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净化篇》中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净化"(katharsis,purification)一词的原意是"清除罪恶"。它本来是奥菲斯教的一种重要教仪,采取献祭、祛邪、禁欲以及用清水净身等仪式,来洗净依附于肉体的灵魂所带有的前世原罪,如恩培多克勒所说,人们必须"从五泉中汲水盛入坚实的铜盘来洗净自己"1

当时,奥菲斯教对南意大利等地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影响。毕泰戈拉学派接受了这种教义,从诗人品达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也都能看到这种宗教的深刻影响。恩培多克勒则专门写了《净化篇》(现存残篇 42则),主要论述灵魂轮回、人神关系以及人的宗教道德生活。但我们不应将它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奥菲斯教的布道,它也含有新的宗教与哲学意义:将毕泰戈拉学派已有修正的奥菲斯教教义,包括萌发的知识净化思想,用爱利亚学派的理性一神思想加以改造,将净化提升到理智与道德的高度,并对现实尘世的苦难表现出某种人文关怀,憧憬在人世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度。它同《论自然》的本原论、宇宙循环演化说有松散的思想联系。

他以爱与争为动因来论述灵魂轮回说。他讲的“灵魂”没有用psyche 这个词,而是用 daimon,它有"个别的神"和"灵魂"的意思,也可译为"精灵"(daemon,divine spirit)。它们本来住在诸神的幸福乐园里,同诸神共享至福。然而,他说∶

有一种"必然"的 神谕,诸神的古老的箴 言,它是永恒的,用含蓄的哲言密封着,说∶一个精灵如果罪恶地用 血污染 了 自 己的肢体,并且发 了错误的誓言 去追随"争"。就要过长时期 的罪孽深重的生活,被从幸福乐园 里放逐出 三 万个季节。去过各种有生 灭形式的 生活,从这一种变 为另 一种。强劲的气将它们赶进海里,而咆哮的海又将它们喷涌到干燥的陆地上,大地再将它们赶在炽热的太阳光下,太 阳 又将它们投 到以太的边缘。 一种「元素将它们从另一种接过来,又谁都讨厌它们。我现在也是这样 一个从天上放落下来的流荡者,因为我相信那残酷无情的"争"。2

这种灵魂轮回转世说同他的本原论、字宙论相联系,爱是善的目的,争是堕落的动因,灵魂轮回要通过四元素,物质元素与宇宙演化为灵魂的轮回转世提供了场所。 灵魂在轮回中可轮番地寄杆在自然界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之中。如动物包括最值得灵魂寄托的黄褐色的狮子,植物包括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叶簇的月桂。恩培多克勤现身说法.说他自已因为相信争,"从那光荣之乡。从那至高的福境,我堕落在这大地,徘徊在芸芸众生之中"3;"我曾经生为男孩、女孩、树木、鸟,以及不会说话的海里的鱼"4

在《论自然》中。爱和争是使事物结合与分离的吸引和排压的力量;在《净化篇》中,爱和争是代表善和恶两种伦理价值的势力,可以使灵魂从善而升华或使灵魂作恶而获罪,是两种对立的精神原则。希波吕托记述道∶"恩培多克勒说有被争主宰的宇宙,是恶的宇宙,又有另一个被爱所主宰的理智的宇宙。爱和争是善和恶两个对立的原则。贯穿于它们之间的是逻各斯,正是按照它,事物被争分割开来,又被爱结合在一起,成为和谐的'一'。"5

在恩格多克勒看来,如今灵魂所寄托的凡间现实世界,处于争的巨大影响之下,争在人类的凡世生活中是造成种种纷乱、战争、灾难和死亡的恶的根源。他以阴郁的笔调描述道,人们生活的尘世存在着种种对立,“有着血污的争斗和慈善的和谐,公道和邪恶,兴盛和凝滞,可爱的确实的真理和黑发6的变易无常,生和灭,睡和醒,动和静,加冕的帝王和群氓贱民,安宁和喧嚣”7,等等。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纷争、不幸和哀怨、灾难的悲惨世界。他哀叹道:“这个悲哀的大地,总是伴随着死亡、神谴和给人厄难的征伐;炙人的瘟疫、腐烂和洪水于黑暗中在草地上泛滥。”8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描述并憧憬着灵魂未获罪、被放逐前同神生活的至善世界,它不是宙斯统治的奥林帕斯天国,而是他向往的以爱神阿佛洛狄忒为权威的和谐天堂:诸神(他也称之为"精灵")和人们一起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在他们中间,没有被崇拜的战神,没有争斗的呼号,没有宙斯作为他们的王,没有克罗诺斯,没有海神波塞冬,只有爱神才是女皇。他们将神圣的礼物献给她,为她描绘肖像;种种香膏和纯净的药脂,甜醇的乳香,芳香扑鼻,棕色的蜂蜜作为奠酒洒在地上。那里没有被公牛血的恶臭所玷污的祭坛,而且,撕裂生物吞噬它们美好的肢体,被认为是最可恶的亵渎"9。这个幸福的乐园,显然不同于希腊传统多神教所崇奉的存在着争斗、奸诈、嫉妒、仇杀和血祭的诸神世界,它由爱的原则所主导,四季如春,树木长青,没有战争和痛苦,只有相亲相爱的和平与欢乐。公元前5世纪初以来,希腊经历着社会动乱,民众饱尝战争与疾病的灾祸。恩培多克勒描述这样一个和谐的乐园,是以宗教形式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人是灵魂轮回的最高形式,人必须通过净化手段,洗涤罪恶,才能使灵魂返回到和诸神同在的极乐至境。恩培多克勒说了三种净化手段,表现了他依据自己的哲学改造奥菲斯教教义的思想特色。

第一种净化方式是禁吃肉和豆类、月桂。他和毕泰戈拉一样是素食主义者,而且因为月桂树叶是灵魂在植物中寄托的最高形式,豆类同人的生命有亲缘关系,所以他告诫“绝对戒食月桂树叶”10,“切莫去触动豆类"11。而动物的躯体中寄藏着同人的灵魂有亲缘关系的灵魂,吃肉无异是一种吃亲骨肉的极大罪恶。他猛烈抨击当时盛行血祭仪式的希腊通俗多神教,谴责这是亲骨肉间“互相吞噬”:“父亲举起他自己的已经变换形态的儿子,口中念着祷词屠杀了他……准备了罪恶的祭宴。而儿子呢,也以同样的方式攫住他的父亲,或者儿童攫住他的母亲,撕毁双亲的生命,吃着亲属们的肉。”12

第二种净化方式是“戒绝邪恶”13。和毕泰戈拉学派的有关思想相比,道德净化被提到更要紧的地位。他强调在社会生活中不可作恶,并警告说:“你们是被邪恶弄得心神狂乱了,你们那负荷着罪孽的灵魂将不能忍受。”14灵魂在邪恶的重压下是不能解脱的。亚里士多德说他将爱和争视为善和恶的原则。在他看来道德上的邪恶也是争所引起的,他主张用爱的伦理联结人们和社会,过和善、恬静的生活。

第三种净化方式最重要,就是知识净化。毕泰戈拉学派已暗示沉思与获求知识是净化灵魂的重要途径,恩培多克勒则更有具体、明确的发挥。他认为,人和乐园中的诸神并无截然的区别,只是知识的高低不同。他说诸神就是“那些获得丰富的神圣知识的人;而那些可怜的不幸的芸芸众生,在他们心里只有对于诸神的模糊、朦胧的意见"15。灵魂要获救,要返璞归真,就必须向诸神看齐,靠理智去获得丰富的知识,包括自然、宗教和道德的知识,这样才能跻身于神的行列。他说,这种知识渊博、与神齐等的先知在凡世已经有了,“他们出现在芸芸众生之中,作为占卜预言家、诗人、医生和王族"16,也包括他自己。他自称为"不朽之神",不是装神故弄玄虚,而是因为他深信自己已获得渊博的知识。这种知识净化说将理智和知识成分吸纳入宗教思想中,促使拟人化多神教向理性一神思想过渡。

这种多神教向理性一神思想过渡的特点,也是他综合爱利亚派和毕泰戈拉派的宗教思想的结果。他保留了早期希腊神话和宗教中的人格化的多神,只是将他们降到了次等神的地位,他们和人的界限并不是严格地不可逾越的。他说的诸神(gods,即精灵,用复数名词)同人相似,也由四元素结合而成,也有生有死,只是寿命比人长,是“获得丰富的神圣知识的人”,即灵魂净化的人。17 而在这诸神之上,恩培多克勒还提出一个更高级的神(god,用单数名词),说他根本不具形体,"要我们将这个神置于我们眼前,或者用我们的手去把握他,那是不可能的,那样做只是人心通常的信仰途径”18。他是最高级的、神圣的、非人格的理性神。“在他的躯体上并没有人的头,没有两肢从他的双肩生出来,没有脚,也没有反应灵敏的膝盖,也没有毛茸茸的部分;他只是一个神圣的不能言状的心灵,以敏捷的思想闪耀在整个世界中。”19这样的“一神”没有形体,只有智慧,同塞诺芬尼的那个“全视、全知、全听”的非人格的理性神很相似,而且更加明确地将他的本性表述为心灵与思想。从传统的拟人化多神教向理性一神论过渡,正是那个时代的哲学的一个特征,一直进展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l4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2.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115,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3. 同上书,DK31Bl19。 ↩︎
  4. 同上书,DK31B117。 ↩︎
  5. 希波吕托:《驳众异端》第7卷,第31章,第3节,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260页。 ↩︎
  6. 恩培多克勒借用荷马《伊利昂记》中的词句描写这些对立,"黑发"比喻不确定、变动不居。 ↩︎
  7.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122——12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8. 同上书,DK31B126。 ↩︎
  9. 同上书,DK31B128。 ↩︎
  10.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140,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1. 同上书,DK31B141。 ↩︎
  12. 同上书,DK31B136—137。 ↩︎
  13. 同上书,DK31B144。 ↩︎
  14. 同上书,DK31B145。 ↩︎
  15.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132,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6. 同上书,DK31B147。 ↩︎
  17. 见同上书,DK31B21,DK31B132。 ↩︎
  18. 同上书,DK31B133。 ↩︎
  19. 同上书,DK31B134。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一章-己-在线阅读

    己、阿那克萨戈拉0 这里有一道光芒开始放射出来(诚然它还是很微弱的):心智 381 被认为是原理。关于阿那克萨戈拉,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②“那 一个说生物和自然里面的理性乃是世界和一切秩序的原因的人, 与前此那些胡乱说话的人比较起来,乃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亚 378 里士多德说③,阿那克萨戈拉以前的哲学家,“可以比作那一类击 剑者(我们称他们为自然哲学家)…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34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五章 最美的哲学家-在线阅读

    第五章 最美的哲学家 在所有的哲学家中,柏拉图也许是长得最帅的,还是最伟大的。 关于柏拉图这个人,我有理由相信大家对他的名字要比前面几位熟悉一些,尤其是谈过一些恋爱的少爷小姐们。因为在恋爱的诸多种类之中,便有一种叫柏拉图式的恋爱,我在若干年以前就听见过,并且稍微实践了一下。 在所有的哲学家之中,柏拉图很可能是最伟大的一个——是的,就哲学而言,甚至苏格拉底与亚…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7日
    136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二十章 论快乐和痛苦的样式-在线阅读

    第二十章 论快乐和痛苦的样式 §1.斐 由于身体的感觉,也和心灵的思想一样,或者是无 差别的,或者是伴随着快乐或痛苦的,我们对于这些观念,也和对 其他一切简单观念一样是不能描述的,对于人们用来指这些观念 的语词,也不能下任何定义。第二十章 论快乐和痛苦的样式 德〔我认为没有一种知觉对我们来说是完全无差别的,但只 要它们的效果是引不起注意的,我们也就足可以这样…

    书籍分录 1天前
    6
  • 尼采-《快乐的科学》-(三)-在线阅读

    (三) 一一七、良知的群体刺痛 人类在过去那段漫长而遥远的岁月所遭遇到良知意识上的刺痛是有别 于今日,人们只对某个意念或某个动作有反应,而且都有自尊心。法理学的 教授们均是以个人独立与适意的情绪来作为探讨的缘起,好象权力的根源从 初始便存在了。但是在整个人类生命漫长岁月中,没有比感觉到自身的独立 无依更叫人害怕的了;要独行,要感觉那份自主,既不指使谁,也不受…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132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耶利米哀歌-在线阅读

    耶路撒冷的悲伤1:1 从前人烟稠密的城市,现在孤零零地躺在那里。从前为世界所尊崇,现在像寡妇一样寂寞。从前是诸省之后,现在却沦落为奴婢。1:2 她整夜痛哭,泪流满面。从前知己的朋友们,现在没有一个来安慰她。她的盟友都出卖她,都成为她的仇敌。1:3 犹大人民是可怜的奴隶,被迫离开了家乡【1】。他们流浪异域,没有安居的土地。他们四面受敌,没有逃避的出路。1:4 …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5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