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站无任何宗教立场,本站主打文史哲学习,弘扬科学、哲学,鼓励大家保持独立思考。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译文】
观察内在,自见菩萨,深入的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经时,就会知道色、受、想、行、识五蕴本就是空的会化解一切苦难,菩萨说:舍利子呀,色相跟空没有差别,空跟色相也没有差别,色相就是空
空就是色相,其他四蕴: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
舍利子呀,一切法都是空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亡。
既不是污秽,也不是干净的,既不增多,也不减少。所以空里是没有色相的,也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边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边界,没有不能明晰的,也没有不能明晰的终点,直到没有老和死,也没有老和死的终点,没有苦、集、灭、道四谛,没有使人觉悟的智慧,也就谈不上得到这种智慧。苦,即三界轮回生死苦恼之义,有三苦、八苦。三苦,从其逆缘苦恼,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从其顺缘,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即名行苦。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盛阴苦(色、受、想、行、识)。外有寒热饥渴等苦恼之身苦,内有烦恼之心苦,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集以招聚为义。烦恼业能集起三界六道生死之苦,故名为集。是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俱舍论》云:“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又名尽谛,灭谓灭二十五有,寂灭涅槃,尽三界结业烦恼,永无生死患累。指涅槃寂灭果。《俱舍论》云:“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
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道是能通义,证涅槃之正道。此道能通往涅槃城故。《俱舍论》云:“云何道谛,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
正是因为一无所得,才会觉悟,正是依照般若波罗蜜多经修行的原因,所以心里没有碍,由于心里没有碍,所以不会心生恐怖,因为不会恐怖,所以远离颠倒梦想,最后达到彼岸圆满。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依照般若波罗蜜多经,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智慧觉悟。
所以明白了般若波罗蜜多经,神通广大的大神咒驱除烦恼魔,解脱生死苦,破除众生愚痴无明的昏暗释放光明的大明咒,一切诸法的最高智慧的无上咒,至高无上的涅槃的无等等咒,除一切苦,破一切虚妄,是真实的。
所以在说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说它的咒语,去呀,去呀,走过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每个人都到彼岸去吧,去觉悟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