乎自然,贯通整个身体,就产生快乐;但是,当气违反自然,不同血混合,血就凝滞了,变得衰弱和浓稠,痛苦也就产生了。信心和健康以及与它们相反的情况,也是类似地发生的。"31这种解释当然是简单化的,但在当时已不失为对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的科学猜测。
第欧根尼用气的学说解释宇宙生成和各种自然现象,也都洋溢着科学理性精神。他认为气本身就是能动的,宇宙生成无须另有努斯之类的外力启动∶"万物都处于运动中,有无数个世界","全体处在运动中,在某些地方变得稀薄了,另一些地方变得浓稠;浓稠的事物聚合,集中起来,形成大地,其他事物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最轻的部分位于上边,产生了太阳"。32他的天文、气象思想综合了阿那克西美尼和阿那克萨戈拉的有关科学思想,也吸收了恩培多克勒的科学思想,如认为:光线是从固定在太阳中心的以太辐射出来的;磁石和铁都有相应的孔道结构,并且用气在孔道中的奔流解释磁石吸铁的原因。第欧根尼作过较多的生理解剖和医学病理研究,有不少在当时可谓创新的见解。他指出,血管分布于动物和人的全身,有左、右两个血管系统,并描述了血管在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他还认为血液中所含的气通过血管流往全身各个部位,给动物和人以生命力和理智。他已初步认识到血液循环的事实,来解释一些生理现象。他还发现了从舌苔的颜色可以判断病因。伽仑说,舌苔的颜色,“对第欧根尼和他同时代的权威"是诊断疾病的最精确的表征,他们以舌苔的颜色和血液、体液来给疾病分类。33 用舌苔的颜色来判断病因即苔诊.是从长期的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医术,古代希腊的第欧根尼等自然哲学家、医学家同中国古代医学家都很早认识到这个道理.只是它在西方后来被医学家放弃了,而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保留着。
后人对第欧根尼的哲学重视和研究不够,一般哲学史甚至没有专门论述他。其实,在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学说影响相当广泛,深入人心,甚至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直到公元前4世纪的喜剧作家菲勒门还在一部喜剧中模仿第欧根尼的思想,声称:“我就是‘气’,人们也可以将我叫做宙斯。我像神一样,无处不在——在这里雅典,在帕塔拉,在西西里,在所有的城邦,在所有的家庭,在你们每一个人之中。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他【气】到处出现,因为在每一个地方他都必然地知道每一件东西。"34柏拉图在《斐多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回忆他在青年时代曾热衷于学习自然科学。研穷万物成毁的原因.。他来回踱步,困惑地思索∶"我们是用血,还是用在我们中的气或火来思想的? 或者它们都不是,而是脑提供给我们听觉、视觉和嗅觉的。从它们又产生记忆和意见,建立在感觉和意见的基础上,产生了知识。"35
这表明第欧根尼的思想在当时既是一种流行的时尚,又提出了当时哲学家们探讨的重要课题。古代东西方哲学本来就存在很多共同的原创性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范畴,气可以说成是物质性的质料,又可以解释为"精气",甚至在有的理论中也是理智性的。将中国的有关学说和古希腊的有关气本原的哲学作比较研究,探索其同异及其原因,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8A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同上书,DK38A11。 ↩︎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984a3——5,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见亚里士多德《论灵魂》,405b1——4,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2A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同上书,DK62A5。 ↩︎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2卷,第 16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0A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 27页第 23行起,转引自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第396页。 ↩︎
- 见艾修斯《哲学家意见集成》第1卷,第3章第6 节,第 17 章第15 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0A7,DK60A12。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0B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2卷,第 17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希波吕托《参考资料》第1卷,第9章,第6 节,转引自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第 396—397页。 ↩︎
- 希波吕托∶《参考资料》第1卷,第 9章,第6 节,转引自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第396—397 页。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0A4,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希波吕托《参考资料》第1卷,第9章,第6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0A4。 ↩︎
- 见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 151 页第 24 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A4。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B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57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见辛普甲丘《物理学》注释》,第151页第31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B2。 ↩︎
- 同上书,第25页第1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A5。 ↩︎
- 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 152 页第 18 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B4。 ↩︎
- 塞奥弗拉斯特在《论感觉》第 42 节中说,第欧根尼认为我们身体中的气是"神"的一小部分。 ↩︎
- 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152页第 22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B5。 ↩︎
- 同上书,第153页第20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B8。 ↩︎
- 同上书,第152页第13行起,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B3。 ↩︎
- 见耶格尔《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神学》,第166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47;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369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 ↩︎
- 见塞奥弗拉斯特《论感觉》,第 39 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A19。 ↩︎
- 见希波克拉底《论神圣的病》,第 16节,转引自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第 442 页;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C3a,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希波克拉底《论神圣的病》,载于《希波克拉底文集》第 2 卷,琼斯英译,,"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
- 寨奥弗拉斯特;《论感觉》,第 44 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A19。 ↩︎
- 同上书,第43 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A19。 ↩︎
- 见伪普卢塔克《汇编》,第12章,转引自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第438页;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A6,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伽仑《论体液》,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378页。 ↩︎
- 菲勒门∶《残篇》,第 91则,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2 卷,第 380 页;第尔斯、克一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64C4。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柏拉图∶《斐多篇》,96B,载于《柏拉图对话全集,附信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