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人类理解论》-第二卷-第四章 凝性(Solidity)-在线阅读

第四章 凝性(Solidity)

1 我们是通过触觉得到这个观念的——我们的凝性观念是

18第二卷

工9

由触觉得来的。甲物如果不离开原位,则乙物在进入它的地位时,

便发生了阻力(resistance)。因此,我们就有了凝性的观念。由感

觉得来的一切观念,最恒常的就是凝性观念。不论我们是运动、是

静止,不论我们姿势如何,我们总常觉得有东西在下边支着我们,

阻止我们往下落。我们日常所把握的物体亦使我们看到,它们在

手中时,能以不可抗的力量,来阻止紧握的手的各部分,使之不能

相遇。两种物体相对进行时,能阻止它们接触的,亦是所谓凝性。

我现在可不过问,凝固一词的意义如此处所用的,是否比数学家所

用的凝固的意义较为接近于原来的本训。我们只可以说,据普通

的凝性观念说来,这种用法纵不是很正确的,亦是可通的。不过有

人如果以为称它为不可入性(impenetrability),较为合适些,则我

亦可以同意于他。只是我觉得,要以凝性一词来表示这个观念,可

更为适合一点;因为它不但合于通俗的意思,而且它比不可入性还

含着较积极的意义,因为不可入性是消极的,而且多半是凝性的结

果,而不见得是凝性本身。这个观念在一切观念中是和物体最紧

相连的一个观念,而且物体亦根本以这个观念为其主要的成分,因

此,除了在物质块团中以外,我们并不能在别处找到(或想到)这种

性质。自然,有了多量的物质,而且其体积足以引起我们的感觉

时,我们的感官才能注意到凝性,不过人心一从这些粗重可感的

物体得到这个观念以后,则它会进一步来追寻这个观念,并且以

为这个观念如同形相一样,亦存在于凡能存在的任何微小的物

质分子中,而且以为物体无论如何变化,这种性质总是离不开

它的。

2 凝性是占空间的——凝性观念是属于物体的,因此,我们第四章 凝性(Solidity)

就想象它是能占空间的。所谓“占有空间”,这一个观念,就是说,

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想象一个凝固的物体代替了一块空间,则我们

便以为那个物体占有了空间,并且排斥了其他一切凝固的实体;在

这种情形下,它如果和其他两个物体立于一条线上,则那两个物体

在互相接近时,便为它所阻;只有在它的运动方向同它们的运动方

向不相平行时,它才失了这种阻止的作用。这个观念是可以由我

们日常所把握的各种物体充分得到的。

3 它同空间有所分别——物体凭这种阻力能把别的东西排斥

于它所占的那个空间之外,而且这种阻力是最大不过的,因此,任何

大的力量亦不能把它克服了。全世界的物体纵然都挤在一个水点

的各方面,那个水点亦会(虽然柔弱)抵抗它们,不使它们接触,而且

那个水点若非移得离开它们,则它们万不能把那种阻力克服了。因

此,凝性观念与纯粹空间大有区别,因为纯粹空间是不能抵抗,不能

运动的。此外,凝性观念和普通的坚硬(hardness)观念亦是不同的。

我们所以说,凝性与空间有别,乃是因为我们可以想象,距离远的两

个物体,在互相走近时,在它们的外层接触以前,并不必接触了,或

代替了任何凝固的实体;因此我们就有了无凝性的空间观念。因为

(且不用说任何特殊物象的消灭)我可以问,人是否可以观念到只有

一种单一物体的运动,而并没有别的物体立刻来代替它所离开的位

置?我想他分明能观念到这一层。因为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念并不

含着别个物体的运动观念,亦正如一个物体中正方形的观念并不包

含另一个物体中正方形的观念似的。不过我并不问物体的存在方

式是否使一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离了别个物体的运动?因为要解决

这个问题,则我们便不得不预先假设虚空,或否认虚空。因此,我只第二卷

5%

问,一个人是否能“观念到”:只有一个物体运动,其他的物体完全静

止?我想这一层是无人否认的;既然如此,则那个物体所离开的地

方,便可以给人以一种无凝性的纯粹空间观念,而且别的物体在进

入那个空间时,亦可以遇不到任何事物的抵抗或激射(protrusion)。

抽水机中的活塞抽起以后,则不论有无别的东西跟着活塞的运动来

运动,而它以前在管中所占的空间仍是毫无改变的。而且我们如果

要说,在一个物体运动以后,别个靠近的物体不跟着它运动,那亦并

不含有什么矛盾。我们所以想象有这种运动的必然性,只是因为我

们假设,世界是充满的,并非根据于清晰的空间观念和凝性观念。

实则这两个观念之相异,正如阻力和非阻力激射和非激射一样。至

于说,人们分明具有无物体的空间观念,则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根

据他们关于虚空的争辩来证明这一层。

4 同坚硬性亦有别——至于凝性和坚硬的区分,凝性完全是

充实的,因此,它便可以把一切物体绝对排除于其所占的空间以

外;至于坚硬性,则是指构成体积较大的物体的物质各部分的牢固

的黏合而言,有了这种黏合,它的全部便不容易改变其形相。真

的,坚硬(hard)同柔软(soft)两个词所表示的性质,只是同我们的

身体相对的。如果一件事物在受了我们身体任何部分的压迫以

后,不变更其形相,就先给我们以痛苦,则我们便叫它为坚硬的。

反之,如果一件事物,在我们轻触它以后,就变更其各部分的位置,

并且不使人感到疼痛,则我们便说它是柔软的。

不过明显的各部分(或全体形相)虽然难变更其地位,可是世

上最坚硬的东西亦不能因此就比最柔软的东西具有较大的凝性。

一块金刚石亦并不比水稍为凝固些。两片大理石中间如果夹有水第四章 凝性(Solidity)

或空气,则自然比夹有金刚石时,它们要容易接触些,不过这并不

是说,金刚石的各部分比水的各部分较为凝固些,或有较大力,乃

是说,水的各部分因为容易互相分离,所以它们可以借着偏侧运

动,让开步,使两片大理石互相接近在一块。不过你若是使它不能

借偏侧运动离开原位,则它们亦会同金刚石一样,永久阻止两片大

理石,使它们不相接触。在这里,我们并不能以任何力量来克服了

它们的阻力,亦正如不能克服大理石各部分的阻力似的。世上最

柔软的物体,只要置于两个物体中间,而不给它们让开步,则它会

绝对地阻止那两个物体的相接,就如我们所能找到的所能想象到

的任何最坚硬的东西一样。人如果把空气或水装在柔软的物体

内,则他会立刻看到它们的抵抗力。有人如果以为只有坚硬的东

西,才能使他的两手不相接触,则他不妨把空气装在足球内来试一

试。在佛罗伦萨(Florence)所做的实验更能证明,柔软的物体如

水者亦有其凝性。据人说,他们曾把水装在空的黄金球内,紧紧地

封起来。在封起以后,那个装满的黄金球便置在榨机下,用极大的

力量把螺旋上紧。这样一来,水竟然会从那样结实的黄金的小孔

内透露出来。因为它在内面既然没有使它的各部分再相接近的余

地,因此,它便跑在球面,如露似的,一滴一滴流出来。流完以后,

球的各边才能屈服于榨机的狂暴压力。

5 冲击(impulse)、抵抗和激射,都是依靠于凝性的——借着

这个凝性的观念,我们可以分别物体的广袤和空间的广袤。所谓

物体的广袤不是别的,就是凝固的、可分的、可动的各部分的黏合

和连续。所谓空间的广袤,就是非凝固、不能分离、不能移动的各

部分的连续。此外,物体的互相冲击、互相抵抗和激射,亦是依靠

9第二卷

8

于物体的凝性的。有些人(我自认在内),相信自己对于纯粹空间

和凝性,具有清楚明晰的观念,并且相信自己能想象有一个空间,

其中并没有任何能抵抗物体的东西,或为物体所激射的东西。他

们以为他们这个纯粹空间的观念,是同我们对物体广袤所有的任

何观念,都一样清晰的。凹形各对边间之距离是我们所能清晰地

观念到的,而且在观念时,我们是否能观念到它们中间有任何凝固

的部分,那都没有关系。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相信,除了纯粹空间

的观念而外,他们还能观念到,有一些东西充满着空间,而且那些

东西可以被其他各种物体的冲击力所激射,或可以抵抗它们的运

动。如果有别的人们不能把这两个观念分别清楚,只是把它们混

淆了,只是得到一个观念,则我真不知道,在观念同而名词不同,或

名词同而观念不同的时候,人们如何能互相谈话。一个人如果不

聋不瞎,并且能清晰地观念到朱色和号声,一个人如果是瞎的,并

且以为朱色观念同号声相仿(如我在别处所述),则他们如何能谈

论朱色呢?上述情形,正复类斯。

6 凝性究竟是什么——如果有人来问我,凝性究竟是什么,

则我可以让他求救于自己的感官。他只要把火石或足球置在两手

中间,并且努力来捏合两手,他就会知道的。如果他以为这不足以

解释凝性,不足以说明它的本质,那么他如果能说出,思想是什么、

思想的本质是什么,则我亦可以告他说,凝性是什么、凝性的本质

是什么。他如果能做到这一层,如果能给我解释广袤或运动是什

么(这是比较容易的),则我亦可以给他解释所谓凝性。我们的简

单观念只是如经验所昭示的那样。但是如果你超过这个限度,要

以言语来把它们在心中弄得更为明白一点,则我们是不会成功的。第五章 各种感官的简单观念

这个就如同想拿言语来把盲人心中的黑暗破掉,想借谈论使他知

道光和色的观念似的,都一样不能成功。至于这个所以然的道理,

则我将在他处加以阐发。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0)

相关推荐

  • 第一节海德格尔的生平与著作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年9 月26日出身于德国巴 登州的梅斯基尔希镇(Messkirch,以下简称“梅镇”)一户笃信天主教 的家庭。巴登-符腾堡州处于德国西南角,与瑞士和法国毗邻。著 名的黑森林山脉就位于此州的西南部。海德格尔是家中长子,父亲 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Friedrich Heidegger,1851—1924)是…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56
  • 第五节社会文化学说

    弗洛伊德社会文化学说的基础仍然是性动力说和本能论。他在 《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写道:“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 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①他认 为,人的本能出自两大原则,即追求满足机体快乐的唯乐原则和要求返 回事物初始状态的强迫重复原则。这两大原则分别体现为生存本能和 死亡本能,生命就是存在于这两个趋向之间的一种冲…

    书籍分录 2023年12月3日
    251
  • 第六章 黑格尔的自然哲学

    在《哲学全书》的第二部分《自然哲学》中,黑格尔并没有对理念 从逻辑向自然界的过渡再作详细解释,因为他前面已经多次阐明,理 念要转化为他在的形式,要获得现实性;在自然界里,理念是作为其 自身的否定性而存在的。对于这种过渡,黑格尔当然没有提供任何 经验性的例证,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只有用思辨才能把握的事 情,是前此逻辑学理念发展的必然结果。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6日
    248
  •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雅各书-在线阅读

    我——雅各是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我问候散居在全世界的上帝的子民。 信心和智慧 1:2 弟兄姊妹们,你们遭遇各种试炼,应该认为是可庆幸的事,1: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了考验就会产生忍耐。1:4 你们要忍耐到底才能达到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欠。1:5 如果你们当中有缺少智慧的,应该向上帝祈求,他会赐智慧给你们,因为他乐意丰丰富富地赐给每一个人。1:6 不过…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26日
    197
  • 尼采-《悲剧的诞生》-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在线阅读

    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23 由于我们审美公众的特有性格①,我在这本著作中集中传达 的思想会引发种种可能的疑虑、骚动和误解。为了远离所有这些 东西,也为了使自己能够以同样平静的欢快之情来写这本著作的 引言(作为美好而庄严时光的化石,这本著作里的每一页都帶有这 种欢快之情的标志),我想象着您——我最尊敬的朋友——收到这 本著作的那一瞬间:也许是在一个冬日的傍晚…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14日
    160
关注微信