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隐藏]
恩培多克勒根据四元素和爱与争两动因论述的宇宙论和科学思想很有特色,含有不少超前的卓见,在医学上更是自成一派,有深远的影响。
一 宇宙演化的四阶段
恩培多克勒认为,宇宙是个球体(这点是接受了巴 门尼德的观点),永远处于周期性的循环演化之中。四种元素是它的基本质料,爱和争则是演化的动力。每个循环周期经历四个不同的演化阶段。爱和争这两种对立的力量轮流占据主导地位,使元素分别结合和分离,当这种运动达到绝对状态时,爱和争的主导地位便发生变化,朝着相反的运动方向转化。就这样分合交替,周而复始。在这种循环演化中,由不同元素结合成的具体事物,或是在分离中各类元素的自相聚集,都是暂时的,只有四种元素的存在以及爱和争的力量才是永恒的。他说∶
爱和争依次占优势地位∶爱将一切东西结合成为一,破坏了争所创生的宇宙,并使之成为球体,而争又一次将元素分离,创生出如今那样的世界。1
他按照爱和争的轮流交替,将宇宙循环演化的每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爱的力量占主导、支配地位。宇宙是一个各方面相等、滚圆的混沌球体,叫神圣的"斯弗拉"(Sphere)。爱处在球体中心,它的力量统治整个宇宙,将一切东西都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漩涡运动;争的力量只能潜处在球体外层最边缘。宇宙中的一切都绝对地混合,没有任何区别、纷争和冲突,处于和谐的状态中。他形象地描述这种状态∶"在那里分不出太阳的明亮的肢体,分不出草木丛生的大地,也分不出海洋。滚圆的球体处在固定地布满的和谐之中,在它的面面孤独的状态中自得其乐。"2他又说"然而,这个神圣的球体在各方面相等,并且是无限的……"3这里说的"无限",是指有限的宇宙没有限定和(球面的)界限,同现代爱因斯坦在厂广义相对论中说宇宙是有限无界的球体有所相似。
第二阶段,争的力量崛起。争从外层边缘侵入球体,将爱的力量向球体中心压迫,同爱发生冲突。吸引和排斥力量的相反作用产生回旋式运动,造成各元素从绝对混合中分化,形成天地、日 月、星辰和江河大海等等.化生出世界万物。他描述道∶首先分离出气(以太)。上升为天,后又先后分离出火、土、水,水和土一起形成大地,火和气形成众多的日月星辰。天地和整个宇宙快速旋转,将它们维系在各自的位置。他认为∶"目前的世界秩序处于争的力量占优势的状态,正如过去它在爱的支配之下"4。他在《净化篇》中也强调人类所生活的尘世是代表恶的争在起很大作用的时期。
第三阶段,争的力量达到高峰,占据绝对的主导和优势地位。争的力量扩展到整个球体,将爱压缩到球体的中心点。由元素结合成的一切物体都解体了,各种元素相互处于绝对分离的状态,每一种元素则自己聚集在一起。宇宙中各种结合物体不复存在,只有四种元素各自的集合体。
第四阶段,爱的力量重新崛起。爱的力量又从中心点扩张开来,将争的力量向球体的外层边缘驱压,各种不同的元素又重新结合起来,形成另一个自然和生命世界。直到爱的力量逐渐达到顶峰,使各种元素又绝对地混合在一起,回复到最初的绝对和谐、混沌的"斯弗拉",再开始下一个周期。
恩培多克勒的宇宙循环演化论,本质上是根据他的本原论推想出来的,但也包含着吸引力和排斥力在宇宙演化中有重要作用的合理思想。他描写宇宙演化时使用的一些神秘的词句,如说爱和争有"严密的誓约",后来被打破了,和他在《净化篇》中的有关说法是相似的,已潜藏着宗教的意义。他的宇宙循环演化论,似乎也为《净化篇》中灵魂轮回的历程提供了自然的躯壳或居留的客观场所。
二 天体学说
恩培多克勒是当时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特别在天体学说、人体研究以及医学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比他以前的自然哲学家在认识自然方面有较多的进展,但也还有一些猜想和虚构的成分。
恩培多克勒认为,整个天体系统都是由物质元素在宇宙演化中形成的。从宇宙最初的那个"斯弗拉"中首先分离出来的是气和火。在火的凝烤下,天穹形成两个明暗不同但又都是透明的半球。即火半球和气半球。处于天体中心的地球在不断旋转中。依次面对这两个半球,便成为日和夜。太阳是由火元素聚合面成的,"星辰也由火构成,具有火的形态,是火元素的构合体"5。他区别恒星和行星,"恒星是嵌定在凝冻的天寄半球上面的。行星则可以自 由流动"∶还指出。"月亮本身不发光,它从太阳那里得到光"。6他描述了整个天穹的结构形状∶"由于太阳的热的前冲作用,气让路了,整个天穹的两极就发生倾斜,北高南低,整个宇宙也受到同样的影响。"7"我们所处的大地到天穹的高度,小于整个天穹的宽度;天空向宽的方面更多地伸展,因而字宙像一个横放的蛋。"8这种看法同中国汉朝张衡提出的浑天说很相似,在古代天文学史上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天体结构学说。
恩培多克勒开始探索天体运行的轨道问题。他认为,由于争的力量,整个天体发生剧烈的漩涡运动,带动太阳、大地及一切星辰在一定的轨道上旋转。为什么它们能各自保持确定的位置和轨道呢?他解释道∶"因为比较大的和重的物体总是在漩涡的中心运动的"。所以"大地聚集在中心";"天体的运动是一种快速的运动,所以能防止大地的│离开中心的运动∶正像水在杯里。杯子作快速圆 周运动时。里面的水总是贴着杯壁,能防止水按其本性要作的下坠运动"。9 他还不可能形成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但他以观察水的旋转运动这种力学现象来说明天体运动有稳定的轨道和序列。却不失为-种科学的猜测。
恩培多克勒在阐释天体演化和气象、地理等自然现象时,都强调了火元素所起的重要作用。火形成天穹半球。并日凝烤出气半球;火是日月星辰的构成要素;火将水中的气蒸发出来,行风布雨;火在地底炙烤,使大地内部的土变成坚硬的岩石,这是最早的"火成岩"的地质假说;火还给大地带来生命,在生物起源、胚胎成形中火都起重要的作用。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他受赫拉克利特思想的影响。但他的解说更为具体、科学,显示了这一时期希腊科学思想的发展。对一些天文现象的解释也是如此,比如关于日食的成因。虽然传说泰勒斯已经能够预言日 食,但他未能作出科学的说明;赫拉克利特只能幼稚地猜想,由于天体上的喷火小孔反转过来、开口朝上而造成日食。恩培多克勒大概是第一个认识到,日食是由于本身不发光的月亮运行时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造成的。他描述道∶"当太阳经过月亮上面时。 月亮】遮住了它【太阳】的光。而在大地上投下一个和面色茶白的月亮一样大的黑影。"10再如,他认为光由火粒子构成,光线由太阳传播到大地,要经历一段运行的时间。这种在当时堪称卓越的科学想像力,比后来的亚里士多德还要高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承认光线也是一种存在物,但他否认光线在运动以及它运动要经历时间。他为此还批评道∶"恩培多克勒错误地说光线是在运行着的,或者说光线从大地到外层之间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但我们观察不到它的运动";并反问∶"大地从极东到极西的距离那么大,怎么还会观察不到呢?"11而一则历史资料记载∶"恩培多克勒说,光线是一种流射体,它从光源放射出来,先穿过大地和天空之间这个区域,然后才到我们这里,但是我们意识不到这种运动,因为它的速度太快。"12他认为光线以高速度运行。它的传播要有时间。这种天才猜测为近代物理学所证实。关于光的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都证实,光是一种射流(也是波,波粒二象性);从伽利略到丹麦天文学家鲁以麦(Roemer)都论证了光的运行有一定的高速度。19世纪的物理学家马赫高度评价了恩培多克勒的猜测,认为"倒是亚里士多德没有从自然事实中学到东西"13。
三 生命起源、动物进化和医学思想
恩培多克勒更重要的贡献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他在生命体的起源与构成、动物进化、生理和医学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那时的自然哲学家中。只有稍后于他的希波克拉底堪与伦比。
恩培多克勒认为一切生命体都是在宇宙演化的一定阶段,在爱和争的力量作用下,由四种元素结合产生的。他说∶分离出来的火在产生男人和女人的生命"胚芽"中起最重要的作用;包含热的性质的土、水中发生生命体的"尚未分化的形式","它们还是没有肢体的肉体,也没有人所有的声音和各种器官"。14 他当然还不知道从无机物向生命体的转化需要经历漫长复杂的过程,但他已认识到生命体由无机的物质元素产生,它同整个自然界在物质构成上是统一的,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又认为由各种元素结合成生命体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有一定的比例,即逻各斯。亚里十多德记述道。"他说出逻各斯是组成事物的本质或真正的本性"。例如.他解释什人是骨头。不仅说了它的元素组成的质料,"并且还说出它们的组合比例(逻各斯)"。15 他还具体指出,"温和的土在它宽广的框子里接受了八分之二的水,还有四分火,便形成了白色的骨头"16。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生物化学思想的萌芽。他进而企图用不同性质的元素构成解释不同生物的特性,比如∶"各种元素的不同配置,便结合成雄性和雌性的不同形式";"湿气不足的树木叶子易枯萎,而那些包含较多湿气的树木则是常绿的";鸟类体内气和火的元素居多,所以能在空中飞行;鱼类因体内火元素较多而太热,所以需要生活在凉湿的水中,等等。17
当代学者对恩培多克勒关于动物进化的猜测很感兴趣。乍一看,他论述动物的产生和演变很是怪异∶"从土里生出许多没有脖子的头,有许多没有肩的胳臂游来荡去。还有一些没有额的眼睛单独游荡着";"孤独的肢体游荡着【寻求结合】"。这些个别、分离的器官或肢体在爱和争的交锋中,凭偶然的机遇,在互相追求中结合成形形色色的动物,其中许多是怪物。"长着无数只手的蹒跚而行的动物","那时生下来许多前面后面长着两张脸和两个胸的动物,产生出人头牛身的动物,还有牛头人身的动物,还有一半男、一半女的长着不能生育的生殖器的生物"。18 他将动物整体的形成,看成是各个器官、肢体偶然地拼凑和结合起来的。仿佛很幼稚可笑。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从最初那些由不同肢体、器官结合起来的怪异动物到后来自行繁殖生命的动物界,是经历了一个进化过程的。艾修斯记述他认为动物的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1)植物和动物的第一代"各肢体部分都是分离产生";(2)这些肢体部分偶然结合生长为"怪异动物";(3)"完整有机地构成的世代";(4)能"自行生殖了,它们的某些营养体变得浓厚,雌性动物的美刺激了另一些雄性动物的精液"。19 动物怎么会从第二阶段演变到第三阶段。即从怪异动物发展为正常的生命体的呢。
他用素朴的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的原则来解释这个进化过程∶
许多动物体是由肢体合适地结合起来的,所以能确保它们的生存,这些动物就保存下来了,因为它们的各部分能互相切合需要。 牙齿能撕咬和咀嚼食物,胃 能消化,肝又将它们 变为血液。 人的头和人的 身躯相遇,就可以确保整个人体的存活。而那些人头牛身的动物是不适合生存的,就逐渐消亡。所以那些构造不合适的动物,都要灭亡。20
西方学者对于恩培多克勒的这些论述有不同的评价。如冈珀茨说,它"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阐明生命世界的构成",使"我们不能不想到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21 法灵顿也认为,恩培多克勒的动物演化思想"清楚地暗示了适者生存的学说"22。策勒则持不同意见,认为生物学在目的论尚未发展以前,进化论思想不可能产生,恩培多克勒的一些零散的想像,算不得进化论思想的萌芽。23 其实,恩培多克勒认为不是神一开始就合理地安排了我们这个世界,生物有一个不适合生存者被淘汰、适合生存者被保存的进化过程。这可以说是"适者生存"思想的最初萌芽,而它发生在 2 400 多年以前,实属难能可贵。
恩培多克勒是南意大利医学学派的奠立人。他既有丰富的医疗实践,更以元素论概括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还培育了鲍萨尼阿、狄奥克勒(Diocles)和腓力司通(Philiston)等杰出的医生,使南意大利医派在古代希腊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医学学派之-。
他的医学思想只保存在《希波克拉底文集》的有关转述中,其基本要义是整体论的辨证论治。人和自然都由四元素构成,从事医学必须有对自然总体和人的整体的认识。构成自然和人体的四元素,都含有相互对立的二重性质。人必须在饮食、劳作、体育等同自然环境发生交涉的活动中,使身体内的各种元素按比例地和谐,使各元素的冷热、干湿等对立性质在体内得到平衡,如果某种元素或性质过多或匮乏便会致病(如发烧是由于热的性质过多,打寒颤则是由于冷的性质过多)。人和自然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体本身也是各元素及其性质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医生治病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在这种有机整体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中去诊断病因,提出克服不平衡的合适的治疗措施。他的医学理论同中国古代医学讲"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颇为相似。
对他的医学理论,西方从古至今有不同的评价。稍晚于他的希波克拉底创立科斯医派。同南意大利医派有激烈的论战。希波克拉底在《论古代医学》里,集中批判恩培多克勒及其医派。有些批评是对的。如指责他们在医疗活动中夹杂着巫术迷信,强调应从经验与事实出发具体分析健康与疾病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对只从冷热、干湿等对立原则推演医学理论;但有些批评也有片面性,如将恩培多克勒的整体论、元素及其性质的对立和平衡论。都斥为只是从宇宙论原则出发的空洞假设,与其说这是医术,毋宁说是文学描述。恩培多克勒在《论自然》一开始就强调感知经验是正确认识的出发点。如果他不重视医疗实践,就很难理解当时南意大利医派何以能享有较高、持久的声誉,直到罗马时代仍有生命力。现代西方科学史家法灵顿认为,恩培多克勒只从元素论和对立性质的抽象原则来诊治疾病,"对医疗技术产生了最坏的影响"24。这也是不公允的。冈珀茨公正地指出∶恩培多克勒和希波克拉底的医学理论也有相似之处,"希波克拉底从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以及阿那克萨戈拉那里都吸取了一些东西",从而"使南意大利医派和科斯医派开始接近起来"。25 古希腊罗马医学集大成者伽仑(C.Galen)早就指出过;当时希腊三大医派有既相互激烈竞争又相互吸收的"高尚的争辩","科斯派幸而有最多、最出色的开业医生,克尼杜派紧紧追赶,而南意大利派同样有不少功绩"。26
- 辛普里丘∶《<论天>注释》,第 293 页第 13行起,转引自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834页。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27,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28,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亚里士多德∶《论生灭》,334a6—8,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艾修斯;《哲学家意见集成》第2卷,第 13 章,第2节,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192页。 ↩︎
-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30,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艾修斯∶《哲学家意见集成》第 2卷,第8章,第 2 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58。 ↩︎
- 同上书第 2卷,第31章,第4 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50。 ↩︎
- 见亚里士多德《论天》,295al1—23,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42,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亚里士多德《论灵魂》,418b20—27,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庇罗波诺∶《论灵魂》,第 344页第 34行,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57。 ↩︎
- 福革∶《希腊哲学中∶泰勒斯到德谟克利特》。第 378 页。纽约,亨利·霍尔特出版公司,1923。 ↩︎
-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B62,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亚里士多德《动物之构造》,642al7—24,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409b33—410a6,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70,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同上书,DK31B57一61。 ↩︎
- 见艾修斯《哲学家意见集成》第5卷,第 19章,第5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72。 ↩︎
- 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 371页第 33行起,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204页。 ↩︎
- 见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 244 页,伦敦,约翰·莫莱出版社,1969。 ↩︎
- 法灵顿∶《希腊科学》第1卷,第57—58 页,米德塞斯,企鹅丛书出版公司,1953。 ↩︎
- 参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 2卷,第 204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 ↩︎
- 法灵顿;《希腊科学》第1卷,第67 页,米德塞斯,企鹅丛书出版公司,1953。 ↩︎
- 见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 293 页,伦敦,约翰 ·莫莱出版社,1969。 ↩︎
-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31A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