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

空间情状

1 简单的情状(simple modes)——简单的观念是我们一切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知识的材料;这是我在前几部分屡屡提到的。不过我在那里论究

它们时,只论到它们进入人心的途径,并不曾把它们同其他较复杂

的观念参照对比。因此,我们不妨在这个观点下,重新考察它们,

并且再一考察同一观念的各种变状。因为人心可以在实际存在的

事物中,看到一个观念的各种变状,而且不借任何外物的帮助,或

任何外面的暗示,它自己在自身亦能看到一个观念的各种变状。

任何一个简单观念的各种变状(我们叫它们做简单的情状),

在人心中,各个都是完全差异,完全独立的一些观念,就如那些最

远隔,最相反的观念一样。因为“二”的观念同“一”的观念之互相

差异,正同蓝和热之互相差异一样,亦正同它们(蓝、热)和数目之

互相差异一样。不过“二”的观念只是由重复简单的单位观念做成

的;而且各种简单的情状如一打、十二打、百万等等,亦都是由这些

简单的观念复述而成的。

2 空间观念(idea of space)——我现在可从简单的空间观念

说起。在前第四章中,我已经说过,我们的空间观念是由视觉和触

觉两者得来的。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因此,我们并不必再来证明:

人可以凭其视觉看到颜色不同的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或同一物体

的各部分间的距离;因为这一件事情,是同人们能看颜色是一样明

显的。再其次,我们还分明看到,人们在暗中亦可以借着触觉或感

觉分辨出距离来。

3 空间同广袤(space and extension)——我们如果只思考两

个物体间的长度,而不思考其间的任何事物,则这种空间便叫做距

离。如果长、宽、厚都计算进去,则我们可叫那种空间为容量(ca

pacity)。至于广袤一词,则我们不论如何思考它,都可以应用在空

148第二卷

1

间上边。

4 博大(immensity)——每一种不同的距离就是空间的一种

不同的变状,任何一种距离或空间,观察亦是这个(空间)观念的一

个简单情状。人们因为惯于计算,所以他们心中就有了一些确定

的长度观念,就如一时、一呗、一码、一碍(fathom)、一哩、地球的直

径等等,(这些都是单由空间[观念]造成的许多独立的观念。)人们

的思想既然熟悉了这些确定的空间长度或尺度,因此,他们就能够

任意在心中重复这些观念,而且在重复时还无须把任何物体的观

念掺杂上去,添加上去。不止如此,他们还可以自己来形成长、平

方、立方的吹的观念,码的观念,或碍的观念,而且所形成的观念,

近可以寓于宇宙中的各物体,远可以超乎一切物体的边际之外。

因此,他们可以把这些观念进一步加起来,任意扩大其空间观

念。我们所以能有博大观念,就是因为我们有一种能力来重复,

来加倍我们所有的距离观念,并且可以任意一直把它加在以前

的观念上,而且我们纵然尽力把它扩大起来,亦万不能停止住,

再不前进。

5 形相(figure)——空间观念还有另一种变状。所谓形相就

是有限空间(或有边际的广袤)中各部分间之关系。可感物体的边

沿如果可为我们所触摸,则我们可以借触觉发现出这种关系来;物

体的界限如果可以为我们所看见,则我们可以借眼官由物体和颜

色两者中发现出这种关系来。因此,人心在观察任何物体(或空

间)边沿的各部分时,便看到它们的相互关系,便看到那些边端有

的终止于直线,成了分明的角子,有的终止于曲线,无角子可寻。

因此,它就得到了无数的形相观念。形相所以无数,不仅因为在有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黏合性的物团中,实际存在着多数不同的形相,而且人心自己所做

成的形相数量亦完全是数不尽的。因为人心可以任意重复,任意

联合它自己的观念,把空间观念变化了,做成新的组织。因为如

此,所以它能无限地重叠各种形相。

6 人心有一种能力,可以重复任何直向的长度观念,使它同

别的直线在同一方向中接起来,加倍了原来直线的长度;或使它同

别的直线以任何倾度相交,任意夹成任何角子。不但如此,它还可

以任意把任何线缩短,任意去掉其一半,四分之一,或任何部分,而

且一直下去,从无停止缩短的时候。因为如此,所以它可以做成任

何大小的角子。至于角子的各边,当然它可以任意变化其长度。

这些线因为又可以同别的长度不同的线在不同的角子相连合,围

住任何空间,因此,它就可以把各种形相的体量,积叠至于无数。

不过这些形相仍然都是许多不同的简单的空间情状。

人在直线方面所能做到的,在曲线方面,或曲直两种线方面亦

可以做得到,它在线方面所能做到的,在面方面亦能做得到。因

此,我们更可以想到,人心能以做出无数花样的形相来,因而重叠

了简单的空间情状。

7 位置(place)——此外,在这个项目下边,还有另一种观

念,我们叫它做位置。在简单空间方面,我们所思考的为两种物体

或两点间的距离关系。在位置的观念方面,我们所思考的为一种

事物和其他任何静止的,距离不变的两点(或较多的点)的距离关

系。因为我们如果在昨天以一个事物同任何两点或较多的点相比

较,而且今天又看到它同那些点的距离仍同昨天一样,而且那些点

的互相距离亦没有变,那么我们就说它仍占着旧日的位置。不过

物第二卷

它如果同那些点中的任何一点,距离明显地变了,则我们便说它的

位置有了变化。自然,按照通俗的位置意念说来,我们在观察距离

时,并不精确地依据于确定的点,只是依据于可感物象的较大部

分。因为我们只是大略地观察所置的物体同那些部分的关系,以

及它们中间的距离。

8 棋盘中一些棋子如果仍在原来所置的那些方格中,则我们

说它是在旧位置下,没有变动的(实则在那些时候,棋盘亦许由此

一室中搬到另一室中),因为我们只把它们同棋盘中各各部分相比

较,而那些部分的距离是没有变更的。那个棋盘如果又置于船舱

中,而不变化其位置,则船虽往前航行,我们仍可以说,棋盘的位置

不动。又如地球虽或转动,可是那只船如果同邻近陆地的距离不

变,则我们亦可以说,它仍占着以前的位置。因此,棋子、棋盘,同

船的互相距离虽然没有变,可是它若同较远的物体相较,则它们已

经各个变化其位置。不过棋子同棋盘中一些部分的距离,确乎能

决定了棋子的位置;棋盘同船舱中一些确定部分的距离,确乎可以

决定了棋盘的位置;而且船同地球上确定部分的距离亦确乎可以

决定了船的位置。在那几方面讲,这些东西各个可以说是存在于

旧有的位置。不过它们同别的东西的距离,仍分明有了变化,因

此,它们在那方面又分明变化其位置。但是我们在这里亦不去理

会那种变化,只在我们以后把它们同别的东西相比较时,我们才会

如此着想。

9 距离的这种限制就是所谓位置;人们所以定位置乃是为的

公共用途。定了位置,人们才可以在必要时来指定一些事物的特

殊地位。不过人们在决定这个位置时,只参考那些合乎当下用途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的邻近事物,至于别的东西,在另一方面,虽亦一样能决定同一事

物的位置,可是我们在这方面,并不必考究它们。就如在棋盘中,

我们如果要想指定各个棋子的位置,则我们的范围一定超不出那

个画方格的木片;我们如果要以别的东西来计算它,那是不合用

的。不过如果把这些棋子装在一个袋里边,则人们如果问黑王

(Black King)在那里,则我们只当以那个袋子所在的那个室的各

部分来决定它的位置,不应当以棋盘来决定它。我们在指定它的

现在位置时,同在指定它在棋盘游戏的位置时,所用的方法并不能

同,因此,在这里,我们应该以别的物件来决定它。同样,如果有人

问,描写尼色(Nisus)和幼恋乐(Euryalus)故事的那些诗句在什么

地方,则我们在决定这个位置时,万不当说,它们是在地球的某一

部分,或宝得来(Bodley)图书馆内。我们只应当以维琪儿(Virgil)

的作品的各部分来指定其确当的位置,而且我们的答复应当是说,

这些诗句大概是在他的旖旎(Eneid)第9卷的中部,而且应该说,

自从维琪儿的作品印出以后,它们的位置是从未改变的。不论那

部书本身移动了几千遍,这种说法总是真的。位置观念的功用只

在于求知那个故事是在书中那一部分;这样我们在必需时,便知道

在那里找寻它、参考它。

10 前边说过,位置的观念不是别的,只是一件事物的相对地

位,这一层我想是很明显而容易为人所承认的,如果我们一思考,

我们虽能观念到全宇宙各部分的位置,却不能观念到宇宙本身的

位置。我们所以不能有这种观念,乃是因为超出宇宙以外,我们便

没有其他确定的、独立的、特殊的事物观念,因此我们亦就不能想

象宇宙和那种事物有任何距离的关系。因为超出宇宙之外,只有

知第二卷

:另

一律无分别的空间或广袤;人心在这里,并看不到有任何变化、任

何标记。因为要说世界存在于某个地方,那意思只是说它是存在

的;这种说法虽然亦含有位置之意,可是它所指的,只是世界的存

在,并非指其方位。人如果能在自己心中清晰地看到宇宙的位置,

则他一定会告我们说,它在一律不分、无限广大的虚空内,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不过这是不可能的。(自然位置一词常有一种含

混的意义,而且常指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因此,宇宙亦可以说是

占位置的。)由此看来,我们所以得到位置观念亦正同得到空间观

念所由的途径一样(位置只是特殊考虑下的空间),都是由视觉和

触觉来的,因为借着这两种感觉,心中才能得到广袤或距离的

观念。

11 广袤和物体不是相同的——有些人强使我们相信,物体

和广袤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他们所以如此说,或者是因为他们把

这两个名词的意义改变了;不过我又想他们不至于如此,因为他们

所以一向严厉地责难别人的哲学,正是因为别人哲学的意义双关、

名词暧昧、语句可疑。但是他们对物体和广袤所加的解释,如果亦

同别人的一样;他们如果亦以为所谓物体就是一种凝固而占空间

的东西,它的各部分可以由各种途径被人分拆开、隔离开;他们如

果亦以为所谓广袤就是在凝固的各部分的边缘间所隔的空间,而

且那个空间又为各部分所占据——那么他们就把很不相同的几个

观念混淆在一块了,我可以请任何人来思考,空间观念之异乎凝性

观念,是不是如其异乎红色观念一样?自然,所谓凝性离了广袤

便不能存在,所谓红色,离了广袤亦不能存在。不过这仍然不妨

其为各个独独立的观念。因为有许多观念虽然必需要别的观念,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才能存在、才能想象,但是它们仍各个都是独立的观念。离了空

间,则运动亦不能存在、亦不能想象,可是运动仍不是空间,空间亦

不是运动。至于空间则离了运动亦可以存在,因此,它们都是各个

独立的观念。因此,我想,空间观念和凝性观念亦是各个独立的。

凝性观念和物体观念是不可分离的,有了凝性,物体才能充满空

间,才能互相推动,才能互相传达运动。因此,我们如果因为“思

想”中没有包含着广袤观念,就以此理由来证明精神异于身体,则

我们亦可以同样理由来证明,空间不是凝性,因为空间观念中并没

有包含着凝性观念。因此,空间和凝性之为独立的观念,正同思想

和广袤之为独立的观念一样,它们都是可以在人心完全隔离开的。

因此,物体同广袤显然亦是独立的观念。因为:

12 第一,广袤中不含着凝性,它亦不含有抵抗物体运动的力

量,至于物体则正与此相反。

13 第二,纯粹空间的各部分是不能互相分离的;因此,不论

在事实方面,或心理方面,它的连续性并不能分离开。因为人们在

这里并不能把纯粹空间的各部分互相分离开,甚至于在思想中亦

不能如此。在实际上,要想有所分割,我们就得把原来连续的各部

分互相隔离开,分成两个面积。在心理方面,要想有所分割,人心

就得要在原来本是连续的地方,存想两个面积,而且把它们分离

开。(不过人心必须先知道它们可以分割,而且在分割后,还能得

到本无而却能有的新面积,然后它才能在思想中想象那种分割。)

不过真正的同心理的这两种分割途径都是不能适用于纯粹空间

的。人们自然可以只思考与一吹相应的一段空间,而同时并不必

思考其他部分。不过这虽是一种片面的思考,却并非是心理的分

跳第二卷

割或分离。因为人在实际上实行分割时,他不能不使不相系属的

两个片段互相分离开;同样,他在心理方面实行分割时,亦不能不

存想两个片段互相分离开。因此,片面的思考同心理的分割并不

是一回事。一个人自然可以只思考日的光而不思考它的热,自然

可以只思考物体的被动性而不思考它的广袤。不过他在这样思考

时,却不曾以为它们是能分离的。总而言之,局部的思考,只归结

在一方面;至于他在思考分离作用时,则他在同时要思考两方面,

而且以为它们是独立存在的。

14 第三,纯粹空间的各部分既然不可分离,所以它们亦是不

能动的。所谓运动只是任何两个事物中间距离的变化,因此,各部

分如果是不可分离的,则运动是不可能的。因此,纯粹空间的各部

分必然是永久静止的。因此,确定的简单空间观念,便和物体有了

明显的,厘然的分别,因为它的各部分是不可分离、不能运动、不能

抵抗物体的运动的。

15 广袤一词的定义并不能解释广袤——如果有人问,我所

说的这个空间究竟是什么样的,那么他如果能告我,他的广袤是什

么样的,则我亦可以告他,我的空间是什么样的。要照普通的说法

说来,人们自然会说,广袤就是部分之外又有部分(parts extra

parts)。不过这种说法,正如同说广袤是广袤一样。因为人们如

果告我说,广袤是在有广袤的部分以外又有有广袤的部分,或者

说,广袤成立于有广袤的部分,那么我能对广袤的本质,能有进一

步的了解么?一个人如果问我,纤维是什么?我如果答他说,它是

由多数纤维合成的一种东西,那么他现在对于纤维的本质,能较以

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么?他不是会因此想象,我的意思只是同他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开玩笑,不是严重地来指教他么?

16 只把事物分为物体同精神两种,并不能证明空间和物体

是一样的——主张空间和物体为一致的那些人们,又提出一个难

题说,所谓空间是否是一种东西?如果它不是一种东西,则两物之

间即无物,它们一定会接触在一块,如果它是一种东西,则他们又

会问,它是物体呢?还是精神呢?不过我亦可以另一个问题来答

复这个问题说,谁告诉他们说,世界上只有,而且亦只能有不能思

维的凝固物体和没有广袤的思维实体呢?(这就是他们所说的物

体和精神。)

17 人们并不能用我们所不知道的实体,来反对无物体的空

间——如果人们要问(这是常有的),没有物体的这个空间,还是实

体,还是附性,则我可以立刻答复说,我不知道。发问的人们如果

不给我指出明白清晰的实体观念来,则我亦不觉得我自认不知道

是可耻的。

18 人们往往爱把文字当做事物,这实在是一种大错,因此,

我就要想尽力使我自己免除了这种错误。因为我们如没有清晰明

白的意念,而且只是造作名词,虚声聒人,强装有知,那并不能使自

己的愚陋得到救药。我们任意所造作的名词,并不能把事物的本

质变了;我们之能了解它们,亦只以它们能标记,能表示确定的观

念为限。因此,我很希望那些强调“实”和“体”两个字的人们,来思

考思考,我们如果把实体一词应用在无限的上帝、有限的精神和物

体三者时,它的意义是不是前后相同的?而且这三种互异的实有

既然都叫做实体,那么实体一词所表示的观念,是不是前后一致

的?如果是这样的,则我们是否可以说,上帝、精神同物体,三者都

引第二卷

具有公共的实体性质,其所差异的只在于那个实体的各种不同的

变状,就如树和小石一样,都可以说是物体,都具有公共的物体性

质,其所差异的,只在于那种共同物质的变状。如果我们可以这样

说,则这种学说真够不人耳了。如果他们说,他们把实体一词用在

上帝、精神和物体时,他们有三种不同的意义,而且他们说上帝是

实体时,实体代表着一个观念;说灵魂是实体时,实体又代表着另

一个观念;说物体是实体时,实体又代表着第三个观念;——如果

实体一词代表着三种各异的观念,他们应该把那些观念弄清楚,或

者至少给它们三种不同的名称,以免在这样重要的一个意念方面,

因为名词含糊、意义混杂,自然而然引起纷乱和错误。不过这个名

词不但不曾被设想有三个清楚的意义,而且在平常用法中,连一个

清晰的意义亦没有。退一步说,如果他们能分别实体的三个清晰

的意义,则别人何以不能再加上第四个意义呢?

19 实体和附性在哲学中并无多大的功用——有的人们忽

然发生了附性的意念,并且以为各种附性虽是真实的实有,却需

要一种寄寓的所在,因此,他们便不得不找出“实体”一词,来支

撑它们。可怜的印度哲学家(他们想象地球需要一些东西,来支

撑它),如果想到实体一词,则他便不必费心来找一只象,来支撑

地球、再找一个龟、来支撑他的象;只有实体一词就很够他用了。

欧洲哲学家如果不知道实体是什么,就说它是附性的支托,则印

度哲学家虽不知道实体是什么,亦可以说实体是地球的支托。

印度哲学家的解答如果不满人意,则欧洲哲学家的解答亦不能

独外。因此,我们对于实体并无任何观念,只是对它的作用有一

个含糊的观念。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20 不论有学问的人在这里作何解答,我相信,一个解事的美

利坚人,如果要想研究事物的本质,如果要想知道我们的建筑,则

我们如果只告他说,柱子是被基础所支撑的一种东西,基础是支撑

柱子的一种东西,那他很难满意你这种解释。你这样解释以后,他

不觉得你是同他开玩笑,而不是指教他么?照这样说,则我们如果

告一个生人说,一切有价值的书籍都成立于纸和字,而且字是寄寓

于纸中的,纸是呈现字的,那他亦就很可以明了了书的本质,和其

所含的东西了。我们如能由这种途径清晰地观念到字和纸,则这

种途径亦就太高妙了。不过拉丁文寄寓(inherentia)和实体(sub

stantia)两词,如翻成英文中的附着(sticking-on)和支撑(under

propping)两词,则他们便会给我们发现出实体和附性的学说是如

何清晰而有理致的,便会给我们指示出,它们在决定哲学问题时,

有多大功用。

21 在物体的极限以外,定有虚空——我们可以话归正传,讨

论我们的空间观念。我们如果不假设物体是无限的(我想人都不

会如此说),则我们可以问,上帝如果把人置在有形事物的边缘上,

人是否能够将其手伸在自己的身体以外。如果他能够,那么他就

将把他的手臂伸在以前曾有空间而无物体的那个地方;而且他如

果把他的手指张开,则各个手指中间,一定会有无物体的空间存

在。如果他不能把他的手伸出去,那一定是由于外面的障碍,(因

为我们假设他是生活着的,而且有能力来运用他身体的各分;这种

能力,如果上帝愿意的话,人是可以有的,否则我们至少亦可以说,

上帝能移动他;)因此,我就可以问,能阻止他的手上升的,还是实

体,还是附性,还是一些东西,还是完全虚无?他们如果能解决了

密第二卷

这一层,那他们就会自己来解决,相距的两物间,那种既非物体又

无凝性的东西毕竟是什么?同时我们还可以说,人们如果可以主

张,“两物中间无物阻碍时,则它们必然会接触”,则我们亦可以主

张,“在无阻碍的地方(在一切物体的极限以外,就是这样的),一个

在运动中的物体,亦一定会继续往前进行。”他们那种论证如果是

合理的,则我们这种至少亦是一样合理的。因为纯粹空间足可以

使两物不至非接触不可;而且止有空间相隔,并不足以使运动停

止。因此,这些人们或则承认自己以为物体是无限的(自然他们不

喜如此说),或则断言空间不是物体——总不能逃出这两种途径。

我很愿意,一个能思想的人在自己的思想中,试试能给空间下一个

限制不能(在时间方面他是不能的),试试能借思想达到两者的尽

处不能。不过他的永久观念如果是无限的,则他的博大观念亦一

定是无限的:因为两者之为有限或无限,都是相等的。

22 毁灭的能力可以证明有个虚空——再进一步说来,人们

如果主张空间离了物质便不能存在,则他们不止把物体认为是无

限的,而且不承认上帝有毁灭任何物质部分的能力。我相信,人人

都不会否认,上帝能把物质中一切运动停止了,并且能把宇宙中各

种物体确立在完全的寂静状态和静止状态,任意使它们继续存在

各种长的时间。因此,任何人只要承认,在各种普遍的寂静状态

中,上帝能毁灭了这部书或读这部书的人的身体,则他必得承认虚

空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分明看到,被毁灭的那个物体的各部分以

前所占的空间,仍然可以存留,仍然可以是一段无物体的空间。因

为周围的物体既然完全不动,就如钢筋的墙似的,因此,它们在那

种情形下,一定会使别的物体绝对不能进人那个空间。实在说来,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人们所以相信,一个物质分子移动后,别个物质分子就非填其地位

不行,乃是因为他们假设空间是充满物质的。不过这个实空不能

只以假设的事实来证明,它必需要一个更好的证明,可是这种证

明,我们是不能以实验来做出的。据我们的清楚明白的观念看来,

我们分明知道,空间和凝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我们存想空间

时,并不必非存想凝性不可。人们只要主张虚空或否认虚空,则他

们就已自己承认了,他们能清晰地观念到虚空同实空,能清晰地观

念到没有凝性的广袤(只是他们不承认它的存在),否则他们所争

执的是完全没意义的。因为人们如果把文字的意义改变了,竟然

叫广袤为物体,竟然以物体的全部本质就是无疑性的纯粹虚空,则

他们谈说起虚空来时,一定会陷于荒谬的,因为无广袤的广袤是不

会存在的。因为所谓虚空,不论我们承认与否,它是指着无物体的

空间而言;既然如此,则人们只要不承认物质是无限的,只要不否

认上帝有能毁灭任何物质分子的能力,则他们一定会承认这种虚

空的存在。

23 运动可以证明虚空——不过要想发现虚空我们且不必远

远地超出宇宙中物体的极限以外,亦不必求助于上帝的无限能力,

只有我们在邻近所看到的那些物体的运动就能证明这一层。人如

不相信,则他可以做一个试验。他可以把任何体积的一个凝固物

体分为许多部分,看看如果在各表层中间,不曾有任何大的虚空,

甚至不曾有物体分解后最小部分那样大的虚空,那么,他是不是可

以把那些凝固的各部分在各表层的范围以内,自由在各方面上下

移动。物体所分成的最小分子如果同芥子一样大,而且物体分化

后那些分子如果要在各表层的范围以内自由运动,则它们必须要

做第二卷

作密

有和芥子体积同样大的虚空才行,同样,物体的分子纵然小于芥子

万万倍,它们亦必须要有小于芥子万万倍的无物体的虚空才能运

动。这种真理如在前一方面是真的,则在后一方面,亦一定是真

的,如是一直可以推至无限。这种虚空无论小至如何程度,它总会

把实空的假设取消了。因为只要有一个没物体的空间。同自然中

所能存在的最微小的物质分子相等,则它仍会是一个无物体的空

间,仍可以使空间和物体大有分别,而且两种分别就如无底的裂缝

(měga chásma)似的,成了自然中最远隔的距离。我们纵然假设,

运动所必需的虚空,同所分的凝固物质的最小部分不相等,而只等

于它的十分之一或千分之一,我们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仍会有一

个无物质的虚空。

24 空间观念和物体观念是互相差异的——不过我们如果要

问,空间(或广袤)观念同物体观念是否一体,则我们要解答这个问

题,并不必来证明虚空的真正存在,我们只须证明虚空的观念就是

了。人们既然讨论、研究,事实上究竟有无虚空,这就足以证明他

们有一个虚空的观念,因为他们如果不曾有“无物体的空间观念”,

则他们万不会过问到它的存在。他们的物体观念所包含的,如果

不是于赤裸裸的空间观念之外,还另有一些东西,则他们亦不会猜

想世界之为实空。倘或不然,则我们如要问是否有无物体的空间,

那正同要问是否有无空间的空间,或无物体的物体一样荒谬,因为

这些名词都成了同一观念的各种不同的名称。

25 广袤虽同物体不可分离,亦不能证明它们是一致的——

真的,广袤观念同一切可见可触的性质是完全不可分离的,因此,

我们在看到或触到任何外界物象时,很少不同时接受了广袤的印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象。人们所以认物体的全部本质就成立于广袤,我猜想就是因为

广袤太容易同别的观念在一块被人注意。这一点是不足惊异的,

因为他们的视觉和触觉已经使广袤观念充满了他们的心,并且完

全占据了他们的心,因此,任何东西只要没有广袤,他们就不承认

它是存在的。不过人们所以说物体的本质就是广袤,有的只是因

为他们在判断事物的可能性时,只依据于自己的狭隘粗疏的想象;

有的乃是因为他们说,他们离了广袤,便不能想象物体的任何可感

性。前一种人,我是不同他们讨论的,我只可以同后一种人来研

究。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如果能反省自己的滋味和嗅味观念,一

如其反省自己的视觉观念同触觉观念一样;而且他们如果能考察

自己的饥渴观念,以及别的痛苦观念,则他们一定会看到,那些观

念完全不包含广袤观念。实在说来,广袤观念亦只是感官所发现

的物体的一种性质,正同别的性质一样,而我们的感官在这里是难

以足够敏锐地洞见事物的纯粹本质的。

26 各种观念如果只因为同别的观念常常联合在一块就被人

认为是别的事物(同那些观念常相联合的)的本质,而且同别的事

物不可分离,那么,所谓单一亦一定是任何事物的本质,因为任何

感觉对象或反省对象,都带有“一”的观念。不过这种辩论之为脆

弱,我已经充分证明过了。

27 空间观念和凝性观念是互相差异的——总而言之,不论

人们对于虚空的存在有何意见,而我们依然看到,我们的空间观念

之异乎凝性观念,正如凝性观念之异乎运动观念,运动观念之异乎

空间观念一样。我们所有的观念再没有比这两个观念更为分别清

楚的;我们很容易想象无疑性的空间,正如同我们很容易想象无运

低下1第二卷

动的物体或空间一样,——虽然我们再切实不过地知道,物体和运

动离了空间都是不能存在的。在这方面,人们亦许会认空间只是

由远离的一些别的事物的存在而来的一种关系,或者亦许要把最

贤明的国王所罗门的话语,同受了灵感的哲学家保罗的更有力的

话语,按字面来解释一番。因为所罗门说过,“天,和众天之天,都

不能容纳你”。保罗亦曾说过,“我们在他以内生活、动作、并存

在。”是否应当这样认识,我请任何人来思考好了。不过我想,我们

的空间观念,如我方才所说,仍是同物体观念有所分别的。因为不

论我们在物质中来考察凝固的各部分的距离,并且对那些凝固的

部分而言,叫空间为广袤;或者以为空间是在任何物体的各端间存

在着的,并且因那些不同的量向,而叫它为长、宽、厚;或者以为空

间是在两个物体(或积极实有)间存在着的,而且不考察其中间是

否有物质,只叫它作距离——不论我们如何称谓它、考察它,而它

仍是由感官所熟悉的各种物象而来的简单一律的空间观念。我们

心中对于这些对象有了确定的观念以后,便会屡屡把它们回忆,把

它们重叠,把它们增加;而且我们会把这样想象到的空间或距离,

认为是被凝固部分所充满的,或不被它们所充满的。如果是充满

着的,则另一个物体来时,一定会把原来的物体代替了,或投出去;

如果是不充满的,则与那段纯粹空间相等的物体,可以置在那段空

间内而并不必把以前存在的任何东西移出去,或排斥开。不过在

这回事体方面,要为避免言语的分歧起见,我们不妨把广袤一词只

应用于物质,或特殊物体中各端间的距离;并把扩延(expansion)

一词概括地应用到有凝固物质或无凝固物质的空间上。因此,我

们就可以说,“空间是有扩延的,物体是有广袤的。”不过在这方面,第十三章 论简单情状:第一先论简单的空间情状

人们完全可以随自己的意。我这层建议,亦只是希望人们有一种

较清楚,较明白的说法罢了。

28 在清晰的简单观念方面说,人们都无甚差异——我们只

要精确地知道了文字代表着什么东西,则我们便可以在这种情形

下,同在别的许多情形下,立刻把辩论停止了。因为我相信,人们

在互相谈论中,虽或以差异的名称来混淆了他们的简单观念,可是

他们如果肯来考察一下,则他们会看到,各人的简单观念大体是可

以互相符合的。人们虽然受了各学派的熏染,按各学派的说法,使

自己被各种文字所迷乱,可是他们只要能抽象自己的思想,并且能

仔细考察自己心中的观念,则他们彼此的思想总不至相差很远。

至于在不思想的人们方面,他们当然会兴起不尽的争吵、口角和妄

说来,因为他们不能精密地、详尽地、来考察他们的观念,不能把他

们的观念由人们所用以表示观念的那些标记中剥脱出来;而且他

们如果是有学问的书呆子,笃信一种教派,习于一套术语,模仿他

人谈话,则更会有这种情形。不过能思想的两个人,如果竟然真有

了互不相符的观念,则我真不知道,他们如何能互相谈话、互相辩

论。因此,我可以合理地说,人们脑中的想象,所以浮游不定,都是

因为我们具有我所说的那种纷乱的观念。人心由习惯、忽略和普

通谈话习来的那些纷乱的意念和偏见,它很不容易把它们排斥了。

只有费着辛苦和勤劳,人心才能考察它的观念,把它们分化成组成

它们的那些简单清晰的观念,才能看到,在它的简单观念中,哪一

些是互有必然联系的,那一些没有。在事物的原始意念方面,人如

果不能做到这一层,则他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浮游不定的原则上,

而且他会看到自己将陷于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在线阅读

    为《论法的精神》辩护” 第一部分 我把这篇《辩护》分作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就批评者对《论法 的精神》的作者所作的一般性指责作出回答。在第二部分中,我就批评 者的专题指责作出回答。在第三部分中,我对批评者使用的方法表明 我的看法。公众将能因此而明了事情的原委,进而作出判断。 (一) 尽管《论法的精神》是一部纯政治学和纯法学著作,作者还是经常 有机会在书中谈…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23
  • 第二节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最重要的奠基人,也是希腊哲学思想进展中一位起关键转折作用的人物。他最早用"存在"(being)这一抽象而有普遍本质意义的哲学范畴,来深入规定世界全体的原理,并强调了理性思维在认识真理中的重要意义。这对伊奥尼亚自然哲学注重从经验直观中探求万物本原与毕泰戈拉学派只停留在从数量和空间形式结构层面把握万物的原理,都是一种哲学思维上的超越。他的思想…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12日
    381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十三章-在线阅读

    第十三章 A 252 税收和国库收入额 与自由的关系 第一节 国家收入 家的收入来自每一个公民。公民从自己的财产中拿出一部 分交给国家,为的是确保其另一部分财产的安全,或是为了 快乐地享用这部分财产。 国 要把国家的收入定得妥当,就要兼顾国家和公民两者的需求。绝 对不应为了想象中的国家需求而从人民的实际需求中敛财。 想象中的需求源自以下这些因素:当权者的迷恋…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5日
    136
  • 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导论-在线阅读

    导 论 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一个简单的回答是:我们之所以研究哲学,是因为 在我们随身携带的精神行装中,就已经包括了哲学——不管我们是不是已 经知道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对它多一些了解! 为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悖论作为例子。有些人相信他们 不应该杀戮人类生命。但同时他们又相信他们应当保卫他们的国家。那么 当战争爆发时,他们该做什么呢?如果参军,…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138
  • 第二节人类精神本性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早期人文主义兴起。早期人文主义者 接过了苏格拉底的诘问:“认识你自己!”他们要用人性代替中世纪的 神性。我们由此想到许多熟悉的名字:但丁、薄伽丘、达·芬奇、蒙 ① 卡雷:《丰特内勒的哲学或理性的微笑》,第557—558页,巴黎,日内瓦出版 社,1970。 ② 同上书,第559页。 田……丰特内勒的哲学延续了这样的人文主义。就法国启蒙运动…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8日
    29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