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西曼德是米利都学派第二代传人的代表,是伊奥尼亚哲学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哲学家。
他将探究本原问题引向深入,由于他提出“阿派朗”范畴,之后才导出米利都学派较盛行的以“气”为本原的学说。他最早论述“对立”,也是赫拉克利特建立对立统一学说的先声,并影响了早期希腊的许多自然哲学;他根据“对立”事物从阿派朗中分离的原理,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永恒运动的无限宇宙的形成与构造,并且在天文、地理与生物起源等方面萌发了许多科学思想,对后来的自然哲学也颇有影响。他留存了较多的思想残篇,其中有些论述扑朔迷离,易引起歧义,哲学史家们在论评中也颇有争议。
一 科学思想家的一生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是米利都本地人,是泰勒斯的年轻而志同道合的朋友与学术继承人。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阿波罗多鲁在他的《编年史》中说:“阿那克西曼德在第58届奥林匹亚赛会的第2年是64岁,之后不久就去世了"1。由此可知,他64岁行将离世时当在公元前546年,他的生年应是公元前610年,与泰勒斯约相差一代(泰勒斯是出生于约公元前624年,比阿纳克斯曼得年长十几岁)。
阿那克西曼德的公共政治活动
阿那克西曼德大约也像泰勒斯一样积极参与过城邦的公共政治活动,但已无史料可考证,只有公元 2 世纪罗马修辞学家埃利安(Aelian)在《杂史》中记载。阿那克西曼德率领米利都的一支远征队,到黑海边的阿波洛尼亚建立了一个殖民城邦。据说后人曾在米利都发掘出一座当时竖立的、底部刻有阿那克西曼德名字的雕像。伯奈特认为这是他的同胞为纪念他对兴建殖民城邦这类公共事务作出卓越贡献而树立的,但也有学者认为此雕像似乎像女性,底部刻的可能是捐资建雕像者的名字。2
阿那克西曼德的科学活动
阿那克西曼德是一名出色的科学思想家。有不少著述。从留存的残篇可看出,他在天文、气象、地理、生物方面作过许多观察。并有独到的论述。史料中记述了他的两种科学活动。
一是他游历过小亚细亚、希腊本土与黑海沿岸等地区,考察过各地的地理情况与民情风貌。有的学者认为他写的《大地描述》可能记述了他经考察所知的地理、居民、种族与民俗等3,而他最著称于科学史的是绘制了第一张关于当时希腊人所知的世界的地图。希腊化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 斯特拉波(Strabo)认为地理学堪称哲学的研究。并将其祖师回溯至荷马。他记述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Erastosthenes)说过∶"在那些追随荷马的尊贵并熟悉哲学的人们中,首要的有两位,泰勒斯的熟人与同邦人阿那克西曼德和米利都的赫卡泰厄斯,前者是第一个发表了大地的地图的人。后者留下了一本和他的其他著作一样真实的论著。"4赫卡泰厄斯写的《大地巡游记》是他考察小亚细亚等地的地理记述,阿那克西曼德绘制第一张"世界地图"也当是严谨的。希罗多德嘲笑当时的一些人无任何根据就画可笑的世界地图,"把世界画得象圆规画的那样圆,而四周则环绕着欧凯阿诺斯(即 俄刻阿诺)的水流。同时他们把亚细亚和欧罗巴画成一样大小"5。阿那克西曼德通过实地考察写了《大地描述》,大约是以此为根据绘制他了解的大地的地图的,也没有自称他画的是世界地图,所以他画的不会是希罗多德嘲笑的那种出于任意想像的世界地图。因为他既有地理考察,画的又是当时希腊人所知的世界,历来哲学史家和科学史家都给予了很高评价。耶格尔称赞他"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和创立了科学的地理学"6,冈珀茨赞誉他是"科学地理学之父"7。
二是他较多地从事天文、气象的观察活动并发明了相关仪器。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他第一个发明了日悬指时针。将它安装在拉栖代蒙(斯巴达)的日晷上,用以测定冬至、夏至和昼夜的平分点;他还造了一个计时器。他又是第一个画出陆地和海洋轮廓的人,并且造了天球。"8他造的天球有可能是天穹或他观测的天体(太阳或月亮)的模型。日晷是希腊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来的,阿那克西曼德只是加以改进和推广应用。西塞罗说他靠置于斯巴达的日晷预报即将发生地震,劝说当地人去室外过夜以免丧生。9 当时能靠日晷预报地震,这种神奇的说法并不可信。但阿那克西曼德热衷于天文、气象观测与研究的科学家形象是确实的。
阿那克西曼德的著作
阿那克西曼德有多种著作。约编干公元 1000 年的拜占庭辞书《苏达》记载了阿那克西曼德的著作目录,有《论自然》(On Nature)、《大地描述》(Description of Earth)、《恒星》(Fixed Star)、《天球》(Celestial Sphere)及其他几种。第欧根尼·拉尔修说公元 2 世纪还保存有阿那克西曼德的著作,《苏达》记载的很可能是依据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所存的著作目录。阿那克西曼德一改用韵文表达神话的文体,用散文自由畅达地论述深刻的哲理,这也是伊奥尼亚哲学的文风;南意大利的哲学家们则较多地固守传统文体,用优雅甚至华美的韵文来写哲理诗。
二 阿派朗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本原是阿派朗",将伊奥尼亚哲学的本原论推向前进,但后人对"阿派朗"的含义颇有不同的理解。所谓"本原是阿派朗"的主要史料,是辛普单丘的据说是根据寨奥弗拉斯特的《论自然哲学家的意见》的记载∶
他(阿那克西曼德)说一切存在物的本原和元素是阿派朗,他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本原的名称的。他说本原并不是水,也不是任何别的被称为元素的东西,而是某种本性是无限的东西,从其中产生出所有的天以及一切世界。"各种存在物由它产生,毁灭后又复归于它,都是按照必然性而产生的,它们按照时间的程序。为其不正义受到惩罚并且相互补偿。"10这是他用带有诗意的话说出来的。显然,他是由于观察四种元素的互相转化,因而想到不以其中某一元素,而以这些元素以外的某种东西为基质 才合适。他不认为元素的变化为"产生",而认为是永恒运动所造成的对立的分离才是"产生"。因此,亚里士多德将他的看法和阿那克萨戈拉相比。11
"阿派朗"的希腊文 apeiron,原意是"无限制、无界限、无规定、无定形"。英文有各种译法;infinite、unlimited、boundless、indeterminate 等。中文旧译为"无限",但不完全合乎阿那克西曼德用此词的本来意思。
亚里士多德认为∶研究自然都要"研究空间的量、运动和时间,其中每一个必然不是无限的就是有限的"。一些自然哲学家将无限看做事物的本原,"无限再没有自己的本原,而是它自身作为其他事物的本原。并且包容一切。支配切,这是那些除了无限之外不承认有其他原因(如'努斯'、'爱')的人们所主张的。并且他们认为无限是神圣的,因为神圣的东西是不死的、不毁灭的,如阿那克西曼德和大多数自然哲学家所说的那样"。12 显然,这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空间的量、运动和时间上的无限。是指所有那些伊奥尼亚传统哲学家和原子论者所主张的质料因(自然物质)本原的普遍特征。由于这种自然物质白身能包容、支配一切。其空间的量、永恒运动与时间上的无限也被称为本原,因此,这里的"无限"并不是专门指谓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及其特殊含义,虽然阿派朗也有"无限"的某些含义。由于将他的阿派朗理解为某种抽象、普遍的无限,对它就造成某些曲解或拔高的误解。如 19世纪德国学者劳特(Rth)在其所著《西方哲学史》中,将阿派朗解释成具有理智、意识本性的"无限的精神"。策勒就批评这是曲解古人,因为阿那克萨戈拉才第一个明确地提出精神性的本原-—"努斯"。13 另一种见解则认为阿派朗是理性将物质的各种规定性都抽象化之后得到的作为理性对象的"普遍物质",黑格尔就认为阿那克西曼德将本原规定为"无限"是一大进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思想看待。不过显然他指的不是别的,就是一般的物质,普遍的物质"14。西方持类似见解的学者还有一些,他们认为阿那克西曼德提出抽象的无限或普遍性物质是一种超越和进步,阿那克西美尼再回到主张某种具体物质——"气"—为本原则是一种"后退"。将阿派朗简单地理解为抽象的"无限",拔高成为"普遍物质"范畴,似乎泰勒斯的继承人在把握"物质"概念的普遍性上一下子飞跃到比原子论还要高的程度,这不符合作为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开端的米利都学派的认识进程,也不是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的本来的特殊含义。
根据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的本来含义。我们可以将它译为"无定形",理解为无定形的基质。将他的阿派朗放到米利都学派寻求万物本原的对自然的认识进程中去,就能得到这种比较确切的解释。泰勒斯和他,都还没有恩培多克勒才开始有的元素观念,最多只有对水、火、土、气等宏观物质形态的一般观念。伯奈特认为,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是从泰勒斯的思想中"自然地发展起来的",是为解决以水为本原不足以说明其他各种物质形态及其所具有的"对立"东西的生成与毁灭问题面提出的。这种见解是合理的。15 泰勒斯只说到水是冷与湿的,水蒸气的精致部分能生成热的以太以及太阳、星辰的火,水坚硬则变成土。这种解释毕竟牵强,不合常识。很难具体理解冷与湿的水怎么会突然变成性质相反的东西,变成热与干的火、热与湿的气、冷与干的土。用我们现今的话来说,就是很难用某种有具体形态的物质来解释物质世界多样性的统一。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作为宏观的物质形态的本原,是一种"无定形"的基质即阿派朗,它没有确定的形态,却潜蕴着上述"对立"的东西,所以能在"分离"出"对立"的东西中生成万物。因此,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3卷第5章中说∶
有些人认为无限是一种单一的物体,或者将一种在元素之外的东西称为无限…因为有些人认为不是气或水,而是一种在它们之外的东西才是无限;为的是如果其中的 一种元素是无限的,别的元素就会被消灭,这些元素彼此是相反的、对立的———气是冷的,水是湿的,火是热的,如果其中的一种是无限的,别的就不能存在了。因此,他们说,无限不是这些元素,而是产生这些元素的东西。16
策勒认为这里所论述的思想“无疑是源出自阿那克西曼德的”17。亚里士多德用自己的元素概念来论述阿那克西曼德的本原是不确切的,伯奈特称之为"一种不合时代的错误",但伯奈特也认为他的论述正确地道出了阿那克西曼德所以会提出"阿派朗"的缘由。18
由于米利都学派当时还不可能形成一种高度抽象的“普遍物质”概念,也没有深入到自然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去探究自然的本原,因此,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其实是为了解决泰勒斯的水为本原难以说明生成万物与自然界的多样性的统一的问题,因而设想提出了本原应是一种无定形的原初具体基质——它仍是一种具体的、混沌性的质料,但潜蕴着能生成各种事物的物态性成分。当时还没有形成本体与属性、元素、性质等范畴,只是从宏观的物态即物质形态的变动来理解与解释万物的生成与变易;冷热、干湿这些“对立”还没有被归纳为“性质”范畴,而是被理解为导致不同事物生成与变易的“物态"性成分。所以阿那克西曼德说从原初的阿派朗中"分离"出冷热、干湿等对立,从而生成万物。
就阿派朗作为原初混沌的无定形基质而不是某种具体事物而言,它在"质"上是不确定的、无规定性的;但就它也是一种潜蕴着物态性成分的具体物质本原而言,它在"质"上又是确定而有规定性的。另一方面,这种作为宇宙本原的阿派朗,在空间的量、运动与时间上也是无限的,有“无限”这种本性。它在空间中的数量无限多,无穷地广阔绵延,因而能生成无数个世界;它永恒运动无止境,因而造成万物生灭不息;它在时间上也是无限的.因而能作为本原.没有开端与终结。这样理解阿派朗,和阿那克西曼德的宇宙论、科学思想能一致起来,也符合米利都学派探讨本原进程的内在思想逻辑。用阿派朗这种具体基质来解释万物生成变易和多样性事物统一于一一种具体物质的本原,确实比泰勒斯的"水"要高明、合理,是一大进展。但这种阿派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基质还不甚了了,阿那克西曼德其实还在探索中,只能以"无定形"来名谓。紧随他的阿那克西美尼其实继承、发展了他的本原论,主张这种本原应是"无定形"的"气"。
由于亚里士多德说过,有些自然哲学家"把无限看做被他们称为元素的某一自然物(如水或气或它们的中间物)的属性"19,一些古代编纂家与近代西方哲学史家便认为阿派朗就是上述的"中间物",如黑格尔说它很可能就是"比空气浓厚又比水稀薄"20的中间物。而现代西方的学者大多认为这种见解无确实根据。罗斯同意伯奈特的看法,认为这种中间物为本原说可能属于阿那克西美尼学派的人。21
国内学者对阿派朗也较早作了研讨。在准确、历史地理解这个范畴上给人颇多启迪。叶秀山教授早在 1982年就指出,如将阿派朗当做"近代哲学的'无限'解,那么阿那克西曼德就要成为米利都学派'超时代'的"天才'";阿派朗应译为"无定形的",是一种始基物体的属性。"这个概念是承上启下、合平历史的和思想的发展规律的"。它也可能只是对泰勒斯的水为始基的理由作出哲学上的说明。22 杨适教授则觉得把他的 apeiron"理解和翻译为'无规定者'。可能比较切近它的原义。它的主要意义当在表示质的方面的无规定性,而不是在空间上或形状上"23。
阿那克西曼德对本原论的深化,更表现在他认为阿派朗的运动变化具有各种存在物产生于它、毁灭后又复归于它的必然性,而且,"它们按照时间的程序,为其不正义受到惩罚并且相互补偿"。这里已明确提出本原生成与变易万物是处在时间进程中的、有必然规律的深刻思想。所谓各种存在物会在时间程序中因其不正义受到惩罚与相互补偿,只是借用了"不正义"这个行为性的术语来说明事物的消长、盈亏有其按时间运作的必然性。伯奈特也解释"不正义"只是指冷热、干湿等对立中,一种成分过度了,就会使存在物受损,而后在相互补偿中恢复常态的平衡。24 杨适教授则根据汤姆逊说对"不正义"的"补偿"源自干部落的意识形态。认为阿那克西曼德的此说体现了当时新旧事物冲突、交替的辩证法思想和巨大的历史感,他的哲学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一种缩影或一面镜子"25。这是一种推测。耶格尔则认为这里所讲的"不正义"、"惩罚"、"补偿"是道德律而非物理上的自然律,永恒正义的力量统治、支配着整个宇宙,这是"对宇宙的精神发现",象征着早期希腊哲学对希腊文化的影响,表明神学和自然哲学"一起发生作用"。26 这种说法缺乏直接或间接的资料佐证,是一种过分的推想。
三 "对立"与"分离"说的宇宙论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对立"是冷热、干湿等造就物质形态的成分或事物,也就是使某一具体事物成其所是的基本物态成分,阿派朗潜蕴着无限多的这种"对立",也就包含着生成无限多样事物的可能性。他在早期希腊哲学中确实最早形成"对立"范畴,有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各种著作中依然大量使用"对立"范畴,但赋予它更丰富的含义。阿那克西曼德只是从他的本原论的角度用"对立"范畴来指谓冷热、干湿等基本物态成分,尚未将其上升为一种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遍法则。罗斯说他已"认为对立——热和冷、干和湿——的斗争构成世界"27,这种说法就把他拔高成最早发现辩证法规律的哲人。他的"对立"思想对提出对立的斗争和统一普遍法则的赫拉克利特会有影响,但他当时还不可能达到后者的认识高度。
阿那克西曼德的宇宙论思想比泰勒斯精致、丰富。冈珀茨称他是"学宙演化学的始祖"28。他提出种"分离"说的宇宙论∶永恒运动的、无限的阿派朗将其潜蕴的无限的"对立"(冷热、干湿)分离出来,就形成无数个世界与宇宙万物。亚里士多德记述他主张"对立是在·一'之中,是由它分离出来的"29。辛普里丘也记述"阿那克西曼德说。对立物蕴藏在基质之内.基质是一个无限体(阿派朗).从这个无限体中分离出对立物。他是第一个把基质称为本原的人。对立物就是热和冷、湿和干等等"30。阿派朗永恒运动,按照必然性将潜蕴的对立物(物态的基本成分)分离出来,无限多的冷热、干湿等"对立"再在运动和变易中生成多样的事物,又在毁灭中复归于它。阿派朗并不是现存地混合着万物的种子,所以这种"分离"说不同于阿那克萨戈拉的万物的种子从原初的混沌中分离出来的理论。
阿派朗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分离出"对立"而生成万物又使万物复归于它的呢?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漩涡运动,因为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大地在这个宇宙世界的中心,而漩涡运动使大地集结于中心位置。罗斑就认为,,"这种运动似乎是一种相反事物的分离和结合的过程,它的原始形式当是一种混沌的旋涡运动"31。伯奈特说,这种漩涡运动使土、水居中心位置,使气在边缘包围它们。32 冈珀茨、汤姆逊更认为阿那克西曼德主张的漩涡运动说是康德、拉普拉斯的太阳系起源于星云假说的最早先驱。33 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见解。如基尔克、拉文认为,亚里十多德说到阿那克西导德时。认为大地因平衡的力量保持在中心位置。34 说阿那克西曼德已提出宇宙的漩涡运动起源学说,并无确实的史料佐证,而且,在后继者阿那克西美尼的通过稀散与浓聚气生成宇宙的学说中也了无承袭的痕迹。有史料记载的首次提出宇宙的漩涡运动起源学说的哲学家是阿那克萨戈拉,而堪称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起源学说的先驱的,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漩涡运动生成宇宙的学说。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阿派朗是永恒运动且无限的,万物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它造就的宇宙有无数个世界,也就是无数个类似日月星辰与大地的"世界"。艾修斯记载他曾说,"存在物的本原是阿派朗,因为万物都从它产生,而又消灭复归于它;因此有无数个世界连续地从它们的本原中产生,又消灭复归于它们的本原"35。这里的无数个世界是指阿派朗生成的世界是生成、毁灭的无限循环系列。而辛普里丘另有记载,说阿那克西曼德和原子论者等"主张世界在数目上无限的人","认为无限数目的世界在无限的时间中产生和消灭,其中有些在产生中,同时有些却在消灭着"。36 这里是说宇宙中同时并存着无数个世界,而它们各自生灭的时间并不是同步的。西方哲学史家中有两种理解∶策勒、康福德与格思里认为"无数个世界"只是指我们的世界既无开始又无终结,是无限系列的连续的世界。37 伯奈特则认为阿派朗无限,尽管每个世界可灭,仍有"无数个世界"在空间上同时存在。38 这两种说法各持一端,各有理解的片面性。其实,根据对古代资料的分析,阿那克西曼德说的无数个世界既指时间上的无限连续相继,也指它们在无限空间上的同时并存。他的这种思想对阿那克萨戈拉、德读克利特以至伊壁鸠鲁 的宇宙论都有深远影响。
四 天文、气象思想和生物进化思想的萌芽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大地与海洋是阿派朗中分离出的冷、湿(物态成分)生成的。而关于日月星辰的形成,伪普卢塔克在《汇编》中记载;"他说,宇宙产生时,热和冷的胚芽从永恒的本体中分离出来;从这种胚芽中生长出一团火球,围绕着包围大地的空气,就像树皮围绕着树木一样。当这个火球破裂和断离开来成为几个环形物时,日月星辰就产生了。"39这里说的热和冷的胚芽,就是从阿派朗中分离出来的"对立"即热与冷的原始物态成分,它们生长出火球进而形成环绕大地的日月星辰。这种天体生成说和他的本原论、宇宙论是一致的。格思里认为,这里说的"胚芽"是同奥菲斯教关于宇宙从"世界卵"演化出来的说法相联系来解释宇宙的形成的。40 这种见解并不如实,从史料来看,这种宇宙观并无奥菲斯教教义的思想痕迹。对天体的构造与排列。阿那克西曼德还只能凭当时简单的观察作想像色彩甚浓的猜测。他说:“太阳位于全宇宙的最高处,太阳的后面跟着月亮,下面是恒星和行星"41。他描述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分别是大地的28倍和19倍,都像车轮状的圆环,边缘凹而充满火因而自身都有光,在运转中表现出种种变相,而月亮的轮子边缘的开口关闭就造成月食。42他又设想星辰自身也是一些被气包裹着的火圈,但有通气的管状开口之洞,于是能显出不甚明亮的样子。43 现在看来这些见解是空想性的幼稚猜测,但在当时是最早摆脱神话宇宙观,凭观察事实来对天体作的一种科学解释。和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欧德谟斯的《天文学史》还说,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个讨论各个行星的大小和距离的","那时是以日、月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加以估算的"。44 毕泰戈拉学派最早确定天体结构与行星序列,而阿那克西曼德最早估算行星的距离也不无可能,而要猜测行星的大小就没有设想的根据了。
可能由于在地平面极目观察各方向皆连成圆周形,阿那克西曼德便认为,“大地好像一根柱子的础石”45,是扁的圆柱体,深度是宽度的1/3。它有两个彼此相反的表面,人们只是住在其中的一个表面上。46它不是浮在水上,而是悬在空中,处在中心,和天穹的各端距离相等,不朝任何方向运动,必然保持静止不动。47这是西方天文学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阿那克西曼德根据经验观察事实,开始解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虽很粗糙,但已是一种比泰勒斯有较多进展的科学思想。他说:“风是空气的流动,因为空气的最轻和最湿的部分被太阳所晒而膨胀起来"48。"雨是由太阳从地上蒸发起来的气产生的"49。风又造成雷电,被关在密云中的风冲出来,"于是撕破云层而发出声响,而裂口的扩大则点亮了黑夜","雷是彼此撞击的云的闹声"。50 可以说,他开创了气象学的研究。
阿那克西曼德在西方科学思想史上又最早提出了关于动物与人类起源的论述,已有粗朴的生物进化思想的萌芽。他认为,"最初的动物是在潮湿的东西中产生的。并且有一层硬皮包裹着"51.它们长大,爬到干燥的岸上,硬皮破裂,就作为另一种生物活下去。这大约是观察卵生动物的产生与成长所得出的见解。他更提出人是由鱼变来的。他认为人肯定是由另外一种动物变来的,理由是人出生时不能很快给自己觅食,要有很长的哺乳期,要是他起初就是这样就不能留存下来。这有适者生存的思想萌芽。他还粗朴地描述了从鱼变成人的过程。"从热的水和土中产生出鱼或非常像鱼的牛物;从这些生物中长出人来,从胚芽到青春期一直还保留着原来的形式,直到最后,像鱼一样的生物破裂了,已经能够喂养自己的男人和女人生长出来了。"52人的胚胎像幼鱼形可能启发了这种从鱼到人的猜测,其描述虽然过于简单化,但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这种生物进化思想的萌芽,确实令人惊叹这位杰出的自然哲学家的超前的科学思想。
-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2卷,第1—2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参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 52 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75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 ↩︎
- 参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 75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 ↩︎
- 斯特拉波,《地理学》第1 卷.第1 章,第11 节.转日自第尔斯、克一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A6,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以下所引此书均为此版本)。 ↩︎
- 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王以铸译,第 279 页,商务印书馆,1985。 ↩︎
- 耶格尔∶《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第1卷,第157 页,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 ↩︎
- 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 50 页,伦敦,约翰·莫莱出版社,1969。 ↩︎
- 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希克斯英译,第 2 卷,第1节,"洛布古典丛书",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 ↩︎
- 见西塞罗《论预见》第1卷,第 50 章,第 112 节,转引自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75页。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B1,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 24 页第 13 行起,转引自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187页。 ↩︎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202b30—203a4,203b3—15,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见策勒《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1卷,奥列尼英译,第 249页注3,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 ↩︎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1卷,贺麟、王太庆译,第 195 页,商务印书馆,1959。 ↩︎
- 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53—54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204b22——29,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策勒:《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1卷,奥列尼英译,第 247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 ↩︎
- 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53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203al6—18,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第 195 页,商务印书馆,1959。 ↩︎
- 见罗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 483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36。 ↩︎
- 参见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第 48—54 页,人民出版社,1982。 ↩︎
- 杨适∶《哲学的童年》,第91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 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 54 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杨适∶《哲学的童年》,第 91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 见耶格尔《潘迪亚∶希腊文化的理想》第1卷,第 160一161 页,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80;耶格尔《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神学》,第 34—36 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47。 ↩︎
- 罗斯∶《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549 页,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36。 ↩︎
- 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 337 页,伦敦,约翰·莫莱出版社,1969。 ↩︎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187b12一-23,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 ↩︎
- 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第150页,转引自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 55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陈修斋译,段德智修订,第 42 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 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62 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参见冈珀茨《希腊思想家;古代哲学史》第 1卷,马格纳斯英译,第 53 页,伦敦,约翰。莫莱出版社,1969;汤姆逊《古代哲学家》,何子恒译,第 174—175 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
- 见基尔克、拉文《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第128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8。 ↩︎
- 艾修斯∶《哲学家意见集成》第1卷,第3章,第 3节,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A14。 ↩︎
- 见辛普里丘《<物理学>注释》。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A17。 ↩︎
- 参见策勒《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第 1卷,奥列尼英译,第 265 页,伦敦,朗格曼斯·格林出版公司.1881;康福德《鉴别原理∶希腊哲学思想的起源》,第 179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53;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 1卷,第111 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 ↩︎
- 见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 58—59页,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伪普卢塔克∶《汇编》,第 2章,转引自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A10。 ↩︎
- 见格思里《希腊哲学史》第1卷,第 90—91页,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71。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A8,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见同上书,DK12A21——22。 ↩︎
- 见同上书,DK12A11。 ↩︎
- 见同上书,DK12A19。 ↩︎
- 同上书,DK12A25。 ↩︎
- 见同上书,DK12A11。 ↩︎
- 参见亚里士多德《论天》,295b10——16,载于《亚里士多德全集》;伯奈特《早期希腊哲学》,第64——65页所引残篇,纽约,世界出版公司,1967。 ↩︎
- 第尔斯、克兰茨编∶《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残篇》,DK12A24,希德对照本,柏林,魏德曼出版社,1974。 ↩︎
- 同上书,DK12A11。 ↩︎
- 见同上书,DK12A23。 ↩︎
- 同上书,DK12A30。 ↩︎
- 同上书,DK12A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