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在线阅读

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

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3.斐 您想要人们把真理还原为最初原则,而我承认,如

果有任何这样的原则,则无可争辩地就是这样一条:一物不可能同

时既是又不是。可是似乎很难主张它是天赋的,因为这就得同时

深信不可能性和同一性这些观念是天赋的。

德 赞成天赋真理的人就是一定得主张并且深信这些观念也

是天赋的;而我承认我是同意他们的看法的。是、可能、同,这些观

念就是十足天赋的,以至它们进入了我们的一切思想和推理之中,

而我把它们看成对我们的心灵说来是本质的东西;但我已经说过,

我们并不总是给它们以特殊的注意,并且我们只是随着时间的流

逝才把它们分辨出来。我还说过,我们也可以说是“是”,“我们”这

个“是”就是天赋的①;而对于“是”的认识是包裹在我们对我们自

己的认识里面的。在其他一些一般概念中也有某种相近的情况。

7

① 这两句话原文是:“….puisque nous sommes des etres,I'etre nous est inné”。

这里的etre,本来也可译作“存在”或“有”,这样译文可能通顺一点。但这话是接着上文

“是'的观念是天赋的"来说的,而这又是由上文表述“矛盾律”的“一物不可能同时既

是又不是”这个命题来的,为求上下文一致起见,故仍译作“是”,原文本无引号,为求表

示这里的“是”是作名词用,姑加上个引号。本来也可把表达“矛盾律”的那个命题中的

“是”也译作“存在”,如洛克《人类理解论》中译本就是这样译的,但这命题既是个形式

逻辑上的基本思想律,并不是个古典哲学中所谓“本体论”上的命题,似乎以译作“是”

较妥,因为它其实并不涉及所说对象客观上“存在”与否。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4.斐 如果同一性的观念是自然的,并且因此是如此显明

和当下出现在心灵之中的,以至我们应该从在摇篮里的时候起就

认识它,我但愿一个七岁的孩子或甚至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能够告

诉我,一个人,作为一个由身体和灵魂复合成的生物,当他的身体

已改变了时,究竟是否还是同一个人;还有,要是假定了灵魂轮回,

欧福伯是否和毕达哥拉是同一个人。①

德 我已经充分地说明过,对我们是自然的东西,并不是我们

以此从摇篮里就认识的;并且甚至一个观念可以是为我们所认识

的,而我们并不能立即解决由此可能形成的一切问题。这就好比有

人硬说一个小孩因为不会费心去认识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是

不能通约的,他就不会认识什么是正方形和它的对角线。对于这个

问题本身,我认为用我在别处已阐明的关于单子的理论②已用推证

的方式予以解决了,我们以下也还将更充分地来谈这个问题。

§6.斐〔我看得很清楚,要是我借口全体和部分这两个观

念是相对的,是依赖于数和广延性的观念的,而对您提出反驳说,

① 古希腊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Pythagore或Pythagoras,公元前六

世纪)宣扬灵魂轮回的谬论,自称是黑梅斯神的一个儿子的第五次降生,并从他接受一

种能力,能记得自己以往各代的情况。这里欧福伯(Euphorbe或Euphorbus)当是传说

中毕达哥拉的灵魂在另一世降生成人时的名字。可参阅〔法〕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

精神的起源》,1965,商务版,第92页。

② 莱布尼茨在本书中借“德奥斐勒”之口所宣扬的理论以及对洛克的反驳,都是

根据他的关于“单子”的唯心主义学说。他在写作本书的前后,在一系列论著和书信

中,都曾对他的“单子论”作了各种方式的阐述,其中较重要的有原无标题的《关于形而

上学的谈话》以及《论自然和神思的原则》、《关于自然和实体及它们之间的交通以及灵

魂和身体之间的联系的新系统》,等等,而最集中的、纲领性的著作则就是《单子论》,目

前已出版的中译文,可参阅《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第483—499页《单子论》一文。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宣称全体大于部分这条公理不是天赋的,我这种反驳将是徒然的,

因为您显然将主张有这样一些各自是天赋的观念,并且那些数和

广延性的观念也是天赋的。①]

德 您是对的,并且我甚至毋宁认为广延性的观念是后于全

体和部分的观念的。

§7.斐〔您对于上帝是应该受崇拜的这一真理怎么说呢?

它是天赋的吗?〕

德 我认为崇拜上帝的义务是说必要时当表示尊崇上帝超过

其他一切对象,而这是上帝的观念和上帝的存在的必然后果;在我

看来这就意味着这一真理是天赋的。

§8.斐 但无神论者似乎以他们的例子证明了上帝的观念

并不是天赋的。且不说古代人已提到过的那些人,人们不是发现

有一些民族整个地既没有任何上帝的观念,也没有用以表示上帝

和灵魂的名称吗?如在苏尔达尼亚湾、在巴西、在加勒比诸岛、在

巴拉圭就是这样。

德〔已故的法布利丘先生②,一位著名的海得尔堡的神学

家,曾为人类作了一个申辩,以清除加给它的无神论的罪名。这是

① 按这最后两句各本法文原文均为“puisque vous soutiendrez apparemment,

qu'il y a des ides innees respectives et que celles des nombres et de I'etendue sont innees

aussi.”而英译文作:“since you would apparently maintain that there are ideas condi

tionally innate,and those of number and extension are to such a degree innate."("因为

您显然将主张有一些观念是有条件地天赋的,并且那些数和广延性的观念是在这样的

程度上天赋的。”)录此以供参考。

② J.L.Fabricius,1632—1697,海得尔堡大学希腊文教授和哲学、神学教授,曾作

《人类对无神论的责难的申辩》(Apologia generis humani contra calumniam atheismi)

一书,发表于1662年。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一位有很大的精确性,并且远远超出许多偏见的作家;不过我不想

进入这种关于事实的讨论。我承认是有整个民族从未想到过至高

无上的实体,也未想到过灵魂是什么的。我记得,当在我的请求和

维特生先生①的赞助下,有人想在荷兰为我搞一本祷告文的巴朗

多拉②语译本时,他在愿你的名成为神圣这个地方停住了,因为他

无法让巴朗多拉人懂得神圣是什么意思。我也记得在为霍屯督

人③准备的信条中,不得不用在当地意思是指一种温和的风的一

些语词来解释圣灵(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希腊文和拉

丁文的πveUμa,anima,spiritus④这些词,原意也无非是指人所呼

吸的空气或风,有如一种最精细的东西,是我们用感觉认识到的;

而人们是从感觉开始,以便一点一点地引导人达到那超出感觉之

上的东西。可是,在达到抽象知识方面所发现的这全部困难,丝毫

也不产生什么能以否定天赋知识的东西。有一些民族根本没有一

个相当于“是”的这个词;难道有谁怀疑他们对于“是”是什么的知

识吗?尽管他们很少抽象地想到它。此外,我读了我们这位卓越

的作者论到上帝观念的那段文字,(《理智论》第一卷,第3章⑤

① Nicolas Witsen,约1640—1717,荷兰人,曾任荷兰驻俄国大使,阿姆斯特丹市

参议员、市长等,曾和莱布尼茨交往并通信。

② Barantola,按系我国西藏拉萨的旧名称。

③ Hottentos,非洲南部的黑人部族。

④ 希腊文 wveDμa,或音译作“普纽玛”,原义就是“嘘气”,如古希腊斯多葛派就把

它作为既是由火和气造成的,又是有理性的,能思想的,是生命的原则或精神;拉丁文

anima,Spiritus也是由气的原义转化为有生命的、灵魂、精气、精神等意义。

⑤ 洛克原书(Bohn版)为第4章,中译本也是第四章,参阅中译本1959年,商务

版,第51—52页。这里引文的译文未照录洛克原书的中译,而是照莱布尼茨所引法文

译文作了重译。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9)发现它是这样美,这样使我喜欢,使我情不自禁地要加以引

述。这就是他的原文:“人们总免不了对这样一些事物有某种观

念,这些事物是和他们交往的人总常有机会以某种名称向他们提

到的,而如果这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本身带有卓越、伟大,或某种异

乎寻常的性质的观念,使人在某一点上发生兴趣,并且以一种绝对

的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观念印在人心中,以致使人不禁产生恐惧”

(我还要加一点:并且以一种至高至大的善的观念使人不禁产生

爱),“这样一个观念,按照一切现象来看,应该比任何其他观念都

造成更强烈的印象和传播得更广,如果这是一个和最单纯的理性

之光相一致,并且是从我们知识的每一部分自然地流出的观念,就

尤其是如此。而上帝的观念就是这样的观念,因为一种异常的智

慧和力量的光辉灿烂的标志,在一切创造的作品中都表现得如此

明显可见,以至一切愿作反省的理性生物,都不能不发现这些奇妙

作品的作者;而发现这样一个存在,应该在所有听说过一次的人灵

魂中就自然地造成印象,这印象是如此巨大,并且本身带着有如此

重大的分量和如此适于在世界上传播的思想,以致使我完全感到

奇怪的是在地球上竟能找到整个民族的人都如此愚蠢,竟会没有

任何上帝的观念。我说这在我看来就如同想象人们竟会没有任何

对于数或火的观念一样令人惊奇。”我但愿总能允许我逐字逐句地

抄录我们这位作者的其他大量卓越的段落,这些我们不得不放过

去了。这里我只想说:这位作者,既谈到和上帝观念一致的最单纯

的理性之光,和谈到从之自然地流出的东西,似乎和我关于天赋真

理的意见也相去不远了;而关于这一点,就是他感到竟会有人毫无

上帝的观念,这和竟能找到有人没有任何数与火的观念一样奇怪,

2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工7

我将指出,马里亚纳群岛,是以曾扶持派往该群岛的布道团的西班

牙女王的名字命名的,岛上的居民,当被发现时是毫不认识火的,

那位负责管理国外布道团的法国耶稣会士郭比安神父①曾公开发

表并寄送给我的一份报道中就出现过这样的记载。〕

§16.斐 如果从一切开化的人都有上帝观念这个事实就能

得出结论,说上帝的观念是天赋的,那么因为开化的人也总是有对

于德性的真正观念,德性也就应该是天赋的了。

德 不是德性,而是德性的观念,是天赋的,也许您想说的也

只是如此。

斐 有一位上帝是确定的,也就像两条直线相交所造成的对

顶角相等是确定的一样。大概绝不会有什么有理性的生物,认真

地致力于考察过这两个命题的真理性,而不予以同意的。可是毫

无疑问的是,有不少的人,没有把思想转向这个方面,就同样地不

知道这两条真理。

德〔我承认这一点,但这丝毫也不妨碍它们是天赋的,就是

说,是能够在自己心中找到它们的。了

§18.斐 要是具有一个对于实体的天赋观念,将会是更有

好处的;但事实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观念,不论天赋的还是获得的都

没有,因为不论是通过感觉或通过反省都没有。

德〔我的意见是,只要反省就足以在我们自身中发现实体的

观念,我们自身就是一些实体。而这概念是属于最重要的概念之列

① Charles le Gobien,1653—1708,法国都尔大学的哲学教授,曾任派到中国的布

道团的秘书和负责人,写过并发表过很多有关在中国传教的作品;他的《马里亚纳群岛

史》(Histoire des Isles Mariannes)1700年出版于巴黎。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的。但我们也许将在我们这谈话的以后部分更充分地来谈到它。〕

§20.①斐 如果有天赋观念在心中而心灵并没有现实地想

到它们,那么至少它们当是在记忆中,通过回忆应该能把它们从记

忆中抽引出来,这就是说,当人把它们从记忆中重新唤起时,它们

应该被认识到是从前在灵魂中的这样一些知觉,否则除非回忆能

够没有回忆也还继续存在。因为人们在内心觉得靠得住的这种深

信,即相信这样一种观念是从前曾经在我们心中的,恰正是使回忆

区别于其他一切思维方式的东西。

德〔要知识、观念或真理是在我们心中的,并不必要我们总

曾经现实地想到过它们;这只是一些自然的习性,也就是说是一些

禀赋,以及主动和被动的态度,而不只是空白板。可是的确柏拉图

派的人是相信我们在我们心中重新发现的东西是我们已经现实地

想到过的;而要驳斥他们,光说我们一点也不记得是不够的,因为

的确有无数思想回到我们心中来而我们已忘了我们曾经有过的

了。有时一个人自信做了一句新的诗,结果发现是很久以前在某

一位古代诗人那里逐字读到过的。我们常常觉得异常容易设想某

些事物,因为我们以前曾想过它们而不记得了。一个小孩,眼睛变

瞎了,就把他曾经看见过的光和颜色都永远忘记了,这是可能的,

就像那位著名的乌尔利克·勋柏格②,在两岁半时由于出天花而

瞎了眼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他是上巴拉底纳的魏德③地方人,

7

① E本无此标号。G本及洛克原书 Bohn版均有此标号。又洛克原书弗雷塞

(Fraser)编的版本标为§21,并在注中说明这一节是第二版加的。

② Ulric Schonberg,生平已略见正文。

③ Weide au haut Palatinat,巴拉底纳分上下两部,是原德意志帝国内两个邦的

名称,上巴拉底纳就包括在以后的巴伐利亚邦内。第一卷 论天赋观念

1649年死于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他曾在那里教授哲学和数学而得

到所有人的赞赏。也可能是那些老印象的效果遗留在这样一个

人心中而他并不记得。我相信做梦就常常像这样重新唤起我们

的一些旧有思想。尤利乌斯·斯加利杰①,在用诗称颂了斐罗纳

(Verone)的一些著名人物以后,一位自称布鲁诺鲁斯(Brugnolus)

的人,原籍巴伐利亚而已定居于斐罗纳的,在梦中出现向他抱怨说

把他忘记了。尤利乌斯·斯加利杰并不记得以前曾听到说起过他,

但还是就这个梦做了挽诗称颂了他。最后他的儿子约瑟夫·斯加

利杰②到了意大利,经过进一步特别的调查研究,才弄清以前在斐

罗纳有过一位著名的语法学家或有学问的批评家是叫这个名字,

他对意大利文艺的重建有过贡献。这个故事连同那挽诗可以在老

斯加利杰的诗集中找到,在他儿子的信中也曾提到。它在《斯加利

杰言行录》③中也有记述,这是记录约瑟夫·斯加利杰的谈话的集

8

子。情况很像是这样:尤利乌斯·斯加利杰曾经知道过布鲁诺鲁

斯的一些事情,但他已不再记得了,而那个梦部分地是一种以前的

观念的复活,虽然他可能并没有那种真正所谓的回忆,这是使我们

知道我们已经有过这同样的观念的;至少我看不出有什么必然性

迫使我们断定,当没有足够的迹象使我们记起曾有过一个知觉时,

就不会遗留下这个知觉的任何痕迹。〕

§24.斐〔我必须承认,您对我们为反对天赋真理所提出的

① 见“序言”第三段注(第3页注④)。

② 见第一卷第二章§12,“德”注(第65页注②)。

③ Scaligerana,这是约瑟夫·斯加利杰的朋友和学生记录和他的谈话的两个集

子,第一集是他的朋友维尔吐尼安(Francois Vertunien)用拉丁文记录的,第二集是他

的两个学生伐桑(Vassan)的用拉丁文和法文追记的。第三章 关于思辨和实践的两种天赋原则的其他一些考虑

那些困难,答复得是足够自然的。也许我们的作者,对您所主张的

那种意义下的天赋真理也并不反对。因此我只想回头对您说一

点,先生,〕我们是有某种理由怕认为有天赋真理的意见会被懒汉

们用作借口,使人为自己免除了探索之劳,并给了那些学者和大师

们一种方便来提出一种主张作为<原则的>原则,使那些原则不得

被看作是有疑问的。

德 〔我已经说过,如果您的朋友们的目的,是劝人要去寻求

真理所能得到的证明,而不去区别它们是天赋的与否,这样我们的

意见是完全一致的;而认为有天赋真理的意见,照我所采取的那种

方式,是不应该使任何人转向而不去研究的,因为除了去寻求本能

的理由是很好的以外,我的一条大原则就是甚至对那些公理也要

去探求加以证明才好,我还记得在巴黎时,已故的罗伯伐尔先生①

那时已经老了,因为他想效法阿波罗纽②和普罗克洛③的榜样来对

8

欧几里得的那些公理作出证明而受到人的嘲笑,我还指出他这种探

索的用处。至于有些人说,跟那否认原则的人是不必争论的,他们

的这条原则,除非对于那些既不会受到怀疑也不会得到证明的原则

是完全不适用的。诚然,为了避免引起丑事和混乱,对于公开的辩

论和某些其他的演说,可以订立一些规则,以便禁止对某些已确立

的真理提出争议。但这毋宁是治安机关的事而不是哲学的事了。]

① 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法国的几何学家,曾任法兰西皇家

学院数学教授多年。

② Apollonius de Perge,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最值得注意的几何学家之一,特别以

研究圆锥曲线问题著名,他所用的方法很近似解析几何。

③ Proclus Diadochus,410-485,亚历山大里亚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家和数学家,

以注释柏拉图的对话,特别是《蒂迈欧》篇著名。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三节主要特征

    阿伽齐、帕斯奎内里等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纷纷 到国外进修科学哲学。1956年,米兰大学产生意大利第一位科学哲 学教授。应该说意大利科学哲学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今天已进入 国际先进行列,比有着哲学传统的法国先进。不少科学哲学家被邀请 到国外任教,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中心发言,专著被翻译出版。阿伽齐 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曾任国际科学哲学学院主席、国际哲学…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4日
    284
  •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第五章-在线阅读

    第五章 贩卖秘密的商人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或施里加先生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马克思)   施里加-维什努所体现的“批判的批判”把“巴黎的秘密”[注:“巴黎的秘密”是法国作家欧仁·苏写的小说,该书宣扬了社会改良的思想。——译者注]崇奉为神。欧仁·苏被誉为“批判的批判家”。要是他知道这件事,一定会像莫里哀的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一样惊叫起来:  “天哪!我原来说了四十多年…

    书籍分录 2024年6月15日
    356
  • 笛卡尔-《谈谈方法》-第四部分-在线阅读

    第 四 部 分 我不知道该不该跟大家谈谈我在那方面进行的第一批沉思, 因为那些沉思实在太玄远、太不通俗了,未必人人都感兴趣。可 是,为了使大家能够评判我打下的基础够不够结实,我觉得还是非 谈不可。我早就注意到,为了实际行动,有时候需要采纳一些明知 很不可靠的看法,把它们当成无可怀疑的看待,这是上面说过的。 可是现在我的目的是专门寻求真理,我想做法就完全相反:…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1日
    307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分期-在线阅读

    〔分 期〕 我们研究希腊哲学,现在应该进一步划分三个主要的时期:187 (一)从泰利士到亚里士多德;(二)罗马世界中的希腊哲学; (三)新柏拉图派哲学。 (一)我们从思想开始,不过是从完全抽象的、在自然形式或感 性形式之下的思想开始,一直进到规定的理念为止。这一个时期 表现着哲学思想的开始,直到哲学的发展,以及哲学之完成为一个 自足的科学整体。这就是亚里士多…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273
  •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第一卷-在线阅读

    第一卷 【1】 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因为人们都有个美好的想法,即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但目的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有时候它就是活动本身,有时候它是活动之外的结果,在目的是活动之外的结果时,其结果自然比活动更有价值)。由于实践是多种多样的,技术和科学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目的也有多种多样。例如,医术的目的是健康,造船术的目的是船舶,…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30日
    15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