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爱菲斯的晦涩哲人

爱菲斯(Ephesos)是伊奥尼亚地区仅次于米利都的繁荣的港口城邦,在今土耳其西部最大港口伊兹密尔远郊。传说公元前11世纪时,雅典国王考德罗斯(Codrus)的儿子安德罗克罗(Androklus)率伊奥尼亚族人渡海来这里兴建殖民城邦,使它成为伊奥尼亚的一个中心;公元前8世纪中叶起工商、贸易发达,曾是古希腊供应奴隶的最大市场。公元前7世纪,爱菲斯和强邻吕底亚王国关系密切,直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吕底亚王克娄苏征服爱菲斯,但它仍像米利都一样享有相对的独立性。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征服吕底亚,爱非斯处于波斯四代国王的统治下。波斯的文化政策比较宽松,没有扼杀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与其他文化。赫拉克利特主要生活在波斯国王大流十一世统治时期(前522——前486)。他的中晚年时期,伊奥尼亚爆发反抗波斯的斗争,希波战争已壮烈展开,伊奥尼亚诸城邦处于动荡的局势中,因此有了摆脱波斯控制的有利条件。他去世时希波战争行将结束。

一 生平活动

据记载,赫拉克利特(Heraclitos)是伯洛松的儿子,爱菲斯本地人。他的鼎盛年约在第69届奥林匹亚赛会(前504——前501)时,活了60岁。1 由此推算,他约生于公元前544一前541年,卒于公元前 480年左右。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古代记载甚少。他出身高贵,据说是爱菲斯奠立人安德罗克罗王族的后裔,本应是王位继承人,但他襟怀宽广,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弟弟。2 也许他这样做是因为他更愿追求智慧与“逻各斯”的事业。但他放弃王位后,并未立即退居林泉做埋头著述的隐士或聚徒授业的学究,而是非常关注反抗波斯的民族斗争和城邦内部复杂的现实政治。

公元前500年米利都发生反波斯的暴动,得到小亚细亚和希腊本土诸邦的支持,引发了长期的希波战争赫拉克利特在这场关系希腊民族存亡的斗争中的态度是鲜明的。第尔斯辑录了公元 4 世纪塞米斯提乌在《论善》中的有关记载:赫拉克利特支持他的同胞反抗波斯的统治,指出抵抗的关键是必须暂时牺牲他们的奢侈的生活方式。3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录了他和大流士的通信:大流士热情邀请艰深著作《论自然》的作者去波斯讲授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拒绝,说世人皆热衷名利,他视荣耀为畏途,唯求满足自己心灵的平静,所以不能去波斯。4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录的这种婉拒多少染上了点斯多亚哲学思想的色彩,而赫拉克利特反波斯统治的态度则是真实的。他蔑视众人,贬低从荷马到当时的塞诺芬尼等诸多文化名人;他很少赞扬他人,却颂扬倡言建立统一的伊奥尼亚城邦、坚决抵抗波斯入侵的希腊“七贤”之一彼亚斯,说他“比别人有更高的逻各斯”5

爱非斯长期以来内部的政治斗争是复杂的。当它还处在吕底亚的强烈影响之下时,雅典母邦就派民主派的显贵公民阿里司塔库(Aristarchus)来帮助爱菲斯人恢复曾仿效梭伦民主政制建立起来的法律,后来又由他的朋友赫谟多洛继续从事这项改革立法工作。然而,据说爱非斯内部又发生了所谓“民主运动”,竟将赫谟多洛驱逐出城邦。于是,他远行到罗马,帮助罗马正在开启的、有进步意义的立法工作。不少记载说他参与了罗马共和时代最早的立法即"十二表法"的制定,有的还说罗马人为他立了纪念碑,到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在世时还树立着。6赫拉克利特是赫谟多洛的好友,志同道合。那些主张放逐赫谟多洛的爱菲斯人是在立法上守旧的成年人,赫拉克利特愤然抨击他们:“如果将爱菲斯的成年人都吊死,把他们的城邦让给未成年的少年去管理,那就对了,因为他们放逐了赫谟多洛——他们中间最优秀的人。"他讥讽他们还颜预地说:"我们不要最优秀的人,要是有这样的人,就让他到别处去和别人在一起吧”7。有些哲学史家如策勒,根据他出身王族,为被"民主派"驱逐的赫谟多洛鸣不平,就说他是坚决站在保守贵族的立场上反对"民主派"。8 其实,这种论评并不可靠。当时小亚细亚诸城邦大多实行温和的僧主政制,不少早期僭主政制是倾向于民主改革与立法的,雅典就有庇西特拉图僭主继承、发展了梭伦民主改革。赫拉克利特支持赫谟多洛,无疑是倾向于梭伦与庇西特拉图的立法改革的。而那些因循守旧、排绝优秀改革人士的爱菲斯"成年人",恐怕不是什么真正的"民主派",而是顽固的保守派。

一些哲学史著作又往往认为赫拉克利特是反"民主派"的保守贵族派并有一些愤世嫉俗的言论,就认为他是蔑视人民群众甚至是蔑视人类的傲才。这个看法也不确切。其实,这位支持立法改革的失意哲人之所以发表一些激烈的言论,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不满于本城邦的政治现实,所以将人们的意见称为"儿戏",说人们不懂得怎样听话与说话。9 他呼吁人们为法律而战斗,但断然拒绝替已在坏政制支配下的爱菲斯立法。二是他确有"精英"主导社会历史的思想。如说"一个如果是最优秀的人,在我看来就抵得上一万人"10。我们恐怕不能要求他应该有"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当时他主张优秀的人面不是神主宰历史,就是一种历史观念的进步。三是他反对神话世界观,有泛神论倾向,因而说"应该把荷马从赛会中驱逐出去,并且加以鞭答"11,并讥刺被奉为众人之师的赫西奥德"却不知道日和夜其实是一回事"12;他强调"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13,认为史学家赫卡泰厄斯、哲学家塞诺芬尼与毕泰戈拉都没有达到真正的智慧,而只是"博闻强记"甚至是"协袭行为"14。其实,他强调要运用深刻的智慧,探究、把握"逻各斯"即有普遍意义的哲理,这是立足于新的思想高度来反传统,批判并未进入这种哲理境界的同时代的思想家。

赫拉克利特和爱菲斯的时政格格不入,就离群索居、隐迹山林,拒绝参加任何政治活动。和孩子们玩骰子虽可自娱,日子却过得很艰苦,有时靠吃树皮、草根为生。终于因此在公元前 480 年左右得水肿病而去世,时年约60 岁。

二 思想渊源

有些哲学史家因为赫拉克利特的残篇中提到塞诺芬尼、毕泰戈拉,并认为他和后两者有思想相似之处,就主张他的哲学渊源于塞诺芬尼和早期毕泰戈拉学派的哲学思想。其实,这并没有可靠的史料根据,是不成立的。

他在残篇中提到塞诺芬尼与毕泰戈拉都是以贬低、指责的口气,没有任何自认师承的意思。他说两人徒然博学,没有智慧,说毕泰戈拉在科学探讨上虽有超过他人的智慧,但也只是"博闻强记"而已。第欧根尼·拉尔修曾记载;"有些人讲过,他(赫拉克利特)曾经是塞诺芬尼的学生"15。但正如伯奈特所指出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塞诺芬尼早年虽生活在伊奥尼亚的殖民城邦科罗封,但赫拉克利特出生前他已被逐出母邦,移居南意大利的西西里了;两人虽都批判传统宗教的人格化多神论,但批判的哲学视角很不相同,塞诺芬尼作为爱利亚学派的思想先驱已有基于"存在"哲学的理性一神观,赫拉克利特则是发展了伊奥尼亚哲学传统,从火本原说走向一种泛神论。冈珀茨特别强调毕泰戈拉对赫拉克利特有思想影响,认为赫拉克利特的重要思想范畴"对立"、"尺度"、"和谐"等都是受毕泰戈拉的影响而形成的。16其实,赫拉克利特的"尺度"等范畴,了无数量关系、空间几何形式结构的痕迹。他说的“对立”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和谐,和毕泰戈拉僵硬排列的十对立和形式结构的和谐大相径庭,而是发展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与和谐思想。

赫拉克利特继承、发展了米利都哲学,将伊奥尼亚哲学传统弘扬到一个新的理性高度。他的哲学思想和米利都学派的亲似关系是很明显的:他以火为本原,也是探求一种具体的宏观物质形态作为世界的本原并用以解释宇宙的成因。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他和米利都的哲学家们都是寻求事物的质料因的,只是主张本原或为水,或为气,或为火,有所不同。17 而他以火为本原,在火的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的变化中,仍相当突出地包纳了泰勒斯的水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他和米利都学派一样也强调了本原与宇宙的无限性和永恒的运动变化。他在解释火变生万物时,吸取、发展了阿那克西曼德的“对立”和阿那克西美尼的“稀散与浓聚”的思想。然而,和米利都学派相比,他在根据经验观察的实证科学思想方面只是袭用了米利都学派的一些说法、没有新进展,有的幼稚猜测(如说太阳只有一只脚大)甚至更落后。他在哲学的思辨理性方面,则比米利都学派有了很大的跃升、那就是从“逻各斯”的高度,展示了世界普遍联系、永恒运动变化的画面,透察了这种运动变化的轨迹与普遍规律,揭示了对立斗争与统一的普遍法则,从而首次比较深刻、周详地创立了一种世界本原意义上的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不是知识论与逻辑方法意义上的辩证法,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各有不同意义的辩证法)。它和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相通的。黑格尔虽然出于自己的唯心论将赫拉克利特的火曲解为理念,但还是承认这种火是实在的形态,承认他是属于伊奥尼亚传统的自然哲学家。18策勒也认为赫拉克利特的宇宙观"无疑是受了伊奥尼亚学派的影响",并且在论述变化的"逻各斯"方面有自己重要的独立创造与发展。19

西方有些学者夸大、误解赫拉克利特的某些似乎神秘的晦涩、隐喻的表述,或也作黑格尔式的唯心论曲解,将他和米利都学派的科学理性对立起来。如耶格尔认为,将赫拉克利特和米利都学派并属于一起是受柏拉图与亚里十多德传统解释的误导。20 格思里则认为,赫拉克利特是依凭灵感的"诗人"、"先知"和"神秘宗教的传教师",他用非世俗的"象征语言说话",不能期望他会"具有米利都学派的理性的世界观"。21

三 著述残篇

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赫拉克利特流传下来的著作为"一组连续性的论文《论自然》(On Nature),它分三篇论述,第一篇论宇宙,第二篇论政治,第三篇论神学";并且转述塞奥弗拉斯特的说法∶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某些部分是"半成品",其余部分是一种"奇突的混合品",而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有时使他的陈述不完整、不连贯。22

赫拉克利特已将自己的著作写成宇宙论、政治论与神学三部分是很可疑的。伯奈特指出;"这不是赫拉克利特自己的分类;我们可推断在斯多亚派的注释家们形成他们手头的版本时,他的著作才自然地分成那三部分"23。有的学者如格思里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手头都有过他的完整著作;有些学者如策勒则认为,从他的残篇的状况看,他没写过完整的著作,后来流传的是一些警句与格言的汇编。24 基尔克还认为他没有写过书,而只有大约是由他的学生编定的言论汇编。25 赫拉克利特是离群索居的隐士,不像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孟子,施教众门生,虽述而不作但仍有语录被记载下来,他必定是靠自己的著述影响而成立学派并使自己的思想流传后人的。他的著述可能多有警句、隐喻与格言,又涉及自然、社会、人生、政治、法律等多方面,不严谨、不连贯或较为散漫。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奥弗拉斯特到斯多亚学派、第欧根尼·拉尔修、古代怀疑论学派直至早期基督教神学家的著作中,保存了较多的赫拉克利特残篇或有关资料。第尔斯、克兰茨编的《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汇集了赫拉克利特的著述残篇130余则,最后10则疑伪,编辑序列不易见其思想脉络。伯奈特在所著《早期希腊哲学》中,批评第尔斯未按残篇的思想内容编排而使其显得支离破碎;他按思想线索重新整理、编排并英译了赫拉克利特残篇130则。20世纪后半叶,西方学者整理、研究赫拉克利特残篇的重要名著有两部:一是基尔克编的《赫拉克利特宇宙论残篇》(1954)。实际上是研究了反映赫拉克利特的主要自然哲学思想的48则残篇,将残篇出处的前后文也列出,并作了许多校勘与注释,研究相当深入、细致。二是卡恩(C.H.Kahn)编的《赫拉克利特的艺术和思想》(1979)。该书根据思想内容重新整理安排了残篇的序列,又在重新翻译中较明晰地表达了原来语言的意蕴,并作了占全书约1/2的详细注释,对人们深入研究也是很有帮助的。

古代就有人评述赫拉克利特的文风晦涩。其实,这点也不过是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他的思想特征,不必从负面意义上贬低、夸大。一是他往往用富意、隐喻、警句、格言来表述,就像他的残篇谈到德尔斐神庙中阿波罗神的神谕:"那位在德尔斐发神谕的主神既不明说,也不掩饰,只是暗示。”26这是他在当时的思想条件下表达贯穿于自然、社会人生、政治法律与宗教等各领域的思想的一种方式,当时还不可能在这些领域有系统连贯的表述。二是他已形成超前的、普遍意义上的哲学思想,但他和别的哲学家都还没有形成足以充分、明晰地表达他的深刻哲学思想的理性范畴,于是往往借用感性的语言来表达理性的思想,这在当时可能也易被人领悟。三是他表达的思想脉络其实是清楚的.含义是明确的.并不妨碍我们把握其要义。第欧根尼。拉尔修称他"说得清楚明了。以至最愚蠢的人也容易懂得,精神最不集中也能掌握他的思想脉络。他叙述的简练而丰富是无与伦比的";他还记载苏格拉底称赞赫拉克利特的论文无论理解与不理解的部分都是"优美的",读者"需要像一个潜水探宝者那样去寻根究底"。27

  1.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1、3——4 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2. 见同上书,第9卷,第6节。 ↩︎
  3.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22A36,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4.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13——14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5.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22B39,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关于彼亚斯的倡议,详见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王以铸译,第85页,商务印书馆,1985。 ↩︎
  6. 见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62页,伦敦,约翰·莫莱出版社,1969。 ↩︎
  7.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2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22B12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8. 见策勒《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 2卷,奥列尼英译,第 4 页注,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 ↩︎
  9. 见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22B70,DK22B19,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0. 同上书,DK22B49。 ↩︎
  11. 同上书,DK22B42。 ↩︎
  12. 同上书,DK22B57。 ↩︎
  13. 同上书,DK22B40。 ↩︎
  14.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22B129,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15.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9卷,第5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16. 见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74——75页,伦敦,约翰·莫莱出版社,1969。 ↩︎
  17. 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1卷,第3章,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18. 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第303页,商务印书馆,1959。 ↩︎
  19. 见策勒《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 2卷,奥列尼英译,第 105106 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 ↩︎
  20. 见耶格尔《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第 1卷,第 178 页,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耶格尔《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神学》,第 110 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47。 ↩︎
  21. 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 415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 ↩︎
  22. 见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9卷.第6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23. 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 132 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24. 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406——408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 ↩︎
  25. 见基尔克编《赫拉克利特宇宙论残篇》,第7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8。 ↩︎
  26.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22B93,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27.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9卷第 7
    节,第 2卷第 22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二节赖尔的“心”的概念

    在牛津哲学中,赖尔被公认为领袖人物。这不仅由于他最早组 织了牛津年轻哲学家们的“小茶座”,与老一辈哲学家的“哲学家茶 座”相抗衡,提倡和宣传关于日常语言哲学的思想,而且由于他的《心 的概念》完全颠覆了笛卡尔传统的心灵哲学,把语言分析方法运用到 了极致,开启了牛津哲学的先河。 一生平和著作 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00 年出生于英国的布赖…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480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三篇-丙-在线阅读

    丙、亚历山大里亚派哲学 自我意识与存在的统一,在亚历山大里亚学派里面,以更有哲 学意义、更有概念意义的方式出现了;这个统一是主要的形式,是 真正的哲学。亚历山大里亚从很早的时候起,尤其是在托勒密朝 的时候,曾经是学术重镇。这座城市是各种科学的中心点,东方和 32 西方各个民族的宗教与神话,以及他们的历史,都在这里交流混 189 合,——这种结合,从宗教方面说…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14
  • 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二卷 论观念-第十四章 论绵延及其简单样式-在线阅读

    第十四章 论绵延及其简单样式 §10.斐 和广延相应的是绵延。绵延的一部分,我们在其 中觉察不到观念的接续的,就叫做一刹那。 德 对一刹那的这一定义,我想应该是理解为通俗的概念,正 如通常人对于点的概念一样。因为严格说来,点和刹那并不是时 间或空间的部分,而它们本身也是没有部分的。它们只不过是一 些顶端。 §16.斐 不是运动,而是经常的一连串观念的接续,给…

    书籍分录 1天前
    3
  • 第一节《判断力批判》的缘起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判断力批判》是最后完成的。按照康德 本来的计划,他的哲学体系应当是两个主体部分,即关于人类认识能 力的《纯粹理性批判》和关于人类实践能力的《实践理性批判》,以及 由这两个批判所建立起来的“自然形而上学”和“道德形而上学”,顶 多再加上结合这两方面而在理性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宗教学”(《单纯 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所以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77
  • 欧里庇得斯悲剧-《美狄亚》-(十二)第五合唱歌-在线阅读

    (十二)第五合唱歌 歌队 (第一曲首节) 女神盖亚啊,赫利奥斯 照亮万物的阳光啊,在她 向两个儿子伸出她凶杀的手之前, 请向下注视着,注视着这该死的女人! 须知,他们是你黄金种子的后代, 如今神裔面临着 被凡人杀害的危险。 啊,不,来自宙斯的天光啊, 制止她,挡住她!把这个被恶鬼 驱使的,可怜的,嗜血的复仇者, 从家里赶出去! (第一曲次节) 啊,管经穿过那…

    书籍分录 2024年1月26日
    40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